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

嵇恆並未說謊。

貨幣本身就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

從秦朝統一貨幣,再到劉邦分封諸侯,各地諸侯王、鉅富商賈私鑄貨幣,到漢文帝下放鑄幣權,漢景帝打壓諸侯,收攏貨幣權,再到漢武帝劉徹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又通過一系列手段,摧毀了富商豪強,徹底收回鑄幣權,最終確立‘三官五銖錢’制度。

自此貨幣真正完成了大一統。

從合到分再到合。

這場貨幣一統的‘戰爭’,整整持續了一百多年。

大秦現在同樣在走歷史的道路。

秦一統天下,只完成了地域上的統一,‘書同文,車同軌’等大一統制度,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而天下真正落實大一統落實的,還要等到漢武帝時期。

在秦始皇到漢武帝這一百多年間,便一直是中央跟地方,民間跟朝廷的對抗。

這場戰爭還要持續很久。

若是扶蘇沒有正視起來,忽略了貨幣的重要,早晚有一日,會跌倒在這上面,貨幣事關着經濟,經濟乃一個國家的命脈,若是貨幣不能一統,所謂的大一統,只是個空架子,華而不實,外強中乾。

嵇恆道:“不要把貨幣看的那麼簡單。”

“秦的大一統,遠沒有到放鬆的時候,更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甚至只是剛剛開始。”

“書同文,車同軌,纔剛剛邁進。”

“想要讓天下真正一統,還需要三代、五代,甚至更多代君主去達成,就如秦一統天下一般,是奮六世之餘烈,而想完成真正的大一統之制,同樣需奮多世之努力。”

“容不得半點鬆懈。”

“更容不得半點懈怠疏忽。”

“貨幣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若是不重視貨幣,大秦遲早會吃大虧的。”

“始皇蘭池遇襲,其實觸及的不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但實則這已顯露出了一些苗頭,便是貨幣變得不值錢的局勢下,人命會如草賤。”

嵇恆一臉肅然。

扶蘇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他自然是看的出來,嵇恆對這個話題很認真,也很在意。

嵇恆站起身,負手而立,冷聲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始皇的很多政策,都頗爲受人詬病。”

“但始皇的着眼點,不是這些人能看到的,他謀得非是一時,而是萬世。”

“你以爲始皇所說,其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當真只是說說的?”

“始皇是真有如此想法!”

“也真這麼做的。”

“放眼過去,天下一直都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

“尋常黔首除了購買糧食、鐵器和交稅之外,生活中基本是用不到貨幣的。”

“天下一統以來,固然是百廢待興,但天下經濟其實一直都很雕敝,也並未得到真正的發展,這主要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秦‘萬象更新’,徵發了太多黔首去服役,導致地方人口不足,甚至空有兩三千萬人,但落在地方卻是‘地廣人稀’。”

“而另一方面則是大秦的重心都在恢復農業生產上。”

“所以大秦這些年,各種興修水利,疏浚河流,修建道路,很大部分原因,都是爲了更好的進行農業生產,這其實也算是一種路徑依賴。”

“畢竟大秦一直遵循的便是‘耕戰’!”

“但天下不可能一直這樣的。”

“過去商品買賣,基本都只存在於城邑。”

“然而隨着天下真的穩定下來,底層民衆或多或少會漸漸存下一些財富,在過去,他們用不到多少貨幣,但隨着經濟發展,商品交易的逐漸繁榮,各種商業稅也如火如荼,而在這種情況下,天下對貨幣的需求量是極具加大的。”

“這纔是六國貨幣復起的原因。”

“大秦的經濟再凋敝,再怎麼被壓制,相較於戰亂時候,終究是有發展的,天下這麼大,經濟一旦流通起來,需要的貨幣量同樣很大,而且大秦的體制,其實就是一個大撒錢的體制,這也註定了,大秦的貨幣流通量會很高。”

“而這也是大秦日後需考慮的。”

“大秦真正完成了大一統,要怎樣對天下進行治理。”

