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 第40章

嬴政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统一六国目前来看并不是非常困难,只是不知道任务二的积分奖励具体是多少。

嬴政一边想着,一边购买了那个时间回溯功能,然后就退出商城重新关注了林老师的网课直播间。

“嘀嘀嘀”,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久违的私信消息提示音,嬴政打开了和林老师的私信界面,才发现自己的作业居然还没有交过去,已经过了截止时间了。

时间已经很晚了,嬴政估计林老师已经睡了,他打算明天上完课再把这份作业和明天的作业一起交上去。

马上又要上网课了,嬴政想起了之前和蒙恬蒙毅一起上网课的时候,现在蒙恬已经开始领兵,不在咸阳,能陪他上课的只有蒙毅了。

嬴政知道,蒙毅一定会很乐意继续陪他上网课的。

€€€€€€€€€€€€€€€€€€€€€€€€€€€€€€€€

第二日一早,蒙毅就收到了嬴政的传召,他如今虽长了几岁,但只是从孩童长成了少年,还不能入朝为官,但他不时也会入宫伴驾,与嬴政畅谈国事。

用过朝食之后,蒙毅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嬴政的寝殿,先摸了一把小叮的狐狸头,然后就将自己最近整理的一些治国之策交给嬴政看。

嬴政接过他递来的书册,放在一边的案几上,然后看着蒙毅挥了挥手中的平板,说:“马上上课了,快坐好,准备认真听课记笔记,纸笔我都准备好了。”

听到王上的话,蒙毅立马瞪大了眼睛,他连忙看向嬴政手中的平板,发现果然是那个熟悉的界面:“林空意老师的直播间”。

“王上,假期终于结束了是吗?”蒙毅一边撩起衣袍端坐在案几前,一边忍不住兴奋的问道。

之前嬴政说系统放假了,所以暂时不能听课,但是并没有说放假放到什么时候,只知道要放很久,如今两年多过去了,终于可以继续听林老师的课了。

平板屏幕中,林老师已经打开了直播界面,界面上出现了这节课的课件封面,上面写着几个字:【思想史第一课: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嬴政看到标题就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所猜测,很有可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

果然,林老师开口说:“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继续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内容,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课:百家争鸣。”

“大家还记得百家争鸣发生在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吗?”林老师依旧是问题导入。

屏幕上很快飘过了答案。

“是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出现了代表社会各阶层的一批思想家,其中有许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之所以称为‘百家’,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创了许多思想流派,例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思想流派。”

林老师说到“小说家”的时候,屏幕中-出现了几条弹幕:【小说家?】、【古代也有小说家吗?】、【小说家是写小说的吗?】

嬴政和蒙毅看到这些弹幕,感到有些纳闷,林老师明明列举了那么多个学派,为何这些后世的学子却对小说家反应如此剧烈。

林老师自然也看到了这几个飘过去的弹幕,她笑着开口说道:“这个‘小说家’和我们理解的那个小说家自然不一样,《汉书 艺文志》记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主要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主要反应民间百姓的一些思想,并不是专门写小说的学派,毕竟那个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还没有产生呢。”

“由于这个学派并没有像儒、道、法等学派一样提出一些具体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所以在当时影响很小,大家才没怎么听过。”

林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同学们关注的这个别样的学派,同时也强调了这个学派在当时代表了普通民众的一些思想,就继续讲起本节课的重点来。

“这些不同的学派纷纷针对当时社会上不同的问题展开争论,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林老师讲到这里,点-击屏幕切换了课件的页面,嬴政看见一行自己之前见到过的文字: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侯,或在夷狄。---《史记》”

这是《史记》中关于春秋战国的表述,林老师指着屏幕中的材料问道:“同学们阅读这段材料,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的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内容,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有哪些?”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也是之前林老师强调过的内容,嬴政默默发出了一条弹幕:【礼崩乐坏、铁犁牛耕。】

同时也有几个学生也发出了几条弹幕,林老师看着这些弹幕点点头说:“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答得很不错,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不断,经济上表现为井田制的瓦解,小农经济的确立。总的来说,春秋战国就是我国古代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开启思想史啦,先讲始皇大大熟悉的~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落十三 1个;

第47章 继续上网课

林老师讲完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变革, 继续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同学们可以继续思考一下,除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变化,春秋战国还有哪些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变革?”

嬴政听到这个问题, 脑中开始调取自己这两年所阅读的一些典籍, 试图尽量突破当前的视角,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

前人们经常说的“礼崩乐坏、天子式微”这些结论老师上节课已经讲到了,那么这个时代还有哪些新的东西呢?

