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景在附近逛了两圈,大致了解了这里的情形。
这一块地儿都是卖生鲜瓜果的,几家猪肉铺子,远一点还有宰羊的铺子,这些都是摆的摊子,此外便是几家杂货铺,点心铺,柳安易的酱肉店便在其中。
但这些宁景都不在意,他看中了一家铺子,这同样是一家卖酱肉卤菜的铺子,宁景看了这一会儿发现这家店进去的人很少,生意远不如柳家的铺子。
宁景在旁边的茶馆坐了一会儿,和老板闲聊了两句,便知道了那家的情况。
那家酱肉店叫徐记酱肉铺,现在是老板娘当家,她当家的男人几年前意外离世,只留下孤儿寡母守着这个店铺。
茶馆老板说,其实徐记酱肉铺是镇上的老牌酱肉铺子,柳记酱肉铺反而是后来开的,之前人们都习惯吃徐记的酱肉和卤菜,可惜当家男人走了后,手艺失传了,现在的老板娘不论怎么做,味道总感觉差点意思,加上柳记酱肉铺各种竞争,现在生意越来越差,前段时间还听说老板娘想将铺子卖了,带着孩子回乡下住去。
宁景听了这话,有些若有所思。
他绝对是有仇必报的人,从来不会忍气吞声。
陈瑞雪敢对他的人动手,他顾及他是个哥儿,不好当众对他动手还回去,但不代表宁景就这样放过。
据宁景所知,柳大嫂娘家陈家本不富裕,有两个哥哥,她排行老三,陈瑞雪最小,在柳大嫂嫁到柳家之前,他们家还处于吃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水平。
柳家是和安村的富户,柳老太和她的丈夫年轻时很是拼搏,积攒下如今的家业,但他们俩子嗣不丰,只有柳静秋他爹一个儿子。
柳父倒是争气,生下二子一哥儿,后来还有个柳和宜,在和安村算是人丁兴旺,家大业大的家庭,像他们这种家庭完全可以给儿子说个镇上或城里的普通姑娘,村里的都不大看得上。
若不是柳大嫂确实长得好颜色,柳安易又和她无媒苟合,被陈家两个哥哥打上门,逼迫他负责,柳大嫂还嫁不来柳
而柳大嫂自从嫁进柳家,就一直在接济她的娘家,但凡有什么好物都往陈家拿,她嫁来柳家四年,陈家在她的帮衬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两个哥哥都找到了好差事赚钱盖了房子,娶妻生子,最小的哥儿弟弟陈瑞雪也被柳大嫂送去镇上私塾上学,成了柳静秋同窗。
当时这事在村里经常被人拿出来嚼舌根,不少人指责柳大嫂太过胳膊肘往外拐,帮衬哥哥就罢了,凭什么拿柳家的银子送她哥儿弟弟上学。
柳大嫂反而理直气壮呛回去,柳静秋是她弟弟,陈瑞雪也是她弟弟,凭什么柳静秋能上学,陈瑞雪就不能?再说了,她用的是柳家的银子,柳家也不缺这点银子,他们自家人都还没有说什么,和他们又有什么干系,真是多嘴多舌!
她这番歪理下,别人确实没有立场再说三道四。
但是,若柳家再也没多余的银子,让柳大嫂供养娘家了呢?
