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时行身边聚集着好几位曾经的宰相这种事情算得上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了,所以大家一开始都觉得这位小刺史可能就是那些人的傀儡。
不过思来想去,这些人自己谋求起复做刺史可能都比让一个反贼后代当刺史来得容易一些,所以后来大部分人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努力分析之后,众人只得出一个结论:骆时行可能真的有点什么特殊的本事,这些数据看上去可太真实了,编都编不出这么真实来。
这时候有人忽然说道:“其实也不奇怪,此前太平公主曾经募捐了不少钱财送过去,所以骆时行必然不仅仅是依靠朝廷拨款才有如今。”
大家一想也是,只不过公主主持募捐,还募捐了不少钱这种事情一般人也遇不到。
于是有人就酸溜溜说了句:“会写诗就是好啊。”
众人相视一笑,对于他们而言,交州没有麻烦那就是最好的消息,中枢的财政虽然不算紧张但也不宽裕,能不给钱当然是最好的啦。
而就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把交州的情况透露了出去。
前一天中书省刚将批复交给门下省,就等着门下省审议之后再交给尚书省,结果第二天就有人弹劾骆时行好大喜功,谎报税收,不恤黎民,要求中枢派巡察使严查!
第337章
这份弹劾是在大朝会上提出来的,这三顶帽子压下来,只要巡察使查到其中一点,骆时行这个交州刺史也就做到头了。
此时武€€已经知道了交州的情况,不过她不是从三省那里知道的,而是从她的女儿太平公主那里知道的。
太平公主在收到骆时行的信和礼物之后十分开心,进宫的时候还提起了这件事情,甚至将那份绣图给母亲展示了一下。
这绣图算不上精致,但却是百姓的心意。
到了太平公主这个位置,钱权她都有了,自然开始看重名声。
然而公主这个群体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除非特别严以律己,比普通小娘子还要谨言慎行那种,否则只要是个公主就会被人挑刺。
太平公主为此生过不少气,偏偏还不能辩驳也不能跟那些人一般见识,若是报复的话反而会让风评更加不好。
所以这幅绣图算是送到了她的心坎儿上,比什么东西都让她高兴。
甚至骆时行还随绣图一起送来了好几封信,那几封信上的字都很丑,一看就是初学者,据说是交州那些刚读书的小娘子写的。
骆时行在建县学的时候特地搞了个女班,只招收女子,不拘年龄,愿意报名交束€€的都可以来上学。
而妇联那里则有一部分款项是专门奖励优等生的,这些款项都是从当初那些募捐里拨出来的。
骆时行也没隐瞒,直接告诉那些小娘子这些钱都是太平公主带领女官奔走募捐而来。
或许太平公主本意并不是为了帮助女子,或者说她的想法跟女官一样,觉得骆时行对女子参政的态度比较友善,所以想要留住他。
但不得不说也的确帮助了这些小娘子,让那些小娘子感恩也是正常的。
那些信上的字放到平时估计都到不了太平公主眼前,然而如今却让太平公主感动的泪眼汪汪,甚至在跟武€€说的时候都还十分感慨。
武€€年纪不小,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自然不会像太平公主那样感性。
在听到太平公主说完这些之后,武€€只关注到一点:骆时行在教导百姓懂得感恩。
只有本身就懂得感恩的人才会传达出这样的想法,而且骆时行的所作所为也的确应了这一点。
懂感恩的人,人品就比那些白眼狼强一些,武€€对这样的人反而放心,尤其是骆时行将募捐账目一笔一笔都计算得清楚,说明他做事情有条理也认真。
如果之前武€€选他只是觉得他是稳住交州的好人选,此时倒也动了一些心思。
有本事的人留在岭南那种地方是浪费,若是时机合适,倒是可以调回来。
当然短时间内不可能,骆时行的升迁速度已经很快,之前好歹可以说是因功升迁,如今他还没做出什么成果来,直接调到京里反而容易遭非议。
更何况骆时行年纪还小,京城是个大染缸,进来了就身不由己,容易迷失,不如让他在地方锻炼一下,跟中枢打交道多了就知道朝廷是个什么情况,到时候也能有点心理准备。
结果武€€这边刚决定多关注骆时行,看他在交州做的如何转头就有人盯上了她看好的青年才俊。
武€€略有些不开心,不过她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淡淡问道:“交州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弹劾交州刺史?”
