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缚风
康斯坦丁① 在位时期,一个名叫索佩特(Sopater)的人在君士坦丁② 被处死了。他被指控使用巫术拘缚了风,致使埃及和叙利亚的运粮船只因无风或逆风而在途中稽延,拜占庭的饥民久盼粮船不至,由失望而悲愤至极。古代有一种防止风暴损坏庄稼的巫术,办法是将一只癞蛤蟆装在土制的新钵里埋入田地中央。芬兰人的巫师经常售风给因无风不能远航的船员。巫师将风装在三个绳结里面:解开第一个绳结,便放出温和的风来;解开第二个绳结,便放出一部分大风;若解开第三个绳结,便刮起飓风。与芬兰仅隔一道海湾的爱沙尼亚人,至今仍相信他们北方的邻人具有这种巫术法力。春天从北方或东北方刮来的烈风和暴雨,带来疟疾和风湿关节炎症,单纯的爱沙尼亚农民把这些都归咎于男觋女巫的阴谋作祟。他们尤其害怕春天里的三个“苦难日”,其中一天正好是升天节③ 前夕。在那些日子里,费林④ 附近的人们都不敢出门,唯恐从拉普兰⑤ 刮来无情的飓风将毁灭他们。爱沙尼亚一支流行歌曲这样唱道:
灾难的风啊!劲疾而有力!
它的翅膀沉重地横扫过大地!
不幸与哀伤的风啊,疯狂地呼啸,
那是芬兰的巫师们乘着它在飞跑。
另外,还听说,水手们在芬兰湾里迎风斜驶时,偶尔发现一艘奇怪的帆船平稳而迅速地从他们船后赶上来,又很快超越了他们。那船上所有的翼帆全都张开,满胀欲裂,每根绳索都紧紧拉伸、咯咯作响,煞像一大片云帆迎着海风劈浪飞驶,激起千层浪花,往船的两舷后侧涌退。水手们看出那船是从芬兰那边驶来的。
把风捆缚于绳结之中,解开的绳结愈多,放出的风愈大,这种法术,拉普兰的居民认为是男觋所为,设德兰(Shetland,属英国)、刘易斯岛(Isle of Lewis,属英国),以及马恩岛(Isle of Man,属英国)上的居民则认为是女巫所为。设德兰的船员们至今仍向自称能控制风暴的老妪购买捆缚了风的、打结的手帕或细绳。据说,莱威克(Lerwick,属英国)地区现在还有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们专靠卖风维持生计。十九世纪初,沃尔特·司各特⑥ 男爵在奥克尼群岛(Orkneys,在苏格兰北部)的斯特罗姆内斯(Stromness)地方访问过一位这样的女巫。他写道:“我们沿着陡峭而肮脏的小巷,攀登到高出市镇的山阜,俯瞰那美好的景色。这块高地上有一间破旧的小屋,里面住着一位年老的女巫,专靠卖风维持生活。每艘商船的船长都半开玩笑半真诚地付给这位老妪六个便士,向她买风。老妇人用水壶装满一壶水,把水烧开,便得来一场好风。她的形象很可怜,九十多岁了,干瘪得像一具木乃伊,身披一件土色的斗篷,跟她那死尸般的皮肤颜色很相配。她有着一双淡蓝色的大眼睛,鼻子和下巴几乎连在一起。她那鬼一样的诡诈表情,给人一种很像是巫术女神海克提(Hecute)的印象。”一位挪威女巫曾经夸口说她放出袋子里的风,沉没了一艘航船。尤利西斯⑦ 曾经从风神埃俄罗斯(Aeolus)的牛皮口袋里得到过风。新几内亚的莫图莫图人(Motumotu)以为风暴是一个名叫奥亚布(Oiabu)的巫师放出来的。因为他把各种不同的风分别装在不同的竹筒里,高兴时就放开一个。西非多哥(Togo)的阿古(Agu)山顶上住着一个能控制风雨的物神,名叫巴格巴(Bagba)。据说他的祭司把风封存在许多大桶里。
