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筋急转弯是什么?
屏幕前的嬴政和蒙毅都有点懵,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急转弯,更遑论听没听过的话了。
不过林老师显然只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她直接说到:“这是老师小时候看的,可能跟你们都有代沟了,哈哈,这个急转弯是问孔子是什么家,然后有人说是思想家,有人说是教育家,结果答案是:老人家。哈哈哈哈,我小时候就觉得好好笑。”
......
看到屏幕不知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的林老师,嬴政和蒙毅都觉得有些冷,这就是脑筋急转弯?
林老师笑了一下就继续说道:“开玩笑的,这里其实反映出孔子除了在古代思想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还在教育方面有着许多贡献,比如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后来的一些皇帝给孔子封赐的谥号就是‘至圣先师
’。”
“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私人讲学等,这些都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反映出他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这对推动国家教育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孔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表述,他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都反映出他入世的思想主张,更加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人’,而不是宇宙自然中的‘人’,但这也使得早期的儒家思想缺乏哲学化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哲学化的思考?
蒙毅听到这里,手中的笔继续记录着林老师提到的一些他不太懂的概念,同时又转头问嬴政:“王上,你明白林老师说的这个‘哲学化的思考’是什么意思吗?”
嬴政心中有所猜想,但他一时之间还没有整理好头绪,因此摇了摇头,继续听林老师讲课。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说道:‘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义利之辨也分得很清。每个人应当毫不考虑自己利益,无条件地做他应该做的事,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换句话说,他应当‘推已及人’,这实质上就是行“仁”。但是孔子虽然讲了这些道理,他却没有解释为什么每个人应该这样做。孟子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林老师引用了一段历史学家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导向了下一个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孟子。
嬴政发现课件中展示的这段材料的出处中也有“哲学”两个字。
“哲学”究竟是什么?是否意味着之前林老师看待很多历史事件的思考角度,之所以能够如此宏观并且具有逻辑,是否就和这个“哲学”有关?
这个词汇过于抽象,嬴政还不能确定它对于国家的统治能够有什么帮助,因此他准备继续听完思想史再去结合具体知识来分析这个抽象的概念。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四配圣’之一,孟子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孔子的一些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展,首先就是他的伦理观,他在《孟子》中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在这里所展示出的伦理观就是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天生就具有怜悯同情别人的心情,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受到社会的影响,被个人私欲所蒙蔽了,因此统治者要做的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作用唤醒人们内心所具有的善念。”
嬴政听到这里略微皱了皱眉头,他觉得自己暂时还是无法认同这个观点,他想起€€€€还有那个樊氏族长,他并不认为这样的人会具有怜悯他人的情绪,也不认为通过教化就能改变他们的心性。
“继续这样的伦理观,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君民关系,主张统治者要做到仁政爱民,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省刑罚,薄税敛,真的就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吗?
嬴政陷入了思索。
一旁的蒙毅显然是比较认同这里的观点的,他一边默默点头一边兢兢业业的记着笔记。
有蒙毅在,嬴政的学习笔记记得比以前简洁多了,他不会把老师课件上展示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而是将一些自己的疑问点随意的标注在之前自己根据教材记录的笔记上,课后方便和蒙毅探讨。
“讲到这里,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孟子提出的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属于我们前面讲过的哪种思想?对,就是民本思想,而这种民本思想,是有利于调和阶级矛盾,推动封建统治进一步发展的。”
“下一个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战国时期的荀子。”
荀子?嬴政想到李斯,他就是荀子的学生,还有自己比较欣赏的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
荀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嬴政却也对他的一些主张颇为欣赏。
他继续端坐在案几前,听林老师接着讲荀子。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网课果然是我的舒适区,应评论区小可爱的要求,今天努力双更。
网课内容还是以高中知识点为主,根据需要会稍作调整,始皇大大的思考和观点我尽量在贴合他的人设,一是重视实用性,二是重视时代局限性,但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包涵,爱你们。
今日问题:为什么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他的两个弟子却是法家的?
