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唐臻开口,胡柳生已经想到最坏的结果,痛苦的道,“大将军只要能找到害死施兄的凶手就行,如果、这个凶手是无法开口的死人,反而更方便大将军对总督大人解释。”
“大将军怎么会这么做?”唐臻甩开胡柳生的手,时刻牢记太子对大将军的依赖和信任。
胡柳生难以置信的抬起头,绝望溢于言表,情绪再度失控,嘶吼道,“大将军不仅要将施承善的失踪推到我身上,还要将后宫的乱象和东宫的大火也推到我身上!”
唐臻满脸懵懂,仿佛被吓傻似的后仰,心思却转的飞快。
胡柳生用尽浑身力气爬起来,双眼逐渐变得猩红,咬牙切齿的道,“明明是施承善要求我独自去后宫见他,我还有施承善的亲笔信!总督府的管家见过大将军之后却说是我要求施承善单独去后宫赴约,哈!”
双臂挂着碎衣的胡柳生狂笑不已,泪水顺着眼角狂涌。
“我是谁?!”
“我怎么敢拒绝施承善的要求?又怎么敢对施承善提要求?”
“难道他们不知道,我只是施承善养的狗!”
“啊!”
......
太子抬手制止准备上前的程诚,怔怔的望着状若疯癫的胡柳生,笨拙的伸出手,试图安慰胡柳生。
“你放心......”
可怜的太子殿下,言语苍白的过不去良心,根本就说不下去。
胡柳生猛地上前半步,双手紧紧的抓住太子的肩膀,眉宇间的迫切溢于言表,仿佛瞬间从疯癫转为正常,以破釜沉舟的语气,沉声开口,“殿下,你能不能保证,在三省总督亲自问责之前,保住我的性命?”
“我可以用秘密换!”他紧紧盯着太子的双眼,如同被卷入洪水的野兽见到最后的浮木。“是与你有关的秘密。”
“我?”太子面露不忍,虽然依旧对胡柳生的话将信将疑,但是起码愿意给出承诺安抚对方。他长叹了口气,“好,你可以搬来与孤同吃同住。”
望着胡柳生逐渐明亮的眼睛,太子脸上的坚定却转为犹豫,底气不足的开口,“如果有证据能够证明,确实是你害死施承善,孤绝不会包庇你!”
胡柳生连连点头,像是绷紧到极致然后缓慢松开的绳子般,浑身上下都散发劫后重生的庆幸,只能顾得上猛烈的喘息。原本抓着太子双臂的手,不知何时,已经变成撑住太子身后的墙壁。
唐臻耐心的等待片刻,觉得胡柳生暂时没心情向他透露更多的消息,正想脱离胡柳生笼罩的范围,眼角余光忽然发现对方另有动作。
只有彼此才能听见的声音,毫无预兆的响在唐臻耳畔,胡柳生履行承诺。
“殿下,你年初的大病,实际是中毒,所有人都在骗你。”
第57章 一合一
“什么?”唐臻猛地瞪大眼睛,眉宇间已经浮现抗拒,语气却尚未回神,显得格外虚弱。
胡柳生只要稍稍垂下眼帘,就能立刻将太子的脆弱和茫然尽数收入眼底。他的表情逐渐复杂,仿佛物伤其类的怜悯,难得耐心的对唐臻解释,“臣是说年初那场险些令您丧命的风寒,不是风寒,是中毒。”
“你骗我!”太子回过神,狠狠的推开胡柳生,厉声道,“太医明明说......”
胡柳生打断太子的话,“是太医在骗你!”
“殿下,你是不是还想问,太医为什么要骗你,怎么敢骗你?”
胡柳生粗鲁的撕碎挂在手腕处的破布,满脸疯癫的余韵,笑道,“当然是因为有人交代过太医院,太子殿下不能中毒身亡。”
“他们欺骗殿下,即使被您拆穿,也可以找出迫不得已的理由求饶。殿下单纯善良,怎么可能不心软?”作为太子心软的获益人,胡柳生生动形象的对太子的心软,表达痛心疾首的鄙夷,冷声道,“可是他们不欺骗殿下,连求饶的机会都不会有!”
