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

聞言。

扶蘇一下愣住了。

劫富濟貧的‘搶’?這話是什麼意思?

政令之下,還能分出貧富?

若是朝廷政令真有如此作用,朝廷又哪來這麼多狀況。

他拱手道:“還請先生明說。”

他正襟危坐,身子微微前傾,做出傾聽模樣。

嵇恆面色淡定,他身子慵懶的躺在躺椅上,問道:“天下有錢的是哪些人?”

扶蘇思索了一下,緩緩道:“當是貴族、豪強、貪官污吏,還有便是朝廷賞賜的高爵位之人,除此之外,便是一些經營暴利行業的商賈,像是經營巴蜀的巴氏,經營馬匹的烏倮氏等商賈,除此之外,便沒有太多了。”

嵇恆點頭,笑道:“那他們手中的財富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

扶蘇狐疑的看了嵇恆一眼,又道:“多是以錢幣,糧食,布匹的形式存在。”

“那天下錢幣,又是何錢?”

“自然是秦半兩。”扶蘇不假思索的開口。

隨即。

他似想到了什麼,面露一抹猶豫之色,狐疑道:“不過張蒼曾給我提及過,大秦雖法定錢幣是秦半兩,但放眼天下,秦半兩的數量相較還是太少了,所以在關東很多地方,六國錢幣依舊能用,而且流通量不低。”

嵇恆又道:“底層黔首、奴隸有錢嗎?”

扶蘇搖頭。

他沉聲道:“底層的黔首、隸臣朝不保夕,幾乎吃了上頓沒下頓,怎麼可能存餘下錢糧?若是地方黔首跟隸臣有錢,朝廷也不至於很多時候都只能徵發徭役了,這不就是因爲收不上來錢,讓他們用勞力來抵換。”

“沒錢!”

嵇恆笑了笑,笑容很陽光。

他淡淡道:“那依你的意思,便是六國的錢幣,都在地方豪強、貴族、貪官污吏手中?”

“自然是如此。”扶蘇道。

“那如果這些‘錢’真的作廢了呢?”嵇恆冷笑道。

扶蘇瞳孔一縮。

他思索了一下,沉聲道:“那無疑是讓這些手中留着大量六國貨幣的豪強、貴族、貪官污吏,一下子被‘搶劫一空’,但正如我前面所說,朝廷是拿不出這麼多秦半兩的,朝廷雖有心這麼做,但實在是力不從心。”

“而且地方也不會聽從。”

“只會陽奉陰違。”

“何況真推行下去,地方恐要亂套了。”

“正因爲此,很多時候,朝廷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爲實在沒其他辦法。”

“而且這麼做,豈不是要將地方得罪個遍?”

嵇恆輕笑一聲。

他目光微闔,眼中閃過一抹冷色,淡淡道:“用不着得罪全部,只要做到拉攏、分化就行,至於地方的豪強、貴族,到時地方官府自己就會去解決。”

“這是何道理?”扶蘇眉頭一皺:“如果朝廷真的嚴令廢除其他貨幣,地方官府中不少官吏也會損失慘重,如此情況下,又豈會跟朝廷站在同一隊列?又怎麼會去針對貴族跟豪強?”

扶蘇一臉不解。

嵇恆冷聲道:“只要利益足夠大,沒有什麼不可能。”

扶蘇默然不語。

等待着嵇恆給出解釋。

嵇恆緩緩坐直身子,淡淡道:“六國貨幣本就不爲秦律所容,徹底廢棄,也是理所應當,過去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爲天下沒有這麼多流通的秦半兩,因而秦廷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如果天下秦半兩的數額一下上去了,那六國貨幣,還有流通的必要嗎?”

扶蘇搖頭。

他冷聲道:“如果天下有這麼多秦半兩,自然是不需要其他貨幣。”

“那就讓天下有這麼多。”嵇恆堅定道。

扶蘇蹙眉。

他看着嵇恆,凝聲道:“可天下沒有啊?”

“那就造。”嵇恆道。

扶蘇眼中的疑惑之色更濃了。

嵇恆繼續道:“朝廷造不出來,那就放開限制,將鑄幣權下放到地方,容許地方私鑄,不過對於私鑄的錢幣,朝廷卻要嚴格要求,必須達到秦半兩應有的質地,不然不需流通。”

聞言。

扶蘇臉色大驚。

他一臉驚駭道:“先生,這可不是什麼小事,鑄幣權一旦下放,豈不意味着,地方可以隨意鑄造?這樣下去,天下還不亂了套?”

