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陛下为何突然想起去泰山封禅?”按礼制来说应该是始皇一年的时候,嬴政就要去泰山的。当时他没提,那就是不想去。如今都始皇三年了,怎么突然说起这件事。
嬴政笑着说,“前些天有方儒之士来见朕。”剩下的话,他就不必说了。
有方士来见嬴政?顾衍低眉沉思了一会。他不相信现在的嬴政还能被方士骗了去,至于最吸引皇帝的长生不老,嬴政正值壮年还没有这么迫切。而且十几年前他就和嬴政达成了共识,只有流芳百世,传名万代才是真正的长生,至于肉身的存在与否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嬴政并不是因为方士话术的蛊惑才决定去泰山的。
他抬起头,空蒙的眼睛望向嬴政然后平和的说,“齐楚不安分了?”既然嬴政从来没有表现出对方术仙缘的追求,底下人当然不会推荐这种人到嬴政面前。嬴政能见到他们,只能说是有人刻意为之。七国之内,楚国最擅巫术,齐国盛产方士,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两个地方有兴风作浪的可能性。
“先生大才。”嬴政看向地图,“当然,当地百姓并没有什么异动。谋划这些的恐怕是那些遗族。”斩草不除根,他早就料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愚蠢的旧贵族竟然希望通过这种不入流的方式蛊惑他,动摇秦的根基。
“王上希望借前往泰山一事东巡,安抚百姓震慑遗族。”顾衍理解的点点头,然后说,“初八之后臣就着手安排。”至于现在,还是让忙碌了多年的大家休息些日子吧。
嬴政哼了一声,像是有些不满顾衍没有立刻执行,但是最后也没说什么。
顾衍离开王殿,转头去找扶苏。
正在自己寝殿逗胡亥的扶苏听到宫人的通传,有些疑惑地起身去迎接他。刚刚先生才来看过他们,怎么现在又来了?
“长公子。”顾衍躬身和扶苏见礼后,又熟练的抱起胡亥,他一边走一边说,“恐怕再过几天就没有时间门见您,所以臣想嘱咐几句。”
“嘱咐?”他现在还没成年,身上没有公务,整体就是学习和照顾胡亥哪里有什么需要嘱咐的。
顾衍将扒着他脸要够簪子的胡亥按下来,然后在小家伙的不满声中说,“陛下可能要东巡,臣会推荐您留下来监国。”其实就算他不说,嬴政也会将扶苏留下了监国。不过,最后肯定还是他在朝堂上提出来。
因为秦公子众多,虽然扶苏是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是可以继承父位的。但是,鉴于还有‘兄终弟及’(1)这个古老的传统,在嬴政没有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时谁都有可能。扶苏年纪太小,嬴政不会贸然就确立他的地位,当然他更不可能让自己那些关系不好的兄弟继承皇位。
而监国,就是成为继承人的第一步。
作为丞相,他的责任就是为皇帝排忧解难。既然皇帝不好直接指认谁来监国,那他来推荐就能避开那些异样的声音€€€€皇帝虽然现在没有皇后,可正值壮年,日后不可能没有其他子嗣,现在让一个庶子监国(2),要是以后有了皇后,扶苏可能会威胁到还没出生的‘嫡子’。
虽然顾衍也觉得这个逻辑很奇怪,但是关内侯们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
做皇帝可真不容易。顾衍一边在心里感慨,一边对扶苏说,“长公子应该明白,陛下的子嗣里您最年长,此事非您莫属。”
“只是”扶苏有些踟蹰,他今年只有十七岁,也没有任何美名,贸然代父监国恐朝臣不听啊!
“您什么都不用做。”顾衍将胡亥放到书房的地上,从袖子里掏出两块糖塞给他,然后温和的说,“陛下出巡,朝廷官员八成都要跟着去的,紧急的事物也会让邮政跨马加鞭的送到陛下所在,您只是坐镇皇宫,处理常务罢了。”也就是说,嬴政会把大部分难缠的老臣带走。
扶苏松了口气,但是又担心起来,“若是官员们都离开了,我有疑问该找何人咨询?”
