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门到精通的开荒生活 第111章

“诶对。”

新队员听着李寸心画饼,懵懵懂懂点了点头,一垂眼睛,瞥见李寸心脖子上一个红点,他指了指自己脖子相同的地方,“村长,你这里被蚊子咬了,等会儿去找钱医生拿点她配的薄荷粉吧,清凉止痒还蛮好用的。”

李寸心呛咳了两声,不自在地伸手,假意挠痒,遮住脖子上的红点。

颜柏玉朝新队员瞥了一眼,说道:“去练马。”

这新队员被颜柏玉的眼神瞧得一哆嗦,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和李寸心打了声招呼,进马场去了。

颜柏玉问李寸心道:“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李寸心趁着没人注意,凑上去亲了口颜柏玉,便担起刚才的箩筐迫不及待往马舍走,边走边说,“顺便看看小梅文钦!”

颜柏玉哭笑不得,将将分开,这人又这么急着过来,怕是见驼鹿是主要,见她才是顺便。

昨天晚上,李寸心就给那只驼鹿取了名,小梅文钦。

李寸心对这只驼鹿的喜爱远超颜柏玉的预料。

李寸心从周浣的口述中抄下驼鹿的食谱,不嫌麻烦的给这驼鹿打捞池塘里的浮萍,收割池塘边的香蒲,修剪柳杨的嫩枝嫩叶,拿来马舍喂养它。

但是驼鹿的食量实在太大,村庄附近适合它吃的食物很快缩减,李寸心不得不放它出来,带它到村庄外去觅食。

直到一次偶然,缰绳没栓牢的驼鹿跑没了踪影。李寸心心急如焚,骑着毛驴在村子周围找了它三天。在外头吃饱喝足的驼鹿,慢慢悠悠迈着优雅的步子回了村子。李寸心这才不再拴着它,任由它自己出去觅食。

气温持续走低,村子相继收了水稻、棉花和芝麻,风调雨顺的一年,村子的收成依然可观。在下第一场雪时,村子里的食堂也修好了。

原先的食堂已然彻底变成了钱医生的医馆,医馆需要一个容纳治疗病人的病房,赵蓬莱和杨太楠在钱榆的请求和李寸心的同意后,将这治疗了三十多名烧伤伤患的地方做了简单的改建,将前段隔断,做成医馆门面,看诊抓药一体,中后段墙面开窗,床位间做屏风隔开。

改建完成那天,夏晴送来一块招牌:钱氏医馆。

钱榆嫌土,但李寸心第二天去一看,钱榆还是挂上去了。

新的食堂修在大广场边上,东西两间,食堂内部宽敞,全村人一起在食堂内吃饭,也能勉强容下。两间食堂中间用篱笆围了个院子,被李寸心栽了些向日葵,厨房比原先的厨棚还宽敞,灶台、流水台、储物间一应俱全,十多个人一起忙活也转得开身,这厨房东西两边各一间,与食堂配对。

夏晴送来两块牌匾:东一食堂和东二食堂。

李寸心左看看,右看看,觉得有些单调,叫来文曜,让她给一幅对联。

文曜说道:“这我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来。”她本身算不上才识渊博,出口成章,不过是占了天赋的便宜。

李寸心摆摆手,说道:“用不着什么巧对,就是看着单调,做点装饰,你想起什么就是什么。”

文曜叹了口气,虽说不限题材,但她总不能写一幅男欢女爱的对联贴在食堂门口吧,望着食堂,为难半晌,笑道:“还真想出一幅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怎么样?”

李寸心手指点着她,笑道:“文老师,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这不就很合适嘛。”

文曜无奈:“小学食堂外的对联,联想到了。朱子家训,借花献佛而已。”

狄婉玲带着人推着车从一旁路过,李寸心望见狄婉玲扶着的推车中放着的大桶里乳白色的液体,那液体浓稠,漂浮着一层泡沫,散发出浓郁的豆腥味。

李寸心知道,这一定是昨晚上泡发的黄豆磨出来的豆浆。

狄婉玲让人把推车推到食堂边上的厨房,厨房里的人出来帮着将一桶桶豆浆搬了进去。李寸心和文曜过去的时候,厨房的人已经将豆浆倒进了锅里加热,那种现磨豆浆的味道在加热过程中逐渐浓厚,飘得满屋都是,逐渐的豆腥味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豆浆的香醇气味。

云€€用舀汤的长柄圆勺撇去锅里的浮末,给厨房里的人都盛了一小碗的豆浆。李寸心往豆浆里加了两勺糖,一股熟悉的醇厚浓郁在口腔里回味无穷。

李寸心看到云秀用水化开了粗盐,问道:“你要点豆腐了?”

