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后记

撰写本集时,自卫队次世代战斗机(F-3)国产开发的新闻映入了我的眼帘。唔,战斗机国产化本身由于存在F-1这个先例,所以并不会让我感到很惊讶。值得瞩目的内容其实是包括发动机在内都将自行开发这一点。

战斗机的发动机是冶金技术及材料开发等最尖端工程的结晶,并不是可以轻易涉及的领域。实际上,我们国家的Gripe 发动机为美国制,中国制战斗机J-19所搭载的发动机则是俄罗斯的AL-31FN。唔,尽管是军事,但并非就和经济效益毫无关连,所以倘若进口和授权生产在成本上是最佳解的话,选择这样的做法本身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近年来战斗机相关的技术逐渐在高度化和复杂化,保有本国开发的选项将会成为一大优势。即使同样是进口,「不好意思,您不卖我们的话就真的一筹莫展了」和「咦?这么贵啊?我们自己制造吧」这两种状况,价格的谈判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嗯,撇开金钱问题不谈,对于战后经过半个世纪,日本的工业终于走到了开发战斗机用喷射引擎这一步(虽然还只是谣传阶段),我个人实在有相当深的感慨。

战争结束后,国内的航空产业在联合国的限制下被禁止活动长达七年时间。时值从螺旋桨机进化至喷射机的转换期,日本在技术的转折点被逐出竞争行列,与其他国家间形成了令人绝望的技术落差。在这种状态下仍然试图将喷射引擎商用化的技术团队和研究团队(也就是IHI),老实说让人感到相当不解。所以自然也会冒出「事到如今国产喷引擎又能怎么样?」「研究开发费用能回收吗?」「按正常逻辑,向国外购买比较快吧。」(以短期来看相当正确)之类的意见。无视于这些声浪而进行授权生产、国际联合开发,最终倘若真的实现了战斗机用引擎的开发,那已经不能叫做佩服而是傻眼了。半个世纪,花了整整半个世纪啊。就算是先行投资也该有个限度。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教训想必就是「只要不放弃一切,梦想终会实现」吧。即使一次或两次,一年或两年的失败也不可气馁,毕竟这项挑战可是花了五十年才快要成功,岂能因些许的挫折就心灰意冷。是的。所以连续十次建造大型舰(舰队收藏)失败也不能厌到悲观。可恶!十次啊,十次!大凤真的会出现吗!

以下是答谢部分。

继前作持续提供美丽插画以妆点本书的插画家遠坂あさぎ老师,耐心陪伴我多次改稿的编辑

汤浅先生和小野寺先生,最后是手中拿着本书的您。我在此要由衷地向各位献上感激之意。谢谢你们。

二〇一五年三月夏海公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