在嬴政思索地间隙,林老师又提示了一句:“大家可以结合这一时期那些活跃的思想家的身份来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的身份?

嬴政突然想起之前学习经济史的时候,谈及一些重要历史发展的推动因素时, 老师都会分析他们所代表的阶层,虽然嬴政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老师口中经常会说到的“阶层、阶级”是什么,但是这应该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表现之一。

嬴政想到这里, 发送了一条弹幕说出自己的答案:【新的阶层】。

林老师看到了嬴政的回答, 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这位同学找的角度很好, 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强调的,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背景:新兴士阶层的活跃。”

林老师说着, 切换了课件页面, 页面上出现了西周分封制下形成的等级秩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我们已经知道,西周时期,传统的分封制所建立起来的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在这样的体系中是无法实现阶层的流动的, 再加上礼乐制对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 使得各阶层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遵循周礼的等级要求。”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礼乐制对人们的约束逐渐被打破, 《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就是在在说当时鲁国的卿大夫季氏把持了鲁国政权,在观看舞乐的时候,用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的乐舞队进行表演。”

“而跟据周礼的要求,只有天子可以观看六十四人规模的舞乐,卿大夫只能看三十二人的舞乐队,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因此谴责季氏的这种行为,说他做出这种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

林老师用一个历史事件简单解释了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对人的要求,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被破坏,引入了孔子的思想。

讲完了背景,林老师切入到了这个环节的重点:“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发现,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从森严的礼乐制度到‘八佾舞于庭’,社会阶层从固定的世袭走向了上下流动,而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就是新兴的士阶层。”

听到这里,蒙毅发现林老师讲的内容他都很熟悉,但是一讲到阶层流动这样的概念他却有一点疑惑,他转头问嬴政:“王上,林老师讲的这个阶层流动和之前孔子的例子有什么关系吗?是不是说季氏僭越,就体现出他的身份从大夫到天子的流动?”

嬴政听到蒙毅问自己,回道:“我觉得可能没有这么简单,林老师所说的阶层流动,很有可能是一个更宏观的概念,需要站在整个社会变革的角度上来看,那个例子应该只是为了解释阶层流动的背景,并不是在说流动本身。”

两人讨论的时候,林老师继续点了一下课件,开始解释起“战国士阶层”这个概念。

“战国的士阶层,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那个士有些不太一样,春秋之后,这个阶层逐渐成为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统称,是一个介于贵族阶层和庶民阶层之间的一个群体,因此像孔孟等人都可以称之为士阶层,那么这个阶层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我们可一起来看一下。”

“一方面,传统等级秩序的失落诞生了一批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就是儒家的孔子和道家的老子,以及一些旧贵族领主,在地位下降之后演变成了士阶层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有一些平民中有文化有思想的人,以及一些依靠军功而晋升的人,也是这个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著书立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林老师讲到这里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讲到这里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之前说商周时期的教育是被贵族阶级所垄断的,所谓‘学在官府’,为什么到了这时却会出现一些掌握知识文化的平民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嬴政略一思索就得出了答案,只是他发弹幕次数已经用完,因此就没有回答,而是看着其他学生陆续发出了答案。

林老师一眼扫到了一条弹幕,开口说道:“我看到有同学找的角度很好,就是教育的变革,因为这一时期私学兴起,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从‘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民间’,因此一部分平民有机会依靠教育掌握知识,利用自身的思想和才华收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赏识,实现阶层的上升。”

嬴政听到这里,想到秦国目前最缺的东西,他认为一是人口,二就是人才,人口需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而人才很明显需要依靠教育,此时虽然私学已经有所发展,但是最底层的大量黔首依然还是没有办法接受教育,嬴政想到自己之前比较欣赏的科举制,明显需要教育的普及才能推广下去。

想起前世秦朝的教育,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内容都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想要产生大量的人才,肯定还是不行的。

只是,嬴政还是担心一件事,就是一旦让这些黔首接受教育,那么会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统治。

《商君书》有言:“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而不殆。民不贱农,则农勉而不偷。国安不殆,勉农勉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民不贵学则愚,让民众不接触外界的事物,不去大量的了解与自身本业无关的东西,就能使他们专心务农,而不是投机取巧,钻营末业,动摇国本。

这在前期变法时的确起到了作用,推动了秦国农业的发展,成功将农人固定在了土地上。

只是如今秦国的各项经济都已经发展的十分迅速,农业、手工业、商业,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专业化的人才,可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依然不识字。

若是真的推动全民教育,还能否保证农业经济基础的稳定发展,如果直接推行科举这样的选官制度,会不会有些过于着急了?

