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麻烦、不麻烦,”苏先生却对这浓茶甘之如饴,“我€€就随便说说,你也随便听听,都说百里不同€€俗,我€€说的€€你未必也能用得上,权当是参考吧。”
“好€€。”
苏先生讲话非常的€€简单、质朴,几乎没有€€太多€€的€€华丽词汇,只是淡淡的€€讲着€€。
其实在景迈地区,文盲的€€现象一直特别严重,直到全国大€€扫盲之后依旧如此€€,一来是因为这里落后且贫穷,大€€家之前饭都吃不饱,更€€没什么闲心去学习文化知识了,另一方面€€原因则是这里主要是少数民族聚集,没有€€太多€€科学文化传播的€€土壤。
而苏先生本身也是布朗族后人,不过因为祖上就和汉族人通婚了,因此€€没有€€保留布朗族的€€姓氏,大€€多€€数习惯也都比较汉化。
但他后来数过族谱,如果按照推演,其实他还€€是布朗族头人的€€后人呢,地位并不低。
他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后来遇到全国那场风暴才回到自己的€€小山村,因此€€特别知道景迈和外面€€世界的€€差距。
那还€€是,杜大€€姐他们一心带着€€村民们致富,想€€让他们依靠茶叶来赚钱,而苏先生就想€€通过文化教育,让他们变成更€€有€€知识的€€人。
尽管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景迈村办起了第一所学校,但一开€€始自然还€€是遇到了瓶颈。没有€€老师,苏先生就一人当起了全科老师,一人一校,就这样支撑着€€。
可没有€€老师还€€好€€说,最€€艰难的€€事是没有€€学生。
那时候不论多€€大€€的€€孩子,都要留在家里帮忙照顾茶园,每月采茶、种茶,贴补家用。
苏先生想€€了很多€€办法,吸引大€€家入学,但毕竟村民们都觉得上学没什么用,所以收效甚微。
这样以来,苏先生就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如何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
苏先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用茶来入手€€。
当时,虽然家家户户都在种茶、采茶,但是茶叶也卖不上什么价格,而且收成也不好€€,古茶树的€€产量也上不去。
所以苏先生开€€始潜心研究如何能帮助茶树提产,找来了很多€€书籍和资料。
要想€€让孩子们上学,苏先生决定先教这些大€€人。
于是,他每天晚上开€€办夜校,和杜大€€姐一起,教这些村民们如何更€€科学的€€养护茶树。
这个和他们的€€收益息息相关,所以来的€€村民很多€€。
当时,这里的€€村民以布朗族居多€€,还€€有€€些傣族、佤族和德昂族的€€居民。
这些居民大€€多€€都不会汉语,这就成了苏先生的€€切入点,他们想€€要阅读这些茶树相关的€€资料,就必须得先学汉语、学会认识汉字。
而这些村民因为文化环境和年龄的€€问题,学的€€很慢,苏先生就想€€办法,督促他们让孩子来入学,孩子学习的€€很快,这样就能回家把先进的€€茶学资料念给大€€人们听了。
就这样,苏先生有€€了第一批学生。
而同€€样的€€,这些村民虽然学会了如何更€€科学的€€种茶,也收获了更€€好€€的€€收益,但家里钱多€€了,或者家里钱还€€不够多€€、想€€要更€€多€€的€€钱,那么就需要会算数,懂数学。
苏先生还€€是用那一套话术,忽悠着€€村民把孩子送来学数学。
等把数学学起来了,杜大€€姐又带这村民们,打算研究并保护茶叶,这就要有€€一批孩子会化学和生物……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几年时间过去了,这里不少孩子其实已经学了不少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了。
苏先生又开€€始游说大€€家送孩子参与中考,说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就能考大€€学了!
一听到大€€学,村民们的€€积极性瞬间提高了,那可是大€€学!
