朱标沉默片刻:“给我备马。”
能在紫禁城城门处当差的将领个个人精眼尖,发现太子今日似乎火急火燎的,没一个多说废话,只是立刻放行,主动为其节约时间。
一路畅通无阻,朱标很快回到文华殿,殿内的魏忠德正在擦拭桌椅,见了朱标跪下:“主子,您这是怎么了?”
“给你个差事。”朱标见砚台里没有墨,仗着这里只有六出白和魏忠德,干脆使用法术在纸上写字,“你去六科廊看看有没有番禺递上来的折子被扣住,找到了立刻带回来给我。”
“是。”魏忠德什么也没问,领命而去。
朱标用白话写了一道旨意,抬头望遍整个紫禁,发现朱元璋的踪影,即刻赶赴武英殿。
晚上是去妹子那里吃,还是带妹子出去吃呢?
带不带标儿?那小子也大了,还是不要粘着妹子为好,咱和妹子得有点独处空间……
可是妹子会不会问起标儿呢?
朱元璋难得对工作不感兴趣,开起了小差,靠在椅背上发呆,手中毛笔的墨水一滴滴落在地上,染黑了上等的羊毛毯子,黄禧侍立一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又不敢出声提醒,浑身难受,恨不得用自己的衣服去接。
“爹!”
“啊?”朱元璋吓了一跳,从椅上弹起来,“怎么了,怎么了?黄禧,你快出去看看,是不是咱标儿喊咱呢?咱好像听见声儿了。”
“是,奴婢这就……”
话没有说完,朱标已进到内殿,风风火火走到御案前,啪的一下将手里的纸拍在朱元璋面前。
“这是啥?”
“爹。”朱标道,“快,可能会来不及,快给我盖个印。”
一听来不及,朱元璋也没问是什么来不及,抓起旁边的玉玺就给朱标按了一个章上去。
第163章 新的圣旨
“午时是不是到了?”
王宝忠放下手里拿着的蒲扇,对拱卫司的那队长道:“去看看吧。”
那队长陪着王宝忠在闷热的室内坐了几个时辰,早就烦躁焦急,只因公务在身无法离开,一听这话赶紧起身跺了跺脚,出门去看天象,几息后回来报告:“正好午时。”
众人把目光投向道同和卢近爱。
桌上放着王宝忠派人买来的丰盛酒菜,鸡鸭鱼肉,米酒水果,应有尽有。不过这些东西一口未动,俱都完好,且逐渐冷却后,表面结上一层油腻的薄膜,看着反而让人倒胃口。道同坐在前面,又即将赴死,心情可想而知。
卢近爱在这段时间里也算是想清楚了,他要陪着道同去死,本就是拖延时间的方法,失去这个目的,在这里死掉极不划算,他下定决心,要在之后上京,亲自去面见太子,故而王宝忠说了话后,没有什么反驳闹事的意思,让关注他的众人放下了提着的心。
“卢兄。”道同捧起酒杯,只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卢近爱的眼睛湿润了:“你放心,我明白你的意思,番禺的百姓们就交给我了。”
官服的袖子在杯口上划过,道同神色平静,竟然还露出了一点洒脱的笑容,那双捧着毒酒的手上,曾拿起过写着圣人之言的书卷,也曾拿起过批改案牍的毛笔,更拿起过替民申冤的竹签令牌,现在便要拿起他的君主赐下的毒酒。
拿起这杯酒后,他永远不必再拿起什么,贪官污吏永远不会再脏他的眼睛,折辱他的人格。
宋束也来了,他没有出声,一直呆等在门外,出于对道同的尊敬,把门的士兵没有管他,听到里面隐隐的“午时”和“百姓”等词,他控制不住泪水,六七十岁的人哭得像刚生下来的婴儿,哇哇乱叫。
谁也没有笑话宋束,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听到哭声,反而觉得有人替自己宣泄。
道同的嘴唇沾到酒液。
宋束因泪水模糊的视线里,突然闪过一道白光,他下意识向天上望去,只见有东西流星般朝县衙直坠而入,声势剧烈,伴随火光,仿佛是天罚降临,周遭的白云纷纷被分开,在苍穹中留下一条自北向南的分明长线。
几个士兵被刺目的火光和破空声吓得呆住,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立马推门喊道:“大人,外面来了妖怪!”
