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間,天氣轉涼。
夜晚,趙銘站在院子庭院中,深邃的目光,眺望着頭頂的星空。
這時,他肩膀忽然微微一沉,一件披風披在了他的身上。
趙銘回頭一看,是李枝枝站在身後,於是握住她的手,問道:“破奴和世成都睡呢?”
趙銘口中的破奴,是當年江陰之戰時,李枝枝抱回的嬰兒,後來趙銘見老李頭一把年紀,還孤身一人,就將孩子交給了李忠明,反正都姓李,連姓都不用改。
這次江北之戰,李忠明爲了掩護趙銘,死於亂軍之中,趙銘便又將孩子接了過來,認爲義子。
趙銘口中的健兒,則是趙銘自己的兒子,就叫李世成。
“都睡下了!我纔過來看看相公!”李枝枝輕聲道:“時間不早了,相公想些什麼呢?”
趙銘並不想將心中的苦惱,帶給家裡人,於是笑着搖頭,“沒什麼,吹吹風,觀賞星辰而已。”
李枝枝挽起趙銘的手臂,柔聲道:“我雖是一介女流,但也聽說過,勝敗乃兵家常事。評書中的豪傑們,也有失敗的時候。我以爲失敗後能知恥而後勇,重新站立起來,纔是真正的英雄。”
說着李枝枝頭靠在趙銘肩膀上,擡起頭來,目視他,“我相信,我相公是真英雄,肯定能渡過眼下的難關!”
趙銘眼下確實比較難,隆武朝議和,明朝國策調整,對於藩鎮影響還是十分巨大。
明清休戰後,藩鎮沒有理由繼續維持旁大的軍費開銷,隆武朝廷收緊藩鎮支持,而地方百姓覺得都不打仗了,便不願意繼續繳納重稅,來供養軍隊。
浙系諸位大帥,每個人也就兩三府的地盤,卻一個個都養了四五萬兵。
在戰爭時期,百姓能夠承受重稅來養兵,可現在不打仗,士紳百姓自然就不願意掏錢,各鎮便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這使得浙系諸鎮,在財政上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困境,便影響了華興公司的軍火生意。
此前華興公司從浙系諸鎮手中接到了大筆的訂單,從火槍到衣甲、水壺、鞋子等物,都進行大量生產,而現在局勢轉變,造成各鎮普遍沒錢付清尾款,造成了華興公司嚴重的虧損。
此外,由於議和,加上此前趙銘慘敗,使得東海鎮招募新卒和屯軍,都變得十分困難,迫使趙銘只能提高士卒待遇,這又加重了財政負擔。
趙銘聽見李枝枝的寬慰,一隻手摟緊了她的肩膀,目視遠方,堅定道:“你放心,爲夫不會讓你失望。”
“相公去休息吧!”兩人看了會天上星辰,李枝枝柔聲道。
趙銘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先休息,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
當下兩人分開,趙銘來到前院公房內,幾個房間內都還亮着燈,一些幕僚和書吏,還在忙碌着。
趙銘走進自己辦公的場所,侍衛點了燈,他則給自己倒了一碗濃茶,喝了一口,便開始忙碌起來。
三更天,趙銘的公房外,門被敲響,陳明遇在外面道:“大帥?”
趙銘聞語放下手中文書,沉聲道:“進來!”
門被推開,陳明遇、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魚貫進入了公房,讓原本挺大的房間,立時顯得有些擁擠起來。
趙銘看着衆人,微笑道:“幾位都覈算清楚了麼?”
陳明遇點了點頭,作揖行禮,“根據大帥的提議,戶科、兵科、吏科進行了覈算,若是按着大帥的提議,募兵餉銀提升到二兩,軍官同樣翻倍,將人馬恢復至八萬,光是軍餉不少二百二十萬兩。若加上糧草消耗,軍械補充,添置火炮和戰船,還有訓練和獎賞,戶部每年至少要撥給兵科軍費四百餘萬兩。若是再算上,官員俸祿,疏通河道,修築道路,以及各州縣蒙學、縣學,還有各衙門的花費,一年預算將超過六百萬兩。”
此前,華興公司軍火貿易賺了大錢,加上東海鎮在戰場上繳獲豐厚,所以趙銘花起錢來,便沒有什麼節制,推行了許多政策。
比如,各州縣新辦官學,對於學習費用,進行了減免,另外還有興修水利,平整道路等基礎建設。
這些舉動,都需要強大的財政來支撐,而本來,以東海鎮的財力,不用爲錢財擔心,但江北一戰敗光了東海鎮的家底,明朝內部的貿易行商環境,又出現了變化,便讓東海鎮不得不勒緊褲腰帶了。
趙銘一聽預算超過六百萬兩,立時皺起了眉頭,這已經嚴重超過了東海鎮的預算。
當年弘光朝,一年的稅收,才五百多萬兩,按着東海鎮的花銷,一鎮兵馬比以前弘光整個朝廷消耗還多。
不過雖然如此,趙銘卻不得不提高將士待遇。
“居然要這麼多!”趙銘皺起眉頭,“如今在江東,絲織作坊內,有些技藝的工匠,一個月至少能那拿一兩多銀子,有的甚至能拿到一兩五錢,若是不提高將士待遇,如何使將士效死。”
東海鎮從事海上貿易,大量銀錢涌入江東,造成了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銀子的購買力降低,要是趙銘不增加軍餉,必然會傷害士氣。
陳明遇道:“大帥,現在我們一臉賦稅大概才五百萬,今歲華興公司的生意還受到了影響,賦稅肯定會有所下降,若預算六百萬,恐怕難以爲續。”
趙銘皺起眉頭,沉默片刻後,忽然問道:“臺灣那邊還有田地可分麼,是否可以用田畝,代替一部分餉銀和獎賞?”
老婆孩子熱炕頭,是許多漢人嚮往的生活,而幾乎沒個漢人都有成爲地主老財的理想。
在各行各業之中,百姓掙了錢,士卒發了軍餉,總是會想方設法的弄些土地,或者把家鄉的宅子建起來。
臺灣那邊的土地資源,東海鎮大可利用,若是一個人,只要從軍三四年,退下來,就能當個小地主,相信會吸引許多人加入軍隊。
陳明遇卻沉聲道:“大帥之策,卑職也想過,只是關外一戰後,大帥送了百餘萬朝鮮人上島,如今島上在側人口接近三百萬,已經沒有多少土地,可用於分配了。”
趙銘沒想到,他對清作戰期間,東海鎮居然已經快要消化臺灣中北部地區,不禁驚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