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 第232章

唉,他家的狗子,已然到了最惹人嫌的年纪了。

第282章 期待着的事

襄阳出兵拿下并州这事,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

斛律明月手下的将领对能出征这事,十二万分的积极,毕竟贺欢北上之后,手下的校尉夫长们都得到了提拔,手下兵马几乎扩大了十倍,正是能建功立业的时候。

一时间,斛律明月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到处都是毛遂自荐的手下们,甚至一些想要去当幕僚、谋士的,也各种与他偶遇,亲朋故旧,为了见他一面,使尽浑身解数。

萧君泽也没有着急,尔朱荣的部众在并州本就不得民心,如今能守住的只是太原附近的秀荣旧部,并州各地,可以说是正处于山头遍地的,而且如今快到夏收了,什么大事都要等到农忙过后。

另外,关中原本要交给洛阳的粮草税赋如今已经都送到长安,装上了大船,只要斛律明月的兵马过去,他便可以带兵直扑河东。

看着襄阳这连串的安排,元勰总是特别感慨。

他私下里对崔曜道:“襄阳这令行禁止之能,每次看到,都让我不得不感慨惊叹。”

他是当过丞相的,自然也知道要统治一方有多少麻烦和阻碍,但在襄阳,这些阻碍比之元魏朝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别的不说,关中的粮草皮要调动,必然要经过一番叫苦和困境,耗费十分心力,可这里,他们沟通起来十分通畅,都是能帮尽帮,别的不说,其中的缺额由关中的大户氏族们带头捐粮,再在随后用各地运来的税赋补上。

这里的人,干起事来,极为主动,虽然也有推脱和耽误,可相比洛阳,不知好了多少倍。

崔曜对他道:“襄阳对各地的官员都年末考核,前些年,还专门出了一整套职权归属的问责之法,北朝迁都后,就考核了那么三五次,随后便未再做过,又有九品中正制,如此,自然会耽误许多功夫。”

以门第取士,干得好不好都一样能升迁,那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元勰不由叹息:“当年迁都洛阳时,便应多设些侯官与考核,是我疏忽了,没向皇兄提意。”

原本北魏是设有鲜卑族担任的侯官组织,用以监视朝臣贪污渎职,可因着侯官权力太大,加上为了弥合胡汉矛盾,在元宏时期被渐渐弃用了,可如今看来,胡汉冲突不但没有弥合,反而更大了。

崔曜摇头道:“这本就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襄阳这边,能做的,就是尽量公正取士,主上眼光长远,在一开始便已经定好录取方法,倒也不麻烦。”

两人说说笑笑,气氛正好,崔曜忍不住问道:“当初我还是手下一个账房,如今却位居于你之上,你就真的一点都不介意么?”

元勰笑道:“我这十年,见了大厦倾塌,见了兄弟相残,家国破败,和这些相比,这如今家小亲族,能寻到一个容身之所,已不知庆幸了多少次,又岂会介意官职大小?”

如此,大约也是皇兄和冯司徒愿看到的。

-

关中,长安。

长安这座古都,经过五胡十六国的摧残后,早已没有了汉时的华美,低矮檐墙,看着与普通的郡城无异。

不过,在成为商洛道的物品的中转地后,这座古城开始渐渐恢复元气,有了几分汉时的繁华。

官署之中,贺欢正在翻看这次的西北诸部的军队征召,西北诸的氏、羌、汉等的大族都愿意出丁出粮,而且对于这次征伐并州的兵马从襄阳调来这事充满了怨言。

在他们看来,这正是向襄阳的邀功出力的时候,凭什么雍州人来抢功?

于是,贺欢的手下将领,宇文洛生来送午饭时,没有走,而是停在那里,欲言又止。

“有事说事。”贺欢拿起炊饼,就着羊肉汤,一边吃一边看着手上文书。

宇文洛生于是左右看看,见无人,便蹲到长官面前,小声道:“都督,这次真的不能咱们去么?”

“那可是斛律大人要来,他是咱们的上峰,你说能不能改?”贺欢白他一眼,低头继续忙。

“可是,可是都督,您怎么能让这样的功劳飞走呢?”宇文洛生想着手下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怂恿道,“都督啊,斛律大人,他头上也有更高的官啊!”

贺欢吃饼的手一僵,抬头,目光冰冷地看着宇文洛生:“此话何意?”

宇文洛生小声道:“要不,都督您再回一次襄阳,试试美人计?”

贺欢缓缓放下手上的饼,微笑道:“你以为我不想么?”

