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73章

  小少年话还没说完,几个小皇子的眼睛就冒出了一串小星星,他们纷纷表示,没错,自己想养的就是这种。养成系什么的太棒了,男人就该养这种动物啊!

  木白继续道:“民间多有饲养,并将其作为看家动物,并称之为铁头大将军。”

  哦哦哦!!这名字好酷啊!小孩眼睛更亮了。

  “不过!”木白立刻来了个转折,“最强壮的大将军是要靠你们自己培养的。嗯哼,要想养出最强壮的大将军,你们必须用感情和责任去教导它,还要付出耐心和大量的时间,否则它们就会……被吃掉(小声)。这点你们可以做到吗?(超大声)”

  小皇子们从来没有被人这样要求过,这种被交付了压力和信任的感觉让他们感觉自己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大人。虽然没听清楚大哥到底说了什么,也有些半懂不懂,但被大哥话语里的气势所感染,小孩们纷纷严肃点头,小脸蛋都绷得紧紧的。

  “很好!”木白一击掌,“那我们先去为大将军挑选母亲吧。”

  众人:“???”

  御花园,这是一个在每部宫斗剧中都很有存在感的名词。

  作为各种事故的高发地,御花园在众人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着林立的怪石、幽深的池水,并且随时都有一双窥伺的眼睛的地方,充满了神秘感。

  但对于有山有水有好风光的应天府皇宫来说……

  怪石嶙峋的假山?抬头远眺,紫金山、牛首山、栖霞山都在可视范围内。

  要看湖光水色?出宫左转,玄武湖秦淮河大水小川应有尽有。

  所以,大明皇宫的御花园真的是园如其名,就是一个普通的花园而已。此处御花园最大的作用就是摆放下头送上来的各种奇花异草以及珍禽走兽,供宫妃和小皇子小皇女们赏玩。

  既然是给孩子和女人赏玩的,御花园各方面的配置自然都是往安全方面走,池水不过膝是硬性要求,树木也多是选择枝干坚硬、生长缓慢的银杏、松树等,除了个别几棵用以赏景的杏、桃稍稍高大些外,基本都是低矮树木。

  洪武帝往常是不怎么过来御花园的。作为一个坐不住的开国皇帝,洪武帝的公务是非常繁忙的,如果是突然起了玩耍的兴致也多半是直接出宫,如果只是想呼吸下新鲜空气,他多半会选择去大善殿后面的内花园,或者是坤宁宫后的小花园,他可没兴趣和一群小萝卜头们混在一起。

  想要休息的时候遇到小崽子,那就不是休息了。

  如今正是三月杏桃联袂之时,加上最近洪武帝喜事颇多,他难得起了赏景的兴头。

  赏景只有一人难免寂寞,御花园又是后宫,外臣即便有诏也不得擅入,他便顺势走去了位于皇宫中轴线东侧的文华殿,将正在办公的太子一并拉了出来。

  父子俩边溜达边说话,往御花园的方向前进。

  洪武帝今年已经年过五十,尽管弓马娴熟经常锻炼,但毕竟岁数摆在这儿,加上丞相被废,天下大事都得他一把抓,就算是铁人也难免有些应付不过来。

  洪武帝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此前他开创了四辅官制度,甄选了民间四位有学问的老儒,将其封为辅官,帮助自己处理政务。而为了防止辅官专权,他创设了“季班制度”——每个官员任期三个月,春天有春官,夏天有夏官,以此类推。

  他的想法十分简单——只要官员的任期短,贪腐之风就追不上他。

  但是洪武帝后来遗憾地发现,要用儒生治国实在是太难了。儒生提出的意见他看不上,他的决策老儒又不能理解,双方思维就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上班就是互相折磨,于是,不久之后他就又废除了这条制度并且下定决心要自己培养得用的人才。

  这就是洪武十五年重开科举的导火索。

  可以说,如今大明的行政制度绝对是有问题的,所有的事情都挂在了大明天子一个人的身上,下方的行政机关几乎没有自主权。

  而在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下,朱元璋还没有被压倒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洪武帝有个好儿子。太子朱标所在的文华殿作为大明的第二个心脏,为他的父亲分担了大量的工作,这才让老朱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获得喘息之机。

  但太子的压力着实不小,文华殿的灯火亦是常常要亮到半夜。关心儿子的老父亲一边拉着朱标散步,一边劝说儿子别那么勤奋,该偷懒时就要偷懒。

  “有些事也可以让英儿上上手,这小子聪明,很有你小时候的风范。”

