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1章

温润却看了他好几眼:“你当时可是说,不中举不娶亲的呀!”

“虽然没有中举,家中也已经开始给相看人家了,以前是我想多了,想中举之后再考虑亲事,只是如今老父老母年迈,想早日看到我成家立业,家里也有人照顾他们,我就同意了。”许攸道:“何况我打算后年继续考,先生原来不也说了吗?我要是考的话,勉强能考上,很大可能考不上,要我再读两年,是我逞强了。”

“你也是想给家里争口气。”温润道:“你家里……还想给你说李家的小姐吗?”

前提说过,李氏一族是本县最大的家族,李氏族长又是本县的县丞,哪怕温润去办事的时候,没跟这位打过交道,也知道这位就是本地的地头蛇。

而且平时没事的时候,那位李县丞是不上衙门去的,有事情都是去他们家找他,弄得他们家跟个小衙门似的,索性有事情他也解决,没事他也不找事儿。

不然县令大人这位置也不会坐的这么轻松。

许家原来的意思,听许攸提过一次,好像是想跟李家结亲。

“不了,李家不合适。”许攸摇头道:“外祖父说,李家最多算是个地头蛇,他想给我说个书香门第的淑女为妻,以后也对我有帮助。”

“那倒是,到底是名门淑女,这教养上肯定好。”温润明白了,许大户心挺大的啊,找个书香门第的儿媳妇,将来儿子当了官儿,也不至于妻子太拿不出手。

李家虽然是当地大族,却没几个出息的,也就三五个秀才,其他的族人,要么是手工艺者,要么就是匠人,或者是在官府里充当个衙役,在外面经营个小买卖。

人口多但是没什么前途。

要是个书香门第的姑娘,她的父兄甚至是子侄们,都有可能考出个功名,甚至是进士及第,当个官儿。

那就是官宦之家啦!

就算这一辈不能,下一辈呢?只要门风好,一代一代的读书下去,总有一代会考上去的。

这就是当下百姓们的出路之一。

另外一个就是当兵,战场上打出来的功劳,那是铁一般的功勋,谁都不能抹杀,一路升迁上去,因为开国的时候,皇帝身边的好几个大将军,就是这么上去的,而且从龙之功那叫一个荣华富贵啊!

只是如今天下太平,有战事也都是小摩擦,更多的时候是剿匪。

“是啊,现在父亲和母亲正在张罗此事。”许攸笑了笑:“还么恭喜你,中举了。”

“客气了,本来应该早点知道的,结果阴差阳错,耽误了时间。”温润没说别的,只说耽误了时间,内里缘由不说,也没人会追问,官面上已经解释过了。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这会儿已经到了学斋,也就是他们上课读书的地方,不过这里没什么人,他们俩路过,只是看了看,然后就去了后头的舍里。

学舍,也就是宿舍,县城的书院不大,宿舍也有上下之分,下舍有五十间,住着的学生,从八岁到十八岁不等,甚至还有二十岁的呢!

而原主的宿舍,也只有十几个房间,一间房里住两三个学生,没有什么下人伺候,只有五个负责洗衣做饭的老妈子。

而此时,学舍里人都在,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吟诗作对,还有的在弹琴吹箫。

这里是学舍里的上舍,住着的这十几个人都是秀才,温润是他们里头,唯一一个考中了举人的秀才。

大家看到他来,顿时都出来了:“温兄!”

“如玉兄!”

众人纷纷跟温润打招呼,温润则是团团作揖:“诸位同窗好,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众人也说很想念他的话。

见过了礼,才坐了回去。

这里是学舍的一个大厅,平时大家也是聚到这里说事儿,偶尔在点名的时候,先生也会来考校一下他们的功课。

现在大家坐在这里,许攸去倒了一大壶的热茶过来,而跟着温润进来的刘三儿,赶紧将拎着的点心盒子放在了桌子上,打开将里头的七八个点心都拿了出来。

这是他们路过点心铺子的时候,温润去买的点心,本地有名的荷花酥,还有元宝糕,松子糖和芡实糕,以及桂花糕、糯米团子蛋黄酥。

东西制作精美不说,主要是量大啊!

这十几个人,也不是人人都跟许攸似的,家里富裕,衣食不愁,很多人都是出身富农,说是富农家庭,实际上,还是个种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也没剩下什么钱财和粮食,只能维持温饱,丰年还能小有富裕,这在村里已经是好日子的人家了。

有个秀才的功名,全家算是能免除赋税和劳役了,日子也能更好过一些。

在书院里,吃的是大锅饭,也没什么点心,大家都过的很清贫,所谓的“安贫乐道”,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话。

现在温润带来了点心,请大家伙儿吃,尤其是还有两盘子的猪肉脯。

这可是猪肉脯,肉呢!

众人好一顿欢喜,吃了点心猪肉脯,又喝了热茶,刘三儿早就退到了门口那里站好,负责给他们端茶倒水,他刚才看到了许攸许大少爷,去了水房拿了热水,他也就记住了。

众人人手一杯茶,可惜续杯两次呢,只要是开水就好。

这个时候,他们吃饱喝足了才有心情说话。

“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一起去考试,那个时候说要出门走一走,你却要急着回家,连榜单没放就走人了,我们也只好自己走了。”许攸道:“结果回来就听那边的人说,你跟人结契,当了契兄弟?”