我偶尔在作者有话说提出的问题都是希望能看看大家的想法,没有统一的答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第49章 继续上网课
“荀子, 名况,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早年曾广泛接触各学派的学说, 因此我们在学习荀子的思想时会发现他的思想有一定的融合其他学派思想的特征。”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反映出荀子和孟子的伦理观有所不同,他认为人性本恶,所谓的善行善举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教化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自己天生的私欲, 从而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要求。”
“基于这个思想,荀子提出统治者要做到礼法并施,要将儒家推崇的礼制与法家推崇的法治结合起来, 利用‘仁义’和‘王道’来治理国家, 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发展。”
嬴政听到这里,默默点了点头, 他觉得荀子所谓的礼法并施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是从当下的时代特征来说, 还不太适应。
按照林老师的说法, 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在追求能够立竿见影的改革之法,而荀子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更适合天下一统的和平时代。
“和孟子一样,荀子也着眼于君民关系的思考, 提出了君主是舟, 庶人是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 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不可忽视民众的需求。”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嬴政听到这句话,忍不住想起了前世秦朝的结局,似乎真的是印证了这句话。
“荀子的思想不仅结合了法家的一些思想主张,同时也有其他学派的思想融合其中,荀子并没有回避天人关系方面的思考,他在《荀子》中指出,天地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这和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有些类似,但与道家基于此提出无为而治不同,荀子认为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了解天地运行的法则,同时利用这个法则。”
林老师讲到这里,继续总结道:“荀子这种天性有常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同时他的主张吸收了道家和法家思想当中的一些积极的部分,这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更加适应了战国末期的时代需求。”
嬴政不得不承认,荀子的思想的确是集百家之长,比起春秋儒学更加适合这个时代,也正因如此,他的徒弟才更加能够从中吸收出最适应时代需求的那部分治国理论吧。
屏幕中,林老师切出了一张表格,是三位儒学思想家的思想对比,林老师指着空的表格说道:“学习了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一起来对比一下他们思想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看相同点,我们发现,无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施行仁政,还是荀子的礼法并施,都是在强调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而在对统治者的要求上,他们都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都是早期民本思想的体现,反应了儒家重视伦理等级的同时也在防止君主暴-政。”
暴-政,看到这个词,嬴政想起后世对自己的一些评价,其中就有暴君这个词。
对于这个评价,嬴政内心不置可否,无论是暴君还是暴-政,在嬴政心中只要是有利于大秦千秋万代的,他背着这个骂名又何妨。
但是他背了这个骂名,秦朝也没有千秋万代,这才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这一世自从得知大秦的结局之后,他没有一刻不在思考原因,历史书上罗列的原因太过简洁了,林老师的课堂也显然不会展开说明,即使说明了,那也只是后世人站在后世的角度上产生的看法。
好在一切还有重来的机会,他还能慢慢的去寻找原因,弥补遗憾。
以民为本,或许的确是原因之一。
“而三者思想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关于人性的伦理观上,孔子提出:性相近、□□,并没有说明人性的善恶,而是强调社会环境的影响,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都更加明确,却也完全不同,但是三者的落脚点却是相似的,都是由此来强调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性。”
讲到这里,林老师所展示的课件上的表格也已经填完了:“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而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则将孔子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创新,结合社会的具体需要提出了新的理论,使得儒家学说在战国后期成为各个学派中的蔚然大宗。”
林老师讲完儒家的主要思想家和代表人物,依照惯例,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儒家思想我们讲到这里,大家可以根据表格再来思考一下,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是否一致呢?”
林老师抛出问题后,停顿了一会儿,屏幕上三三两两的飘过几条弹幕,有说孔孟代表同一阶级的,也有说三者都代表同一阶级的。
林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她想要的答案,就开口说道:“看来大家有些忘了,我们之前其实是有提过的,如果大家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讲过的这几个思想家,只有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他们都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而其他思想家都是战国时期的,其中大多都是代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不知道为什么,之前上了那么久的网课,嬴政总觉得林老师之前在说到地主阶级的时候都是会带着点批判性质的,虽然之前在讲春秋战国经济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个阶级在当时是代表新兴势力的崛起,都在后面各朝代好像都是阻碍社会发展的。
无论是土地兼并问题中的地主阶级,还是地方豪强势力中的地主阶级,都是压迫底层人民,激化社会矛盾的罪魁祸首。
嬴政把这个问题归咎于林老师所处的时代与自己不同,他已经发现在林老师所处的时代,地主阶级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提起地主阶级就是代表着落后和压迫,提起封建社会就是腐朽和黑暗。
即使老师在和奴隶社会对比的时候偶尔会提出封建社会的先进性,但在大部分时候,林老师都是在带着批判性的讲述。
嬴政自己是已经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会轻易被林老师的潜在情绪影响,但是,他转头看了看旁边正在认真听课做笔记的蒙毅。
蒙毅毕竟还小,之前的政-治和经济史更多侧重于制度和生产力角度,而现在的思想史则是直接针对思想的,若是蒙毅被后世的这种批判性思想影响到,直接开始反感现在尚算先进的封建制度,那可不是好事。
不过嬴政也并不会就此阻止蒙毅听网课,他打算时不时试探一下蒙毅的听课成果,再决定要不要帮他纠正思维。