“如今這個危機並沒有爆發,因爲大秦缺少錢幣,而且很長一段時間,至少數十年內,大秦都不會面臨這種問題,因爲隨着大秦對天下控制力加強,地方的需求會不斷擴大的,即便貨幣大量鑄造,朝廷徵收的大量商稅,也會將這部分超發的貨幣消化掉。”

“錢幣的質量越來越高,鑄幣的利潤就越來越低,也能一定程度降低供給。”

“再加上等到天下真正安寧下來,各種制度逐漸完善下,國庫便會開始瘋狂的存錢,像個貔貅一樣,只進不出,也會減少貨幣的流通量,但這種局面是不持久的,一旦開啓戰事,或者是朝廷有什麼重大的工程要啓動,便會對天下大撒錢。”

“天下錢幣流通量太大,也就會導致通貨膨脹。”

“這的確會稀釋持有者的財富,但最終受害的還是底層民衆。”

“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錢少了不夠用,多了會傷害到天下,但那個度卻很難把控。”

“大秦有一條律令,便是可以通過獻錢幣來獲得爵位,這也會導致,貴族貪官污吏,之前靠着鑄錢聚斂鉅額的財富,到日後再用交錢的方式,來逃脫法律的制裁,甚至是對抗朝廷。”

“律法同樣要與時俱進。”

“治理,治理。”

“除了‘治’,還要有‘理’。”

“若是‘理’跟不上,所謂的‘治’,便是無頭蒼蠅,矇頭亂撞,早晚會出大問題的,而‘治’是官府需要去解決的,但‘理’卻未必要落到官府頭上。”

“而是當落在‘學室’上。”

“不過我並不喜歡‘學室’,因爲學室是培養官吏的,大秦需要提出並完善‘理’的,當是另外一個場所,我更願意稱其爲‘太學’。”

“太,凡言大而以爲形容未盡。”

“大秦需要這樣的一座純學術類的‘太學院’。”

“這些人求的不是官,而是天下道理,這跟政治無關,而是關乎着世界宇宙的運行,洞悉宇宙之規律併爲天下所用。”

“治是實踐,理是理論。”

“唯有理論跟實際結合,才能讓大秦走的更遠,而非是盲人摸象,根本不知自己在摸什麼。”“就以貨幣來講。”

“想要治理其實很容易。”

“等到天下安定,以秦軍之實力,足以壓制關東,到時強行收回鑄幣權,天下又有誰有異議?若有,殺了便是,若是還有地方勢力不甘心,私下偷鑄,或者是朝廷不放心,認爲這些貪官污吏、富商豪強聚斂了太多財富,已經能夠威脅到朝廷,大手一揮,直接摧毀便是。”

“天下誰敢有異議?”

“治就這般。”

“但如何將天下理順,如何讓天下經濟走向正軌,讓天下始終朝着一個正確卻合適的方向進發,這就不是拍腦門都能確定的,也不是生出個什麼想法,下到政令,就能讓天下按照自己預想一般進行,這是不可能的。”

“始皇做不到。”

“你做不到,其他的秦皇帝也做不到。”

“天下也無人能做到。”

“因而這時就要集天下之所長,讓一部分人去替朝廷想一些‘理’,然後朝廷再根據這些‘理’權衡利弊,最終以最符合朝廷預想的去推行。”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不走錯路。”

“或許這些編織‘理’的人未必真就符合實情,但在一代代人的補齊下,這些‘理’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充實,留給大秦改善的機會也會越多。”

“不要太過迷信個人智慧。”

“羣策羣力纔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

“治理天下,靠官吏就足夠了,但天下是會變的,就如這天氣一樣,時刻在變,有朝一日朝廷跟不上變化,或者徹底抑制不住變化,那天下自會亂起來,而且會亂的一發不可收拾,光靠官吏是治理不好天下的。”

“官吏是隻懂治的,他們大多不懂‘理’。”

“理關乎着天下發展。”

“發展纔是天下和平階段的常態。”

“只不過大秦過去並沒有考慮過,甚至始皇也沒有考慮過,始皇所想,僅僅是沿襲舊制,大力發展農業,同時遏制商業手工業,讓天下儘可能的保持在過去的狀態,如此一層不變的情況下,大秦可輕而易舉的坐穩天下。”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就如周公分封天下時,他想過日後會羣雄逐鹿?”

