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二人用过午膳,赤水也终于回来了,有花溪的药,审讯什么的倒是简单了许多,也证实了刚才杨怡所说皆是实话。
杨国公被当即召入宫中。
沈奕坐在永安宫中,秦溯刚才去见杨国公了,还不知道会如何,杨怡也未被送回来,可当真是让她心急。
当时沈奕只知道事关大雍浮梁,这种事情马虎不得,这才当即让秦溯回宫,但是现在却又心中有些自责,若是真因此让杨府遭难,自己如何对得起杨怡?
在沈奕心急如焚的等待中,天色微暗之时,秦溯总算是回了永安宫。
“如何了?”
沈奕连忙迎出门去,又被秦溯用外袍裹着带了回去,“你莫要心急,晚间天寒风凉,再着了凉该怎么办?”
沈奕随着秦溯回到寝宫中,这才细说起来。
杨怡所说没错,杨国公确实只是一时鬼迷心窍,早有悔改之意,且同浮梁无其余什么来往,故而可酌情放宽处理。
沈奕听到这里,总算是松了口气,只要人没事就好。
秦溯又接着往下说,正好借这个机会,秦溯还想将计就计,反设计金烈一次,就像是金烈能让金戈来假意投诚求援一样,秦溯也能借这条密路,反过去给金烈来个釜底抽薪。
沈奕听完秦溯所说,眼中也是一亮,“这岂不是就是说杨国公能将功补过?”
秦溯颔首,“但是不可不罚,我心中预想,大概也就是让杨国公让出爵位,主动请辞还乡,也算落个体面。”
知道沈奕心急一天了,秦溯也不卖关子,直接将她早已想好的处置跟沈奕说明白了,也好让沈奕心中有个心理准备。
“竟要如此?是否太过严厉了些?”
沈奕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好安平,若非你这枕边风吹得厉害,他杨国公府早该随那王家一同往西北荒地去开荒去了。”
秦溯心中自然是有数的,凡是私通浮梁的,就如五皇子秦景,也是终身幽禁皇陵,就算是那曾经的燕王爷,也是落了个贬为庶人,发配边疆的下场,府中老小,都受牵连,能让杨国公一家还留在盛京,还给他体面,一是因为杨国公本身就有悔意,再加上并未铸成大错,这才网开了一面。
沈奕听着,也知道这其中的干系,不再多言。
趁着晾金戈的这两天,秦溯处理完了杨国公府的事,并未当即让杨国公请辞,而是为了迷惑京中的六皇子秦允何金戈,暂且装€€一切无事发生的样子。
一直等到秦允再次憋不住了,在秦溯面前提起金戈一事,秦溯才像是恍然大悟一般,同意了此事,让秦允将人带来见见。
秦允被晾了几天,心中那是抓心挠肝,现在一听秦溯松了口,自然是欣喜若狂,当即将人带了来。
这金戈为了金烈,也是挺豁得出去的,身上几处刀伤箭伤做得毫不含糊,裹着一身的纱布就来见秦溯了。
“五殿下这一身的伤,是从何处得来的?竟如此严重?”
秦溯全做不知,瞧了一眼金戈,开口询问。
“是那金烈派人追杀与我,一直到盛京,若非敬王出手相救,恐怕这条命就丧在金烈那贼人手中。”
金戈同金烈长得完全不同,生了一张英气俊朗的脸,甚至还有些异域模样,不过想来也正常,老浮梁皇帝风流得很,后宫之中还有多位异域美人,生下个皇子也再正常不过,不过就金戈这模样,就已经注定了他此生与皇位无缘。
秦溯心中心思百转,面上丝毫不显,只是一应一和,等着金戈自己说出他来这里的目的。
磨蹭了半晌,最终还是金戈先开了口,请秦溯出兵,助他一臂之力,夺回皇位,若是他坐上浮梁的龙椅,那登基之后,立刻将边关十七城划入大雍版图之中,以表谢意。
秦溯面上露出心动的神情,“五殿下是个痛快人,不过……到底是要借多少兵马?”
秦溯能信才有鬼了,当真是画饼充饥的时候这饼想画多大就画多大,边关十七城,那可是浮梁用来抵御大雍大军的主要地势屏障,若真给了大雍,那和直接把整个浮梁拱手相让给大雍有什么区别?
金戈自然不知道秦溯的心中所想,不着痕迹地和秦允交换了个眼神,然后放心地狮子大开口,“三十万兵马。”
秦溯眉头微挑,“三十万?”
金戈点头,握紧了拳头,他也有些打鼓,但是这是秦允和金烈商议后的数字。
秦溯做出沉吟装,似乎在权衡利弊,这时候秦允在旁边撺掇,“陛下,区区三十万大军,对于我们大雍来说,岂不是轻而易举?
