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第252章

“€€儿姓卫啊。”赵夫人不明就里,“他身为卫家子嗣,自然该入卫家的祠堂。可恨那卫家老太爷糊涂,竟然不给€€儿入祠堂。”

周自言要说的就是这件事,“现在卫家四表叔也没了,卫风又不跟着卫家姓,何苦要让卫€€孤零零一个人去入卫家的祠堂,不能跟着你们赵家走吗?”

“这……怕是不行。”赵夫人显然被周自言说动,可她还是苦笑一番,“赵家虽然不算大宗族,但祠堂里留的都是赵氏子孙,€€儿……怕是进不去。”

“哎,那便算了。”周自言料到是这样的结果,毕竟大庆还是古代,宗族观念十分强,所以他也只是随口提提。

周自言留赵夫人用了一顿午膳,三法司的人便来接赵夫人离开。

现在赵夫人和宋卫风,都是舞弊案重要的人证,宋卫风住在周府,不用担心,赵夫人必须被三法司亲自护送,三法司的人才能放心。

午间时分,宋卫风和周自言一起躺在正堂屋里。

周自言躺在摇椅上看书,宋卫风则靠在小榻之上,随手抓着手里的面食,喂窗外池塘里的锦鲤。

“幸好我现在姓宋,我若是还叫卫裕,恐怕也要入卫家的祠堂,我才不要。”

哪怕卫家祖上,也曾有过忠义之士,但宋卫风还是想到卫家就烦。

宁愿百年之后真的做孤魂野鬼,也不想和卫家的老祖宗们在一块。

周自言合上书,“说起来,游家好像没有宗族和祠堂,连本族谱都没有。”

原身是从水灾里逃出来的,他当年也寻过原身的亲戚,可那时候各地方都乱糟糟一片,根本遍寻不着。

后来他考上科举,名声大噪,也不见有亲戚来寻,周自言也只能当原身各种亲眷已不在人世。

“我现在改换了名字,更没有什么族谱了。”

周自言突然坐直身子,他好像真的一直‘孤家寡人’啊!

不管是原身,还是现在的‘周自言’,家里还真没有一个供奉祖先的地方。

宋卫风趴在窗棂回头看,“周大哥,你是你这一支的独苗,族谱……自然要从你这一辈开始算啊。”

“可我这辈子可能没有子嗣,开族谱又有何用。”周自言琢磨了一下,反正他是个现代人,有没有族谱也不重要,“没有就没有吧。”

宋卫风沉默了一瞬,道:“周大哥,是我对不住你。”

“怎么又说这种话。”周自言无奈地站起身,从背后抱住宋卫风,轻轻靠在他肩膀上,“我们不是已经说好了吗?说真的,你若是为了我放弃你的志向,那我也会觉得过意不去。”

周自言捏住宋卫风的脸颊,“别忘了,我最初就是被你这股执拗的精气神迷住的。那时候你一个名声不好的小哥儿,哪怕在学堂里被人欺辱,也绝不后退,最后还把人给打了,真是锋芒毕露,不落下风。”

“我那时就觉得,天下怎么就有这样的小哥儿,脾气硬的像茅坑里的臭石头。简直和我一模一样。”

“你才是茅坑里的臭石头。”宋卫风猛皱鼻子,好像真的闻到一股恶臭,“你自己去做臭石头,我才不是。”

周自言‘好好好’三声,又道:“不过你说的挺对,咱们府里确实可以再挪一个静心堂出来,供奉点东西,平时烦心的时候就进去坐坐。”

“你要供什么?”宋卫风不解,“不过你是周府的主人,你供什么都可以。”

“你呢?”周自言问,“你也是这府里的主人,你要供什么?”

宋卫风眨眨眼,“老宋家的族谱都在马鸣沟呢,而且我若要烧香拜佛,去京郊寺庙即可。”

白了,他并不需要在府里再开什么东西。

只有周自言这个没有‘根’的小浮萍,才需要考虑在府里开一个周家祠堂。

周自言挠挠头,还真让他想到一样东西。

第三日,周府的静心堂在三进院后面的后罩房开了起来。

宋卫风本以为周自言会供一些佛像或者道家先祖,再不济,就把老周家的祖祖辈辈写成族谱,放于静心堂中,谁知道,周自言这人,就在静心堂里放了一把弯弯的镰刀和一把已经干掉的稻谷。

镰刀就是寻常百姓家最初会用的镰刀,现在家家户户已经跟着朝廷改换了农具,很少还有人再用这样的镰刀。

也不知道周自言是从何处寻来的。

静心堂里拜了一张桌案,上面铺着一张红绒蒙布,镰刀和稻谷就那么整齐的放在上面。

旁边也没有摆什么侧供桌与贡品,甚至连熏香都没有。

唯有桌案左侧,有一扇打开的窗户,正好迎进来一道光,照在桌案上,让泛旧的镰刀和稻谷熠熠生光。

周自言站在静心堂里看了又看,心满意足,关好门。

宋卫风与他一边走一边问,“周大哥,我还是不懂镰刀和稻谷有何意义。”

“你想想,镰刀是不是百姓种地时,用的第一道工具?稻谷是不是百姓口中最重要的粮食?”周自言说到此处,便不再说,他相信宋卫风会懂。

果然,宋卫风一点就通,笑着恭维周自言,“周大人,这是想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最初是为了什么而做官?”