门下省的秘书郎也觉得有些晦气,这些人到底从哪得到的消息?若是这件事情处理不好,论他一个泄露禁中之语的罪过,他的仕途就到头了啊。
中书令也觉得晦气,他是中书省领头人,出了事情自然是他负责的,上面问责自然是问他,然后他再去处理下面人。
中书令立刻出来阐述了交州的情况,原本只是三省那边讨论的话题立刻在大朝会上开始进行讨论。
武€€这才知道交州竟然还交了税,她之前听太平公主说的时候还以为交州只是已经暂时稳定下来。
若是能交税那就不仅仅是稳定,而是已经完全步入正轨了啊。
她扫了一眼下面人,心中明悟,十分平静说道:“既然如此,就让交州刺史上疏自辩吧。”
被弹劾之后再自辩这是正常流程,只是下面弹劾的人却想要让中枢派巡察使,所以一口咬定了交州刺史必然压榨黎民,若非搜刮民脂民膏怎么能有余力上交税收?
这跟他之前表现出来对天下百姓的悲悯是背道而驰的!
武€€却并没有动怒,他看得出来对方并不是没事儿找事,是有自己的小心思,所以只是淡定说道:“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这意思就是按照正常流程来,对方还想说什么,然而在接触到太后冷漠的目光之后顿时抖了抖,一个字都不敢再说。
他这时候才想起来,曾经传说交州刺史乃是太后宠臣。
只是大部分人对这个说法并不怎么认可,毕竟太后宠臣一般都是近臣,这个离那么远,都没见过太后,怎么可能成宠臣呢?
目前来看,宠臣未必,但必然也是不讨厌的。
否则……太后处理人不按照正常流程来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太平公主没有参加大朝会的资格,所以得到消息反而晚了一些,她在知道之后就气得不行,立刻进宫想要告状。
在京里的官员就没有几个干净的,每个都有黑历史,她想查自然能查到,就算查不到那不是还有周兴呢吗?罗列罪名把那个人给送进去!
太平公主入宫就见到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见到她便含笑问道:“三娘可是来见娘子的?”
太平公主拉着她的手略有些不开心说道:“我听说交州刺史被弹劾了,是真是假?”
上官婉儿温和说道:“自然是真的,不过这也不算什么,这朝上官员有几个没被弹劾的呢?只要他上疏自辩有理有据便可,公主不虚担心。”
太平公主皱眉:“我只是想不明白,交州地处偏僻怎么有人偏偏还要跟他过不去?人家在那里兢兢业业,到了这些人嘴里就成了虚情假意。”
上官婉儿说道:“正是因为他做得太好,所以才被人盯上。”
太平公主有些疑惑问道:“你是说……有人嫉妒他?”
上官婉儿摇头说道:“三娘想,当初骆无咎是怎么当上交州刺史的?”
太平公主本就不笨,只是一时气愤没有深想,此时听了便恍然:“这是有人觉得交州恢复正轨,所以不甘心让他继续当刺史了?”