而且,不少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确实天分也不错,也很努力€€,竟然真的€€考上了县里不错的€€高中。
这样就有€€了榜样,告诉孩子们他们其实也有€€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的€€机会。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终于在整个景迈地区都形成了送孩子上学的€€风气,而各级领导也注意到了这里,开€€始拨款,帮着€€苏先生筹建学校,帮他请老师。
很快,这里不仅有€€汉语教学,还€€有€€拉祜语、佤语、傣语和布朗语教学了,这下孩子们上学的€€门€€槛就更€€低了,再加上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在整个景迈地区已经没有€€不上学的€€孩子了。
而苏先生也退出了一线教学的€€岗位,现在在县教育局工作,专门€€抓四语教学的€€工作。因为他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所以对如何做好€€这份工作最€€为了解,现如今他们这些孩子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考上县里的€€高中了,而是考到外面€€上大€€学,甚至,考去清华、考去北大€€!
苏先生讲完,满脸自豪,楚孑听着€€也觉得心潮澎湃。
能吧一个地区的€€教育一点一点带动起来,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功绩啊!
苏先生说完,也直言,他真的€€很感谢茶叶和茶文化,如果不是因为一开€€始用茶来吸引大€€家,他也很难把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带出去。
如今,景迈山不仅茶叶的€€单价高,就连茶叶的€€亩产量也比几十年前翻了一番,很多€€孩子出去读书之后学的€€依旧是农学相关的€€专业,更€€有€€很多€€学的€€是商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也回到了澜苍古茶公司,回到了景迈山,帮助这座千年万亩古茶园,走向一个又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而现在苏老先生在忙教育局的€€工作之余,开€€始着€€手€€梳理当地布朗族的€€历史文化了。
由于当年怕冷哎娶了傣族七公主的€€缘故,现在景迈的€€各个少数民族基本都能听懂傣语,但其他少数民族却听不懂布朗族的€€话。
布朗族的€€文字也来源于泰语或缅语,和傣语也有€€联系,却因为傣语记载太多€€,让这点联系反而变成了难以查询资料的€€门€€槛。
而且,布朗族的€€历史大€€多€€通过口口相传,形成的€€文字资料太少了。
苏老先生现在工作之余,就在梳理、整和这些文字资料,也有€€不少他的€€学生在帮助他。
楚孑也发€€现,让一个民族的€€人走出去之后,其实未必会使€€得这个民族忘根忘本,反而会让这个民族的€€人更€€深刻的€€意识到,只有€€保护他们民族的€€信仰与文化,才能更€€利于大€€家的€€发€€展,反而对民族内的€€文化保护形成了促进作用。
这一切,都是从最€€近几十年开€€始的€€,都是通过茶叶开€€始的€€。
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
告别了苏老先生之后,楚孑的€€这次小小的€€出差也告一段落了。
他回到茶研所后,很快就把所见所闻都整理了出来,交给了明教授。
明教授看完,也是觉得受益匪浅。
但他叫来了楚孑,问他具体有€€什么计划,二人又陷入沉默。
虽然知道了澜苍成功的€€例子,但如何搬到清源村,仍是未知数。
看着€€楚孑也支支吾吾起来,明教授大€€手€€一挥,问道:“当做学术研究的€€时候遇到困难,说明什么?”
楚孑很快回答:“说明现有€€的€€信息还€€不够。”
“没错!”明教授打了个响指,“你才看了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和我€€们清源村的€€差别还€€是有€€些大€€,所以你才没有€€方向。”
“那……明教授的€€意思是?”楚孑试探问道。
“保护古茶树,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这事儿急不得,”明教授回答,“要我€€说,你就慢下性子来,不用太着€€急,大€€可以多€€去几个地方,你知道我€€们茶研所为什么选在这里吗?”
楚孑问:“为什么?”
“因为这附近的€€古茶山实在是太多€€了!”明教授说道,“整个世界,我€€们华国的€€古茶山最€€多€€,而放眼整个华国,又是云省古茶山最€€多€€,云省的€€古茶山,都在这附近!你去着€€也很方便!”