宇文洛生突然感觉到危险。

……

官邸之外,几十个衣冠华美,头发打理得十分严肃的中老年男子正等在官邸外的茶棚中,目光露出着焦虑。

而在这外边,是长长的队伍,几乎要排到街尾。

官邸外,一名小兵喊道:“十八号进去,十九号准备。”

立即有人飞奔过来,把进入官邸的那人的位置占了,眉梢眼底,都是喜意。

“这么多人求见贺都督,哪年哪月才能排到咱们,要我说,就该给门房送上厚礼。”茶棚中,一名中年士人沉声道。

“叫号的都是每天由贺都督随意选的,再者,大庭广众之下,他敢收礼么?不怕贺都督暴打一顿,丢出来么?”旁边人笑道。

正说着,便看宇文洛生鼻青脸肿地走了官署,立刻有一大堆人围了上去,问了两句后,又十分嫌弃地四散而去。

“哎,连宇文将军都被打了,你说咱们的礼,送得出去么?”一名氏人酋长打扮的汉子愁苦问。

“那哪能不试试!”旁边的羌人沉声道,“长安都已经有了州学,咱们不想想办法,便要被这里匈奴压在头上了!”

西北关中之地,种族繁杂,大家都不是一团和气。

而这次关中诸族,愿意那么轻易地接受并支持襄阳出人出粮,除了贺欢的兵马强悍之外,还因为关中得到了襄阳那边建立州学的允诺。

州学每年都会有近一百的名额,推荐到襄阳书院中阶入学,而考襄阳的官职,必须要有襄阳书院的毕业证明。

想到这,他们的目光又羡慕又嫉妒地看向了离官邸不远处,那正在大兴土木的空地。

在对视一眼后,他们的目光更坚定了:“怎么能只关中有,咱们凉州也必须有!”

襄阳书院如今已经成为了雍州、西北、关中之地的人才源头,这里不只收襄阳本地士子,天南海北,只要考过就收下,考不过就逐出,低阶的去工坊打工,自己找活路,中阶的可以轻易去工坊找些维修改进账目之类的活计,至于高阶的,那就容易了,无论是去考吏员,还是去研究所,又或者去开个补习班,基本都不用担心生活。

但是西北之地,距离襄阳十分遥远,诸家也不可能把未成年士子全送去襄阳学习,所以,州学就意味着各地部族将来进入那位大人麾下的必备之途,这是无论如何也要为家乡争取到的权利。

“地址选好了么?”茶棚中,他们又商量起来,“这事贺都督点头只是过第一步,咱们还要去崔别驾那里申请,还有夫子,到咱们凉州这种苦寒之地来,那可是要重金聘请的。”

“这肯定要凑钱的,先前北朝的供养人留了不少钱,要不先挪用一下?”

“啊,拿供养佛祖修筑石窟的钱来……”

“来为咱们子孙做计较,你就说行不行吧!”旁边的人瞪他一眼。

“当然行,地狱我来下,这钱咱们花了,”旁边的氐人汉子捶了桌子一拳,“到时各部族也不能等,我万俟氏愿意出马一千匹,羊五千只,这州学建在我贺兰山下正好……”

“你家薄骨律只是镇,凭什么有州学?”

“我们这是军镇,军镇你知道么?”

“呵呵,诸位别吵,我敦煌先前与西域三十六国联络了,他们也愿意重金前去襄阳游学,看建在敦煌镇最好不过!”

“别吵了,”立刻有汉族士人弥合道,“咱们要先让贺都督同意,再者,襄阳不是派了我当凉州刺史么,我也襄阳书院出来的,绝对能找到好夫子,诸位莫忧!”

“那我们薄骨律镇呢,”先前那万俟族的汉子立刻不悦道:“我们镇虽说是镇,但治下有前后河套,比秦州泾州加起来还大,怎么能因为不是州,就不给我们建州学呢?”

他是非常喜欢这个名额制的,没办法,他们这些氐羌赦勒等族,如果是正考,那肯定是考不过汉人的。

如果在朝廷没有职位,他们这些地方的人就又要像六镇鲜卑一样的,被欺负的无处申冤。

只要有州学,哪怕当不上最顶尖的臣子,但只要中上能有那么一两个为本地人说话的官员,也会大大减轻上边的偏向,这也是他们非要有州学的缘由。

若是州学只在长安这里,他们远在天边,拿什么和本地人拼人数拼补课?