暴风常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物神,可以恐吓它、赶走它或杀掉它。每当天空乌云密布,显示一场龙卷风就要刮来的时候,南非的巫师便赶忙走到一块高地上,把尽可能多的人紧急聚到一起。在他的指挥下,人们大声喊叫,并且模仿旋风扫过屋顶和林中树梢间的轰鸣呼啸声。然后,在一个信号下,大家又模仿出惊雷闪电霹雳之声。沉寂几秒钟后,又是更加尖厉刺耳震撼心扉的雷电撞击声,在空际摇曳,最后在巨大的悲号声中逐渐消失。巫师口中满含脏水向着迅速来的风暴喷去,作为对风神的威胁或挑战。群众的呐喊呼号则是旨在吓走风神。这场法事一直持续到那龙卷风刮向别的地方去或渐渐停息。如果龙卷风刮向别处去了,那是因为这位驱风的巫师比那种努力阻挡风暴的巫师的法力要大得多。在爱斯基摩中部地区,如果风暴与恶劣天气持续太久,粮食缺乏,人们就采取这样的巫法来对付风暴——用海藻制成长鞭,拿到海滩上,迎着风吹的方向一边抽打,一边喊道:“塔巴(够了)!”每当西北风使海岸长期冰冻,食物开始缺少时,爱斯基摩人便举行一种仪礼来平息寒风。他们在海边燃起一堆火,男人们围着火堆念诵经咒。然后,一位老者走近火堆,用哄劝的口吻邀请风暴恶魔到火底下来暖暖身体。等到人们认为风魔已经下来时,那位老者便把在场的每个人所带的一小桶水逐一浇到火焰上,同时许多箭镞随即射向火堆。他们认为风魔遭到这样虐待之后,决不会再留在那儿了。为完满地达到这一效果,四面八方打响了枪声。一艘欧洲航船的船长也应邀向风放起大炮。1883年2月21日,在阿拉斯加巴罗角(point Barrow)的爱斯基摩人为了杀死风暴精灵,曾经举行过类似的仪礼。女人们用刀和棍棒从家里驱赶风魔,并且用刀棍在空中架起通道,让风魔逃跑。男人们围在火堆四周,每当一桶水浇到火上,一团蒸气从冒烟的火炭上升起时,就向它开枪射击,并用一块重重的石头把它压在下面。
古代印度人的祭司,每当风暴来临时,就手持箭棒和火把,迎风而立,口中喃喃念诵经咒。有一次维多利亚尼安萨(Victoria Nyanza,位于肯尼亚)附近的卡多玛(Kadouma)地区在飓风袭击的时候,彻夜擂鼓不停。第二天早上,一位传教士向土人问起缘由,才知道那鼓声是对抗飓风的一种巫法。沿海达雅克人和婆罗洲的卡扬人(Kayans),当一场大风暴狂吹时便敲起锣来。不过,达雅克人,也许卡扬人也一样,之所以敲锣,倒不完全是为了吓走风暴精灵,而是为了告诉风暴精灵他们家在何处,以免精灵无意中刮倒了他们所居住的房子。夜间听着远处压过暴风呼啸的震耳的锣声,有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有时候,在能够听出风雨之声以前,那声音真使邻村的人们感到惊恐。火光全部熄灭,妇女们被安置在安全的地方,男人们则拿着武器准备抵御侵袭。随着风声停息的间隔,人们才听出了那原来是锣声,一场虚惊才平定下来。