嬴政一时还拿不定注意,他打算先继续听老师上课,等之后在好好找人商谈这个问题。

屏幕中,林老师还在继续上课:“从政治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士阶层的崛起和活跃其实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和权力的分离,掌握知识的人不一定拥有权力,学术研究也不一定只为某一国政治或者某一个阶层服务,这才推动了这一时期各家学派争相著书立说、相互交流学习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到这里,我们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推动了百家争鸣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生和发展,那么根据我们所学的基本史观,推动这一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嬴政记得这个原理,林老师在讲经济史的时候也强调过,只是她并没有专门讲过这个东西,但是在每一次讲到类似的内容时她都会强调这个观点。

“学完了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学派,它们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

一边说着,林老师一边切换了课件画面:“一、儒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也是大家十分了解的一位古代思想家,刚才我们也提到了他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恢复周礼。”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没落贵族出身,周游列国、整理六经,这些都是我们已经了解的,大家还记得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吗?”

屏幕上飘过几条弹幕。

林老师继续说道:“对,就是一个字:仁。”

“正所谓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提出的作为人的道德标准,强调仁者要做到心怀慈爱,这既是对统治者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道德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仁的要求呢?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克制个人的私欲,从而达到礼节规范对每个人的要求,就能够做到‘仁’。”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人对自身的道德约束,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林老师讲的这些内容,嬴政都看过读过,对于其中关于克己复礼的要求,他也是比较认同的,但他觉得,如果仅仅依靠教化就让民众做到克己,这似乎有些不太现实。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秦国要发展到那个阶段才适合推进全民教育?

第48章 继续上网课

嬴政始终不曾怀疑律法对民众的教育作用, 只是这些日子他也开始反思前世的自己所推行的律法是不是真的对民众太过严苛,儒家强调的教化他并不是完全反对,只是他很反感部分儒生借着教化的名义蛊惑黔首。

屏幕中, 林老师还在讲述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第二个主要思想就是‘礼’, 所谓克己复礼,这里的‘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之前所讲的周朝的礼乐制度,这套制度非常详细的规定了各个等级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比如我们前面讲的观看舞蹈的行列,再比如不同等级的人对于‘死’的称呼也不一样, 《礼记€€曲礼下》中记载,天子之死称为‘驾崩’;诸侯之死称为‘薨’;卿大夫之死称为‘卒’;士之死称为‘不禄’;平民、奴隶之死称为‘死’。”

“这一套严格的要求体现出奴隶社会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孔子十分推崇这一套周礼, 认为只要人人都能做到这种行为规范的要求, 社会就能和谐。”

嬴政并不是很赞同这一点,他觉得高位本该有能者居之, 若是对国家对朝政没有任何作用, 还要依靠着这一套所谓的周礼掌握至高权力, 那只会使社会混乱, 权力失落。

屏幕中,林老师也在继续讲解:“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孔子所推崇的这一套礼乐制度的实质其实就是在维护奴隶制度的等级秩序,这与他所代表的阶层有关, 我们前面也讲了,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 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 而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从社会性质上的变化来看, 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期,因此孔子的这一思想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嬴政发现林老师所讲的评价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林老师似乎总能从更加宏观的社会性质、阶级代表上去分析这些内容。

听了这么久,嬴政觉得这种分析方法真的很神奇,似乎自己所处时代的所有具体的事件都能化用这一套理论去带入,而且还能够分析的有理有据,合乎逻辑。

而他所阅读的各家学派的典籍都是自成一套说法,同时都是更加重视具体治国的策略,鲜少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哪怕是道家的一些经典,也并不会专门研究社会制度的发展规律。

林老师讲完了孔子的两个核心思想,又继续讲了下去:“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在强调礼乐的重要性,但同时孔子也对统治阶层提出了要求,《论语》记载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就是在要求统治者要做到为政以德,施行‘德治’,强调统治者自身的道德要求。”

“这说明孔子也并不是一味的只看等级,他也强调每个阶层的人在遵循礼制的同时要做到道德规范的要求,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孔子认为统治者若是滥用权力害民伤民,也会受到民众的反噬,这是早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后来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都对这一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

林老师讲的这一点,嬴政是认同的,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民众对于一个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只是林老师这里所说的民本思想他还不太能够理解,不过林老师后面应该还会再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脑筋急转弯?”林老师话锋一转,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