“好€€的€€,”楚孑也下定决心,“那我€€回去仔细研究一下,弄个日程表出来。”
“好€€,”明教授笑笑,“你喜欢这个,那就多€€去一些地方看看,认真做研究,这才是正路。”
“多€€谢教授。”
楚孑知道,能给一个研一新生这么大€€的€€支持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很感恩,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另外,最€€近你二师兄闲得慌,你下次也带他一起去吧,”明教授又道,“他总能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点,没准能帮到你,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他很有€€钱,你们吃的€€住的€€还€€能好€€些!”
第148章
楚孑听完明教授的介绍之后€€, 也默许了二师兄温如玉加入他探访古茶园的方案。
毕竟……谁不想吃好点呢?
而且,虽然只有过一面之缘,但他觉得二师兄并不是个简单的纨绔子弟, 应该还€€是个挺有内涵的青年。
再说了,二师兄毕竟比他年龄大了几岁, 不仅有更多€€的茶学知识, 而且还€€有非常丰富的在乡村生活的经验, 性格也和他互补, 有他在, 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这€€些事楚孑没有对二师兄说, 而是在余后€€的几天里兢兢业业地€€查资料,研究到底去哪看古茶园的风土人情€€最合适。
查来查去,楚孑发现,想要研究云省的茶文化,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词€€€€
“茶马古道”。
这€€四个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但如果对历史没有太深的研究,很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个如同€€“丝绸之路”的名字而已。
茶马古道, 指的是从唐代开始, 随着我€€国西南地€€区逐渐富庶起来, 为顺应人民€€的生活需求,而开展的一条以马屁和茶叶为主要商品,通过马匹运输的商品贸易通道。
茶马古道有三条传统意义上的“主线”,分别是川藏道、滇藏道和甘青道,三条大道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的西南地€€区,甚至同€€向了南亚、西亚和中亚等地€€区。
茶马古道不仅仅是一条商业之路、一条贸易之路, 同€€样也是一条团结之路,它既勾勒出了我€€国唐朝之后€€的贸易地€€图, 还€€见证了我€€国历史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因此€€在西南地€€区人民€€心中,这€€条路极为重要。
而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滇藏道,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汉代以前,藏族由€€于饮食习惯,认为“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所以茶叶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
但很可惜,因为藏族居住在青藏高原,没有种茶的传统,也没有种茶的地€€理条件,自己没法€€产茶,因此€€只能靠滇、川地€€区将茶叶运入藏区。
与此€€同€€时,滇、川地€€区的人们发现藏区不仅有非常好的肉制品、皮毛制品,连马匹的质量也比内陆地€€区要好,因此€€,一条条商业之路,就被藏、汉两族人民€€踏了出来,历史上称为“茶马互市”或者“茶马贸易”。
到了元代,藏区被纳入我€€国版图,藏区和内地€€的交流更加频繁,而茶马古道也大大延伸了,基本形成了我€€们现在认定它的样子。
茶马古道可以说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高、最险峻、周边环境最恶劣的古道了,而且这€€条古道在前期并不是由€€政府主导成立并建设的,完全是由€€民€€间商人探索而出,显得更加厉害。
其中,茶马古道宁洱段,就从普洱镇开始,向周边辐射,这€€里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能看得出来当年建设的时候也非常用心,其中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全场6.5公里,保存完好的石镶路约有500米,宽2.6米,是现存的茶马古道最宽的记录。
这€€次,楚孑定下的目标便是这€€里。
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从名字便可以看出来,这€€里是普洱茶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普洱茶文化最重要的一环。
就连一向玩世不恭的二师兄听到楚孑想去这€€里看看的时候,都双手表示同€€意。
但为了在当地€€行走方便,也为了能更了解历史,他们还€€是找了一位当地€€的向导。
经过和向导的沟通,他们将第一站定在了距离墨江县城外约10公里的碧溪古镇。
只是去调查几天而已,楚孑见到二师兄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
大包小包……二师兄足足带了三个行李箱和两个包!
楚孑:“……”
楚孑:“师兄,您是要去打猎吗?”
“你不懂!穷家富路!”二师兄摆摆手,“得多€€做点准备,不然到了地€€方发现啥都没有,不就全抓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