在他们声嘶力竭呐喊的时候,白光一个急刹,接着又一个下滑,以谁也看不清的速度,顺势从打开的门冲进了大堂,屋顶的瓦片掀飞足有一半。
进到屋内,这道白光先是极精准地撞掉了道同的毒酒,然后才彻底停住。
慢慢的,光芒熄灭,里面的东西显露出来,竟是一个做工精致,华贵不凡的折扇。
王宝忠惊讶道:“这,这不是太子爷的……”
卢近爱豁然起身,第一个注意到扇骨中夹带的宣纸。
折扇左右摇了摇,似乎是在辨认地点,转到王宝忠时,展开身体,扇面上顿时浮现出几个大字。
王公公?
王宝忠跪下道:“奴婢在。”
他跪下了,别人自然也不敢站着,扑通几声,众人都矮了一截。
跪接圣旨。
扇面上的字变了。
王宝忠立刻恭敬地伸出双手,去接折扇抛下来的纸,然后跪着读那道旨意。
纸上属于太子的字迹令他惊讶,这到底是谁的命令一时无法分出,不过圣旨就是圣旨,没有回避辩论的道理。
“番禺知县道同免死,仍领其职,着县丞卢近爱即刻进京。钦此。”
卢近爱和王宝忠一人一边把道同扶起来,让他坐回椅上。
堂中众人虽然高兴,但意识到其中隐藏的含义后,仿佛看到了一场上至中书宰辅,下到九品小官的滔天巨浪,不知会令多少人锒铛入狱,想到那里,便面面相觑,笑不出来。
宋束不是公门中人,不在乎这些,他高兴极了,跳过门槛扑到道同身边,乐道:“你不用死了!皇帝还是好的,他知道错怪了你!”
道同笑道:“圣上当然是英明的,宋大夫,劳烦你去门口通知一声,把旨意告诉大家。”
王宝忠疑道:“告诉谁?这样热的天,想在衙门外聚起一批百姓,还是很困难的,道大人,你姑且等一等,我派几个人去敲锣通知。”
“不。”道同摇了摇头,“百姓们一定还在,而且就是清晨的那一批。”
“我亲自去。”王宝忠半信半疑。
等他做好准备打开县衙的门,果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到。
百姓的数量不知比先前多了多少,青壮年们扶着老人,牵着孩子,或坐或站,挤在仅有的几块阴凉地方,密密麻麻,人头攒动,像是洪水中无处落脚,站在枝头的群鸟,王宝忠几乎觉得,这是县里的所有人都到了。
他一出现,人们立刻用殷切的眼神望着他,许多人的眼眶还是红的,应该是哭过几场。
“……圣上改了旨意。”
百姓们眼巴巴看着,竖起耳朵来听。
“道同免死,继续做番禺知县。”
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争先恐后叫着,不知道是哪个机灵人先喊了一句,片刻后衙门口开始山呼万岁。
王宝忠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形,不免被感动到,心情激荡,虽出言让百姓们回去,也没派人推赶,只自己悄悄合上门转身,将喧嚣声留在外面。
“圣旨既然叫我进京,那么便耽搁不得。”王宝忠出去以后,卢近爱在堂中和道同说着话,“事情到现在突然有转机,肯定发生了我们猜测不到的变化,有旨意正好行动方便,入城后我会立刻去见太子,那时谁也用不出手段。”
“你把这些东西带上。”道同平复了心情,从桌旁抽屉中掏出一沓纸来,“把这些给皇上和太子看,我们被信任的机会大一些。”
“好。”卢近爱从角落里捡起自己的包袱,将东西仔细叠好塞进去,“我走了。”
那队长赶紧道:“卢先生,先前我言语不周,把您给怠慢了,您别生我的气,这走也不是现在走,等王公公回来,您与我们一道回京,我们手里有兵部的勘合,也有马匹可乘,士卒照看,就算您瞧不上我们,好歹瞧得上我们这速度和安全。”
他说话间,浮在半空中的折扇动了。它挑开卢近爱包袱上打的结,上半个身体钻进去,扇面一夹,同夹起朱标的宣纸一样,夹起了那一厚摞的诉状文书,紧接着重新化作一道流光冲天飞走。
卢近爱愣了愣,对那队长拱手道:“那就麻烦……”
队长脸上正露出喜意,周班头闯了进来,他也知道了道同免死的消息,高兴归高兴,令他大喊的却是另一桩刚刚发生的骇人听闻之事。
“堂尊,牢房那头看守的兄弟刚刚来报,说罗有前带着永嘉侯的兵,把大牢强行破开,然后把那些关押起来的犯人们给救走了!”