太子慌忙的后退半步,缓缓摇头,“不......你骗我,你......”
“我现在只能靠你保命,怎么会骗你?”胡柳生再次打断太子的话,“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找前朝的卷宗,查看卫帝的记载,比较他中毒而亡的部分与你年初的模样有几分相似。”
话毕,胡柳生单膝跪地,郑重的叩首,双眼直勾勾的盯着唐臻,诚恳的道,“臣今日告诉殿下这件事,是因为殿下愿意庇护臣......臣希望殿下能多加保重。”
“你、你是说还有人想要害孤?”太子难得反应及时,立刻追问。
然而胡柳生却不肯透露更多,他神色复杂的摇了摇头,径直转身离开。
“是谁?你回来说清楚!”
唐臻不死心的追问,可惜只等到彻底合上的房门。
他挑起眉梢,做出失魂落魄的模样,跌坐在床上,舒舒服服的靠着软枕陷入沉思。
早在刚成为太子殿下的时候,唐臻就发现这具身体正处于重金属中毒的状态。
彼时他还停留在面对圣朝语言,需要连蒙带猜的阶段。所有人都斩钉截铁的告诉他,太子是因为风寒缠绵病榻,险些一命呜呼。唐臻只能将异样归结于这个时代的中医,还没有重金属中毒的概念。
迄今为止,唐臻依旧没有彻底摆脱重金属中毒的后遗症。
成为太子殿下之后,他曾只能看见黑色和白色。
陈玉举着烛火掀开床帐那日,唐臻才久违的分辨出红色。
随着身体情况逐渐好转,唐臻的视力也是逐渐恢复,如今已经能分辨出大部分的颜色。只是有些颜色在他眼中与别人眼中,会有明显的差异。
比如陈玉随口称赞的极品翡翠,难得的浓色,在唐臻眼中却是灰突突的草绿......总归不是什么大事,唐臻逐渐习惯之后,也就没再时刻放在心上。
万万没想到,时隔半年,竟然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再提起这件事。
唐臻随手抓住腰间的粉色璎珞摆弄,眼中趣味渐浓。
成为太子殿下之后,他也算是博览群书。以最快的速度,润物细无声的了解这个时代。
太子虽然没有自由,但是有私库,还有昌泰帝的补贴,物资绝不算匮乏。
按照这个时代的潜规则,粉色娇俏、轻浮,无论如何都不该用在身份尊贵的太子殿下身上。所以......这大概是个红色的璎珞,可惜颜色不怎么纯正,在他的眼中才会褪色成粉红。
如果胡柳生没有说谎,前朝卫帝同样是死于重金属中毒,并且已经有详细的记载。那么所有人都默认太子是风寒的事,岂不是非常有趣?
再怎么手眼通天的人,也不可能同时买通太医院、三省总督的长孙、两广总兵的亲孙、广西巡抚的独子和贵州巡抚的长子。
更何况时刻关心东宫的人,还有骠骑大将军李晓朝和陈国公世子燕翎。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人默认‘太子殿下不能中毒身亡’的规则?
唐臻隐约有所猜测,又觉得有些荒谬,只等向陈玉求证,转而思索胡柳生透露的其他信息。
究竟是胡柳生约施承善,深更半夜在后宫碰面,还是施承善约胡柳生,恐怕只有胡柳生和施承善知道,但是胡柳生的担心,逻辑没有问题。
如果李晓朝将所有事都推到胡柳生的身上,确实可以用最小的代价给所有人交代。说不定原本与京都的动乱没有任何牵扯的‘诸侯’,也会因此劝三省总督不要再牵连无辜,尽情的将怒火发泄在胡柳生的身上。
因为红莲贼子出自贵州,胡柳生背后的依靠也在贵州。
从惹众怒的角度看,胡柳生已经是天选之人。
再加上,昨夜皇宫哪里混乱,胡柳生就在哪里留下脚印,目前为止最麻烦的受害者施承善,更是与胡柳生有脱不开的关系。
唐臻扪心自问,他如果站在李晓朝的位置,想要将猝不及防爆发的种种混乱和危机,以最小的代价平息,也会选择胡柳生做背锅侠。
站在胡柳生的角度,也是别无选择。
除非他能拿出三省总督的把柄,否则燕翎绝对不会理会他。
岑威虽然是好人,但不是烂好人,目前为止,他只对太子烂好人。胡柳生或许没有尝试,也许已经尝试失败。
那么太子就是胡柳生最后的救命稻草,拿出所有筹码来找太子的行为不仅没错,甚至能称得上机智。
唐臻眉宇间的褶皱越来越深,可是他觉得不对劲。
李晓朝和胡柳生的选择都在情理之中,燕翎和岑威的冷眼旁观同样有迹可循,不对劲的地方在......太子!