磨出来的豆浆有整整四锅,除了豆腐以外,厨房里的众人还打算制作腐乳、豆干、千张等豆制品。

云€€先将卤水放在桶底,把一锅热豆浆盛出来以后,整个倾倒进有卤水的桶内,稍顷,又将这混了卤水的豆浆倒入另一只桶内,盖上了桶盖,用热水来保温。

另外一锅,她却不再这样倒来倒去,而是直接将卤水倒进豆浆内,用汤勺开始搅拌,豆浆开始胶体聚沉,凝成一团团絮状物。

云€€将这些絮状的豆腐舀出来,均匀地填在磨具中,用纱布裹上,盖上木板挤压水分,然后放上另一只模具,填上碎豆腐,盖上木板,如此往复,直至锅内的豆腐被舀完,数层模具的顶端被压上来一块方石。有水从纱布里溢出来。

当厨房的人开始处理第三锅的时候,云€€第一桶里温着的豆浆,锅里的豆浆已凝成固体,却要比那絮状的豆腐看上去光滑白嫩许多,这是云€€做的一桶豆腐脑。

云€€说道:“回去拿碗吧,叫人过来都尝尝,来晚了可就没了。”

李寸心回了家,拿了自己和颜柏玉的碗,路过原来的厨棚时,敲了锣,拿着那只空喇叭朝四面喊,“厨房的豆腐脑做好啦,都去尝尝,去晚了就没有啦!”

李寸心去的是比较早的,打了碗豆腐脑出来,加了点红糖出来,刚煮的豆腐脑香甜嫩滑,十分可口,在冬天吃上这么一碗,实在舒服。

夏晴和鄢玉来得也早,厨房和食堂内部是联通的,两人打了豆腐脑出来就在食堂找位置,坐在了李寸心旁边。

夏晴看着鄢玉碗里的豆花红油一片,“你怎么跟云€€一个口味,吃豆花加油辣子加酸菜,这能吃吗这。”

鄢玉说道:“你这糖加的都快成糖水了,你吃着不腻?”

后边来的于木阳说道:“豆腐脑当然得吃甜的。”

汪来旭不甘示弱,“得吃咸的。”

甜咸之争的两派将李寸心夹在了中间,问李寸心道:“村长,你说豆腐脑是咸的好,还是甜的好。”

“啊?”李寸心将碗里的最后一点吃干净,说道:“我吃完了。”

吃完一碗甜豆腐脑的李寸心起了身,拿着颜柏玉的碗又打了一碗豆腐脑,在自己添加的小料区加了一勺油辣子,一勺酸菜,一勺葱花,一勺折耳根,又在厨房借了个盘子,倒扣在碗上。

拿着碗出来的时候,食堂已经坐了不少人,豆腐脑的窗口也拍起了长队。李寸心正想将这豆腐脑带回家去,一出食堂,外头开始下小雪,冷风一吹,李寸心又退了回来。

外边太冷,这么拿回去放没一会儿就冷了。李寸心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碗,放在了桌上,将棉衣一脱,小心翼翼地围在碗外边,确保不会撒,也不会露出缝隙让风钻了空子,这才抱着回家去。

路上遇到村民,村民好奇道:“村长,你抱的什么宝贝?给我看看。”

李寸心说道:“快去食堂吃豆花,晚了就没了。”

李寸心抱着碗到了家,颜柏玉听到外头动静走出来,看见李寸心打着单衣,忙用毛巾打着她肩上和头上的雪,“这么冷的天,你怎么就穿这么点。”

“诶,你回来啦!”

颜柏玉看见李寸心把棉衣脱了抱在胸前,笑道:“你嫌自己火气太旺,想凉快凉快?怀里抱着什么?”

