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农gl 第58章

柏伶等看的是目瞪口呆又嫌弃, 道:“这儿破烂成这样,如何住人?!”

温善叹气,转身对自家的仆役道:“接下来还得劳烦诸位将住处打扫一番了。”

即使再不乐意,被温善这么以礼相待,为了报答温善, 仆役们都会尽心去干,于是纷纷应下。

安排好了卫生问题, 温善接下来便得去见县衙中的官吏了,如果能调动胥吏们帮忙打扫卫生那自然最好,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先将接下来三年一起共事的同事下属们摸清楚底细比较好。

能在太康县当官吏的, 都是属于科考成绩好的,又或是比较上道的,所以温善当初到了汴州后去见知州时, 太康县的县丞等很快便收到了消息,早早地做好打算了。

知道温善的出身已经背景后,虽因她的年龄而有些轻视她,可在家世背景面前,他们觉得还是得谨慎一些才是。

所以温善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很快便来到了温善面前。

县丞是县令的佐官,一般会帮忙处理政务,也是新到任的县令想迅速了解当地民情的下手对象。而县丞基本上也是正儿八经地通过了科考才能获得此官位的,所以温善与对方是属于上下级,也是同僚。

温善先与他互相认识,也不着急处理衙署的公务,而是先请教他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情。

县丞钟有为在太康县任县丞两年了,若是政绩出色的话,或许明年就能往上走了,为此他是最不想刁难温善的人,温善问什么,他便答什么。

接着是主管文书、账簿、审计方面的事情的是主簿廖程博,因温善是这方面出身的,她琢磨出来的“四柱结算法”也推行到了太康县,廖程博已经想好了如何和她套近乎了。

再者是主管县里治安,也是常常需要到乡里跟百姓打交道,催收赋税的县尉了,他叫薛凯义,并不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而是通过“流外入内”的方式,从胥吏一步一步地干上来的,因而年龄也有些大了,也会仗着自己是太康人,有一定的势力而得意。

正因为他在太康县有势力,所以他管理治安时,当地的百姓才会有所忌惮,且能从胥吏一步步地升上来,说明他的的政绩是不错的。

还有几名录事,温善也一一见过了。总体而言,她觉得自己被安排来这里,还是受到了优待,毕竟别的地方的刺头可能会很多,而不是像这里的佐官,不是正好跟温善擅长的业务相关,便是实干家。

等认完了人,一天时间也就过去了,温善回到住处,柏伶等已经打扫好了卫生,又帮忙将她要看的文书等搬了过来。

实际上温善并不需要看这些文书,因为系统里只要搜太康县,相关的文书便会出现,这包括往年的田赋租税、县令断过的案子、每年办各种祭祀的记录等。

在来太康县之前,温善便已经提前了解过了,所以今日跟下属们见面,也是为了试探他们是否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事。好在他们虽然也有私心想要瞒报的地方,但是总体而言温善没感觉出他们的叛逆之心。

等看完了文书,温善又给家里修书一封,当然也不忘叮嘱小郡主要勤加学习。

温善也想熟悉县衙事务时循序渐进,奈何第二天便有百姓报官,第一次当主审官的她匆忙上堂问案情。

温善初次断案怕断错了案,好在这桩案子是属于百姓间的纠纷,她在县丞等的辅佐之下,问清案情,又根据朝堂的律令做出了相应的审判。

这个案子后,县丞们大概也看出来了,温善在财政以及农政上有天赋和才能,但是在断案上并不擅长。

于是县尉出去巡逻时,便邀请温善一块儿,一边给她讲解这边最常见的案子类型,一边教授她一些断案技巧。

温善混迹官场也有几年了,自然知道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地对自己好,她知道县尉有所求,而在不触碰她的底线的前提下,她倒是可以接受对方的这个示好。

一连接着好几日,温善都在外走动,听旁人说这儿的风俗习惯民情千百遍,还不如亲眼看一遍。

她初来乍到,又换下了官服,穿上麻布衣裳,走在街上虽然有人会因为她的相貌而看她,但是却没人认得出她来。

半个多月后,温善已经走遍了整个太康县,她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自己接下来三年该如何发展太康县的初步规划,首先是要完成女皇的期待,将堆肥的方式推广开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其次她要跟之前的县令一样,加强水利方面的工程;同时还得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再重视教育,降低各种案子的发生……