嵇恆擺手,平靜道:“你想的太表明了。”

“秦半兩,秦半兩,最關鍵是在這個‘秦’字上。”

“只要是秦半兩,便容許在天下流通,也一律被視爲法定貨幣。”

“誠然。”

“這會造成地方私鑄錢幣氾濫。”

“但想氾濫成災也沒有那麼容易,鑄幣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關東六地,更多的是原六國的貨幣,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天下都會不斷進行貨幣更替,過去的六國貨幣,也會逐漸爲秦半兩取代,惟有等到這些貨幣全部更替完成,天下貨幣纔會開始進入到大氾濫,而這注定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短則數年,長則十幾年。”

“而大秦本身就發行的秦半兩,貨幣更替對朝廷沒有任何影響。”

“貨幣更替真正影響的是有六國貨幣的人。”

“當朝廷宣佈下放鑄幣權的時候,這些人手中的六國貨幣,一下子就成了廢幣,不說是一文不值,至少會大幅貶值。”

“而這就是我說的搶錢!”

“將原本貴族、豪強、貪官污吏手中的錢,直接搶掉。”

“朝廷此舉固然不能直接從中獲利,但地方勢力鑄幣之後,定然是要花出去的,而花出去,則意味着會產生稅收,朝廷通過前面的舉動,已對關東經濟有了一定掌握,便能不斷從中徵得稅收,貨幣的更替階段,也是朝廷稅收大幅提升的階段。”

“等天下錢幣替換完成。”

“朝廷再將錢幣的鑄幣權收回即可。”

“如此一來。”

“朝廷僅用幾年時間,就將過去貴族、豪強積累的財富,全部劫掠一空了,而沒有了幾十上百年的積累,貴族、豪強在天下的影響力將會大跌,到時又豈能成事?”

聞言。

扶蘇只感覺腦海一片轟鳴。

他從來沒有想過,貨幣還有如此辦法?

嵇恆淡淡道:“天下貨幣的流通,其實很簡單,便是購買力。”“而具有購買力的錢幣,又分爲良幣跟劣幣,其實就只是貨幣裡金銀銅含量的多少罷了,然而實際天下還有另外一種劣幣,並非是因爲質量差,而是因爲天下正式的貨幣太少,不得不使用的替代品,正常國度之下,是不該存在這種劣幣的。”

“然而正式貨幣的量太少,漸漸地,劣幣也就成了主流。”

“究根結底。”

“其實就是良幣跟劣幣具有相同的購買力,過去秦半兩的鑄幣權在朝廷,地方沒有秦半兩的鑄幣權,而一直使用布匹或者糧食購買東西,實在太過麻煩,故六國貨幣便再度盛行起來,而六地過去本就流通六國貨幣,自然很容易爲六地民衆接受,因而不爲官方認可的六國貨幣,也就有了跟秦半兩同樣的購買力。”

“漸漸地。”

“劣幣取代了良幣。”

“在關東更已是劣幣風行。”

“但如果朝廷下放鑄幣權,那就意味着良幣會增加。”

“而這同樣也意味着,劣幣的購買力,將大幅減弱,甚至失去購買力,而這也意味着六國貨幣會大幅貶值,換句話說,若是你手中有兩枚貨幣,一枚是秦半兩,一枚是六國貨幣,你會優先使用什麼貨幣?”

扶蘇幾乎沒有考慮,直接道:“六國貨幣。”

“那如果市面上只流通秦半兩呢?”

扶蘇苦笑道:“那自然就只能用秦半兩了。”

“而這也意味着六國貨幣購買力喪失了,完全成了無用的貨幣,或許可以重鑄,但若是秦半兩的規格較高,這也就意味着這些六國貨幣回爐重鑄會折損更多,那對於地方貴族豪強的打擊不言而喻。”

“鑄幣權之所以重要,最主要的原因是鑄幣稅。”

“也就是鑄造貨幣的利潤。”

“若是鑄造秦半兩貨幣的購買力是十,其中採礦、熔鍊、鑄造等成本加起來是一,那中間的差價九,便是鑄幣稅,朝廷也正是憑着這個鑄幣稅,從天下換取大量利益。”

“相較於鹽鐵的暴利,鑄幣其實更爲暴利。”

“正因爲此。”

“鑄幣權一直爲朝廷壟斷。”

“而且若是錢幣大量增發,那也意味着同樣一枚秦半兩,在天下的購買力下降,這也意味着其他人手中的錢幣價值被稀釋了,但另一方面,朝廷手中的財富就會增加,這同樣是一種鑄幣稅。”