苏格兰高地夏天宁静的日子里,时常有旋风吹过,卷起尘土和稻草,却没有再引起一丝的微风。高地的人便以为是小妖精乘着那旋风经过,风中还夹带着男人、妇女、儿童或牲畜。她们便将自己左脚上的鞋,或头上的圆帽,或一把小刀,或一撮鼹鼠窠的泥土向旋风掷去,好让小妖精们撂下它们掳去的人畜。如果一阵狂风吹过,刮起了牧场上的饲草,布列塔尼(Breton,属法国)地区的农民便用刀叉向风投去,以阻挡风魔把饲草刮走。同样,奥塞尔岛(Oesel)上的爱沙尼亚人忙着收割谷物,大风吹起了尚未捆扎成束的谷穗时,收割者就用手中的镰刀猛烈砍风。日耳曼、斯拉夫以及爱沙尼亚的农民都仍保持着同样的向旋风投掷小刀或帽子的习俗,他们以为如果男觋女巫御风飞过,被小刀击中,刀上一定会沾染血迹,或者小刀嵌入巫觋的伤处,随巫觋一齐消失。有时候,爱沙尼亚的农夫追在旋风后面大声喊叫,用棍棒和石头向旋风卷起飞驶的尘土中投掷。格兰查科⑧ 的伦瓜(Lengua)印第安人说,旋风是妖精由此经过,于是就向它投掷棍棒,将它吓跑。南美洲的帕亚瓜人(Payaguas)在大风吹倒他们的茅屋时,便拿起火把,迎风奔跑,用燃烧着的火恐吓暴风精灵,同时其他人也向空中挥拳以示威胁。圭库鲁人⑨ 遭遇严重风暴侵害时,男人们全部武装起来走到屋外抗击风暴,妇女、儿童则厉声高喊以恫吓暴风恶魔。一次大风暴中,有人看见苏门答腊的巴塔村(Batta)村民手持刀枪从他们家中冲出来,他们的酋长冲在最前面,村民们狂呼怒吼,对看不见的风中敌人乱砍乱劈,一位老妪手持一柄长马刀向空中左右砍杀,特别拼命地保卫她的房子。一次猛烈的暴风雨中,雷电交加,仿佛就在头顶之上,婆罗洲的卡扬人手持刀剑,威胁性地一半出鞘,意欲把暴风雨恶魔吓走。在澳大利亚,土人们认为那被旋风卷起、在辽阔沙漠中横扫而过的巨大红色沙柱乃是妖魔们从此经过。一位年轻力壮的黑人曾经追逐于旋风沙柱之后,要用飞镖把妖魔杀死。他追出去有两三个小时,回来后精疲力竭。他说,他已经杀死了“库奇”(Koochee,恶魔),不过库奇也曾冲着他嗥叫,因此他大概也活不成了。传说“在东非的贝都因人那里,每当旋风从他们那里夺路而过时,总有一群野蛮人带着短剑随后追逐,他们把短剑刺进飞旋着前移的沙柱中心,意在赶走恶魔”。他们认为那是恶魔在御风飞行。
希罗多德⑩ 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尽管现在评论家认为那只是一种传说,但那故事却是完全可信的。他说,并不保证故事的真实性。有一次,在普西利(Psylli),即现在的的黎波里⑪ ,从撒哈拉吹来的风使得所有的水堰都干涸了。于是人们共同商议集体进军,向南风开战。当他们进入沙漠之后,非洲和阿拉伯地方的带沙风暴便向他们横扫过来,把他们全体都埋进了沙中。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一个目击者讲出来的,此人曾亲眼看见那些人们排成战列,击鼓鸣锣,走进那旋转着的沙尘红云之中,从此就失踪了。
《沙丘》六部曲合集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猎魔人》合集
灾难的风啊!劲疾而有力!
它的翅膀沉重地横扫过大地!
