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家里的果树已经开始发芽,隐隐约约有了花苞。
且这个时候过了二月二,就要准备种地了,不像是北方,要三月末四月初才可以春耕,这里这会儿就可以准备春耕了。
所以这里的二月二,又叫“农事节”,因为过了这个节,就开始忙活农事了。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乃生发之象。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温润虽然是举人老爷,却将老王家定格为“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指的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而这个说法,是来自清朝的,这个时代没有,温润就给老王家立了这个“flag”,将来也是这么打算的,起码,这立身要正。
他们家的这个,不能更正了。
“来,我们吃猪头肉,将来一年都奋发图强。”温润家里吃的自然是猪肉头啦。
是卤的猪头肉,全家都吃,因为好几个猪头,都做了的,还让人挨家挨户的送了一些,别人家也有给他送的,不过温润将四个猪耳朵,送给了张大爷下酒,送了两个给杨大叔。
杨大婶就把猪舌头送了一条给他,希望他今年能多讲一些书给孩子们。
等到过了二月二,其实孩子们是要来上学了。
不过温润还有事情要办的,可他没耽误孩子们,依然开学了。
这可倒好,孩子们的作业,是他第一个要检查的,记得原来的世界,那个寒暑假作业啊,是所有学生的痛!
有的人开学前一天在努力的补作业,也有的放假就写完了。
还有的孩子记性不好,放了个假期,玩了个痛快,上学之后,很多知识都就饭吃了。
但是温润考校了孩子们,他们竟然比之前学的东西,记得更好更扎实。
“先生,我们在家里也是要看书的,何况是有作业,我们都认真写了,且写了两遍,我还教导弟弟妹妹们背书,认字儿,连父母都跟着学的。”
这是一个在家成了小先生的孩子,才九岁而已。
“先生,我在家会跟父母一起看书,一起读书,一起写字,反正冬日里也没什么活计要忙。”这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他才会念《三字经》,勉强会写几个字。
可就是这几个字,他也反复练习了很多次。
唯一会的《三字经》,更是背诵如流!
这让温润太惊讶了。
大班的孩子,更让温润惊讶,因为教导他们的书本知识都记得,写的字也更好了,看来在家没有少练字啊。
而教导他们的《九九乘法表》竟然都没忘。
语文数学,齐头并进啊!
这就让温润开心了:“很好,教导你们的东西,都记得,没有就着新春美味佳肴吃掉。”
一群孩子轰然而笑。
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能得到先生这样的笑侃和夸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毕竟他们学的时间短,且是第一次放了这么长时间的假。
怕自己忘记了所学的知识,他们在家其实也很刻苦的,先生给的文房四宝,也没人浪费,都很珍惜的用了起来。
因为要想继续下去,就需要练习字体的工整,以及更多的知识。
这头一天开学,温润就检查了寒假作业,发现没有一个人偷懒,而且还学的更扎实了之后,就开始了新的学习计划。
而头一天在先生这里,温润留了他们吃晚饭。
中午就是简单的羊肉大面,晚上则是正儿八经的宴请了一下这些“小客人”,让孩子们觉得受到了尊重,走的时候,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像是一只只骄傲的小公鸡。
可惜,第二天他们来上课的时候,临时代课的就成了陈旭……温润去县城了。
第77章 酒楼吃席啊
温润是二月初五到的县城,许家大宅那里落脚。
他又拜访了一次许老爷,许老爷热情接待,后来让他跟许攸一起住在许攸那边的客院里。
是紧挨着许攸院落的那个客院。
不能住在许攸的院子里,是因为许攸的院子里现在是要做新房的,温润呢,又是个“结契”了的,要避嫌!
温润在许家住了下来,他就带了程老五和刘老五两个人。
这两个人都被养的健壮,跟温润一比,算得上是膀大腰圆了。
除了当车夫马夫,也能当个拎包小弟啥的,跟着温润还逛了逛街。
其实街上也没什么东西,这个时候年刚算是全部过完,已经有很多人准备春耕的事情了。
而街上也有人在零零散散的卖鸡蛋鸭蛋鹅蛋了。
众所周知,这些家禽在冷的时候是不下蛋的,只有天气回暖了,它们才会产蛋。
这些蛋类的出现,预示着春回大地……温润正想体会一下春天的气息,许攸就跑来告诉他:“明天人就到了。”
“到了?”温润摸了摸下巴:“那怎么个章程呢?是接风宴啊,还是十里相迎啊?”