温善觉得县令这个职位可比太府寺、司农寺的工作要难多了,它必须得协调和综合多方面,难怪晋升的途中必须要先到地方为官,若是不曾到地方历事,日后怕是没有能力上高位。

当然,每个县令的政绩都有侧重点,如前任县令所注重的是水利跟司法方面的事情,以至于太康县虽然是土地肥沃的地方,农业却并不算出色。

为此温善觉得还是得先侧重农业,然后兼具工商发展。

太康县的官民等温善到任一个月后,才等来她的初道政令,便是要求百姓按照她所教授的办法堆肥。

同时温善通过系统关于土地资源的文书,发现太康县的土地利用率不算很高,至少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所以她组织了人手去将那些属于官府的荒地开垦了,一部分充做官田租给百姓耕种,另一部分则对外兜售。但是她首先考虑的是能买得起地,但是还没有地的百姓。

等她卖了地后,将这部分钱投入到了粮仓中,从粮仓里买来谷种,低价出租给需要谷种的百姓。

一些百姓往往收成之后没有留种,所以来年需要向富户买,富户则会趁机抬高价格。因而温善之举,也算是损害了一小部分富户的利益,他们虽然富庶,可也畏惧温善,故而并不敢说什么,只通过县尉等,想来劝说或者收买温善。

温善没有被说服,可短时间之内也没有第二项政令下来,令人松了一口气。

直到两个月之后,温善才又让人进行人口大普查,另外也完善了女户、未成丁户等方面的政策,让富人减少赚漏洞的机会。

她的政令在许多人看来都是温和的,故而除了一部分利益受损的富人之外,并无人反对她的政令,所以她的政令得以在太康县施展开来。

知州也到太康县来看过,最终他觉得温善或许是女子,过于妇人之仁,所以处事太温和。而这么处事的后果可能是,三年来,政绩也不会有特别出色的地方。

想到这儿,他来太康县的次数倒是变少了。

没有上司整天盯着,温善处事渐渐地放大胆了来,前面的政令只是为了让官吏与百姓慢慢地适应政令的变化,到了后面温善又在酒税、茶税、盐税方面进行改革时,反对的声音总是有的,但是却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

邺婴之在京师除了学习,偶尔也会留意太康县的消息,得知温善在那儿干得很好,女皇私底下也赞赏过她的灵活与机敏之后,她才算安心。

兴许是邺婴之觉得太上皇知道了她跟温善的事情,而又不加以插手,所以她感觉跟太上皇的关系亲近了不少,有空便会去见太上皇,或是请教问题,又或是在太上皇面前说温善的好话。

太上皇人老成精,哪会不清楚她的盘算,但是她对子女和晚辈虽然严格,但也算疼爱,笑道:“你太翁我打江山可以,读书学习却是不如你姑祖母,你何不去问她?”

“太翁活了这么多年,又从南打到北,将江山打下,去过许多地方,必然了解各地的民情,见多识广,知道的知识一定会比旁人多。”邺婴之夸道。

太上皇乐呵呵地笑了,倒也经常将她带在身边,久而久之,诸多皇室宗亲子弟都羡慕起她来。

作者有话要说:  小郡主逆袭了。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1章 瘦了

温家, 自温善前往太康县为令后, 贺顾的日子便无聊了许多,天天拉着叶芳唉声叹气:“叶芳啊,可有什么能打发时间的?”

叶芳道:“不若与我切磋武艺?”

贺顾问她:“你除了舞刀弄枪, 可还会别的?瞧你胳膊多粗了。”

叶芳也不在意:“我这般年纪了,要成亲生子也忒晚了点, 所以不必在乎这些外在的,将身体养好才是正道。”

贺顾不干, 她回贺家一趟, 但是贺家的人都无趣得很,她就又不大爱往娘家去了。她也参加了几次女眷们的聚会, 聊得话题左右离不开夫婿与孩子,想法依旧没有脱离旧俗,于是也不爱往那边凑了。

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大抵是邺婴之往她这儿跑时,给她带来许多欢声笑语。每到这时候,她都可惜自己生的不是儿子, 否则让温善娶她回来,那日子得多有趣!

邺婴之不知她心目中的婆婆还真的生出想让她当儿媳妇的心思来, 她课业不忙的时候便拉着贺顾到她与温善常去的地方逛,又跟贺顾视察温家的田,告诉贺顾温善以前是如何照料这些田地的。

二人的话题虽然常常离不开温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倒是延伸出了不少新话题。

温善每每收到二人的信,都觉得自己变成了醋缸, 酸!

到了年节,她便买了不少太康县的特产寄回京给家里以及小郡主,刷下自己的存在感。

春节那几日,温善给底下的胥吏放了假,让他们轮班休息,她与柏伶围着炉子吃了些年夜饭,一个年便这么冷冷清清地过了。

翌日一早,她就又到街上、乡里巡视,还得着手处理新一年的徭役相关的事情。

眨眼便到了元宵佳节前夕。

温善从公务中抬头,恍惚地认为上一年的元宵佳节才过去没多久。她从恍惚中回过神,平日因为公务而无暇多想的心里,顿时便觉得空荡荡的。

她也想学文人骚客寄情于诗吧,她又没什么诗才,勉强写了一首,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用现代的话就是“矫情”!