他们当时只有五个人去考试,别人都没把握,也不想浪费银钱,就没去,反而因为那个时候春天嘛,忙了一些,都暂时回家去了。

五个人考试,只有原主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其他人都是半路上就被送出来了,不是拉肚子就是感冒了,其实在温润看来,就是考试综合症而已。

所以其他人都走了,温润也走了,基本上那里没永年县的学子啦!

要不然,那县令大人的小舅子也不会得逞。

温润只好苦笑了一下,说了一些他的事情,尤其点明,他之所以火急火燎的回来,是因为温小婶托人给他捎话说温小叔要不行了!

温家庄虽然都是族人,但是温润爹娘早逝,他一个人其实要不是个书呆子,也能过得很好,可温小叔从他父母去世之后就惦记上了他们家的家产。

眼看着温润要出息了,这家产就是惦记不到手,而且原主太书呆子了,这几年读书花销很大,家产缩水了不少,温小叔越看越着急,干脆将人骗了回去,直接嫁人!

霸占了他的家产。

只是没想到,温润来了。

他可不是个吃亏的性格,既不是书呆子也不愚孝什么的,利落的处理了自己的家产,直接在莲花坳落户了。

只是他的学业,也就到这里了,再往上考,也不会有人取中他的,因为他已经有了瑕疵,那就是跟男人结契,成了“嫁”过去的那个。

听的十几个同窗眼睛都红了:“你小叔太过分了!”

刘三儿听着,什么话都没说,他只是给他们添了一次热水。

“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我嫁过去的时候身体很不好,病都没好,整个人都烧的糊里糊涂的,是王家的两个孩子照顾的我。”温润将事情说的可怜无比:“而且我庚帖都跟人交换了,既成事实,我也不多说什么,只我那位去参军了,家中三个孩子,我也不能不照顾啊,因为是公家耽误了我的事情,故而学台大人特意赏了东西和银钱,我又自己填补了一些,盖了个房子,终于有了个像样的宅院,以后这书院我就过来看看,在家照顾孩子们……今天来是想请同窗们去吃一顿饭,当是庆祝我中举吧。”

他这么一说,这些人更是替他难受了。

第44章 摆上两桌

报喜的人没去找温润,鹿鸣宴也没有参加,温润这个举人,悄无声息的就这么诞生了。

就算是中了举人,也没有庆祝。

“这算是怎么回事儿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你这成名了,却没人知道!”

“如玉兄真是……。”

他们都为温润抱不平。

“所以,我才想请大家帮我热闹一下!”温润笑着道:“可否?”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这八个字,是所有人异口同声说出来的,可见平时的默契,不由得轰然而笑。

意思是“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我不敢请求罢了”。

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所著《孟子€€公孙丑下》一段。

孟子致为臣而归。

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意思就是,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前希望见到您而不可能;后来终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了,不知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就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一看这帮人就是读书的那种,而且都是成绩非常好的人呢!

说话都是文绉绉的那种啦!

温润立刻就跟他们约定,明日中午,鸿升酒楼见。

鸿升酒楼,就是张大哥当掌柜的那个地方。

彼时已经是下午了,说定了明日中午去赴宴,正好有个同窗又说:“明天山长与先生都回来,不如一起啊?”

“好啊,那就麻烦诸位同窗了。”温润听闻之后更是大喜,这三位可是县里头仅有的举人老爷了。

有他们在,他更有把握一些。

留下了好吃的给他们,约定了时间,温润这才告辞,同窗们送他到了大门口,他上了马车离开,那些人才回去。

在马车上没什么可说的,他们又回到了鸿升酒楼,张大哥一看他们回来了,就安排人去做饭上菜。

“是在这里吃,还是带回去吃?”他们酒楼跟客栈离得不远。

“不用了,在这里吃,剩下的带回去当宵夜。”温润道:“我还有个事情要麻烦您,我打算在这里定两桌席宴,请我的山长和先生,以及同窗们来吃。”

“哦,可以啊,多少人?”张大哥可是知道温润不差钱呢。

“二十个人左右,订两桌,然后再备一桌,万一有人再来,就单独开席。”温润觉得三桌应该够了。

“那菜都选什么?”张大哥让人拿来了菜牌子:“荤素搭配?红烧肉怎么样?有人不吃什么?我这里有今天新来的兔子,活的,明儿吃?”

“必要有一道东坡肉!”温润没点红烧肉,而是点了东坡肉。

“这是为何?”张大哥有些愣怔:“红烧肉更好一些啊?”

“不,东坡肉更适合一些。”温润却道:“这可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传下来的美味佳肴。”

“还有叉烧鸭,白斩鸡,糖醋鲤鱼。”温润又点了菜:“鼎湖上素,香菇菜心,主食就要金银米饭。”

其实所谓的“金银米饭”,就是二米饭。

白色的大米,金色的小米。

就像是“疙瘩汤”也叫“珍珠汤”一个意思。

无非是说出来好听,叫起来不那么粗俗而已。

“好的,只是白斩鸡不太合适,不如换成红烧蹄€€?”张大哥提议:“或者是水晶蹄膀也好。”

白斩鸡,鸡太小了,摆出来不太好看,这些菜里头没有几个大气的,倒是样子好看一些。

“那就换成红烧蹄€€,水晶蹄膀不行,已经有了东坡肉了。”温润道:“麻烦张大哥再给琢磨两坛好酒。”

“柜上还有两坛上好的女儿红,十六年的,这个怎么样?我压箱底的好东西!”张大哥一脸的舍不得:“一直没敢卖,价格高一些,也得找个合适的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