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

浙東兵力原有十萬餘衆,復杭一戰後損失近三成,後來明清兩軍進入對持之態,魯王趕緊又收編了一些兵馬,兵力恢復到了十萬。

只是這十萬人,水分很大,能戰之兵,大概也就不到三萬人,其他都是招募不到半年的新卒。

如果兩軍於曠野上對壘,真刀真槍的正面廝殺,十萬浙兵或許連一萬真滿洲都打不過。

因此趙銘其實並不看好江防,認爲浙兵擋不住清軍,所以他纔會堅持回到金塘島,準備採取騷擾清軍後方的辦法來挽救浙東危局。

現今整個天下,滿清一方有八旗兵近十八萬,外藩蒙古兵約八萬人,關寧軍大概五萬餘人,姜襄、唐通等九邊明軍大概六萬餘人,除此之外還招降了江北四鎮、武昌左鎮共計約四十餘萬大軍,以及一部分投降的順軍餘部。

計算下來,滿清兵力約有八十萬人,根據戰力可分爲三流,一流自然是近十八萬八旗兵,二流則是關寧軍、外藩兵,以及九邊明軍,大概十九萬人,三流便是劉良佐、劉澤清、左夢庚等投降的明軍,以及王體中、王得仁、鄭四維、賀珍等順軍共計大概有四十三萬餘衆。

而明朝如今的兵力,合起來大概還沒有三十萬,並且還分爲了浙東、福建等陣營,軍隊戰力也比不上清軍的三流軍隊。

歷史上,屬於三流軍隊之一的李成棟,一支人馬,就一路從徐州打到江南,然後打下浙江、福建、攻下廣州,將整個東南打穿。

同屬於三流的金聲桓,也憑藉一己之力,就打下江西一省。

現在明軍三十萬衆,浙東、福建各有十萬左右,剩下十萬分佈於贛南、湖廣、兩廣、貴州等地,相互之間又難以支援,局勢危機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剃髮令,清軍早已一波帶走明朝。

雖說趙銘活躍於江南,提前逼得李成棟反正,又救下了江陰衆人,但是明清之間的大勢,卻沒有改變,天下大勢依然在清不在明,明朝的處境依然危如累卵,隨時可能敗亡。

浙東能與清軍抗衡的唯一倚仗,就是江防,現在清軍從上游突破,浙東明軍便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如果浙東十萬明軍完了,鄭芝龍肯定會投降,那明朝就沒兵了,清軍就能一下收走浙江、福建、贛南、湖廣,明軍將再無翻身的機會。

趙銘聽了夏完淳的話,立即就意識到情況危急,這種緊要關頭,他必須要出手了。

趙銘爽快的答應出兵,不過夏完淳卻憂鬱道:“雖說浙東情況緊急,但是下官從烈港上島,卻發現將軍兵力並不雄厚,恐怕難以緩解浙東壓力。”

烈港內,才幾十條船,而且大多隻是漁船,夏完淳上岸時,心就涼了半截,這也是他憂鬱的原因。

趙銘明白夏完淳的意思,他這是覺得趙銘的兵力太少,而事實上,趙銘的兵力也確實少的可憐。

多鐸主力雖在浙江,但是江南並非沒有清軍,隨便一個府城,至少就有三四千清兵駐守,趙銘要牽制清軍,僅憑兩千太平營,恐怕一個縣城都打不下來。

趙銘站起身來,沉聲道:“這點夏主事不用擔心,我已經讓人去邀請各路義軍前來。”

說着趙銘看像陳名遇,“先生,我想麻煩你去一趟舟山,向黃總兵陳情,事關天下安危,請他派兵助戰!”

陳明遇眼睛一亮,點頭道:“黃總兵手上有一營兵,還有不少戰船,要是他肯相助,那就好辦了!”

夏完淳聞語站起身來,“我一同過去!”