宁景轻轻一笑,看了看两家相邻的酱肉铺子,袖袍微摆,转身离去。
他现在就等柳家给他一个态度,若还将他和柳静秋放在眼里,递过来一个和善的信号,他也不是不可以收回心思,反之,如果柳家没有一点表示,无视柳大嫂带着陈瑞雪上门来寻衅挑事,没有一点歉意,就别怪他做一些小动作了。
不过,宁景想是这样想,熟知剧情的他其实心里已经明白柳家人会怎么选择,只是他会等结果出来,然后才下手,这样显得他理直气壮一些。
在某些时候,宁景的心眼比针眼还小。
柳大嫂等人编排柳静秋不是一天两天,自她嫁进柳家就一直看这个小叔子不痛快,不是在外面和人造谣柳静秋的不是,就是在家里阴阳怪气柳静秋,挑拨柳安易和柳静秋的关系,导致家庭不睦。
而她当面都敢说的那么难听,谁知背后又该编造的多不能入耳。
也是她嫁进来后,柳静秋在柳家待遇每况愈下,甚至柳静秋提前从私塾退学,也是她撺掇柳安易说柳静秋年纪大了,该嫁人了,柳安易便就一锤定音,让柳静秋回了家,待嫁。
这些宁景都知道。
所以,如实来说,宁景一开始就没想和柳大一家“和解”,而是在想,怎么让他们“痛”。
若宁景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当时就会逼迫柳大嫂和陈瑞雪向柳静秋道歉,而不是轻易放他们离开,连陈瑞雪动手推柳静秋,导致后者脚扭伤的事都不提。
若真的不计较,他现在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矛盾当时不解开,那就只能越滚越大,直到后面伤筋动骨才能解决。
冉书同一直在车局旁边的茶馆里等着,好不容易看到宁景回来了,似乎心情颇好的样子,也不知道他干啥去了。
宁景也没有解释,摆摆手,示意冉书同跟他去租车,准备去玉周城了。
刚刚他顺便去邮驿寄了信给苏先生,询问他带一群哥儿女子去茶楼的事可不可行,同时麻烦他每隔七天托柳相途送些奶茶蛋糕回家中。
他知虽然自己叮嘱过柳静秋想吃就买,但对方十有八九是不会去花这个钱,在后者看来奶茶蛋糕不是刚需,属于乱花钱行列,既然如此,他安排好便是。
家中诸事初步顺遂,接下来宁景的重心便会放在他的事业上,莫看他现在身上小有银钱,但隐患一堆,未来还是一片迷雾,若他不努力搏出一条明路,等待他的,还是书中的结局。
马车上,宁景靠在车厢壁上,目光淡淡看着车窗外面,身体随着马车的摇晃轻轻摆动。
此去玉周城,应当有一番新天地。
作者有话要说:
三分之一的剧情写完啦,现在开始就基本是事业线了,小可爱们,我要准备入v了,申请请假两天,把万字章日出来!
还有个宝给我捉了好多虫,我抽时间改一下~文章也得修修。
入v时间我确定好会告诉你们哦,爱你们,mua~~
第49章 玉周诸事(三合一!)
到达玉周城时已经很晚, 宁景也没有深夜去打扰吴先生,便和冉书同一起找了家客栈歇下。
翌日,天下着小雨, 路上行人匆匆,宁景二人一起来到了望春楼。
台上,吴先生一身米白色大袖长衫,一纸折扇,侃侃而谈。
“宾娘因被乔生误解之事, 多日来闷闷不乐,加之前段时日做出的种种事情, 让其父颇为烦心, 觉其不服管教,恰在这时,王化成之姨母、宾娘之继母方氏站出来提议€€€€”吴先生一展折扇, 抬手一指, 声音竟神奇的变细了,却有几分像妇人言语, 道:“妾观宾娘年岁渐长,但玩心不止,如此下去恐出了什么纰漏, 老爷, 不如为宾娘寻上一门婚事, 待其有了家庭孩子,一心扑在家事上, 就不会再如现在这般胡闹了。”
台下的人聚精会神听着, 心头隐隐有了一股不安之感, 果然, 吴先生继续道:“史太守思虑了一会儿,觉得有几分道理,可如此一来,该寻谁来做这东床快婿呢?他心里虽知自己女儿对乔生心有所属,但乔生不过一穷酸书生,怎能配得上自己女儿?”
“方氏见状,连忙凑上前来,道:‘王家少爷不论家境还是地位,都与咱们史家相当,长得也是一表人才,而且他对宾娘情根深种,若宾娘能嫁给他,肯定呵护备至,夫妻恩爱,成就一对美满姻缘!’”