不幸与哀伤的风啊,疯狂地呼啸,
那是芬兰的巫师们乘着它在飞跑。
另外,还听说,水手们在芬兰湾里迎风斜驶时,偶尔发现一艘奇怪的帆船平稳而迅速地从他们船后赶上来,又很快超越了他们。那船上所有的翼帆全都张开,满胀欲裂,每根绳索都紧紧拉伸、咯咯作响,煞像一大片云帆迎着海风劈浪飞驶,激起千层浪花,往船的两舷后侧涌退。水手们看出那船是从芬兰那边驶来的。
把风捆缚于绳结之中,解开的绳结愈多,放出的风愈大,这种法术,拉普兰的居民认为是男觋所为,设德兰(Shetland,属英国)、刘易斯岛(Isle of Lewis,属英国),以及马恩岛(Isle of Man,属英国)上的居民则认为是女巫所为。设德兰的船员们至今仍向自称能控制风暴的老妪购买捆缚了风的、打结的手帕或细绳。据说,莱威克(Lerwick,属英国)地区现在还有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们专靠卖风维持生计。十九世纪初,沃尔特·司各特⑥ 男爵在奥克尼群岛(Orkneys,在苏格兰北部)的斯特罗姆内斯(Stromness)地方访问过一位这样的女巫。他写道:“我们沿着陡峭而肮脏的小巷,攀登到高出市镇的山阜,俯瞰那美好的景色。这块高地上有一间破旧的小屋,里面住着一位年老的女巫,专靠卖风维持生活。每艘商船的船长都半开玩笑半真诚地付给这位老妪六个便士,向她买风。老妇人用水壶装满一壶水,把水烧开,便得来一场好风。她的形象很可怜,九十多岁了,干瘪得像一具木乃伊,身披一件土色的斗篷,跟她那死尸般的皮肤颜色很相配。她有着一双淡蓝色的大眼睛,鼻子和下巴几乎连在一起。她那鬼一样的诡诈表情,给人一种很像是巫术女神海克提(Hecute)的印象。”一位挪威女巫曾经夸口说她放出袋子里的风,沉没了一艘航船。尤利西斯⑦ 曾经从风神埃俄罗斯(Aeolus)的牛皮口袋里得到过风。新几内亚的莫图莫图人(Motumotu)以为风暴是一个名叫奥亚布(Oiabu)的巫师放出来的。因为他把各种不同的风分别装在不同的竹筒里,高兴时就放开一个。西非多哥(Togo)的阿古(Agu)山顶上住着一个能控制风雨的物神,名叫巴格巴(Bagba)。据说他的祭司把风封存在许多大桶里。
暴风常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物神,可以恐吓它、赶走它或杀掉它。每当天空乌云密布,显示一场龙卷风就要刮来的时候,南非的巫师便赶忙走到一块高地上,把尽可能多的人紧急聚到一起。在他的指挥下,人们大声喊叫,并且模仿旋风扫过屋顶和林中树梢间的轰鸣呼啸声。然后,在一个信号下,大家又模仿出惊雷闪电霹雳之声。沉寂几秒钟后,又是更加尖厉刺耳震撼心扉的雷电撞击声,在空际摇曳,最后在巨大的悲号声中逐渐消失。巫师口中满含脏水向着迅速来的风暴喷去,作为对风神的威胁或挑战。群众的呐喊呼号则是旨在吓走风神。这场法事一直持续到那龙卷风刮向别的地方去或渐渐停息。如果龙卷风刮向别处去了,那是因为这位驱风的巫师比那种努力阻挡风暴的巫师的法力要大得多。在爱斯基摩中部地区,如果风暴与恶劣天气持续太久,粮食缺乏,人们就采取这样的巫法来对付风暴——用海藻制成长鞭,拿到海滩上,迎着风吹的方向一边抽打,一边喊道:“塔巴(够了)!”每当西北风使海岸长期冰冻,食物开始缺少时,爱斯基摩人便举行一种仪礼来平息寒风。他们在海边燃起一堆火,男人们围着火堆念诵经咒。然后,一位老者走近火堆,用哄劝的口吻邀请风暴恶魔到火底下来暖暖身体。等到人们认为风魔已经下来时,那位老者便把在场的每个人所带的一小桶水逐一浇到火焰上,同时许多箭镞随即射向火堆。他们认为风魔遭到这样虐待之后,决不会再留在那儿了。为完满地达到这一效果,四面八方打响了枪声。一艘欧洲航船的船长也应邀向风放起大炮。1883年2月21日,在阿拉斯加巴罗角(point Barrow)的爱斯基摩人为了杀死风暴精灵,曾经举行过类似的仪礼。女人们用刀和棍棒从家里驱赶风魔,并且用刀棍在空中架起通道,让风魔逃跑。男人们围在火堆四周,每当一桶水浇到火上,一团蒸气从冒烟的火炭上升起时,就向它开枪射击,并用一块重重的石头把它压在下面。