“你瞧瞧,你给我戴的大高帽,已经快累到天上了。”周自言摆了一个‘嘘’的姿势,“这么羞耻的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别让第三个人知道,不然我没脸做人了。”

宋卫风故意摇头,“那可不好说。”

周自言瞬间袭击宋卫风身上害痒的地方,挠动小哥儿身上软肉,威胁道:“你再说一次?”

“哈哈哈€€€€哈!周大哥,你耍赖!你偷袭!”宋卫风忍着动手的冲动,背起双手躲避周自言的‘骚.扰’,在周自言累了时,反客为主,开始报仇。

两个人追追打打,从静心堂往前院跑去。

路过下人看到两位主子感情这般好,都忍不住会心一笑。

不过周自言还少说了一点,镰刀和稻谷,其实还是他对于现代的一点念想。

毕竟他也曾是一名背过教师守则,对着赤.旗发过誓的新时代教师。

就是不知道当初教育他的老师,看到他现在所做之事,是会夸他一句‘做得好’,还是会说他‘多管闲事’?

不过隔着这千百年的时光,周自言是问不到一个答案了。

在这茫茫大庆,他只能让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愧于心,让所走的每一步,都恪守本心。

这就足够。

第134章

宋豆丁他们踩着深秋最后一片落叶离开, 等他们安顿好,寄来平安信的时候,整个京城又步入初寒的冬天。

之前几年, 周自言和宋卫风都是在国子监过的年, 伙着留守在国子监的监生们,热热闹闹吃一顿饭, 倒也不寂寞。

今年他们回到自己的府中,临到年关, 便给家中下人们放了年假。

离家近的可以回去过年,若是在京城没有家,那就留在周府,和两个主子一块看看烟火。

阿穗虽然领了假期,但她放心不下周府两个主子, 还是整日往返周府和她自己家。

虽然离了两条街, 但两边都是她的家, 她若是觉得累了,在哪边歇下都可以。

驿站总共给周府送来三封信,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地方。

宋卫风看着手里三封信, 白天看了晚上看,那架势, 恨不得把每个字都拓下来。

周自言下了朝回家休息, 恰好看到宋卫风在给三封信装裱。

“……卫风,不至于吧。”周自言溜达着走到宋卫风身边,看他小心翼翼地摊平三封信,“他们以后还会寄来第二封, 第三封……难不成你都要留存下来?”

“有何不可?”宋卫风低头行事,头也不回地说, “周大哥写给我的那些信,我至今还留着呢。改日我也要想办法装裱起来,免得日后被老鼠啃了。”

周自言在旁边坐下,拿起那其中一封信查看。

这一封,是宋豆丁的和王小妞……不对,现在应当叫宋镇声和王初穗寄来的。

小宋大人和小王大人一到任职地,便受到了当地县令的热情接待。

信上说,当地县令年纪和国子监监生的年纪差不多,好像是上一届科举出来的学子,据说还崇拜过周夫子这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他们还说自己现在住在县衙,正跟着县令大人一块学习公务上的事情,待到熟悉一切后,他们还要去走访当地的百姓,了解那个地方的生活是怎样……

总之,一切都很好,除了很想念周夫子和宋家哥哥。

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很少有女娃娃读书,更别说考中进士了。

王初穗一去衙门任职,瞬间便让整个县城得到消息:他们的衙门来了一个女进士,而且还是个不到十五岁的女进士!

一时间,县城里所有女娘都骚动起来,忍不住跑到衙门里,想看看传说中的女进士是什么模样。

县令大人说,他曾想过很多办法,想让县城里的女娘去读书,可怎么也推不动政策,没想到来了一个王初穗,就能撬动大家的顽固想法,甚好,甚好!

周自言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又拿起第二封。

第二封来自蒋庆庆和庞大山,他们的地方比宋豆丁远一些,所以写的信也晚了。

他们和豆丁的情况一样,当地县令是个老爷爷,面对两个娃娃很是和蔼。

他们现在也住在县衙里,等到熟悉当地情况后,便能走马上任。

听说蒋庆庆和庞大山去的地方,书院很少。

好像连家塾也没几个。

县令爷爷就等着朝廷派过来几个读书人,好撑起本县的读书风气,没想到朝廷真派下来两个年少成名的进士,据说刚到本地,就引起不小的轰动。

好些人家这才发现,原来只要读书读得好,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能一飞冲天,现在都催着县令大人搞书院呢。

钟窍一和二棍……不,钟窍一和梁鹤飞,是最稳妥的两个人。

他们一到任职地,便直接对接了县令大人,短短七天时间,就已经熟悉了基本的公务流程,已经可以帮着县令大人处理一些不痛不痒的小事。

他们说,县令大人起初见到是朝廷派来的帮手是两个少年人,面上很是难看。

可现在整日都‘好弟弟’的叫着,再不见最初的失望。

县令大人还正式和他们道了歉,说他当初以貌取人,很是不该。

钟窍一和梁鹤飞都没介意这件事,他们本来年纪就小嘛!

梁鹤飞的术数功底,在当地可谓是神仙一般的手段,无论是沉疴多久的账目和税收,只要交给梁鹤飞,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一个正确结果。

当地百姓再也不愁每年的税收问题,现在都抢着要缴税来着!

每一封都写满了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和他们对京城故人的思念。

周自言一封封读完,心中熨帖不已,挽起袖子,主动和宋卫风一起为这些信装裱。

宋卫风奇怪了,“周大哥,你不是觉得无用功么?”

周自言选择性遗忘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谁说呢的……才不是。第一封信啊,多珍贵,是应该留下来。”

过年的时候,京中百官都要买上礼品,然后抽空去宫里恭祝新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