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总导读 世界会变成彩色的

张维中

平成元年(一九八九年)出生的朝井辽,二〇一三年初以《何者》一书夺下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奖「直木赏」时,只有二十三岁。那一天,全日本的传媒都以「战后最年少」、「平成年出生首位直木赏得主诞生」等刷新纪录且注定是历史留名的醒目标题,展开一系列关于「朝井辽究竟是何方神圣?」的追踪报导。

得奖作家有很多种,在我看来,朝井辽是属于在各方面都恰恰好到位的那一种。二〇〇九年,当时还是早稻田大学新鲜人的他,凭著《听说桐岛退社了》获得「小说昴新人赏」而出道,隔年发行单行本。原本书就卖得不错,在改编成电影以后,销量更直线上升,一举突破五十五万本。

容貌斯文,年轻上相,看似腼腆,但说起话来却比想像中更能言善道,且充满自信的朝井辽,文采之外还具备著一丝文坛偶像的气质,想当然很得读者与媒体缘。接著,当不少人对他的实力,还抱持著观望或存疑之心时,他便拿下了令许多日本作家钦羡的直木赏。

日本文坛,作家能在三十多岁出版第一本书,已经是大家眼中的新生代作家了。很少有人能在二十岁世代就出书,同时还虏获市场与文学奖的双重肯定。跳脱近年来推理和刑事题材的热潮,朝井辽以生活化的背景,清淡又深层的笔触,情节不夸张的青春小说,获得出版界、书店、媒体和读者的各方面青睐,实属难得。因此,若要说这一、两年来,朝井辽是日本文坛最闪亮的实力超新星,我想绝非溢美之词。

然而,更重要的,也是核心的部分,是朝井辽他真的热爱写作。他充满了一股不得不写,好多故事想说出来的创作爆发力。

高中时代在出身地岐阜县度过,高三毕业时,朝井辽的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志愿其实是国立的一桥大学。结果,却落榜了。当时的级任老师鼓励他:「重考一年,一定能考上想要的学校。」没想到他却说:「没办法,我不能为了考试再等一年!我有好多想写的东西。」始终知道朝井辽爱写也能写的老师,于是改口:「既然如此,你就去东京!然后开始好好写作!」就这样,朝井辽上京,完成了高中开始动笔的第一部小说,拿下了新人奖。带著这股冲劲,朝井辽出道后短短的四年问,平均每半年到一年就交出一本书,在获得直木赏而家喻户晓以前,早已累积出一批忠实读者。

其中,初试啼声之作《听说桐岛退社了》自然是进入朝井辽小说世界的最佳入门作品。台湾的读者在接触到小说中文版之前,不少人因为同名电影,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给予这部青春电影挺高的评貭。

虽然我也喜欢电影里馒美的画面与光影,但是,告说故事主题带来的惊叹与思索,还是不得不承认喜欢原著小说,远远胜过改编电影。正因为小说不像电影,可以利用演员的表情、摄影和音乐去传递,所以文字的功力就显得更加关键。原著小说有很多电影里省略的故事,以及无法说尽的细节,让每一个角色,更显得有血有肉。

朝井辽用著非常符合时下日本高中生的说话腔调及日语用词,以盈满清透质感的「空气感」笔触,去建构出了一个好年轻的故事。许多的日本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读过之后,都发出一种这故事充满极度「真实感」(リアル)的震撼,并且表示「终于有人把我们的『部活生活』(社团生活)给写出来了」的认同。

口吻是青春的,叙述是轻盈的,却一点也不肤浅,甚至充满力量与方向。不管旁人怎么去看待故事里的每一个主人翁,在他们的心底,都知道自己才不是那种一眼就被看穿的青少年。

朝井辽出版《听说桐岛退社了》时,我在每天都会经过的,距离早稻田大学最近的JR高田马场站,看见出版社大手笔买下车站入口所有的墙柱广告。早大出身的作家特别多,海报上写著「早大现役学生作家」令那场面颇有一种宣告接班人的气势与况味。

褪去学生身分以后,朝井辽成为媒体话题的另一个理由,是当大部分的日本作家成了名,若可以靠版税和稿费过生活,就会成为专职作家,但是朝井辽却因为「不喜欢变成(传统)作家样子的作家」而坚持在大学毕业后就职。

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抵达离家约二十分通勤时间的公司,准时在七点走进职场附近的First Kitchen速食府,然后打开电脑边吃早餐边写作。九点钟离开去上班,下班以后,也习惯进家庭餐厅里吃晚饭,继续写作。

对于台湾作家来说,无论作品畅销与否,身兼上班与写作恐怕是稀松平常的状态,但对日本文坛来说,上班族的畅销作家却很新鲜。被问到这样不累吗?朝井辽回答:「那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平衡感。」

是的,平衡感。那便是朝井辽在现实生活中在摸索的,也是他笔下的小说人物始终在摸索的位置。

又自信又彷徨,在青春与成人,丧失与追求之间,平衡著,努力去相信如前田凉也所说的「世界会变成彩色的」。至于真的会是彩色的吗?没时间等待了。总之就奋不顾身地飞奔出去吧。

勇敢出发,不该只是十七岁的那个瞬间,也是长大以后不该忘记的信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