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加錦衣衛千戶,隨朕出征遼東

張世澤?

聽到天啓帝的這番話,張維賢不由一愣,自己的這個孫兒,雖然自幼聰明好學,而且的確允文允武,喜歡耍刀弄劍。

可是張世澤,在此時不過區區十六歲的年齡。

以弱冠之年,陪同天子去見識遼東的大戰?去見識遼東的血肉磨盤?

這未免,也太過了一點吧。

在歌舞承平的大明帝都北京城久了,自己的那個孫兒,又怎麼能夠受得了關外苦寒以及那戰場的血腥殺伐?

可是看着天啓帝,張維賢腦海中,頓時閃過了無數的畫面。

當初,自己將天啓帝從乾清宮背出來的時候,天啓帝也不過區區十六歲的年華。

而天啓帝從登基,掌權,到佈網,準備釣魚,也才僅僅五年而已。

天啓帝之所以讓自己的孫子跟着一同上戰場,這是看得起自己的孫子。

同時,也未嘗不是給自己這個糟老頭子一個警告。

告訴自己,在京師,要配合好魏忠賢和信王,不要搗亂。

自古以來,帝王權術莫過於此。

看着朱由校那和煦的面龐,張維賢咬了咬牙,點頭道:“陛下,老臣的孫子,嬌慣壞了,還望陛下到了戰場之後,好好操練!往死裡練就好!”

“那小子也許別的地方不行,但是肯定不會當逃兵。”

然而張維賢的這句話說出口的那一剎那,朱由校恍然大悟了過來。

原本歷史上,張世澤是崇禎十六年襲爵,崇禎十七年戰死的。

現在這個時間段上,張世澤即便是出生了,沒準也還只是個少年。

畢竟現在才1625年,離原本歷史上張世澤襲爵的1643年,還有着整整十八年。

如果張世澤此時還是一個半大小子,那帶他去前線,可不就是鬧着玩呢麼?

朱由校倒是沒往什麼人質,質子的方向去想,畢竟歷史上的張世澤,證明了他對大明朝的忠臣。

之所以要帶上張世澤去前線,去遼東。

其實很大一定程度上,是朱由校想要看看張世澤的能力。

到底是個能領軍打仗的將才帥才,還是個只有一夫之勇的莽夫。

這關注到朱由校日後,對於張世澤的任命。

如果不是朱純臣的那一番表現,朱由校還沒重用大明朝這幫原本歷史上沒有什麼表現機會的靖難武勳之後。

畢竟,原本歷史上記載中的這幫人,幾乎就沒什麼表現出他們能力的機會。

張世澤戰死,成了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城時殺死的最高爵位者。

朱純臣投降,成了大明的投降國公。

這種記錄,讓朱由校怎麼去相信他們?

可伴隨着朱由校對於朱純臣那個老梆子的瞭解逐漸加深,朱由校也清楚了一個事情。

老朱家血脈中的涼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說靖難武勳大多活的不錯,有滋有味。

◆тt kдn◆¢○

可是伴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作爲武勳的榮光,已經逐漸的消失了。

而少了皇帝恩寵,少了天子重用的武勳們,更是隨着大明朝文官集團的崛起,而開始在大明朝堂中,失去話語權。

幾百年下來,到了如今的大明朝,還一心跟着朱家皇室,以大明利益爲重,如同英國公一脈一樣的,已經沒幾家了。

更多的,是像朱純臣一樣,雖然有着不俗的才華,但是大部分心力和算計,都用在自家利益上的人。

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朱由校也不知道怎麼吐槽自己的那個便宜弟弟了。

難怪,崇禎登基之後,明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了。

可是朱由檢就是收不到錢,存不足軍費,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明的將士,成爲了社會矛盾的犧牲品。

只能看着大明的國土,在他的勵精圖治下,逐漸被反賊和建奴侵蝕。

雖然說,朱由校的心中,對於原本歷史上的崇禎,其實沒太大好感。

好謀無決,喜歡甩鍋,而且天性涼薄,對一切都極爲無情。

可是唯獨一點,的確無法否認。

那就是崇禎皇帝的勤勤懇懇、以及他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想着挽救大明朝的這一點。

是無法否認的。

畢竟現在在朱由校面前的朱由檢,這麼好端端一個小夥子,二十多歲就已經滿頭白髮了。

加上高壓力帶來的精神分裂,讓崇禎一個人,有了機智果斷的一面,也同時有了兇暴殘忍嚴苛的一面,導致本來就對大明朝的利益漠不關心的武勳集團,選擇了閉口不言。

最終才導致崇禎一朝,自袁崇煥死後,居然沒有一個能打,而且死忠大明的將領出現。

兩相對照之後,朱由校很果斷的選擇了暫時讓朱純臣這個自保派的武勳,跟在自己身邊。

讓那些以自身利益爲第一主旨的勳貴知道,跟着皇帝走,大口吃肉,大口喝湯不是夢。

同時,在張維賢這種對大明死忠,而且身居高位的武勳出現之後,朱由校打算大力扶持他們,告訴整個大明的武勳階層。

光跟着皇帝走,分到的其實不夠多。

必須死心塌地當皇帝的狗,才能夠分到更多的東西!

敲了敲食指,朱由校看着張維賢說道:“英國公,不知張世澤,如今年方几何?”

張維賢聽着朱由校的問題,兩眼一直。

“合着這皇帝,連我那孫兒多大年紀都不知道,就要帶着他出徵?”

“罷了罷了,質子就質子吧,帝王心術,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老夫孫兒那麼多,世澤雖然最爲出類拔萃,但是也並非英國宮一脈的唯一繼承人。”

“陛下既然想要,那就許了陛下吧!”

胸中的腹誹一閃而過,張維賢畢恭畢敬的抱着拳躬身道:“陛下,世澤今年十六歲了。”

“理當,上戰場磨礪一番!”

張維賢話音落地,朱由校摸着自己手中天啓銃的手,驟然停了下來。

十六歲的少年,在朱由校的前世,那個鋼鐵森林的現代社會中,纔是剛剛踏入高中的年紀。

在這封建社會,居然就已經舞刀弄棍,而且家長願意送他上戰場,去磨礪自己了!

而且,就連身爲英國公的張維賢,都覺得年少如此可以上戰場歷練。

那麼在民間呢?豈不是十幾歲就已經見識過無數風雨的人了。

難怪一直以來,都有話說古人早熟。

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不早熟,又怎麼可能?

不得不說,這是時代的殘忍。

但是旋即,朱由校想到了原主,原主十六歲登基,在朝廷中久歷風雨,確也沒有完全成爲誰的傀儡。

這原主,也是早熟的可怕!

張世澤的成色究竟如何,且等遼東,自己好好看看!

英國公一脈是否能夠託以重任,也就看遼東之戰,張世澤的表現了!

看了一眼張維賢,朱由校低聲道:“出去之後,朕加英國公之孫張世澤爲錦衣衛千戶,隨朕出征遼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