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隆武帝欲離福京

十二月底,多鐸自長沙城下撤軍,隨後便率領五萬大軍,踏上了北返的道路。

湖廣清軍則由孔有德、尚可喜兩人主持,而兩人由於兵力不足,便只能退守嶽州一線,湖廣危機暫時解除。

正月間,北方消息陸續傳來,趙銘入淮江,破淮安,又北上山東,擊敗清軍圍剿,逼得清軍調兵北返之事,逐漸爲明朝各方所知。

常德府,位於洞庭之西,沅澧平原,乃是魚米之鄉。

堵胤錫出湘西,光復常德後,與忠貞營屯住於武陵、澧州、石門、桃源、沅江等地,以湘北的錢糧,來供養十萬忠貞營,令這支敗軍,終於有了一個可以休整之地。

這時在武陵城外,德山腳下忠貞營的營地外,士卒們正在冷冽的寒風中操練,在大帳內,堵胤錫則正與李過等人商議。

身穿緋色官袍的堵胤錫,將一份邸報,遞給李過等人傳閱,感嘆道:“此次若非平虜侯趙博安,出兵入淮,又攻入山東牽制建奴,長沙之圍,不會如此輕鬆解除!”

李過、高一功等人看了看,也是一陣佩服,“自建奴入關以來,兵鋒難擋,我等一路敗退,兵將士氣低迷,畏奴如虎。平虜侯此舉,實在大漲我等士氣。”

在明朝的一衆兵將中,趙銘和他的東海明軍,可謂一支獨秀,分外引人注目。

堵胤錫重重點頭,“平虜侯,真乃國朝東海石柱。然奴酋多鐸北返,建奴調集重兵反撲山東,平虜侯恐怕也難以于山東立足。如今平虜侯爲我等解圍,我等亦需把握建奴從湖廣撤走的時機,抓緊時間休整,伺機反攻。”

李過、高一功等人起身抱拳,“還請撫軍吩咐!”

堵胤錫沉聲道:“嶽州乃湖南門戶,在我之手,則武昌再望,在建奴之手,則長沙危機。我等不說盡復全楚,然必復奪嶽州。”

說着,堵胤錫站起身來,“幾位將軍訓練兵馬,本官這就準備前往長沙,爲忠貞營討要一批器械錢糧,再與何督憲商議收復嶽州之事!”

~~~~~~

長沙府,總督府邸,何騰蛟也拿到了朝廷的邸報。

趙銘決定北上,襲擾清軍之時,便給了隆武朝廷上了奏疏,言明瞭自己北上,襲擾清軍,逼迫滿清自湖廣、江西撤兵的戰略,讓隆武朝廷務必抓住,他創造出來的機會,不要再次措施穩住陣腳,收復失地的時機。

如果這次隆武朝廷依然沒有作爲,趙銘就是鐵打的,也會感覺到累,東海明軍便真的有些帶不動局面了。

畢竟幾路人馬,就趙銘一路打得好,即便殺到滿清老巢門口,其他幾路敗得跟拉稀一樣,僅靠趙銘顯然也無力迴天。

何騰蛟看了邸報,臉上有些不太自然,他剛送上去的奏報,聲言自己擊敗了多鐸,這邸報傳來,無疑打臉,而且皇帝對他的奏疏也沒回應,讓他有種將要失寵的危機感。

隆武皇帝疏藩登基,身邊沒有班底,朝中又有鄭芝龍弄權,所以很倚仗恩寵何騰蛟這個老熟人,將何騰蛟視爲心腹。

一直以來,何騰蛟也將自己當做隆武皇帝最恩寵的大臣,可是現在先是浙系開始擁護隆武,現在又出了個趙銘,便分去了隆武對他的恩寵。

原本隆武沒什麼人支持,現在內有鄭成功和文官集團,外有儲君的浙係爲盟友,何騰蛟的地位便不那麼重要了。

看着邸報中,隆武朝廷對趙銘極盡讚美之詞,何騰蛟心頭一陣不快。

~~~~~

福京,皇宮,御書房內。

穿着粗布黃袍的隆武皇帝,負手立在地圖前,身後站着幾名心腹大臣。

這時隆武皇帝對着地圖出神半響,忽然回過身來,看着幾名心腹,一臉決然道:“諸位卿家,朕意以決,趁此時機,離開福建,擺脫鄭芝龍。諸卿可有對策!”

趙銘攪亂山東,清軍主力北返,明朝面臨的外部壓力減輕,隆武皇帝決定趁此機會離開福建,不想繼續毫無作爲。

書房內幾位心腹大臣,聽了不禁拜倒,磕頭道:“臣等無能,使陛下受辱矣。”

在明朝中央權威尚存時,明朝文官勢力強大,不過中央權威崩塌後,就算是朝廷大學士,地方軍閥依然不將其放在眼裡。

書房內不是大學士就是尚書,最小的也都有三四品,要以往都是大人物,可是在福京,卻什麼也不是。

他們面對鄭芝龍,可以說毫無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罵一罵鄭芝龍,可是罵又罵不死,而且罵鄭芝龍也是有風險的。

前不久,戶部尚書何楷,因爲大罵鄭芝龍,便被鄭芝龍派人割去一支耳朵,險些被鄭芝龍殺死。

隆武帝見此臉上盡是無奈之色,忙擡手道:“卿等不必如此,都起來說話。”

等大臣們起來,隆武帝悲憤嘆息道:“朕登臨大寶,曾立振興大明之誓,欲消除黨爭,用舍公明,欲減民疾苦,嚴懲貪腐,欲開海通商,開源濟困,欲大起六師,收復金陵。然而,朕心中之策,皆因鄭氏掣肘,難以執行。若長此下去,振興之日,恐無期矣!”

隆武帝說着,眼中不禁含淚。

楊文驄心中亦感到悲憤,不過還是出來勸慰道:“陛下當初自南京入福建,身邊不過臣等十餘人,手中無錢無兵,而今陛下能使朝廷勉強立足,實在已經不易。眼下陛下切莫氣餒,如今朝中聚集忠義之士不在少數,朝外又有太子、平虜候、堵撫軍、何督院、萬督院力戰清兵,只要陛下矢志不渝,中興必可期。”

其餘衆人也都勸說,隆武帝擦拭眼淚,半響神情決然起來,沉聲道:“平虜候上書言,今天下大勢,建奴已佔八分。若建奴安定這天下八分,而我大明仍舊四分五裂,必無力與建奴抗衡。現今平虜候襲擾建奴後方,朕若再不奮起,錯失良機,今後必然悔之晚矣。因此朕決議,移駕贛州,一解贛州之圍,二擺脫鄭氏掌控,三能就近指揮抗清大局。諸位愛卿贊成否?”

幾名心腹大臣相互看了看,楊文驄作揖道:“陛下要離開福建,御駕親征,鄭芝龍必然阻攔,但臣等即便丟掉性命,也要助陛下脫離鄭氏掌控。”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加書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