“太学博士张苍、卫士令甘罗您是见过的,若是有事不明可直接召他们入宫,庶务、异邦之事吕相也可咨询,如果对公文和政令有疑惑的,也可以去信给丞相中庶子萧何。”又想了想,顾衍拍拍扶苏的肩膀,轻笑着说,“离开咸阳的时候,我会再推荐两人来暂任少庶子(3),他们住在宫里也方便您随时能找到人。”虽然现在并没有太子,但是太子宫官倒是设置齐全职权分明。
知道顾衍是放心不下自己,扶苏行礼道,“多谢先生提点。”
顾衍笑了笑,“总之,您尽力就行。出了事有诸位臣工,就算是真的遇到大麻烦还有您父皇呢!所以,不用太紧张。”
他这样安抚了扶苏,但回到府里后思来想去又觉得不放心,将因为太学放假而休假在家的张苍和甘罗,还有因为家远借住在府上的陈平一起叫到身边。
听了顾衍的嘱咐后,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陈平率先说,“您放心,我们会每周都给您去信说明咸阳情况的。”他们以为顾衍是放心不下咸阳城,毕竟皇帝一离开肯定会有宵小冒头。
“宵小之辈我并不担忧。”不然中尉和廷尉衙门都拆了不要好了,顾衍笑着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只是担心长公子太紧张,出什么差池。他第一次监国,若是能做到尽善尽美自然最好,也有利于他日后”这点上他说得含糊,没有说利于扶苏日后什么,不过面前的人精们自然秒懂他的意思,顿时严肃的点点头。
甘罗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袖口,轻声道,“我觉得扶苏公子不错,有仁君之相。”
张苍也点点头,“先生不是已经嘱咐长公子有事来询问我等了吗?有我们在,您也不必太过担心,我们自然会尽力辅佐长公子。”既然先生觉得扶苏公子不错,那他自然会将长公子当作自己的君主看待。
顾衍转向陈平,温和的说,“你再见子房的时候将此事转告他。”
“诺。”面冠如玉的少年郑重的答应,然后偏头看向甘罗和他交换了个眼神。
等正事说完,甘罗和陈平就告辞,而张苍却留了下来。两人没有走远的时候,还能隐约听到张苍的声音。
“我将送来的橡胶(4)硫化,后来还觉得不够,又加了些碳黑效果不错,而且做了一些出来,已经交给少府做銮架了”
甘罗笑了一下,碳黑还是张苍随便取的名字,听起来唬人不就是做墨锭的材料吗?
不过拐过弯后就再也听不到张苍的声音了,陈平这时才开口说道,“丞相看好长公子。”
“这又不是什么秘密。”甘罗盯着光秃秃的花园,回忆道,“我成为上卿没几年,先生就已经自请成为长公子的老师,即使再忙都会在休沐的时候去宫里见长公子。这么多年,先生给长公子倾注的心血不比他对我们是少。”这里的我们自然是他和张苍。
陈平不清楚当年的事情,听甘罗这么描述他抬头看看天,忽然说,“我少年时曾为乡里分肉(5),临人都夸赞我公平有才干。我当时说,若是这天下如此肉,我也可宰割天下。”
“和我们现在的话题有关吗?”
“我的意思是,我希望可以做执宰天下的人。所以我需要为自己选一个效力的主君,我在想长公子会是我愿效忠的人吗?”
甘罗瞥了陈平一眼,无所谓道,“反正先生打算把你和子房举荐为少庶子,到宫里再看呗。”张良在年前身高就达到秦律规定的成年高度了,所以张家给他举行了冠礼正式为他加字,现在大家叫他都是‘子房子房’的叫。
陈平没有等回到太学,两天之后就给张家递了拜匣。
张平现在做廪牺丞,是内史的属官,连带着整个张家都定居在了咸阳城,所以陈平当天就见到了在家休息的张良。
他简单的将顾衍的打算和嘱咐和张良说过后,支着头笑着说,“子房以后有什么打算吗?”虽然这个少庶子是个临时的官职,但是以他们的能力留在这个位置上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陈平对于这么早就站队,有些犹豫不决。虽然如果能和长公子亲近,日后他登上皇位,自然是不会亏待身边近臣,但是陈平又犹豫着要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地方任职,然后在积累经验后升到中央。
张良知道他在想什么,轻轻抿了口茶后说,“留在庙堂之上轻而易举,又可以光宗耀祖。但是这样顺利,反而对日后心性的成长不利。自请去地方任官,能更多的接触庶务工作,磨练心性,只是想要升回中央就难上加难。说实话,我并没有想好。”
他淡淡的€€了眼陈平,然后说,“其实不论怎样,只要能尽自己所能便好。”
“子房现在颇有黄老之风啊。”此时流行这种学说,很多学子士人都受过黄老之学的影响,陈平并不意外张良的态度,只是摇摇头,“看来阿罗说的对,还是要见到长公子后再说。”
顾衍果然如他所说,从初二后和扶苏见过面,又嘱咐过其他人后就忙得脚不着地。初三,各地的头人、首领纷纷来见嬴政,他在宫里参加宴会,和那些刚刚归附的部族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困难等等。初四见各地郡守,之后就是没完没了的见客参加宴会。
身为丞相,他可以不去参加私底下的宴请,但是宫里的宴会和祭祀还是要去主持的。可以说,顾衍觉得自己的休假几乎是全都浪费在了宫宴上。
直到出八,所有人都回归岗位,顾衍才用要开始工作为借口从各地官员的邀请中抽身。刚刚回到衙邸,他就找来萧何将他要跟随陛下出巡的事情交待下去,然后将自己手头的工作交接给萧何说,“我不在衙邸的这段时间门,和丞相有关的常务就拜托你了。”
萧何完全没想到自己刚刚实习半年,就要接任顾衍的一部分工作,他有些慌忙的说,“万不可如此儿戏啊,丞相。何才跟随您学习半年,这些工作无不是关乎国家,怎么能如此随意的交给某呢?”