“朝廷若是下放鑄幣權。”

“底層民衆自然是沒有權力去弄的。”

“這鑄幣自然就落入到了有錢有勢有權的人手中。”

“所以當秦令頒佈下去之後,天下的豪強、貴族、富商,都會在這場鑄錢的狂歡中,瘋狂的積累財富。”

“但能夠擁有銅礦的註定是少數。”

“這也意味着,天下不少貴族、豪強、富商的貨幣,會大爲貶值,能夠鑄錢的人,相當於是將這些人原本手中積累的財富給搶了過去,故原本鐵板一塊的關東,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矛盾,也就有了分化打壓的基礎。”

“而能夠控制銅礦的大多都是實際掌權有勢的。”

“面對這天降的利好,又豈會去站在朝廷對立面?對於其他貴族豪強的指責,恐根本就不會在意,甚至還會主動出手將這些人給打壓下去,如此一來,朝廷便跟地方有權有勢的羣體站在了同一邊,然後一統針對‘失勢’的一方。”

“這如何是不利於朝廷呢?”

聞言。

扶蘇嘴巴張得大大的。

他已經徹底被嵇恆的想法震驚住了。

貨幣的鑄幣稅是很高的,而且一定是暴利,也會高於鹽鐵的暴利,若是朝廷收了鹽鐵的經濟大權,卻下放了鑄幣權,這對於地方而言,同樣是一次艱難的抉擇,利益動人心,在如此利益面前,恐大多數人恐會妥協。

最終就演變成了。

朝廷跟地方聯手針對‘失勢’的羣體。

而這部分人原本跟地方有權勢的羣體是天然盟友。

一來一回。

朝廷兵不血刃的收回了經濟大權,同時將大量的貴族豪強打壓了,甚至都沒有耗費太多的心力。

可謂是一舉多得。

扶蘇拱手道:“先生高見,扶蘇佩服。”

嵇恆繼續道:“如此還不夠,因爲下放了鑄幣權,你並不知這些人會私鑄什麼錢幣,若是全都鑄造劣質錢幣,反倒會逼的地方民衆重新使用六國貨幣,因而還當同時推出一個‘稱錢衡’的東西,專門稱貨幣重量,這個東西其實並不起眼,甚至還顯得很消極,因爲這近乎是直白的告訴天下,朝廷已管不了你們私鑄錢幣了。”

“但若是天下小看‘稱錢衡’,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稱錢衡不是給鑄幣的人看的。”

“而是給底層看的。”

“讓他們能夠區分出良幣跟劣幣。”

“在下放鑄幣權後,貨幣擁有者是鑄幣者,這些人擁有這麼多錢幣,自然是要用出去的,然而若是底層民衆能夠區分良幣跟劣幣,你認爲底層民衆會收良幣還是劣幣?”

扶蘇不假思索道:“自然優先良幣。”

“而大秦律令規定,所有的交易媒介,無論黃金、銅錢、布匹,都有固定的比價,並且強制良幣與劣幣的購買力相同,誰都不能質疑錢幣的好壞,就算是官府也不行,更不能對錢幣進行挑挑揀揀。”

“所以接下來便要廢掉這條律令。”

“這也意味着,良幣跟劣幣不再擁有相同的購買力。”

“這樣一來,如果民衆拿着良幣去買東西,可以要求商家少收點錢,或者多給點貨,如果拿着劣幣去買東西,那商家則可以要求加價或者少賣你點貨,而在市場自發的選擇下,底層民衆會越來越傾向於使用質量更好的良幣。”

“這也會加劇這些貨幣之間的競爭。”

“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嵇恆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扶蘇沒有開口。

他皺眉沉思了一下,面露駭然道:“爲了能讓自己鑄就的錢幣花出去,他們只能大幅提升錢幣的質量。”

嵇恆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所說的良幣驅逐劣幣。”

“而想做到良幣驅逐劣幣,就需要做到我前面說的兩個要求。”

“一個是民衆能區分出良幣跟劣幣。”

“第二個則是良幣跟劣幣不再擁有相同的購買力。”

“而在市場自然的選擇下會直接演變成良幣驅逐劣幣。”

“原本想不勞而獲,輕易謀取大量利益的權勢階層,最終不得不提高標準,也不得不吐出更多的利潤,而在商品交易之中,朝廷則能不斷收取商稅,與此同時,還能將一部分‘劣質’豪強跟貴族,從天下給剔除出去。”

“繼而實現一舉多得。”

“等天下人反應過來,朝廷早已強大起來。”

“這同樣是一場陽謀。”

“以暴利爲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