古代印度人的祭司,每当风暴来临时,就手持箭棒和火把,迎风而立,口中喃喃念诵经咒。有一次维多利亚尼安萨(Victoria Nyanza,位于肯尼亚)附近的卡多玛(Kadouma)地区在飓风袭击的时候,彻夜擂鼓不停。第二天早上,一位传教士向土人问起缘由,才知道那鼓声是对抗飓风的一种巫法。沿海达雅克人和婆罗洲的卡扬人(Kayans),当一场大风暴狂吹时便敲起锣来。不过,达雅克人,也许卡扬人也一样,之所以敲锣,倒不完全是为了吓走风暴精灵,而是为了告诉风暴精灵他们家在何处,以免精灵无意中刮倒了他们所居住的房子。夜间听着远处压过暴风呼啸的震耳的锣声,有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有时候,在能够听出风雨之声以前,那声音真使邻村的人们感到惊恐。火光全部熄灭,妇女们被安置在安全的地方,男人们则拿着武器准备抵御侵袭。随着风声停息的间隔,人们才听出了那原来是锣声,一场虚惊才平定下来。
苏格兰高地夏天宁静的日子里,时常有旋风吹过,卷起尘土和稻草,却没有再引起一丝的微风。高地的人便以为是小妖精乘着那旋风经过,风中还夹带着男人、妇女、儿童或牲畜。她们便将自己左脚上的鞋,或头上的圆帽,或一把小刀,或一撮鼹鼠窠的泥土向旋风掷去,好让小妖精们撂下它们掳去的人畜。如果一阵狂风吹过,刮起了牧场上的饲草,布列塔尼(Breton,属法国)地区的农民便用刀叉向风投去,以阻挡风魔把饲草刮走。同样,奥塞尔岛(Oesel)上的爱沙尼亚人忙着收割谷物,大风吹起了尚未捆扎成束的谷穗时,收割者就用手中的镰刀猛烈砍风。日耳曼、斯拉夫以及爱沙尼亚的农民都仍保持着同样的向旋风投掷小刀或帽子的习俗,他们以为如果男觋女巫御风飞过,被小刀击中,刀上一定会沾染血迹,或者小刀嵌入巫觋的伤处,随巫觋一齐消失。有时候,爱沙尼亚的农夫追在旋风后面大声喊叫,用棍棒和石头向旋风卷起飞驶的尘土中投掷。格兰查科⑧ 的伦瓜(Lengua)印第安人说,旋风是妖精由此经过,于是就向它投掷棍棒,将它吓跑。南美洲的帕亚瓜人(Payaguas)在大风吹倒他们的茅屋时,便拿起火把,迎风奔跑,用燃烧着的火恐吓暴风精灵,同时其他人也向空中挥拳以示威胁。圭库鲁人⑨ 遭遇严重风暴侵害时,男人们全部武装起来走到屋外抗击风暴,妇女、儿童则厉声高喊以恫吓暴风恶魔。一次大风暴中,有人看见苏门答腊的巴塔村(Batta)村民手持刀枪从他们家中冲出来,他们的酋长冲在最前面,村民们狂呼怒吼,对看不见的风中敌人乱砍乱劈,一位老妪手持一柄长马刀向空中左右砍杀,特别拼命地保卫她的房子。一次猛烈的暴风雨中,雷电交加,仿佛就在头顶之上,婆罗洲的卡扬人手持刀剑,威胁性地一半出鞘,意欲把暴风雨恶魔吓走。在澳大利亚,土人们认为那被旋风卷起、在辽阔沙漠中横扫而过的巨大红色沙柱乃是妖魔们从此经过。一位年轻力壮的黑人曾经追逐于旋风沙柱之后,要用飞镖把妖魔杀死。他追出去有两三个小时,回来后精疲力竭。他说,他已经杀死了“库奇”(Koochee,恶魔),不过库奇也曾冲着他嗥叫,因此他大概也活不成了。传说“在东非的贝都因人那里,每当旋风从他们那里夺路而过时,总有一群野蛮人带着短剑随后追逐,他们把短剑刺进飞旋着前移的沙柱中心,意在赶走恶魔”。他们认为那是恶魔在御风飞行。
希罗多德⑩ 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尽管现在评论家认为那只是一种传说,但那故事却是完全可信的。他说,并不保证故事的真实性。有一次,在普西利(Psylli),即现在的的黎波里⑪ ,从撒哈拉吹来的风使得所有的水堰都干涸了。于是人们共同商议集体进军,向南风开战。当他们进入沙漠之后,非洲和阿拉伯地方的带沙风暴便向他们横扫过来,把他们全体都埋进了沙中。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一个目击者讲出来的,此人曾亲眼看见那些人们排成战列,击鼓鸣锣,走进那旋转着的沙尘红云之中,从此就失踪了。