  朱标嘴角一抽,“英儿才十一岁……”

  “你十一岁的时候都帮着你母亲一起筹算军资了。”朱元璋很有些不以为然,作为一个虎爸,他大手一挥,“孩子就是得多试试,趁着长辈还能兜底的时候给他试错的空间,这样才能长得好。你和你弟弟都是如此。”

  “而且,英儿文武都学了一肚子,看他策论写成那个模样,他该会的也都会了,让他跟着一起上学也无什用处。”洪武帝慢声道,“学到这个程度也差不多了,再学下去反而误了心智,他该学的是帝王心术,一味地学习圣人之说……”

  剩下的话他不说,朱标也懂。

  皇家崇圣人学说,但那是用来治民的,治国却得靠阴谋阳谋交杂的王霸之道。

  洪武帝如今这一句,让朱标心中稍松,他露出了一个有些轻松的笑:“让他再松快几天吧,前几日他还同我说想要将东宫里的书抄录一份寄到云南。”

  “哦?”洪武帝挑眉,有些感兴趣,刚想说话就听到一声嘹亮的童音:“大哥!”

  咦?这是他小儿子的声音。

  这么远就看到他们了吗?洪武帝的话被打断也不恼,他远远看向了御花园的方向,就看到几个小孩子围着他孙子上窜下跳:“大哥,我们的大将军什么时候能孵出来啊?”

  “我已经给大将军的妈妈喂了好多菜菜了,但它怎么还没有给我生蛋蛋呀?”

  “就是啊大哥,我还把苹婆也分给它吃了!”

  “我还喂了橘子……”

  “为了让它生出最大胆的大将军,我还带她每天都去看大脑斧呢。”

  朱元璋和朱标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很快,他们就看到之前话题中心的大孙子——木白一手提着一只大白鹅,一边对几个小皇子说:“不要急,心里吃不了热豆腐,最美……美好的小鹅一定要耐心等待,静心哺育。”

  “你们先带着鹅妈妈出去散散步,再让它去游个泳,下午再晒晒太阳。”

  木白小手一挥,很有挥斥方遒的味道:“然后再给它梳梳毛,过两天肯定就能生了。”

  小萝卜头们闻言又开心起来,纷纷点头表示,好的,大哥,没问题,大哥。

  平白降辈的朱元璋:“……”

  降辈更厉害的朱标:“……”

  朱标:“父王,儿子这儿有个发展中都的想法,想让英儿跟着。”

  朱元璋哼笑一声,大手一挥,准了。

  作者有话要说:木白:弟弟不出声一定在搞事。

  朱标:儿子不出声,一定在搞事。

  木白:我不是,我没有!!

  朱元璋:呵呵。

第84章

  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一年中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日,名曰清明。

  自清明起,华夏大部分地区都已褪去冬色,披上了春衣,土地化冻,绿草萌生,正是踏春好时节。

  这一日,还是小祭的日子。

  华夏人重视先祖,一年之中家族有两次大祭,分别为冬至祭祖、过年祭宗,一切活动均要为这两次大祭活动让步,凡是上了家谱之人无论多远都得回来参加,实在有公务离不开的,也会在说好的祭祀之时朝向家的方向燃上一炷清香,以尽心意。

  相比于两次大祭,小祭的规矩则要宽松许多。

  小祭是祭扫直系先辈的日子,一般为家人忌日,清明节祭扫还是在唐宋之后才兴起的,到了明朝才基本定型,当然,踏青也没被耽误。于是,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就成了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所以,到了清明节这日就会发生有趣的一幕。

  天蒙蒙亮,城门口就会像是节假日的出城高速收费口一样堵满了人,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去郊外扫墓的,还有一部分呢则是拖家带口去山上踏青的,一喜一悲,彼此倒也互不干涉。

  不过,对于大部分大明官员来说,这一日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

  这一天,不、放、假!

  是的,就是这么残酷。对于干饭人来说,没有放假的节日就是没有灵魂的,节假日没有了假和不存在有什么区别?