扶蘇默然。

他沉思了一下,搖了搖頭,凝聲道:“先生的建議,大秦當另外建一座高等學室,遠高於現在的學室,而且以研究‘道理’爲主?”

嵇恆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看向扶蘇,問道:“你可想過,若是大秦不對天下進行壓制,任由商業,手工業發展,天下會變成何等模樣?”

一語落下。

扶蘇一下子懵住了。

“不進行壓制”他下意識搖頭,因爲這不可能,若是不進行壓制,天下根本養不活這麼多人,但他又轉念想到,若是當真如此,天下會如何?

最終。

扶蘇搖了搖頭,苦笑道:“扶蘇想不出。”

嵇恆笑了笑,又道:“那你預想的情況下,大秦最長治久安是何等模樣?”

扶蘇沉思了一下,開口道:“應當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民衆都豐衣足食,天下太平安定。”

“太空了。”嵇恆道:“也太過理想了。”

“那先生心中,天下最終的模樣會是怎樣?”扶蘇好奇的問道。

嵇恆緩緩道:“隨着手工業、商業的迅速發展,天下越來越多人去到城邑,在城邑中生活,並通過各地的學室知識,一代代的積累突破下,不斷推動各類技術進步,農業進步,從而實現了糧食高產等等,不過這些都只是基礎。”

“天下真正的模樣其實是個金字塔形。”

說到塔型,嵇恆面色一沉。

他似想到了什麼,凝聲道:“通過學室知識的一代代累積,最終這些知識多到不再是一個人就能輕易掌握,甚至就不是一個人能完全掌握,而是要陸續分化成各類專精的知識,知識壁壘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對人的知識量越來越大。”

“大到讓社會直接分層!”

“自此,天下徹底進入到穩定狀況。”

扶蘇一臉疑惑。

嵇恆沒有理會,繼續道:“如今手工業,商業發展很緩慢,等到日後手工業,商業徹底發展起來,而這也意味着,進入的門檻會不斷拔高,最終的進入門檻,甚至會高到唯有進入‘太學’,甚至是隻有‘太學’中十分頂尖的存在,才能進行最尖端的手工業商業活動。”

“也是從這時開始。”

“天下普通人形成正式分流。”

“最先進的、最頂端的,根本就不是底層人能觸及的,甚至連基本認知都沒有,而這部分頂端的存在,通過知識的壁壘,輕易的收割底層人的錢財。”

“而這一切都會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

“大多數底層人只能在一些常見的手工業商業中內卷,從而謀取一些立足之本,但這類人已很難再如過去一般,輕而易舉的躋身到高位,甚至是直接就沒有這個可能了。”

“在普通人那邊,由此形成了金字塔。”

“頂層掌握着最先進的技術,而且是底層難以攀附,甚至是隻能仰望,並甘於爲獻上自己的財富,只爲享受那些先進技術。”

“而中層跟底層,則是不斷內卷。”

“試圖實現階層躍升,以及維護自身財富。”

“但在朝廷的有意控制調節下,中層會不斷的返貧,底層會不斷的崛起,從而形成中層跟底層的不斷輪轉,而且這個輪轉會很快,如此能極大的保證底層跟中層的情緒,也避免天下出現大的失控。”

“如此情況下,天下也就真正的安定下來。”

“底層始終有上升空間,中層大多無法躋身到頂層,又要時刻擔心自身返貧。”

“高層頂層坐擁大量財富,笑看底層跟中層互相競爭。”

“天下階層始終在動態流動中,只是因知識壁壘越來越高的緣故,產業越來越高端,越來越難進入,越來越多人會認清到現實,也認識到自己就是‘打工人’的命運。”

“那是知識付費的時代。”

“天下的階層流動,只會在中下層。”

“但高層跟頂層的大門同樣敞開着,甚至是就那麼赤裸裸的放開着,但想要進入,必須要極強的能力,以及掌握極爲恐怖的知識,不然就只能幹看着,連踏上的門檻的觸碰不到。”

“這就是社會發展到極致的未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