王公公站在周班头身后,怒火冲天:“真是岂有此理,道大人,你带上圣旨,咱家和你会会他!”
六科廊。
位于午门附近的六科廊房占地面积甚广,在这里办公的官员叫做六科给事中,分为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与普通给事中等。
六科和六部虽都有吏、礼、户、兵、工、刑这六种区分,但职能全然不同,作用也天差地别。
给事中们同御史一样,位低而言重,只是七品,负责稽查六部事务,有科抄、科参和注销的权力。
全国各地送来的信件和文书,由他们来记录处理,分送各部,需要请示旨意的,便送到武英殿去。圣旨下发后,各科给事中们抄录登记,送到宫外,并时刻按照皇帝的意思监督处理情况,事成记录在册注销,事不成则上书弹劾,其实是一个监察机构,有点像是秘书。
魏忠德是一个太监,如果在明朝中后期,他这么受宠信的大伴,当然可以随意出入此处,甚至还能和首辅次辅交上朋友,在司礼监擅权专政,做一做冯保,但现在是明初,朱元璋下了明确的命令,甚至还在宫门口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牌子,违者处以剥皮的极刑,魏忠德哪里敢进去,只能在门口先通传一声。
很快一个吏科给事中出来了:“魏公公,你有什么旨意告诉我们?”
“不是旨意。”魏忠德道,“太子殿下谴我来找一样奏书,应该是这两天从广州番禺送上来的。”
“啊。”吏科给事中道,“如果是三天前到的,我们已经分门送走了,也许在中书省那里,也许在皇上那里。”
魏忠德没说话,只笑了笑。
给事中马上领悟深意,暗骂自己糊涂,抬手请道:“公公跟我来。”
到了房里,给事中关上门出去,留魏忠德在里面翻找。魏忠德找了半天,甚至连别的省份也翻过了,还是一无所获。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出去对等在门口的给事中道:“大人能不能带我去注销的库房看看?”
给事中道:“既然是殿下的吩咐,那当然可以。”
魏忠德道:“自然是殿下的意思。”
库房外日日夜夜有小火者看守,不过到底是注销了的东西,看管起来难免不够仔细,许多奏疏上都落了灰,人一进去,地上甚至卷起一层肉眼可见的细小烟尘。
领他来的小吏殷勤周到,提出帮魏忠德一起寻找,被他婉言拒绝后送了出去。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后,魏忠德终于在角落里发现一封来自番禺的急信,看日期明明是新的,却被放入了这样的地方。
将它踹入袖里,魏忠德回到大内,坐在自己屋中的椅上刚喝了口茶,外面就跑进来几个小太监抢着给他扇风递冰,还有一个打算跪下给他脱靴捏脚。
“起来,我一会儿还要赶回春和殿服侍太子爷。”魏忠德道,“你们叫个消息灵通的人来,我要问事。”
“是。”跪下的那个太监跑出去,领回来一个只有十三四岁模样的少年。
“六科廊这几日有谁去过?”
小太监道:“回公公,这个奴婢不好说,各部官员来来往往的,要说是谁,能数出半个应天府的人来,您要是能再问细点就好了。”
“刘伯温刘大人来过没有?”
“没有。”
“杨宪和胡惟庸呢?”
小太监道:“也没有,丞相倒是来过,处理了些事情。”
魏忠德思量一会儿,又问道:“有没有和咱们一样的宫里人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