若是当真能助五殿下夺回皇位,拿到那十七城,岂不是值了?”
秦溯瞧了秦允一眼,三十万大军?轻而易举?这秦允当真是敢开口。
不过秦溯现在正需要这句话,所以秦溯似乎思考了一番,“敬王所言有理,且等朕同大将军商量一番,再行定夺。”
秦允哪能让秦溯去跟虞大将军商量,这一商量,虞大将军肯定不让冒这个险,此事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陛下,此事还是莫要同虞大将军商议了,虞大将军年事已高,只图个清净平和,定然是不喜起战事的,而且这点小事,陛下一人便能做主,大雍的军队,何时轮到大将军说了算了?陛下您说是不是?”
秦允为了能说服秦溯,当真是什么样的话都能往外说。
秦溯看着秦允,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做了什么样的蠢事,才会让秦允就这么将自己当成个傻子骗?
但是没办法,为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秦溯只能尽职尽责地扮演这个傻子,顿时附和了秦允的话。
秦溯想了想,应了下来,只是调取哪里的三十万大军还是个问题,需得重新规划一番。
金戈和秦允以为此事便成了,二人心中皆是暗喜。
之后几天的时间,秦溯几乎被金戈和秦允两个人给围起来了,各种各样的迷魂汤一个劲地给秦溯灌,连沈奕都见不上及几面秦溯了。
终于,在金戈终于拿到秦溯亲手写就,亲手印章的书信圣旨,还有秦溯亲派的随行心腹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盛京,往北关而去调兵去了,秦允也总算是回了他的王爷府,不再整天待在宫中缠着秦溯。
秦溯也总算是能回永安宫跟沈奕好生温存一番。
躺在沈奕的腿上,秦溯手指把玩着沈奕的头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朕表现得还不聪明吗?为什么秦允和金烈他们都觉得我是因为踩了狗屎运,先有母族虞家的权势,又仗着父皇的宠爱和有个好二皇兄,然后又娶了个好娘子,得了沈丞相的助力才能做到如今的呢?”
沈奕理着秦溯散乱的长发,听见这话失笑,故意点点秦溯的笔尖逗她,“许是当真如此也说不定。”
秦溯瞧着沈奕,起身将人压住,“既然安平说是如此,那应当就是如此,快让我瞧瞧我娶回家的好娘子有多好……”
两人闹了半晌才就寝,等到第二天,秦允的敬王府里里外外就变了样,普通人倒是未看出什么来,只是觉得这敬王爷越发少见了些。
在给金戈圣旨之时,虞琛就已经先一步出发,往边关而去,汇合他父亲一同开始布局,就等着给金烈来个内外开花。
同时,长平侯等一众武将也开始秘密布局起来,将边关一带的防线加固了不止一倍,虽然表面上看上去还是同以往一样,但是其实周围的城镇都已经空得差不多了,里面来来往往行走的,都变成了穿着便衣的兵士。
杨国公之前布下的那条密路同样也没落下,秦溯让仇栾先带人去探路,既然金烈能从这条路进攻大雍,那大雍同样也能走这条路潜入浮梁。
仇栾探路,晋少云也秘密前往靖县,开始布局谋划。
浮梁不是像以前的靖国那样小打小闹的小国,一旦两国打起来,彼此之间那定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结束的,所以无论是谁都要做好长久€€战的准备。
秦溯尽量将战场安排在浮梁境内或者边关,减少普通百姓的伤亡,这样一来,大雍内部的富庶之地就能持续源源不断地供养边关战事,还有,这样一来,在浮梁境内,才能将以战养战的策略进行到最大化。
一切准备就绪,秦溯看着满满当当的国库,心中又有了不少底气。
战吧,她等着有朝一日进攻浮梁大都的号角声。
面上看着一片祥和,但是底下却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了,秦溯每日待在御书房中的时间又开始无限拉长,最后,干脆将沈奕也接到了御书房中。
沈奕虽然不懂排兵布阵,不懂派兵遣将,但是最重要的一环却是沈奕的长项,那就是粮草。
如此之长的战线和持久战的准备,粮草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秦溯不敢马虎。
每天秦溯一个关隘一个关隘地琢磨,沈奕就瞧着一条运粮路线一条运粮路线地画,这路线不光要安全,还要快捷隐秘,还要能通行大队人马,这几个矛盾点一出,那自然是难上加难。
“新政最后一条,奖励耕战效果显著,短短这么点时间,自愿参军的人数就激增了二十万余人,这还是在酌情收纳的前提下,各军群情激昂,一旦开战,想必定然势如破竹,如猛虎下山。”
秦溯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却没想到效果竟然这么好。
沈奕也知此事,“但是不可掉以轻心,那金烈诡计多端,绝非善类,且兵不厌诈,她未必不会想出些损招来。”
秦溯点点头,她也早有所料,接着秦溯握着沈奕的手,“安平,若是战事起,我必将御驾亲征,这京中就交给你了。”
沈奕反握住秦溯的手,眉头微蹙,“我们不是说好了吗?你去哪我去哪,京中交给二皇兄即可。”
“你听我说安平,”秦溯并非故意反悔,只是此事容不得她们,“二皇兄他……前日,贤王府中传来消息,二皇兄旧疾复发,花溪现在已经住在贤王府了,可是谁也说不好下一次会是什么时候,就像二皇兄自己说的,他掌控不了自己的命。”
沈奕竟未听过秦邈旧疾复发之事,“那现在二皇兄如何了?这件事你怎么早没跟我说?”