唐臻猛地握紧指尖的璎珞。
他从胡柳生口中听到所谓风寒的真相,虽然有些意外,但也仅此而已,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某种原因,太子身边的人,默认‘太子殿下不能中毒身亡’的规则。
如果是原本的太子殿下,突然听见胡柳生的这番话,会不会将信将疑之间,目光牢牢锁定胡柳生口中威胁太医,谎称太子的中毒是风寒的人?
然后天真的以为,毒害他的人与威胁太医的人,有脱不开的关系,对其恨之入骨。完全忽略袖手旁观,默认这件事发生的人。
胡柳生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故意留下可以让太子调查的线索。
记载前朝卫帝暴毙的史册。
唐臻能确定,太子的书房没有这本书。
那么太子像谁索要这本书,从某种角度看,也能代表太子已经对另外的人生出怀疑。
如果事实与唐臻的推测相同,所有人默认‘太子殿下不能中毒身亡’的规则,明知道太子是中毒却对太医的‘误诊’闭上一只眼睛。岂不是无论是谁,忽然被太子问起有关前朝卫帝的事,都会心虚不已。
有人心虚会示弱,有人心虚恃强凌弱......啧,有趣。
无论胡柳生的合理行为是否有雕琢的痕迹,唐臻都不会让对方失望。
悄无声息的守在角落的程诚忽然听见声轻笑,他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眼底的困意立刻消失的干干净净,迟疑着开口,“殿下?”
虽然房中只有他和殿下,但是他真的没法确定,刚才的笑声是来自殿下。
“嗯?”唐臻挑起床帐,露出笑意盎然的面容。
程诚摇头,非但没有因为找到诡异笑声的来源放心,反而更加紧张,不知不觉的挺直背脊。
“你去找......”唐臻面露犹豫,盯着他的人那么多,不能直接找陈玉,最安全的方式,莫过于让陈玉知道他已经清醒,主动找过来。
孟长明应该是从昨夜起,始终与陈玉在同处?
唐臻面露嫌弃,再次开口,“让孟长明来见孤,不许带驴。”
话音刚落,又有消息格外灵通的人,主动来求见太子。
“殿下,陈国公世子求见。”
唐臻对程诚摇头,示意对方回角落站着。
燕翎大步走到床前,即使被疲惫笼罩,也难以掩饰对唐臻的关心,低声问道,“殿下如何,若是有不妥的地方,立刻宣太医来诊脉。”
“没事。”唐臻慢吞吞的摇头,“孤只是做了个梦,困在火海中难以逃脱,所以有点害怕。”
燕翎紧紧抓住唐臻的手,像是怕惊吓到对方似的声音格外舒缓。
“真真别怕,我在这里。”他解释道,“先前那么久没来看你,并非有意与你赌气。”
唐臻垂下眼帘,挡住眼底的不喜。
他不排斥与人接触,甚至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安全感,但主动的人必须是他。
数月不见,燕翎怎么变得像孟长明的驴似的不讨人喜欢?
燕翎察觉到唐臻的怒意,脸上浮现无奈,继续解释道,“两个多月前,父亲召我回北地。那边催得太急,我走的时候才没来得及给你送信。”
“嗯”唐臻敷衍的应声。
主动送上门的消息,不听白不听。
燕翎默默回想,他根据陆续收集的消息,对李晓朝和太子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