柏伶道:“娘子,听说街上挂了彩灯,要不要去看一看?也不知这边的灯节与京师有何不一样!”

“不是明日才到灯节吗?”温善道。

“明日娘子确定有空去赏花灯?府衙的请柬可是早几日便收下了的。”

每到一些节假日,也是地方官走动的时候,所以各种酒席宴会不断,温善身为新来的地方官,也不好与之脱节,所以推脱了两次后,这回终于应下了。

听说这次也邀请了地方上的武官,她为了太康县的治安问题,也是得过去与武官们交流的。

想了想,她问:“可有京师来的信?”

柏伶道:“没有,倒是有叶御史那边寄来的书信。”

温善与叶明珠倒是保持这两个月一封书信的往来的,因为叶明珠虽然为监察御史,但是也关心农事,故而她常常与温善交流心得。

温善曾经告诉她,稻田可以养鱼,用这种方式能减少稻田的害虫与杂草,同时又能养肥那些鱼来吃,一举两得。

要不是麦田不太合适这种方式,温善都想在太康县推广开来了。

叶明珠这回来信就是为了告诉温善这种种植养殖结合的方式的成效,看见信上的喜报,温善心情也美妙 了许多。

忽然,门房送了一封拜帖进来,柏伶顺手接过去便看了,然后惊诧道:“娘子,小、小郡主递来的拜帖。”

温善以为自己幻听了:“谁递来的拜帖?”

“怀宁郡主……”

温善猛地站起来,因为动作过急,险些头晕眼眩起来,好在她的身体一向没有大问题,没一会儿便头脑清晰了起来。她急急忙忙地拿来拜帖一看,上面确实是邺婴之的封号与字迹。

温善心中又惊又喜,但是很快便稳住了,她整理了一下衣衫,走了出去亲自迎接邺婴之。

门口,邺婴之的马车十分低调地停在衙门的小门,一点也没引起别人的注意。温善从正门跑了出去,没看见有人,心头一阵失落,以为是被人捉弄了。

不过很快地便看见立在小门处的阿元与赵铃,她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更加紧张,过去道:“阿元、赵铃。”

“温丞!”二人笑着应道,忽然又想起什么,改口,“温明府!”

马车里的邺婴之实在是按捺不住了,掀开车帘便跑了下来,朝着温善奔去:“善善!”

她扑进温善的怀里,紧紧地抱着对方纤细的腰肢,心想这人又瘦了,想必是政务太繁忙了。可是抬头看见那破烂的衙门,又想,肯定是衙门的伙食不好!

“婴之,你怎么跑来了?!”温善也欣喜,一时之间忘了提醒邺婴之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好在衙门的小门没什么人经过,便无人去打扰她们。

“我早就想过来了,可是年节那会儿不能脱身,便只磨到了今日。”邺婴之道,“前些日子各地官员的贺贴都陆陆续续送到了京师,我在宫里陪着太翁,看见了你的贺贴,便突然好想好想你,就决定元宵过来陪你了!如何,可惊喜?!”

“惊喜,我太欢喜了。”温善笑道。

邺婴之想亲她,但是温善这回可记得她们还在外面了,便抬手挡住邺婴之的脑袋,将她拉回衙门的廨舍处。

邺婴之进了衙门后,便顾不得亲人了,而是打量起这里的环境,又急忙吩咐阿元等去买些肉食回来,道:“这儿的饮食肯定不好,多买些肉回来,给善善做大餐!”

温善无奈道:“这儿的饭菜挺不错的,两荤一素,够好的了,不必浪费。”

“不行,善善你都瘦了!”

温善也不是真想阻止邺婴之,便随她去了。不过又让柏伶跟着去,准备多点地道的食材,她要让邺婴之也吃的尽兴。

邺婴之将众人都打发出去后,关上门,然后坐到温善的腿上,按着她亲了好久。

“善善,你的唇还是这么好吃,味道怎么尝都不够!”邺婴之搂着温善的肩膀,嘴唇水润得很。

温善的双腿承受着小郡主的重量,这心里也有些想法了,毕竟半年没见小郡主了,也过了半年清心寡欲的日子,这不代表她真的无欲无求。

但她毕竟是一个克制的人,这会儿分得清楚轻重缓急,便也只是与邺婴之调笑,道:“所以婴之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回顾这滋味?”

邺婴之道:“那是自然,毕竟一根木头可没有值得令人想念的地方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