現在朱以海已經接受了隆武帝冊封,乃是大明儲君,夏完淳代表國儲,他去見黃斌卿也好。

趙銘當即頷首:“好,事不宜遲,大家分頭行動。”

清軍既然攻下嚴州,兵臨金華,浙軍防線出現缺口,博洛即可以攻擊金華,殺向台州,也可以直接攻擊浙東,情勢已刻不容緩。

當下陳明遇與夏完淳立刻動身,去舟山島拜會黃斌卿,而趙銘則急忙召集馬士鰲、王德順、阮美、李忠明、郭忠等人前來議事,準備出征事宜。

兩千太平營士卒,只留下劉四領一百人守寨,剩下人馬全部出征,島上的工匠、婦孺則日夜不停的爲將士們趕製兵器和戰袍。

第二日,其他島上的義軍還未趕回來,程璧的船隊卻從日本返回,爲島上帶來不少硫磺、倭刀、還有三十多個倭國浪人。

第三日,附近島嶼上的義軍,陸續趕來,金塘島慢慢聚集了六千餘人,一百多艘海船,不過去舟山島搬兵的陳明遇和夏完淳,卻始終沒有回來。

烈港碼頭,趙銘向外張望,黃斌卿的船隊始終沒有過來。

“將軍,要不我去一趟舟山問一問?”王德順提議道。

趙銘皺着眉頭,“舟山距離金塘島也就半天路程,姓黃的要來,早來了!現在還沒來,估計是不想出兵。”

王德順惱道:“直娘賊,他要是不來,就是站着茅坑不拉屎,不配當舟山總兵!”

趙銘臉頰鼓動,對黃斌卿也有點惱火,就在這時,李忠明道:“回來了!”

趙銘擡頭看去,四艘海船,晃晃悠悠的出現在海港外。

不多時,船隻靠岸,陳明遇與夏完淳下船,陳明遇一臉愧疚,“餘有負將軍之託,沒有說服黃總兵出兵!”

夏完淳冷臉道:“下官在島上待了兩天才見到黃斌卿,他聲言職責是守衛舟山,不願意發兵,陳先生好說歹說,他纔派了四艘海船!”

歷史上,浙東被清軍掃滅,魯王君臣逃亡舟山,黃斌卿直接拒之門外,魯王只能逃去福建。

興國公王之仁領浙東水軍過來會師,黃斌卿卻命人突然發炮,擊沉浙兵船隻,搶奪浙軍戰船,王之仁悲憤之下,把家屬九十三人的坐船鑿沉,全部溺海而死,自己前往南京赴死,被清兵殺害。

趙銘不太清楚這段歷史,不過他察覺到黃斌卿與鄭芝龍關係不淺,對於這個結果也不算意外。

趙銘沉聲道:“既然如此,暫且不管他!”

是夜,聚義廳內,趕來金塘島的義軍首領,齊聚在趙銘帳下。

舟山羣島上物資匱乏,誰有錢糧,就能立刻招來大批人馬聽命。

趙銘命人將島上的存糧,還有銀子都拿了出來,按着事先的約定,先付給前來助戰的義軍三成錢糧,然後大聲道:“諸位頭領,這次能來,一爲天下,二是給我趙某人面子。今日趙某向大家保證,答應的錢糧,趙某一分不會少,打下城池,趙某還有獎賞!”

“將軍,您就領着我們幹吧!”

“趙將軍殺屯齊、俘尼堪,威震三吳,我們都聽將軍的!”

有錢糧可分,趙銘威望也高,各路義軍首領,都表示願意聽命。

趙銘見此,遂即大聲喝令,“那好,事不宜遲,咱們兵髮長江!”

下面一片響應之聲,六千餘人連夜登船,向長江口進發。

雖然各路義軍互不統屬,乃烏合之衆,但是百餘條海船出港,遠遠看去也頗爲壯觀。

碼頭上,陳明遇給趙銘送行,低聲提醒道:“將軍,島上精銳盡出,我擔心那黃斌卿~”

“先生提醒的是,不過浙東事急,我必須要出征!提防黃斌卿的事情,就交給先生。”趙銘心頭冷笑,心理想着,要是黃斌卿敢做什麼,正好給我一個藉口。

(感謝暱稱很長啊改短點的500,週週bgi的200,書友20190412105505499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書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