  而在工作狂洪武帝的带领下,这种没有灵魂的节日,可谓数不胜数。

  大明公务员一年到头除了春节、冬至以及朱元璋生日外是没有别的节假日的,也就是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六十二天是要上班的,纵观上下五千年,简直没有比洪武年间的公务员更苦逼的公职了。

  跟他们比起来,现在的大部分公务员其实还是比较幸福的,而且暂时还没有性命之忧。

  如今的洪武帝老婆儿子热炕头,正是小日子春风得意的时候,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说话的,上朝时候甚至还会说说大家都笑不出来的冷笑话。比起十来年后让大家出门前每天都要写遗书、和老婆孩子拥抱告别的工作环境和善了不是百倍千倍。

  虽然没有放假,但对于官场老油条们来说也不是不能摸鱼,比如清明节的时候就有春祭大典,除了高层官员必须要到场之外,中下基层官员都可以在府衙内聊天打屁,还有会上头赏下来的春饼吃。

  现在,一年中最忙碌的春耕还没有正式开始,大家还能抓紧这最后的机会晒晒太阳当当咸鱼。

  但是!今年的凤阳府府衙没能享受到这波福利。

  清明过后,祭拜爹妈的洪武帝回了应天府,但却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给留下了。

  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和领导的儿子在,总不能摆出一幅咸鱼模样不是,于是,整个凤阳府的官员们从上到下个个脚下生风,呈现了一副繁忙不已的姿态。

  不过,毕竟是刚刚开年,府衙内公务不多,很快众人便发现实在是无事可做了。正好春耕将要开始,于是,官员们纷纷戴上斗笠,捏着农书到地头去找老农佃户当“劝农官”去了。

  虽然一天到晚在外头晒着也挺累,但起码不用和府衙里的太子太孙大眼对小眼啊。

  话说,这两位大佛每天到底在干啥呢?每天也不出门,就盯着几个东宫辅官拿着凤阳府的人口和田产在拨弄算盘。

  一开始,众人还以为这是在算田税,还有些小紧张,后来才发现是在算人口。

  为什么要算人口啊?难道是又要往凤阳府迁人?可千万不要啊,这儿的人口已经够多了,人一多就不好管理,他们还盘算着如何想法子把人口往周边迁出去些呢。

  知府以及一干吏员都在内心哀嚎。

  如果木白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大大地翻一个白眼。

  如果有【人口不重要】这种想法就错了,无论哪个时代,人都是最大的资源。

  这个世界上只有不能供应人口的资源,没有过多的人口。

  而且,没有一个数据能够比一座城的人口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当地官员是不是尽责,资源配备是否到位,从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外出率上就能看得出。尤其是出生率。

  在木白生活的那个时代,孩子的出生率更是官员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目标,当年他的小伙伴之所以能打翻盘仗就是靠着一系列增加人口的政策,木白到现在都还对那些口号印象深刻。

  什么生儿送酒送狗,生女送酒送猪。

  什么生一保底,生二光荣,生三全国表扬之类的,那是一套一套的。

  就是靠着暴涨的人口以及那股子冲劲,他的小伙伴成功干翻掉宿敌成了一方之霸主。

  现在居然有人和他说人口不重要?呵呵,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因为他们当地不需要劳动力,但这种地方绝不包括凤阳。

  如果木白的计划可行的话,这儿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市场。

  还有什么能比挖矿和发展工商业更需要人呢?

  是的,木白看准的正是凤阳当地储量多到被他的队友计入必背列表的石英矿,而石英正是制造玻璃最重要的原材料。

  凤阳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丰沛的水资源、充裕的劳动力以及靠近大明国都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些都是在此地开展玻璃制造业以及配套商业的基石。

  要知道玻璃这个东西耐热耐冷但是硬度极低,如果一路颠簸的话,光靠它们自己碰撞都能够把自己给震碎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制造地和供应地越近越好。从这点来看,凤阳的位置堪称一绝,而且……

  凤阳的石英矿是裸露在地面上的,挖起来别提有多方便了。

  总而言之,在木白眼中凤阳简直千好万好,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凤阳的石英砂纯度如何以及是否含有如今技术难以剔除的杂质。

  不过这些暂时还不需要木白担心,有烧制琉璃器经验的工匠已经在试着用本地的原料进行烧制了。根据小皇孙的要求,这次的烧制他们没有采取以往的方法,而是使用前唐曾经流行过的吹制法。

  是的,吹制法曾经也在华国的历史上出现过的,在佛法盛行的唐朝时期,琉璃器由于其十分符合佛法的诸多描述成为了礼佛之器,但礼佛终究比较小众,很难走入寻常人的生活之中,于是,吹制法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辽宋时期对于假玉喜好的模型法给取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