“史太守想来想去,觉得这个办法可行,虽然那王化成算不得一个好人,但单就门当户对来说,目前也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吴先生话音落下,台下静了一瞬,旋即众人激愤,有人直接站起来道:“既然知道那王化成不是好人,怎么能将宾娘嫁过去呢?这岂不是害了自己女儿一生!”
有人赞同道:“是极!果然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这史太守太过重门第而轻人品,活生生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真真是魔障了!”
“这爹太糊涂了!”
“宾娘怕是要步上连城的后尘了,唉€€€€”
“史家这般家业,连个儿子都没有,现在都被王家算计到头上了,等宾娘嫁过去,整个史家都得姓王!”
“所以说还是得生儿子。”
“听个话本都能牵扯上生儿生女,史太守那般家业又不是娶不起小妾生孩子,结果一直就一个女儿,八成是他自己不行,能有个女儿就谢天谢地了,不然就直接绝后得了!”
听客一时讨论的热火朝天,唾沫星子横飞,而自始至终,吴先生都是含笑而立,并不多言。
今天虽然是个雨天,但望春楼依旧人满为患,便是三楼的围栏处都挤满了人,一个个探头看着下方,眼巴巴望着台上,等吴先生讲这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这《聊斋奇女子之连城》是望春楼前两天推出来的话本,一经第一回合说书,就彻底在玉周城火爆起来。
吴先生将《连城》分成六回合,现在已经说到第五回,明天就讲到大结局了。
“今日多谢诸位捧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雨天路滑,诸位出门时且慢行。”
听客多是意犹未尽,不舍离去,然吴先生已经转身去了后台,看样子今天确实是结束了。
现在时辰尚早,过了午饭,下午还有一场说书,不过不是吴先生的《连城》,而是望春楼另一位说书先生的场。
宁景二人来的早,见吴先生在台上说书,便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听,不得不说一场听了下来,两人意犹未尽,心里像有一只猫在挠。
不说其他人如何期待,便是宁景熟知剧情,都被吴先生勾起了兴趣,明明知道后面怎么发展,还是想马上听吴先生继续说下去。
他当时只给了吴先生大纲,不过薄薄五页纸,现在说出来的故事,细节皆是吴先生填充润色,还混入了姜朝的背景,甚至还掺入了实际地名和传说,让人非常有代入感,险些以为这是真事。
不得不说,这就是说书先生的本事。
望春楼里的侍从基本都认识宁景,不然刚刚他们进来时,满座皆是客,已经找不出位置了,还是宁景相熟的一个侍从将他们领到一个不错的角落,挤出来两个坑,让两人坐下。
托侍从向吴先生禀告一声,宁景就带着冉书同轻车熟路的走去后院,拐入一处厢房,见到了吴先生。
吴先生刚刚换下衣服,他们说书时都会特意换上一件大袖儒衫,那袖子较平日穿的宽袖还有宽大许多,有些甚至能曳地而行,看起来十分儒雅缥缈,可非常不便,只能台上时候穿穿,下来了就直接换了。
一来不便,二来就是这种衣服价格不菲,怕弄脏损坏了。
“吴先生安好。”宁景上前一礼,冉书同紧随其后,神情尊敬的拜见了吴先生。
刚刚他在下面听书就一直为这个话本赞叹,对能讲出这个故事的吴先生也是敬佩不已,此时见了真人,也是有几分激动。
在宁景看来,说书先生有点像他前世的明星,前者是将故事讲述给听客,后者是将故事演出给观众看,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受人追捧。
吴先生温和笑道:“半月未见,宁郎君家中之事可是顺遂了?”前些天宁景给他寄来一封信,言说有事耽搁几天,故此他才有这一问。
宁景道:“一切妥帖,劳先生担忧。”接着,他将冉书同引荐给吴先生认识,三人言语几句,便依次落座,闲聊品茗。
“刚刚来时有些晚了,没想到场中已是座无虚席,亏得小梁哥给我们找了个位置,不然就得站着听了。”宁景调笑道。
冉书同同样道:“吴先生说的话本跌宕起伏,剧情之新颖冉某闻所未闻,让人听了意犹未尽,吴先生堪称玉周城说书先生中领秀之人,在下敬服!”