上官婉儿笑道:“三娘聪慧,不敢说一定如此,但很有可能。”
这是想摘桃子啊。
太平公主原本还只是一般气愤,正如上官婉儿所说,这朝上的大臣就没有没被弹劾过的,只要不是大事,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只是少有弹劾的时候就说的这么严重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骆时行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
如今知道了那些人的真正目的之后,太平公主就更生气了。
之前交州刺史空缺,交州那边催着朝廷赶紧派一个过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到最后把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给送了过去。
要知道骆时行到了交州的第一天就有县令勾结游侠儿谋反,但凡骆时行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只怕此时此刻已经死在交州城了。
现在眼看着交州城平稳下来,就有人开始眼热。
交州刺史的确不是什么肥差,但好歹是个刺史,更何况有先例在,当县令的也能直接当刺史,那些上县的县令当然会心动,要不然也不会动作这么快,恐怕是早就在关注着交州的情况呢。
不过虽然生气,太平公主却反而不打算去找武€€告状,也不打算找周兴了。
她冷笑了一声说道:“这些人真当骆时行是软柿子呢?这孩子在交州可没少杀人,行了,他们自己找死我也不管那么多了。”
当然说不管也不可能真的不管,她直接写了封信去交州,而且十分直白的告诉骆时行:注意点,有人盯上你的位子了。
骆时行是同时收到朝廷让他自辩的诏书以及太平公主的信的,在听说自己被弹劾的时候他还很淡定,以为朝中只是对他有所误会,毕竟从需要朝廷拨款到能自给自足甚至上交一部分税收,才间隔了短短一年的时间。
朝廷那边不相信是正常的,而交州这边总体的税收大部分都是从北带县那边得来的。
纵然税率一致,那边人多,工厂也多,经营活动更是比较频繁热闹,自然交的税也就多。
骆时行当时还想着解释一下就行了,结果看了太平公主的信之后他就迷了,他转头看向程敬微问道:“这交州刺史的职位是什么好东西吗?”
他本来想说的是交州刺史难道堪比皇位?不过想到这年头整体对于君王的畏惧是深入骨子里的,这个玩笑可不能随便开,于是他这才换了个说法。
程敬微冷笑了一声:“总有一些蛀虫蠢笨如猪却自视甚高。”
骆时行摇了摇头:“有病啊,还得让我费力写自辩奏疏。”
程敬微忽然灵机一动:“看公主的意思,咱们的奏疏刚送上去没多久就有人弹劾你,就算是中书省泄露消息也没这么快,说明对方一直在关注着交州动向的,你说……什么人会这么关注?”
第338章
骆时行听了之后一时之间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啊?对啊,为什么要关注我们?”
程敬微看着他一脸茫然的样子无奈说道:“还记得当初冯家派来刺杀你的耿仪吗?当时耿仪为了让刘延€€配合,给开出的条件很不一般,我们都觉得必然是吏部高官才能做到,你说……会不会是这个人忍不住了?”
骆时行听后这才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情,当时冯家谋反被灭了之后,这件事情基本上就都默认已经结束了。
无论是骆时行还是程敬微哪怕想要追查也只能将这件事情放下来,更何况他们也没办法继续追查。
当时背后的人一直没有露头,所以骆时行跟程敬微两个人都以为那人只不过是受贿帮忙而已,还觉得这个结果就是最好的。
一年过去对方又冒了出来,这次再看的话应该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受贿,就算真是受贿,一个能够买通吏部高官和御史的人也不一般。
骆时行歪头回忆了半晌之后说道:“我还是先写奏疏吧。”
这个奏疏写起来倒也不难,朝廷不相信交州粮食能有这么高收成也正常,谁让他们有狸奴一号呢。
而且韦子耀当初还留下了记录,并且北带县那里每年的收成也都有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一下往上面一放就可以了。
骆时行甚至还拽了两棵已经分蘖的水稻夹在奏疏里面,一同送到了京城。
京城那边一直在等着骆时行的奏疏,并且为此还形成了一定讨论。
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件事情不太真,还在讨论是不是这个小刺史飘了,或者是为了调入京中所以才这么做。
毕竟交州那里很偏僻,骆时行又不是那里的本地人,谁愿意留在那啊?
如今眼看有希望,各州刺史再升官的话也要看,一般都是下州调到中州,中州调到上州,上州再下一步就是入京。
骆时行如今正年轻,哪怕之后都按照正常流程和年限资历走,等能够进入中枢的时候也年轻的过分,想要谋求快速一点也不是不能理解。
然而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女官们却坚决站在骆时行这边,还被一些人嘲讽女人就是感情用事,被两首诗骗的团团转。
尤其是太平公主,公主本身文采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也在平均线上,最主要的是她的审美不错,许多士子凭借着诗文得到了太平公主的青睐,从而进入官场。
如今的大唐,举荐制依旧存在,这一条路暂时是不能断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