李寸心将棉服包在桌上放稳了打开,将那碗豆腐脑端了出来,见没撒,松了口气,咧着嘴笑道:“还是热的,你快吃。”

颜柏玉将倒扣的盘子揭开,望着一碗咸豆花,默了半晌,静静坐在了桌前。她接过李寸心洗了递过来的调羹,舀了一勺,含在口里,加了辣油的豆花吃着却又酸涩又甜蜜。她不必看,也知道李寸心望着她的眼睛晶亮又满含了温和的笑意。她轻轻道:“傻不傻。”

第131章

这一个冬天特别短, 眨眼便是冬雪消融,莺飞草长。等得新的一年轮过来,村子在开春后统计了去年的收成和余粮后, 延续并增加了以往的传统,将杀猪宴增至四次, 即春耕前、双抢后、秋收后以及一年末尾统计村子累积财富的冬季。

要是杀猪宴的日子太阳正好, 厨房便在边上的广场上摆圆桌, 吃流水席。

今春的杀猪宴过后, 探索队带着交易的物资和以孙尔为主导商定下的交易价格单前往巴冬村进行第一次的正经交易。

接连两年的丰收后,赵蓬莱和杨太楠不得不再度扩建粮仓。现在粮食收成稳定,在各类物资逐渐丰富, 在肉蔬品类逐渐增多,豆制品上新, 油脂持续供应的情况下, 村民每日对米面的需求量便相应下降,粮食储存量大幅度增长。在刨除交易用的物资后, 村子的储蓄依旧是让人安心的。

村民再度提起酿酒的事,在探索队带着巴冬村的人归来,带他们认路,请他们做客, 最后将人送走后,李寸心松了口。

那正好是春末, 夏忙前最后一点空闲的日子,李子枇杷相继成熟,村子里飘着浓郁的香油气味儿。

探索队归来的人马比离去时壮大了一倍有余, 远远看去, 人马车辆旗帜, 声势浩大简直像一支军队。

队伍前列的南星望着这白墙青瓦、杨柳篱笆、野草相伴的小径、大道上往下凹陷的车辙印,惊呼道:“这就是你们村子?你不说,我还以为我回到了八九十年代南方的某个村落!”

巴冬村的人纷纷下马,观赏着这片与绿林池塘流水田野相伴的村庄,不无绕骨的熟悉感。

颜柏玉让于木阳挑选几人将巴冬村的马带下去饮水喂食,自己将巴冬村的人带去了食堂。

厨房实行排班后,整个白天都有人在。颜柏玉对南星等人说道:“你们随便坐。”

在厨房值班的几个人早就从腿快的村民那儿听到了风声,巴冬村的人还在观察着食堂,厨房的人已经端着大盘小盘过来。

寿终正寝后向日葵花盘剥落下来盐炒过的瓜子,第一次尝试做出来后就供不应求的桃酥,以及知道巴冬村可能到访在钱医生那儿薅来的野菊花干泡的菊花茶。

“你们先吃着。我们不知道你们今天会到,又还没到饭点呢,什么都没准备。”云€€对颜柏玉道:“村长在婉玲那儿看她磨芝麻呢,你去叫她回来吧。”

颜柏玉向南星道:“你们先坐会儿,我去叫寸心过来。”

南星忙起身,说道:“我跟你一起去,你也带我参观参观你们村子,我发现你们这好多设施和我们那儿不一样。”巴冬村最多大部分的公共设施都是牛棚马舍羊圈以及粮仓,她发现桑梓村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就好比来的时候路过的那处‘钱氏医馆’,这两间食堂,在原来的时代这算不上什么,但到了这个什么都退化到一无所有的异世界,再看见这些就觉得新奇,讲究得新奇。

“好。”

巴冬村的人一半留在了食堂休息喝茶,一半和南星一样,对桑梓村充满了好奇,跟着颜柏玉一起出去了。

一出食堂,边上就是篱笆围出范围的广场,篱笆门两边的竖杆上还挂着两只红灯笼,“这是我们第一大的广场,平时会用来晒粮食,有篝火晚会和露天宴会的时候会在这里举行,有什么行动或者是讲话也会在这里集合。”

一个巴冬村的人指着最边上那像是烟囱一样的土堆,“那是什么?”