① 康斯坦丁大帝(Constantine,公元288年?—337年),罗马皇帝。
② 君士坦丁(Constantinople),阿尔及利亚的城市。
③ 升天节(Feast of the Ascension),基督教复活节后的第四十天,为耶稣死后升天的日子。
④ 费林(Felin),今爱沙尼亚的维尔扬迪,位于波罗的海海湾,与芬兰沿海相对。
⑤ 拉普兰(Lapland),北欧地区,包括挪威北部、瑞典、芬兰北部,以及俄罗斯的极西北部科拉半岛,有四分之三处于北极圈内。居民为拉普人。
⑥ 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公元1771年—1832年),美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⑦ 尤利西斯(Ulysses),即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曾参加围攻特洛伊城的战争。他也就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主人翁。
⑧ 格兰查科(Gran Chaco),亦译大厦谷,地处南美中部冲积平原,跨有巴拉圭、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三国国境的各一部分。
⑨ 圭库鲁人(Guaycurus),即聚居在巴西的马托格罗索州南部的印第安人。
⑩ 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5年—前425年),希腊历史学家,人称“历史之父”。
⑪ 的黎波里(Tripoli),非洲国家利比亚首都,位于地中海南岸及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
② 君士坦丁(Constantinople),阿尔及利亚的城市。
③ 升天节(Feast of the Ascension),基督教复活节后的第四十天,为耶稣死后升天的日子。
④ 费林(Felin),今爱沙尼亚的维尔扬迪,位于波罗的海海湾,与芬兰沿海相对。
⑤ 拉普兰(Lapland),北欧地区,包括挪威北部、瑞典、芬兰北部,以及俄罗斯的极西北部科拉半岛,有四分之三处于北极圈内。居民为拉普人。
⑥ 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公元1771年—1832年),美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⑦ 尤利西斯(Ulysses),即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曾参加围攻特洛伊城的战争。他也就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主人翁。
⑧ 格兰查科(Gran Chaco),亦译大厦谷,地处南美中部冲积平原,跨有巴拉圭、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三国国境的各一部分。
⑨ 圭库鲁人(Guaycurus),即聚居在巴西的马托格罗索州南部的印第安人。
⑩ 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5年—前425年),希腊历史学家,人称“历史之父”。
⑪ 的黎波里(Tripoli),非洲国家利比亚首都,位于地中海南岸及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