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雪覆蓋下的紫荊城,景色格外的壯麗。
暖閣內,點着火盆,將房間烤得十分溫暖,多爾袞穿着貂披着裘,站在窗戶前,俯瞰白雪蒼茫的大地。
身後從湖廣趕回來的范文程,躬身站在身後,低聲稟報着,“攝政王,豫王爺已經自長沙撤軍,人馬返回武昌,不日便會北上山東。山東匪賊聲勢雖盛,但不過是趁着我大清兵在南方,北地空虛,才如此猖獗,一旦豫王爺兵至,必然能夠掃清匪賊。”
多爾袞目光深邃,冷聲道:“山東匪賊不過跳樑小醜,本王自是知道,大軍一到,定能將起掃滅。”
說着,多爾袞懊惱起來,“本王惱怒的是,今日本王掉多鐸回師,平定山東匪賊,等它日大清兵南下,海寇又至,大軍征討僞明,豈不又要半途而廢。如此幾次,我八旗勇士疲憊,僞明得以生息,大勢定然此消彼長,本王一統之業,便遙遙無期矣!”
范文程沉吟一陣,開口道:“攝政王,奴才以爲海寇於我大清,猶如蒙古於之中原,匈奴於之兩漢。”
多爾袞眉頭皺起,轉過身來,“怎麼說?”
范文程行禮道:“回稟攝政王,海寇在海上,憑藉戰船運動,就如同蒙古人騎馬在草原上奔馳,中原難以捕捉其蹤跡,也難以防止其入寇!”
多爾滾沉思片刻,覺得范文程說的很有道理,海寇與北方遊牧部落,確實有些相似之處。
“那你以爲,我大清該如何對付海寇?”多爾袞沉聲問道。
范文程道:“中原應對遊牧部落,只有三策,一是修長城防禦,二是訓練馬軍主動出擊,三是和親。奴才以爲,對付海寇,也就是這三策。”
多爾袞眼睛一眯,“你具體說一說!”
範文臣沉吟片刻,組織一下語言,繼續道:“海寇在海上,物資匱乏,奴才以爲洪總督遷民海禁之策,就是爲大清構築一道防禦海寇的長城。此策應該從江浙,推廣至兩淮、山東,將沿海百里內的人口盡數遷走,製造無人區域,使得海寇無法自陸地獲得糧食物資。若是朝廷推行禁海之策,就能使得海寇物資匱乏,甚至發生饑荒,無法繼續壯大實力。”
多爾袞點了點頭,“禁海可行,不過漢人喜歡修長城,明人喜歡修牆築堡,但卻未能擋住我大清入關。本王想聽一聽第二策。”
范文程陪笑道:“攝政王英明,海禁只能困敵,卻不能擊敗海寇,大清要擊敗海寇,解決海寇威脅,還是需要如漢對匈奴一般,訓練騎兵,使得匈奴人的優勢蕩然無存,然後主動出擊,擊敗匈奴。我大清要滅海寇,亦需要訓練水師,才能擊敗海寇。”
多爾袞頷首,“你所說之言,與洪承疇之語,乃是一個意思。”
范文程行禮道:“奴才確實看過洪總督的摺子。奴才以爲除了,海禁和造船訓練水師之外,大清也可以嘗試招降海寇。海禁之後,海寇獲得物資不易,條件必然困苦,大清許以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即便那趙銘不降,他的屬下也沒人投降麼。大清只需招降幾人,即可分海寇之勢,還可加快朝廷水師成軍,早日形成戰力。”
范文程頓了頓,繼續道:“海禁困敵,造船訓練水師,談判招撫,這三策同時進行,奴才以爲不用五年,朝廷必平海寇!”
多爾袞臉上露出笑意,“這次洪承疇總督江南失誤,令海寇劫走兩淮之糧,又攪亂山東,必須受到懲罰。本王已經決定免去洪承疇江南總督的職位,調回京師問罪,正愁無人可以接替洪承疇。今日聽你之言,就由你去總督江南吧!”
范文程聞語一愣,臉上愕然,多爾袞看他的神情,皺眉道:“怎麼,你不願意爲本王分憂!”
范文程忙磕頭道:“奴才領命,一定不負攝政王期望。”
~~~~~~
自從趙銘擊敗滿達海後,山東的清軍就由進攻,轉爲防守之勢。
覺羅巴哈納和嶽樂龜縮於濟南城,滿達海退到沂州、兗州一線,也無力北進。
清軍沒了動作,山東的義軍便活躍起來,曹州的榆園軍攻濟寧、下東昌,甚至還攻入河北大名府的地界,聲勢十分浩大。
同魯西的榆園軍相比,魯東的義軍,則採取收縮的態勢,正忙着向登萊轉移。
正月下旬,登州,長山島。
長山島,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附近還有廟島列島,等十多個大小島嶼。
此時,趙銘已經將長島作爲重要的基地來進行經營,島嶼上佈滿了臨時搭建的木屋和帳篷,以及穿梭的人影,海面上遍佈運送人員和物資的船隻。
正月間島上還很寒冷,不過在石頭搭建的鐵匠鋪內,十多個大漢依然赤着上身,揮汗如雨的砸個不停,他們正在鍛打腰刀和梭標,義軍裝備不足,趙銘不說給他們裝備弓箭、鳥銃、火炮,但至少得每人一把戰刀,或者是標槍。
趙銘與謝遷等人站在鐵匠鋪子內,鄉下的鐵匠技藝有限,鐵匠鋪的條件也十分粗糙。
謝遷道:“大帥,工匠多是鄉里打農具的,只能打些鐵質大刀,還有精鐵槍頭,別的兵器不敢做,一是技藝不夠,打造速度太慢,二是成本太高。”
趙銘微微頷首:“清軍多是披甲兵,劣質的戰刀不易破甲,本帥建議你們多打精鐵槍頭,近戰能刺人,遠了可以投擲。另外還可以用模具,直接生產鐵骨朵,插根棒子做鈍器使用。”
說着趙銘停下腳步,轉身對着謝遷等一衆義軍將領,安撫道:“器械的事情,你們不要太過擔心,先用這些將就將就,本帥稍後會令人從舟山給你們調撥大批兵器。”
謝遷等人聞語,臉上都露出喜色,齊齊抱拳,“我等謝過大帥!”
趙銘與衆人說着話,離開了簡陋的鐵匠鋪子,來到了鐵匠鋪外面,下方的海灘就是校場,數千義軍在冷冽的寒風中操練。
明軍將校們正訓練着義軍漢子們投擲標槍,近千人一起投出槍桿,投中二十步外木靶的人,卻只有寥寥數人。
趙銘看了一眼,微微搖頭,“訓練還需要抓緊啊!”
這時,阮美走過來,稟報道:“大帥,山東諸路義軍首領都到了!”
趙銘聞語頷首,“走,大家隨我一起去官廳商議大事!”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