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千戶這個東西的含金量,在大明早期,還是很重的。
可是到了如今的天啓朝,這二百年來靠着蔭庇,變成錦衣衛千戶的人,就數不枚舉了。
但是這畢竟是天子親口敕封,張維賢還是畢恭畢敬的行禮說道:“老臣替世澤,謝過陛下美意。”
有一說一,張維賢發現,現在的小皇帝雖然心機深沉,智計百出。
但是對自己這種,他已然接納了的人。
比起陰晴不定的萬曆帝,要好得多。
至少面對天啓帝,張維賢不用擔心,天啓帝下一瞬就會將刀子架在自己的脖頸上。
而且,天啓帝敢於變法,敢於提着刀子去革大明那二百年傳承下來的舊貴族體系的命,就已經超過他的爺爺一截了。
至少當年的萬曆皇帝,還需要張居正給出了完善的條陳,纔敢於支持變法。
天啓帝根本不需要,他自己,就是變法的發起人!
這也讓張維賢清楚,天啓帝的變法,絕非說說而已。
天啓帝身爲天子,而且是一個敢於親上前線,定製出完善計劃,製作出專門的戰場武器的天子。
他不可能,會如同萬曆皇帝一樣,輕易的放棄自己的堅持,去選擇妥協,去選擇權衡。
朱由校看了看張維賢那強自撐起笑容的臉龐。
頷首道:“英國公,朕出征之日漸近,今日你回府之後,就連夜安排張千戶入宮,接受朕的訓練吧。”
狙擊步槍的使用方式,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學會的。
朱由校很清楚的知道這個事實。
但是如今的時間,的確是太緊急了。
自己也不可能真的,讓張世澤這個,原本歷史上爲大明朝死戰殉國的好兒郎,拎着刀子衝去第一線和建奴捨命搏殺。
大明朝此時面對韃子有一個先天上的劣勢。
那就是遼東苦寒的天氣,不是久在邊關的人,幾乎不可能適應得了。
而穿着笨重的棉衣,就已經極爲影響戰士們的發揮了。
大明能夠在平日裡,對建奴大軍形成有效的遏制,可以說多虧了火器的幫助加上酷暑之時,建奴會卸下他們那厚重的野豬皮,穿輕甲作戰。
然而在酷寒的冬季,穿上了野豬皮的重裝韃子步兵,防禦能力,可就比大明的棉甲戰士,要強得多了。
而且此時大明所普及的火器,面對野豬皮重裝步兵,也極難造成直接傷亡。
更多的,甚至是靠着鉛彈的毒性,持續輸出毒死敵軍。
自己如果不能在這段時間裡,好好的操練一下張世澤,那幾乎就可以爲張世澤的這一次遼東之旅,在現在畫上句號。
朱由校通過北京城裡的裁縫,縫製了不少輕便保暖的服裝,可是因爲時間問題,無法量產。
所以目前,也就僅僅只是裝備了護龍衛的那幾百人。
張世澤必須在自己出徵前的這幾天裡,學會如何穿着那些服裝,去作戰。
同時,還得學會,怎麼玩兒狙擊步槍!
張維賢恭恭敬敬的跟在了朱由校的身後,朝着暗室外走去。
即將踏出甬道的那一剎那,張維賢低聲問道:“陛下,那老臣留在京中,應當如何做?”
聽着張維賢的提問,朱由校回頭,面帶玩味之色道:“英國公,你之前如何做的,之後,就如何做。”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你自己。”
“京營的弊病,不是你一人說改就能夠改過來的。”
“你在這段時間裡,只需要好好的查一下京營中,哪些人是可用之人。”
“哪些人,是那些只知貪腐的無能之輩。”
“朕凱旋歸來之時,方是京營整頓之日,在此之前,一切勿要隨意輕舉妄動。”
“雖然說英國公你執掌京營,可你又怎能保證,那文武百官,朝中衆人的手,沒有伸入京營之中?”
“你可別忘了,京營,可還有着兵部的人盯着。”
“兵部那幫人,打仗不咋樣,打嘴炮,還是很行的。”
“等朕回來之後,朝中,也要好好的梳理整頓一番才行。”
“魏伴伴雖然忠誠,可是畢竟是地痞流氓賭徒出身,對於用人這一塊,還是不太行。”
“還是得朕,親自把關才行!”
聽着朱由校的一番話,張維賢不由心中一驚,天啓帝這拉偏架拉的,可真夠厲害的。
爲了洗去在自己心中的魏忠賢負面形象,居然一句話,就把魏忠賢掌權這些年乾的那些爲非作歹的事情,全部一筆帶過了。
什麼叫做用人這一塊,還是不太行?
戶部、工部各有五個尚書、兵部也有四個尚書!
這導致整個朝堂亂成了一團,只能聽他魏忠賢的!
這是簡簡單單一句用人這一塊不太行,就能夠帶過去的?
朱由校看了看張維賢的臉色,挑了挑眉,心中猜到了爲什麼張維賢聽到自己這句話之後,會變得陰晴不定。
自己的明君形象,還是得表現出來的。
原主之所以這麼支持老魏太監,導致大明朝的朝堂亂成一鍋粥的具體原因到底是啥,朱由校也不知道。
但是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將原主曾經所做的這些東西,能串聯上,能圓回來。
圓出一個心機深沉,智深似海的形象。
老魏太監很明顯是吃這一套的,在朱由校裝神弄鬼玩了兩波之後,老魏太監明顯已經收斂的多了。
而他的什麼五虎五彪十犬之類的,在這段時間裡,也紛紛收斂起了自己的氣焰,開始了夾着尾巴做人。
整個大明朝堂,自前段時間的雷雨天后,彷彿蓋上了一層濃濃的陰雲一般。
但是張維賢,這可是自己穿越以來,第一次見面的人。
今天跟他聊,也還是第一次。
當然不能給他心目中,自己的偉岸形象抹上黑點。
“英國公,你所思慮的,莫非是覺得朕護短,想要將魏伴伴所做的那些爲非作歹,肆意妄爲,甚至可以說得上一句禍國殃民的事,全部一筆帶過麼?”
“朝堂之上,戶部、工部五個尚書、兵部也有四個尚書這樣的事情,朕當然是知道的。”
“朕想做的,只是將這罈子水,給攪渾。”
“東林不是愛做官,愛做高官麼?”
“朕,給他們做!”
“同一個官職的人多了,政見不同的情況下,朕才能做到,政由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