吴先生被两人一阵吹捧,无奈笑着摆手,道:“都是虚名,话本又不是我所作,真正令人敬佩的是我等背后默默无闻写作之人,我不过是将故事尽可能好的讲述出来罢了。”
他说着,看向宁景,道:“还得多谢宁郎君,将这话本赠与我,才能有望春楼如今盛景,我欠了你好大一个人情。”
宁景只是轻轻一笑,道:“华夏文化能在吴先生手中发扬光大,也是适得其所,总好过埋没在我手中。”
吴先生见他如此豁达,不由拱手一礼,脸上有几分敬佩,毕竟这个话本是宁景白送给他,如今给望春楼不知造成多大盈利,连他也得了不少的分成。
倒是冉书同听了他们的对话,意会到那个《连城》话本竟是宁景送给吴先生的,不由对宁景再三侧目,不敢置信。
“那话本……竟是宁兄所作?”
见冉书同一脸震惊看着自己,宁景失笑,道:“我几斤几两冉兄还不知道?这些话本都是从华夏而来,我不过碰巧听了去,才送给了吴先生,说来还是我占了这个便宜,借花献佛,还让吴先生教我说书。”
“华夏?”冉书同喃喃念道,有些狐疑的看了宁景一眼,后者微微一笑,回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冉书同想了想,便先闭了嘴,没有多问。
三人便闲聊起来,宁景当时介绍冉书同只说他是自己的表兄弟,想来玉周城寻个差事,便向吴先生打听起来。
吴先生见冉书同也是个读书人,便说会帮他留意一下有没有账房先生之类的活,这类活较为轻松,薪资不错,适合读书人来做,也是个长久之计。
至于冉书同说他还想做抄书的活,吴先生直接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让他拿着去城里的广纳书店,找掌柜的就行。
姜朝印刷术还不成熟,大多数书籍都靠读书人来抄写拓印,价格一本十几文到几十文不等,不少读书人就喜欢接抄书的活赚点外快,所以这差事还有点抢手,没人引荐过去,书店掌柜还不会派给你做。
不过有吴先生的推荐信,想来轻松便能接到活,说不定还是那种轻快钱多的。
今天时间已经不早了,而且宁景过来舟车劳顿,吴先生就没有要求他马上练习,让他休息一天,明天早上继续练声。
至于二人的住处,这次宁景没有再在吴先生家打扰,他们毕竟两个大男人,吴先生有妻女在家,他们一起借住终究不妥,便打算先去租个民房。
离开之前,吴先生喊住宁景,斟酌了一下,道:“再过七日就是中秋,当日玉周城便会有‘赏月会’,县令大人命全城所有说书先生于城里各处搭建起来的场地进行说书,活跃氛围,传承文化,望春楼分了城西和城北四处台子,可有一位说书先生前两日家中突发有事,已经回去了,十有八九是赶不回来,楼主便想再招个人来,让我等想办法引荐一下,可时间紧迫,一时也难找到人。”
说着,他看向宁景,其意不言而喻。
宁景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和舞台,只看他能不能把握住。
他学习说书一月不到,一次登台说书都没有,比起那些久经台场的说书先生自然青涩不足,他的优点也有,便是他一脑子的华夏话本,新颖有趣,根本不缺故事,只是缺经验。
吴先生也不知宁景行不行,他也是在赌,同时给宁景一个快速扬名的机会。
在玉周城,市场被鱼卿席垄断之下,宁景想占得一席之地千难万难,不说其他,光就给他一个说书的场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