顾衍笑着说,“重要的事会直接发给我,能到你手上的都是一些常务,你只要看着不出乱子就行。”这些刚刚踏上官场的年轻人第一次独立工作就要面临这种事情,当然会有些紧张,不过顾衍相信他们能做好。
萧何点点头,在顾衍的安抚下接下工作,然后问道,“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出发?”报纸上可没有任何消息流出来。
“最近几日吧。”
顾衍想了想,少府定下的日子是初十,但是跟随嬴政东巡的人员还没有确定,所以应该还会再推迟几天。而且保护皇帝的军队有十万之多,这还是在已经精简的情况下。
好在,少府的官员从初二得到王令开始就已经在筹备,所以总体而言没有拖延很多时间门。
不过听说顾衍要出远门,在渭南掌管纺织厂的越丫都回到了丞相府,亲自给顾衍整理行礼,她一边收拾行礼一边皱着眉头和韩徒说,“还是将纺织厂交给其他人,我陪着主君去吧。”照顾主君的事情,她交给谁都不放心。
韩徒想了想,点点头道,“我去和主君说一下,还是你近身照顾比较放心。”他们毕竟是从小就跟随顾衍的,肯定比后来的仆从要更加了解顾衍。虽然平时他们也做顾衍交代的事情,不经常在他身边,但是如今可是要去胶东!那么远的路,他们的主君自幼身体就虚弱,路上要是有个什么意外身边没有贴心的人可不行。
顾衍在这种事上非常好说话,在确定纺织厂有人管之后就点头同意了。韩徒和越丫自来到他家,就没有出过远门,这才跟随嬴政东巡还能看看沿途风光,越丫是女子,估计喜欢这些吧!
始皇三年,正月二十,始皇带群臣东巡。
第108章
一路东行,路上遇大风,队伍不得已在三川郡停留了一阵子。
皇帝出行,又带着十万军队,一路上百姓望风而拜。当然,因为生活的改变,大部分人都真的感念秦国带来的安定生活自觉来叩拜皇帝车架,甚至有姑娘将鲜花撒在车架会经过的地方,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倾慕。
不过跟在皇帝车架后面的官员的马车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在休整的时候顾衍还能避开人群找个人少的地方休息一下。
因为大风,嬴政决定在三川郡休息几天,顾衍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找当地人说说话。
他将自己的官服换成平民的衣服,独自拿着鸱枭杖就离开了车队。
韩徒远远的跟着。
因为顾衍要和百姓接触,身边一直跟着一个仆从不太好接近他们。所以时常是顾衍在前面独自走,韩徒在远处跟着,只要能关注到他的行踪就可以了。
附近的村人没有多少,大部分都在忙农活,少部分闲着的都去迎接嬴政了,顾衍走了很远都没有遇见什么可以攀谈的人。直到忽然有人叫住了他。
“哎,那边那个€€€€”
顾衍不太确定对方是否在叫自己,转身面向声音所在的方向。
“怎么是个瞎子”对方看到顾衍的眼睛和手里的手杖,立刻就明白过来嘟囔着走过来。
顾衍猜他可能以为自己听不到他自言自语的声音,也就装作没听见很自然的问,“请问,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招呼他的人年纪不是很大,摆摆手,“本来想找个人搞点吃食的,你恐怕弄不来吧!”