好在讲到春秋战国史的林老师都会强调此时地主阶级的先进性:“这里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都是代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因此经过他们继承和发展的儒家思想更加能够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好了,先秦的儒家思想我们就暂时先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第二个主要学派: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相传孔子曾经就向老子求教过,这也侧面反映出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老子思想的代表作是《道德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主张就是他的哲学观,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是道,可以看出老子关注的重点与孔子不同,他强调研究宇宙自然的规律。”
“老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事物之间都有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他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大家应该都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也是老子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认为福祸相依,好事与坏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
“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认为道法自然,统治者应该做到‘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说统治者不作为,什么都不做躺平就行,而是要求统治阶级能不胡作非为、乱作为,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就是采用了道家黄老之学,轻徭薄赋,从而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汉初文景之治,嬴政在教科书上也看到过,原本他并不是很认同这种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但现在听到汉初无为而治的措施起到的作用,他有些意识到,也许当一个时代刚刚结束战乱,从混乱走向秩序的过渡时期,是适合采取这种与民休息的治国策略的。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统一六国后短暂的与民休息能不能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呢?感谢在2023-04-15 22:14:02~2023-04-16 17:27: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时月 1个;
第50章 继续上网课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出他并不是完全的出世、不理世事, 他也是有自己的治国理念的,只是他的治国理念和儒家所倡导的治国理念对比起来,一个是入世的思想, 一个更偏向于出世。”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我们熟悉的庄周梦蝶的庄子。大家对于庄子较为熟悉的东西应该就是《逍遥游》了, 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就是追求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他通过这个作品提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逍遥’的人生哲学,也是对老子部分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嬴政目前还不太能够彻底理解庄子追求的所谓的人生哲学,如果说老子的无为而治他还能有所领悟,那么庄子的哲学思想他一时之间因为看不出其实用性。
所以, 在老师讲庄子思想的时候,嬴政同学开小差了,他在自己看上去不太整齐的笔记上勾画了几个问题思考起来。
蒙毅注意到旁边的王上没有在认真听课, 而是在记笔记的纸上勾勾画画, 意识到他可能对老师目前讲的东西并不是很感兴趣,不过他倒是挺感兴趣的, 因此他很快的瞟了一眼王上就继续听课了。
“除了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庄子还提出了‘顺天道’和‘齐物论’, 顺天道和老子的‘道法自然’类似, 都是强调人要遵循宇宙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齐物论’则是指万事万物在本质上来说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这一观点在他的庄周梦蝶这个故事里就有所体现, 究竟是庄周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 两者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 这是他留给世人的哲学问题。”
蒙毅听的也有点晕了, 他开始理解为什么王上到这里就不认真听了, 按照老师的话来说这种虚无缥缈的思想理论应该就是所谓的哲学,感觉思考的都是和日常生活无关的问题,王上明显是一个更注重现实的人,因此才会对这种不实用的知识兴致缺缺。
但是蒙毅依然努力的跟着林老师的节奏,他之所以对这种哲学思想感兴趣,也是因为自从之前网课放假后和王上出去了一趟,这两年来他时不时的还会想到那段日子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比如那个因为蝗灾而哭泣的老丈,那个把持着巴郡丹矿的怀清。
有时候他也忍不住会想,为什么林老师所处的时空会有那么多神奇的思想和技术,如果真的是仙界,为什么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林老师在讲述的这些知识是以前的他想也想不到的,好像他的眼睛更多的都只能看到眼前,而这些哲学思想却能带着他看到更深入更本质的东西。
比如说以前的他如果看到农人犁地的工具变成了铁质的,他也很难将这一个小小的农具与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上网课的时候,林老师却能将两者的关系解释的深刻透彻,将这些随处可见的底层人劳作的东西概括成生产力这种十分抽象的概念,甚至进一步沿用在后世发展中。
仿佛是有了一个固定的规律,只要往里面不断带入条件就可以推演出后世的历史,这是何等神奇的过程。
屏幕中,林老师显然也对庄子这位思想家很感兴趣,她继续说道:“《庄子€€杂篇€€天下》 记载:‘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庄子的教化主张,他认为当时的人们大都被私欲所迷惑,用理性庄重的语言是无法和他们正常沟通的,必须用更加通俗真实的语言比如寓言故事来讲道理才行。”
“比如我们熟悉的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又比如在意识到惠子担心他取代自己之后,用鸱与€€雏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惠子死后,用一个石姓匠人运斤成风的寓言来表达自己的对惠子的重视,以上这几个事件,庄子都是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听林老师讲到这里,嬴政默默在笔记上记下了庄子这种教化世人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传达自己的思想。”
嬴政虽然在老师讲庄子的时候低头圈画笔记,但他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听课,在林老师讲到庄子的教化措施的时候,嬴政觉得这种教育手段其实也挺适合那些还没有识文断字的黔首的,也许将来他可以命人将自己想要宣传推广的思想编成一个个简单的小故事,组织基层的乡里地保去宣讲,这也不失为一个简单快捷的教化方式。
其实这种教化民众的方法古已有之,只是很少有官府统一组织去做,嬴政想着,与其强制黔首不能知道什么,不如积极宣传他们应该知道的,正所谓堵不如疏。
只要国家想要宣传的主流思想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哪怕再有一些其他的异端邪说,也没办法轻易改变人们已经根深蒂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