“接风宴是李县丞搞得,他自己张罗的欢实,就让他自己去吧!”许攸道:“十里相迎什么的,不要说了,咱们这县城出去,五里地就是一道岗,十里地?那是山脚下了吧?都没路的,三里地外倒是有个挺不错的客栈,不过那是给来往旅人洗漱歇脚的地方,接待县令大人有点简陋了。”
“明天人就到了,你们现在还没定下来?”温润也是佩服他们了。
这说一千道一万,一个个的都没个正主意!
磨磨蹭蹭到了现在,还没个章程出来,都干嘛呢?
明天怎么办?干瞪眼?
“明天我们就在家……等着吧!”许攸一咬牙:“山长他们也是这么想的,在家待着,看新任县令大人怎么说,要是请我们过去,我们就去。”
“要是不请呢?”温润简直要无语了。
这可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不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几日之后,摆宴席啊!请县令大人来喝一杯酒,认识一下嘛。”许攸的想法很简单:“再说了,他要是不请,就是个棒槌!他一个人带了再多的人来,难道强龙还能压的过地头蛇?”
温润一想,也是啊!
不管对方什么心情脾气还是性格,来了这里之后,势必是要跟当地的势力见面的,乡绅啊,举子啊,秀才的认识一下。
尤其是基层干部……里长和村长,以及乡老。
肯定是要说话的……这也是温家庄的底气,他们在乡老会里头有人啊。
可以左右一些事情的公正性,更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稍微的做点手脚。
“放心吧,这些事情,有山长他们在操心,我们只管等待,要我们去,我们就去,不要的话,就当你来我家看我了。”许攸的心,不是一般的大:“来来来,这次咱们看看那个,你上次说的课题,叫什么来着?哦,温故而知新,我觉得挺好……。”
温润跟许攸,谈论的话题也很随意。
原主跟许攸一样,都是一门心思的苦读。
温润可不是,他是假冒的举人老爷,可许攸却是地地道道的秀才,还是廪生的那种,第一等文采的秀才。
跟他在一起聊天,温润获益匪浅。
而温润呢,他的眼界开阔,绝非原主这一个小地方的小举人能比的,故而他的一些见解,角度之奇妙,理解之透彻,也让许攸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以往我们还是交流的太少了,你这才华,不愧是能考中举人。”许攸十分羡慕:“一次考中秀才,一次考中举人,你……额,你这文采,真是少有!”
他其实想说,你一次要是考中进士,简直妥妥的走上官场啊。
可惜,他话到嘴边,想起了温润的遭遇,举人,也就到头了。
温润明白他的顾忌,也就没多说什么,反而谈论起了书本。
许攸就要考试了,他要去府城,考乡试。
原主考过乡试,温润就跟他谈论乡试的内容。
毕竟许攸也曾经考过乡试,就是没考上而已。
知识储备量还是很足的,跟温润谈论了一上午,中午的午饭都是在这边用的,倒是许攸的母亲,许夫人着人送来了茶水点心,零嘴小食等等。
让人将俩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尤其是在听说俩人一上午都在谈论书本上的各种知识,以及乡试的话题后,中午特意让人给他们俩炖了一盅冰糖银耳羹。
温润对银耳没有意见,他是吃这个的,只是这个时代的银耳,没有人工栽培技术,清一色的野生,是很珍贵的食材。
一盒子,可能就两朵吧?就要二三十两银子。
温润看着银耳,心说要不他也种点银耳吧?这个好值钱啊!
不过很好喝,里面还放了枸杞大枣和冰糖呢!
而且晚饭是家常菜,这边常见的腌笃鲜,东坡肉,火腿老鸭汤。
谁知道许攸看了这样的饭菜,就笑了:“竟然是我母亲亲自下厨做的,少见了啊!”
许夫人好歹也是大户人家的当家太太。
在许老爷的双亲去世之后,她就不怎么下厨做饭菜了。
家里有厨娘,以前下厨,也是隔三差五的下,为的是伺候老人。
后来也就下厨给许老爷煲个汤什么的,等到现在都要娶儿媳妇了,将来儿媳妇进门,那就是儿媳妇的事情,她是婆母,一切都有儿媳妇去做,所谓的“千年媳妇熬成婆”,就是这样产生的说法。
“那可真是麻烦许伯母了。”温润管许老爷叫“许伯父”,就自然的称呼她为“许伯母”了。
“我母亲大概是太高兴了。”许攸跟温润落座:“起筷吧。”
晚饭虽然温馨又家常,但是温润心里一直惦记着呢。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俩起来就凑到一起用了早饭,但是这次没有谈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没那个心情。
就坐在一起下棋,是围棋。
只是俩人都心不在焉的,下的也是一团乱。
没有任何规矩可言,乱糟糟的就像是初学者在乱放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