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殖民主義

遼闊的大海上,福船藉着風勢,破開海面,帶起陣陣浪花,風吹在船帆上發出呼呼的聲音,桅杆和船身發出嘎吱嘎吱的輕響。

張益達站在船頭,看着海面,此時船隻已經進入杭州灣,前方海天相接之出,出現一道灰色的長線。

在張益達旁邊,鍾業顯歡喜道:“哥哥,快到王京了!”

張益達站在船頭,意氣風發,他們從新明洲出發,航行近四個月,終於抵達杭州。

風帆戰艦時代,船在航行時要考慮天氣、洋流、季風等原因,不熟悉航線的話,航速並不會很快。

此時從英國到美洲,快點需要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慢則需要兩個月。

當年麥哲倫橫穿太平洋,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如今過去近一百五十年,但船隻的速度並沒有多大提升,所以張益達走了四個月的時間,可謂相當不易。

張益達高興謂身後聚集的水手道:“等到了王京,我請大家好好玩幾天!”

鍾業顯等人聽後,頓時一陣歡呼,在海上憋了幾個月,大家早就憋壞了。

雖然他們中途在呂宋和臺灣進行過補給,得到了來南洋討生活的倭國和朝鮮婦女的慰藉,但是並未久留,現在到了繁華的王京,自然要好好放縱一番。

在衆人高興之餘,前方的帆影開始多了起來,從船型來看,最多的是中國的福船,其次是西式的快船,最後是跑倭國那邊的朱印船。

在這些船之中,最顯眼的則是,幾艘巨大的戰艦。

“哥哥,有艘水師戰船,向我們航行過來,要不要把旗掛起來!”望鬥上,楊彥昌大聲向下喊道。

張益達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拿起千里鏡觀看,只見一艘福船,桅杆上掛着一面旗幟,上書一個“漢”字。

張益達不禁有些疑惑,怎麼旗幟換呢?難到變天呢?

趙銘剛被封爲漢王不久,消息還沒傳到南洋。

wωw▲TTKдN▲co

張益達心裡擔心,不曉得他們的旗幟還有沒有用,不過還是道:“掛起來!”

一名水手拿了一面面藍底的旗幟,飛快爬上望鬥,楊彥昌掛起來,旗幟迎風招展,那艘水師戰船,開過來片刻後便轉彎離去。

張益達見此不禁鬆了一口氣,看來浙江還是趙大帥的天下。

很快,船隻沿着海岸航行,在天黑時分,停靠在杭州碼頭。

這時天色以黑,碼頭和城中卻人聲鼎沸,燈火闌珊,來往之人絡繹不絕。

船隻在碼頭邊上固定,水手們一陣歡呼,便隨着張益達下船。

張益達拿出一疊十元一張的華興票子,交給幾個船頭,微笑道:“帶着弟兄們好好玩!”

衆多水手一陣歡呼,便跟着各自船老大,或者獨自散去。

張益達則帶着幾個心腹,往城內去。

杭州城很大,但人口也多,城外形成了不少街市和貧民聚集去,有地方可以消費,但要說繁華,還是得進城裡。

雖已經是夜裡,王京的城門,卻並未關閉,展現出了漢王國的自信,還有實力。

一行人在進入城門時,出示了身份牌,便得以進入城中。

此時,站在杭州的街道上,兩側一家家酒樓客棧店鋪分立,沿街商鋪都掛着燈籠,將街上照得如同白晝,身穿錦衣華服的男女進進出出,各種歡聲笑語,討價還價,喝酒吟詩,說書唱曲的聲音,傳入衆人耳中,好一派繁華的場景。

張益達等一衆土包子,頓時震驚的愣在街道上。

衆人從新明洲柳宿港過來,那裡已經被開發數年,可是因爲只有不到兩千漢人,規模始終發展不起來。

在加上新明洲北部,氣候條件不是很好,至今只形成一個村落和簡單的集市,周圍除了草,就是放牧的羊羣,可以說相當的偏僻和落後。

張益達從南而來,好多年沒有見過着這樣的場景,不禁感慨,“業顯,有什麼想法!”

鍾業顯回過神來,臉漲得通紅,“哥哥,王京真他孃的熱鬧!”

張益達卻深吸一口氣道:“我一定要將村子,也建設成這樣繁華的城市!”

議政府爲了鼓勵移民開拓海外殖民地,頒發了一道旨意,允許士紳、商賈、豪強,甚至普通百姓,開拓殖民地。

百姓開發一畝地,就是一畝地的主人,開發一座村子,就是里長,開發一座城市,就是城主,以後還要封建諸侯國。

議政府不干涉,城主管理自己的城市,允許城主有私人衛隊,任命城市官員,只需要每年向議政府繳稅即可。

這等於就是恢復先秦時代的封建制度,另不少家族、商賈、都野心勃勃。

張益達得知這條政令後,立時動心,辭掉了新明洲總督府的職務,下海單幹,想要建立一番事業。

趙銘這個政策,以後必然會存在隱患,但此時無疑還是比較適用的。

西方已經開始殖民近兩百年,不才取這樣的政策激勵,怎麼激起民間的殖民熱情。

這時他話音剛落,後面卻傳來一聲大喝,“前面的讓讓,擋着道了!”

張益達等人聞語,連忙閃到一邊,便見一隻足有百輛大車的商隊,從街道上通過。

鍾業顯不禁道:“哥哥,這是哪家商號?”

張益達看了看旗幟,沉聲道:“是呂宋那邊的華興煙業!”

鍾業顯不禁露出羨慕之色,“那可是數一數二的商社!”

菸草行業乃是暴利行業,議政府禁止民間參與煙業,只許官辦,而各官辦煙業商社,每年賺錢的銀子,比整個王京城上繳的賦稅還多,比海洋貿易還要賺錢。

張益達卻露出不屑的神情,“哼,他們有官府扶持,距離大明又近,才能發展這麼快。要是官府准許商賈參與,肯定擠垮他們!”

這時,天色已晚,衆人都有些餓了,張益達便沒有瞎轉悠,而是帶着衆人進了一家不錯的酒樓,來犒勞衆多兄弟。

雖說新明洲還未開發,但是張益達其實不差錢,他這次帶來五條船,滿載着皮革、羊毛、醃肉,於呂宋銷掉一批醃肉,進了些蔗糖,又到臺灣賣了一點,進了一些糧食、茶葉和水果,將船艙裝滿,纔來到杭州。

海上貿易,爲了利益最大化,船艙不空,每到一個港口,都會補貨銷貨,以求賺取更多銀子。

張益達光在呂宋和臺灣的交易,就讓張益達賺了不少,等五船貨賣出去,至少獲利上兩萬兩。

進入酒肆,裡面坐滿了食客,一個個小斯端着一盤盤酒菜,穿行在食客之間,香味蔓延,讓人食慾大增。

張益達一行人進來,立時有小廝上來,張益達每要包間,而是在大堂一角坐下。

這時,小廝麻利的擦了擦桌子,熱情笑道:“看幾位客官遠來,是否需要小的推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