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祭酒 第164章

那无声的二字,正是何休。

崔颂觉得十分可笑。这江遵自己德行有亏在先,竟然还倒打一耙,说他因为个人私怨而不愿作证。临了最后,又拿何休威胁他。

他是不想何休因为这些小人的卑劣行径而步上商鞅的后尘,但这江遵似乎没有意识到,此刻最迫切想要遮掩“何休之言”的,不是他崔颂,而是江遵他自己。

李儒虽然没有瞧见江遵威胁崔颂的小动作,但以李儒的心智,能把事情猜到八九不离十。

他见江遵明面上言辞凿凿,细听之下却有几分不合理的生硬,嘲弄道:“这又成了崔士子的不是了?这好的坏的都让江士子你一个人说了。”

见江遵想要反驳,李儒话锋一转,“不过,我看江士子你倒是真有几分可怜。被友人(贺维)负心,被府主(刘曜)拖累,如今,竟然连同门师兄弟(崔颂)都要找你的不快?嗯,可怜,真可怜。连我这等铁石心肠的人都生出了几分怜惜呢,更不用说我们‘仁慈’的太师了。”

李儒被董卓埋汰这么久,也不是吃素的,在讥讽江遵的同时顺带不轻不重地刺了董卓一下,“可见,这说话的技巧尤为重要。说得好了,东施也能成为惹人怜爱的西施呢。”

崔颂差点没忍住笑场,他一直以来对李儒的印象都是心狠手辣、冷血无情,没想到也是个妙人。

江遵皱眉:“李先生,你纵然不信我说的话,又何必如此羞辱于我?”

“江士子误会了。”李儒此刻又露出平易近人的模样,显得格外地好说话。但他吐出口的话语,与“好说话”一词搭不上半点关系,“我只是奇怪€€€€清河崔颂的君子之名闻名遐迩,你江遵到底有何德何能,能让这样一个渊渊君子因为厌恶你而做出蓄意污蔑之事?”

江遵道:“正是因为不解,所以我才直言相问。事无不可不对人言,或许这当中有什么误会?”

言辞间颇为自信,好像他真的身正不怕影子斜似的。

李儒打量了他两眼,又看向另一边老神在在,看他们两个互掐的崔颂,暗道:希望江遵等会儿还能这么自信……这崔颂至今没有多说一句话,分明是在蓄势。他可没有丝毫要帮江遵的意思。

董卓只想这件事早点结束。他不去理会李儒的发言,径直问崔颂:“崔家小郎,你可要想清楚了。如果你因为个人恩怨而构陷另一个士子,不仅会让你的名声染上瑕疵€€€€在我府上扯谎,我也是不会轻饶的。”

李儒诧异地抬头,看向董卓的目光仿佛在看一个傻子。

然而董卓其实并不是真的傻了。他之所以“神来一笔”给崔颂增压,是因为在他看来,一个是即将被他重用,似乎很有才干,但声名不显的年轻文士;而另一个,则是才名远播,但未必有握筹布画之能,也不会被他所用的年轻君子。

一个触手可及,一个不能为他所用,要怎么做要偏袒谁,不是一目了然的事?

至于……若是江遵当真的没有才能,是一个滥竽充数之人?

董卓冷哼。

等确定他真的滥竽充数的庸才,再收拾他不迟。

他董卓能将一个人捧上天,自然也能将他狠狠摔下,从云端丢进泥里。

对于董卓的威胁,崔颂有过耳,没有入心。

他横任他横,反正……明日乱葬岗见。

崔颂眼也不眨地道:“太师和江士子误会我的意思了。”

几人朝他看来。但见崔颂神态自若,毫无遮掩地丢下一枚重磅炸弹。

“几位不知,颂于几个月前伤着了头,有些往事记得不甚清晰……”他“歉然”一笑,“是以,江士子要我作证一事,确实有些为难。”

江遵先是一愣,随即便是一喜。

不管崔颂说的是正是假,这事都对他有利!

李儒狐疑地打量崔颂,不知道他是真的失忆,还是改变了主意,向江遵做出了妥协?

崔颂当然没有向江遵做出妥协。他之所以不直接公布江遵的恶行,一来,时机未到,二来,就这么揭破他的谎言,给他个痛快,未免也太便宜他了。

第94章 当面对质(下)

如果在这个时候揭露江遵的恶行, 董卓或许会因为被愚弄而恼羞成怒,把江遵处以极刑, 但也仅限于此。同时, 失去“新欢”的董卓,极有可能再一次地把目光投回戏志才的身上, 这不是崔颂想要看到的。

何况,打老鼠怕碰倒了瓷瓶。此时公布真相,江遵势必会狗急跳墙, 攀扯他与何休, 惹来麻烦。不如先把老鼠赶进另一个没有瓷器的房间,这样便不会束手束脚,陷入被动。

崔颂索性顺水推舟, 先给江遵判个死缓。要他给江遵作伪证,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江遵误解了崔颂的意思, 以为他改变主意, 决定帮助自己。

在暗自松了口气的同时, 他故作沉痛道:“没想到竟是这样, 崔兄弟你……”

崔颂不想看他的表演,也不想让他太过轻松愉快, 转折道:

“不过,若要证明这份策言是江士子所作,倒也不难。”

“如何证明?”

“真金不怕火炼, ”崔颂故意停顿了一瞬, 见几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才继续道,“这份策言微言大义,想必,写下此篇奇策的乃是一个博古通今的命世之才,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治国之能。”

江遵忙道:“崔兄弟过奖了……”

崔颂忍住“呸”他的冲动:“既如此,这份策言对于‘他’而言,既是学识的精华,也是高山的一角。”

李儒立即意会,笑眯眯地转向江遵:“崔士子说的是,江士子既然有此大才,不如针对如今朝中的弊病再写几篇策论,也好为太师分忧解难。”

江遵咬牙道:“我倒有心为太师再献几策,然则朝政之事不可轻忽,要写下奇章妙策,恐怕非一朝一夕之事……”

李儒接话:“那你便慢慢写。正所谓扬长避短,你既然有治世之才,就该发挥你的这一分才能,为天下万民谋福造利。”潜台词,写你的“治世”文章去吧,别的少插手。

江遵暗恨李儒打蛇随棍上,担心董卓真的采纳李儒的建议,只让他做些策文,处理杂事,而不让他参与其他要务;又怨崔颂没事找事,好端端的说什么“治国之能”。

江遵心知李儒就像一条毒蛇,不管自己说什么都会被缠上,索性不搭腔,转向董卓道。

“遵不才,愿竭尽所能报效太师。”

话说的含蓄,但清楚地向董卓表达了一个意思:太师,我的志向是当你的幕僚,指哪打哪,别把我分配到民生岗位。

然后,在回身之际,他借着董卓与李儒的盲区,悄悄朝崔颂使眼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