颜柏玉笑了笑,“那是我们的烽火台,村子四个方向上或远或近都有一个,最开始是每天都点,是希望狼烟能吸引到流落到这个世界的同伴过来,一开始还有效,到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少,就只在天气好的时候点一点。”

靠着广场的左侧可以看到堆积的木材、遮雨的棚顶、和半开放式的屋子。颜柏玉指着那个方向说道:“那是村子的的木材厂,村子里木匠做木工活的地方。”

颜柏玉带着人继续往前走,在木材厂的前方,靠着众人行走的道路边上的是间不大的屋子,房门开着,可以窥见里面石槽的一角,方形石槽内是浑浊的液体。颜柏玉说道:“这是我们村子造纸的地方。”

众人在沈虎的邀请下,进了屋内,尝试着用篾帘抄了回纸。

众人离开时,南星意犹未尽,笑道:“这真有意思,可惜我们那边获取原料要比你们这麻烦很多,我觉得你们如果有富余,可以把纸张和墨条也纳入到交易的物资中来。”

再往前就是磨坊,颜柏玉并没有直接带着人过去,而是一转弯,顺着南北向的小路,到了后面一排的居民区,顺着道路往前,是苗炳存放竹子的棚子,村里的水井,倚着旧土坯屋建设的驴棚,在这条路上可以看到前排屋子的后院。

所以南星看到了云夏屋后的菜园,颜李屋后的花园。

南星惊奇道:“你们这还修了花园?”

这季节,篱笆门上绕着的三角梅又开了,月季、玫瑰和茉莉含苞待放。

颜柏玉道:“寸心闲不住,得了空栽培的。”

南星咋舌,赞叹道:“她这人真有诗情雅意,即便是沦落到这种地方,也不愿意亏待了自己的生活,过得这样认真,这样有仪式感。”

颜柏玉含笑道:“她这人是没有什么进取心,多半的心思都花在了村民们的吃穿用度上,只想着让村民们当下过得好,过得舒坦,对于村子要进步,要恢复原来的社会水平这件事倒是不怎么用心。”

南星自然听得出来,颜柏玉压根不是在损李寸心,那是一种家长在外人面前时对自家孩子明贬暗夸的习惯。

但她也不得不赞同,对于当下这些村民来说,跟着李寸心这种村长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是富足多样的。

如果一味的追求恢复原来世界的生活,加快工业的脚步,势必要牺牲掉一些资源来做工业燃烧的薪柴,这些资源有可能是人力,有可能是粮食,可能是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那村民必将更劳累,没有这丰盛的食物,没有数量充足的役畜,像纸墨像书籍,像这花园,这理发,这裁缝店,像这养蚕制丝,像这晚会宴席,都是贪图安逸,浪费资源,没有必要的。

发展一定是更快的,对当下的人来说却不一定是幸福的。

所以说,李寸心的决策不一定是对的,这需要时间来证明,但她一定是有村民较高的支持率,受人爱戴的。

继续往前走,直到村头,向左面看可以看到远处一片围着的平地上堆积着灰白的石头,两间并排的小房子边上是两只高高立起的烟囱。颜柏玉说道:“那边是石矿厂,平时会在那边煅烧石灰石,因为飘出的烟尘会影响到村民生活,所以将位置设立的比较远。”

与这石矿厂一样设立得离村子有一定距离的还有砖窑厂和冶金工坊,这两处位置相邻,与石矿厂南北相望。

如今的冶金工坊早已不是当初那一间小屋子,它扩建成并派三间的宽敞大屋,屋内有堆积如山的矿土,村民们打着赤膊,在熊熊火光中拉着风箱,冶炼金属。提炼再造,工坊的烟尘四季不断。

工坊旁的砖窑堆砌的砖已码成一道迷宫,走过砖的迷宫,又是土坯的迷宫,村内房屋的青瓦红砖,杯盘碗瓶,罐子水缸都出自这里。

再从村口顺着工坊砖窑的路线往回走,会路过养殖场,猪圈靠着鸡舍,鸡舍旁是鸭鹅的窝。养殖场后边是个池塘,池塘对面是李寸心计划开辟出来种桑树的地。猪圈对面则是牛棚和羊圈,这次从巴冬村带回来的交易物资正被带回新家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