“行,这事我一定会上报,您放心吧。”那位自称刺史立刻拍了胸脯,“对了,我去看过了,贺兰山东边确实适宜耕种,又有黄河在旁,只要水渠足够,能开辟数十万亩良田,只是,你们真舍得将这上好牧场开辟成田地么?”

万俟族长正色道:“那是当然,能耕种,谁愿意去草原受那迁徙之苦,每岁冬季牲口转场,不知要死多少老弱,若能有田地,你就是我等的大恩人。”

“言重了,能开垦数十万良田,如此政绩,旁人求也求不来,还要我感谢你才是!”那男子微笑道。

一行人相互吹捧,神色虽然带着焦虑,但眼眸里希望,却是越发明亮。

第283章 事情不难

襄阳对西北的统治,是需要一点的时间消化的。

在这战乱数百年里,五胡十六国包括后来的北魏,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当地的户口迁徙到自己治下。

比如司马家拿了辽东后,把当地汉人全部迁到北京,放任辽东完全成为高句丽的土地,比如西晋灭亡后,刘渊打下长安后,把长安的十万户全都抓去了太原。

再比如北魏的拓拔焘拿下北凉,便把那二十余万凉州的汉人全迁到了平城。

他们抓人的时候固然痛快了,但留下的土地却搬不走,汉人被抓走了,原本的关中、凉州自然就成了胡人的乐土。

六镇的危害源头也在如此,原本平城周围是没有那么多胡族的,但北魏每次攻打草原,那些归附、掠劫来的部族,就全数安置在那里,可草原贫瘠的土地又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人,这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么?

他们抓走人倒是快,但萧君泽现在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复这些异族。

他花了很大的资源去拉拢这些部族,但光这样还不够。

所以,征伐并州,就是给他们展示肌肉和立功道路,只有达成了一致,府兵这回事,才能更好地征召下去。

斛律明月这次出征,只带了一万余人。

襄阳内部,为了这次出兵,不得不搞了一次大规模军演,选美一样地挑选出了十余位将领,他们有的甚至宁愿降低官阶,也要和斛律明月一起出征。

崔曜私下里对萧君泽说:“这些兵卒,一个个都想着出兵,若不是天下还没有几个称王的,怕是也要将您拱上皇位了。”

萧君泽笑着答道:“襄阳到底还是小了些,他们最想的,还是征战天下,名留青史。”

……

襄阳的兵马调动并没有刻意隐藏,这里如今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同时也是各地权贵、世家的子嗣的避难之地,自然消息灵通无比,没过多时,尔朱氏,包括他们支持的皇帝元天穆,都收到了这条让人胆寒的消息。

并州的尔朱氏立刻召开了聚会,因为尔朱家的如今三位领头人,都相互不服气,他们都希望其它两人能听自己的,而元天穆当他们的傀儡,但这次的会议开了又开,结果却还是不尽如人意,谁都看另外两个像傻子,觉得不听自己的,那尔朱氏就完了。

最后,在元天穆的斡旋下,尔朱彦伯、尔朱杜律、尔朱世承三人暂时达成了一致,召集十万大军,开始在河东之地布防。

他们修筑城防,囤积粮草,甚至重金调用了用来修筑宫殿的泥灰等物,用最快的速度,在城墙外又修起瓮墙,意图将他们打成铜墙铁壁。

皇帝元天穆看到这情形,不由得叹息,如果是尔朱荣在世,那肯定早就带兵打出去了,他是绝对不会将用兵的主动权将给敌人的,但是尔朱三傻却没有这个胆量,他们也是见过襄阳军威的,完全没有斗志,这又哪里打得过呢?

-

南国,建康城。

如今已经是六月,建康有时阴雨绵延,等太阳一出,整个城市便如笼罩在蒸笼里,热得让人头晕目眩。

不过,这两年,建康的夏日要好过许多,因为这里原本是天价,只有宫廷贵族才能用的冰,如今却价格低廉,许多的百姓只需要几文钱,便能吃到一碗解暑的碎冰。

原因是,这些年,每到春季,便有北方的冰船从海上而来,将船上的大量冰块廉价卖给城中的冰坊,这些冰坊都修有很深的地窖,能储备大量的冰块,等到夏季再取用。

“凭什么啊,咱们拼死拼活地打鱼,他们拿些冰块就去卖钱。”几名衣着的单薄的越人看着那些港口采货的北方商船,酸溜溜地道。

“就凭他们有大船。”旁边的越人幽幽道,“咱们这些人,想过得好些,就只能去给他们当水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