“我本也想跟你说的,但是此事太过突然,我也一时失了分寸,在剩余的这些人中,我思来想去,能让我放心交托后背的,竟只有你一人,在京中,若只是监国处理政务,那沈丞相等人亦可,可是粮草调度等,恐怕沈丞相也有心无力,更不用说父皇了,只能让安平留在京中。”
秦溯将沈奕抱在怀中,看着沈奕的模样,细声哄着。
与此同时,在秦溯口中病入膏肓,随时会死的秦邈正悠闲地磕着瓜子听曲,花溪在旁边,手中还端着碗热汤。
“秦溯当着不带安平?若是被安平知道是秦溯联合我们骗她,怕是要当场甩休书哦?”
秦邈嗑完瓜子拍了拍手,端起自己的那碗汤,“没办法,那毕竟是战场,刀剑无眼是一回事,那铺天盖地的血腥,宛如炼狱一般的场景,除了秦溯那种天赋异禀的,谁第一次上去不得留下个终身阴影?
怕是后半生都得在噩梦中度过,秦溯哪舍得让安平受那份罪?”
花溪赞同地点点头,“不对啊,这次我也是要上战场的,秦溯就不怕我做噩梦做半辈子?”
秦邈转头看了一眼花溪,又移回戏台上,“若当真如此,那秦溯更是非要带你去了。”
花溪:……
气得花溪又喝了一碗汤。
在金烈眼中如同一块肥肉的大雍,殊不知早已经藏好了利刃,就等着她下口,给她穿喉一击。
大雪纷飞中,又是一春节,不过今年这个年,同往年又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因为就是在这一天,大雍和浮梁的第一战,打响了。
这同样也意味着,这场两国大战,正式开始了。
还沉浸在和平盛世中的大雍百姓甚至还没反应过来这个消息的意思,无数的将士已经奔赴边关,一辆辆运粮的车马已经在新年夜中骨碌碌滚了起来。
这一年的宫宴取消了。
永安宫中,秦溯披着黑金色大氅,散着长发,将沈奕拢在怀中,二人瞧着天边炸开的烟花,这也将是新年的第一响。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3章 五年之战,统一
开拔至浮梁境内的三十万大军在进入浮梁境内的那一天, 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偏离了金戈带领的道路,真正走在那条路上的,其实是易弦命人准备好的稻草傀儡。
待到金烈埋伏好的大军向着山谷中行进的军队万箭齐发, 一拥而下准备围歼大雍军队的时候, 才看清了那一个个的傀儡人, 但此时, 形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应当中埋伏的三十万大雍虎军占据了高地, 反将浮梁大军如同包饺子一般围在其中,十天的时间, 烽烟弥漫, 诡谲的山谷中又多了数十万的亡魂。
另外,在这场埋伏进行的时候,金烈还打算双管齐下,攻破大雍的北大门,十万大军压境,本以为大雍城中定然无力抵抗的时候,由虞琛之父虞将军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却早已经虎视眈眈。
这漂亮的一场战役,不光拦下了浮梁进攻的大军, 还破开了浮梁的大门, 将浮梁同大雍对峙这么多年最坚固的一道屏障撕开了一道口子。
二月, 北关的消息传回盛京, 首战告捷,这是对大雍民心最大的鼓舞。
秦溯面上的喜色却并没有多少,因为这一次, 大雍胜在出其不意, 胜在以青戟等人的牺牲换回来的密报上,金烈绝不是这种轻易认输的人。
果不其然, 就在捷报之后,虞琛送回来的书信中,吃了大亏的浮梁军队就立刻改变了原来的策略,以退为进,出其不意地咬掉了大雍近万大军,然后退回到第二道防线上,连夜同两边的城池建立烽火台连接,凭借地势,第一时间阻隔了大雍军队的下一步行动,甚至还将本来被大雍攻下的城池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
现在进退两难的就成了大雍的军队,进则容易被合围,且容易被切断供给,孤军深入,绝非良策,但是若是退,好不容易拿下来的城池,怎么可能甘心拱手让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