顾衍笑笑,“要多少?”如果是一两个人的食物,对他来说并不困难。虽然车队的食物都是按天分配的,不过丞相的份额向来都多,分一些出来也无所谓。
“你也不问我干什么”那人撇撇嘴,好像又不满顾衍这么干脆就答应他了。不过他还是实话说了,“我们是沛县来的,要去咸阳服徭役不过路过这里遇上大风,浪费了几天,带的粮食不够就像买点”
然后他摆摆手,“嗨,我和你说这些干嘛。”然后就打算离开了。
顾衍眯了眯眼睛将人拦住,“壮士留步。”然后转身挥了挥手,让韩徒过来低声嘱咐了几句才转身对那人说,“带我去见见你的同乡们,我给你们找来三天的口粮怎么样?”
那人想了想,开口道,“沛县刘季,多谢君子。”语气倒是有礼了些。刚刚韩徒过来的时候,他就猜到眼前这人身份不一般。那个仆从一直远远的站着,穿着整洁布料也很好,至少不是普通的家仆能有的打扮,显然自己面前的这位打扮普通的青年至少是位贵族。
顾衍轻笑了一下,点点头,“壮士带路吧。”果然啊,刘邦。
顾衍和刘季向徭役队伍的休息地走去,一路上和他闲谈着。说到乡里的新鲜事的时候,刘季抱怨着,“有单父县来的吕公和县公关系好,他宴请全县官员的时候,大家都拿了很多钱去随礼。那些人不过是为了讨好县公罢了,我刘老三最是看不上这种行为。”
顾衍边听边点头,笑着说,“县里的官吏们仰人鼻息过活,自然不愿开罪县公。”估计是听说了吕雉的才能,想和吕公家交好吧。
其实这件事就是刘季和吕雉订婚的开端,不过现在吕公在沛县安顿下来的时间提前了很多年,就是再看好刘季,他也不会让八岁的吕雉和一个二十多岁的浪荡子结婚的。
所以顾衍也没有多嘴问什么,大部分时候都是安静的听刘季在抱怨他的同僚。顾衍笑着想,刘季担任亭长(1)严格来说其实并不能算是县中官吏们的同僚。他的抱怨恐怕有很多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并不能尽信。
两人边说边到徭役队伍驻扎的地方,刘季挑挑眉道,“没骗你吧。”
顾衍点点头,不过没有和刘季过多的交谈。因为平时工作实在太忙,没有空余的精力去应付其他事,所以他其实不太习惯和这种喜欢说大话的人交流,他们总是让人抓不住重点。
反正路也带到了,稍作感谢后顾衍就向席地而坐的沛县徭役们。
虽然很可能延期,但是大家并没有非常担心,因为秦律规定如果因为恶劣天气路上延误,是可以稍作宽容的(2)。所以趁着大风不利于行走,很多人都在休息,也有人到旁边的灌溉渠打了水过来煮些干粮。
顾衍笑眯眯的蹲到一堆人的旁边,没有贸然说话,只是安静的听着大家的闲聊。
“哎,听说皇帝就在附近。”一个老汉推推旁边掰饼的人,神秘兮兮的说,“阵仗可大了。”
“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可以去看看嘛。”另一个人接话,“皇帝平定了七国,让咱们不用再上战场拼命,而且还让农官帮忙照顾庄稼,这不挺好?”
“切,又是从你家娃娃课本上看的吧!搞的像谁家没个读书的娃娃似的。”这种发言引起周围人一片嘲讽。
“就是,张仲你要是想识字,可以直接去书院里报名啊!犯得着偷看娃娃的书,也不害臊。”
“我记得书院是只收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超龄了也收吗?”一个操着关中口音的年轻声音忽然插嘴。
众人偏头,发现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年轻的后生,不过因为大风天有很多人都在附近休息,所以大家也没有多想。有人随口说,“那是你们县的人脑子不灵活。”
“我们县晚上的时候给成人也教书,虽然朝廷没说可以但是也没说不可以嘛!”
“那教席们的束€€怎么办?”顾衍笑着问,“也不好让先生们平白多教啊。”给各地书院的教席,博士的基础工资是固定的,然后按他们教的科目时间增加或者减少学费。如果晚上上课的话,按理来说应该是总工资会增多,但是他从来没有听说那里的教育经费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