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名將之威

(感謝無畏所謂打賞)

夏稅結束,李璟打開李讓遞上來的夏稅報表,看着上面的一排排阿拉伯數字,不由的嘿嘿笑了起來。

現在整個李璟治下各州縣都在說安東郡王愛民如子,換了個極仁慈愛民的新稅法,攤丁入畝之後,田賦與各種加收和瑤役的丁役錢等一起,每畝才只收三十文錢。如果只有十畝田,那隻要交三百錢,就算是那些擁有萬畝良田的大地主,也不過是三十萬錢,摺合一下才三百貫。對於這些大地主們來說,三百貫,也就買一套上好的玻璃飾品而已。

就連最近登州發行的幾份報紙和雜誌與週刊上,都有無數的文人們爭相的給李璟寫詩頌揚,讓李璟每天看報時都有些小小得意。

人人都以爲李璟吐血大虧本了,其實李璟一點也沒有虧本。在今年以前,李璟對於那些移民們根本沒徵過稅,今年是第一次徵稅。而那些中原百姓常見的加派啊雜稅什麼的,李璟的治下根本就沒有這樣幹過。

大家只看到李璟治下十州五十五縣之地,三百餘萬百姓,只收得了三十萬貫錢的夏稅,還因此得向百姓承諾不再免費徵他們做瑤役、力役等等。

可誰又知道,其實這三十萬貫是李璟白賺到的。起碼,前幾年,李璟就一文錢稅也沒收到過。

當然,這指是的田賦。

李璟前幾年商稅還是收了不少的。就算現在公佈的三十稅一的商稅,也只是表面的情況而已。實際上。完整的商稅還是不少的,在鎮國軍的地盤上。濟水、黃河,還有渤海、黃海,以及轄內沿海的諸港口、補給點,都設立關卡。商隊路過,這是要交稅的。另外,各個州縣城,商隊入城也是要交稅的。再加上所有在鎮國軍境內的商鋪、商隊都得辦理經營執照,這也是要交稅的。有鋪面經營。還要交稅。

各種的稅交下來,絕不會少,不過與商人們的利潤相比,也算不得什麼。這個收稅的數字,鎮國軍可是控制的很好的。更何況,鎮國軍還有諸多特種經營的商品,如鹽、茶、鐵、鎧甲、武器、酒、香水、玻璃、冰糖等等。這些都被列入特種商品。無一例外,這些商品都被課以重稅。

鎮國軍的登州鹽,產量巨大銷售各地,幾乎已經達到傾銷的程度,沒有哪個鹽池或者鹽廠的鹽能與登州鹽相比,登州鹽質量好價格更便宜的跟沙子似的。可再便宜也擋不住鎮國軍擁有的巨大市場銷量相比。薄利多銷的模式下,登州鹽搞死了同是海鹽的淮鹽,弄跨了湖鹽的解鹽,更衝擊了西北的青鹽。

曬鹽這種無投入,純暴利的生意。每月都能給李璟帶來大量的利潤。

現在李璟根本不需要再自己去賣鹽,幾十個鹽廠只顧生產鹽。然後直接運到港口交給那些鹽商好了。那些鹽商們交納一筆重稅後,便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他們想要的登州鹽。要多少就有多少,無限量。

登州港現在已經超越了廣州,成爲了大唐第一大海港。登州城現在的擁有的居民也達到了五十萬人之衆,成爲大唐十大都市之列。李璟建的新登州城已經擴建了兩次,擁有了三道城牆,內有無數街坊,是整個北方的不夜之城。

夏稅田賦方面的只收了三十萬貫錢,可是商稅這邊卻收了足足一千多萬貫。

李璟數了好多遍,才終於確認,不是他看錯了,確實是一千多萬貫。這個數字,簡直有些不敢相信。

不過這還並不是李璟最大的收益,李璟最大的財源不是稅收,而是鎮國軍擁有的這些藩鎮所有的工坊、商隊、海上船隊。整個鎮國軍擁有無數的工坊,同時還有無數與那些商人和大族們合作經營的工坊商鋪等。

光是玻璃和白酒以及鹽這三樣壟斷性的商品,帶給李璟的利潤就是極爲驚人的。

乾符四年上半年,李讓呈給李璟的報表上清楚的寫明着,鎮國軍現在擁有兩千三百多萬貫的庫存,糧食更是擁有一千二百多萬石的米、麥、粟、大豆,以及一千多萬石的薯藥粉、芋粉和藕粉。

鎮國軍的庫藏無比的豐富,足夠支撐五年之久。

薯藥和芋頭雖然屬於粗糧雜食,並不太好吃。可對於那些餓怕的移民百姓來說,這些高產的食物簡直就是寶。特別是李璟在各縣鄉建立了制粉廠後,今年更是引得更多的百姓栽種薯藥和芋頭。去年鎮國軍總共種植了約二百萬畝薯藥和芋頭,結果收穫喜人,平均一千五百斤一畝,總共收穫了兩千五百萬斤。五斤左右的薯藥和芋頭就能出一斤粉,五百多萬斤粉。

聽說去年有一戶原先從中原逃難來的百姓,冬天時就用薯藥粉、芋頭粉、藕粉,加上蘿蔔一起,最後做成了粉磚,在家裡砌了一堵粉磚牆。據說這是老輩傳下來的法子,這樣做成的磚牆,就是幾十年都不會壞掉。遇上大飢之年,可以直接把磚取下來泡水,然後煮食充飢。

聽說現在很多百姓家裡,都多多少少弄了那麼一截粉磚牆。

聽到這些事情,好笑又心酸。沒有經歷過那種大饑荒的人,是永遠也不會明白糧食的可貴。草根樹葉吃光,連土都吃,甚至吃人。在鎮國軍的生活雖然讓他們已經開始溫飽,但大家雖然不缺糧了,可耕種的時候,卻依然會種上許多薯藥和芋頭,平時也經常做臘肉,乾魚,鹹蛋、皮蛋等。無論走到誰的家裡,雖然家中交了收購糧之後,還有充足的口糧,可每餐卻依然是要搭着粗糧吃。

不過雖然已經開始有了餘糧,可李璟卻沒有停止向東南嶺南之地購糧。每個月都有船隊運着糧食從海上過來,然後存入在遼東都裡鎮、卑沙城、建安城、安市城、娘娘城、尖口城、烏骨城、平壤城等重多城池之中。另外在山海關、盧龍塞,登州州、萊州等地,李璟也繼續儲糧。

不少官員覺得眼下情況,鎮國軍就算不再買糧,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用不着再花那麼大的力氣和價錢去買糧,可璟不但沒有停止買糧,反而下令加大買入量。

時間已經到了乾符四年,李璟很清楚,黃巢之亂馬上就要進入一波新的高潮,緊接着各鎮就會開始亂起來。世道一亂,糧食就是最重要的物資。李璟要多存糧,不然等到那時可就難買到糧了。有了糧食,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錢這東西,只要流通起來,纔是真正的有用之物。

夏種之後,李璟也開始把從各地買來運來騙來各種方式弄來的百姓,一船船的送往遼東,帶着各工坊打造的諸多農具,還有在遼東存儲着的諸多牛馬,將他們分到各州縣,進行熱火朝天的大墾荒行動。同時,輪流出擊實戰搶劫的各軍,也源源不斷的把搶劫到的人口牲畜送回後方。

那些被搶來的契丹和高句麗與東瀛的百姓,李璟一律讓他們先到遼東修路。

在遼東半島,從都裡鎮爲南端頂點,一條沿着西面海岸,經積州、建州、直到遼河口的安州。同時,另一條幹道則沿着遼東半島的東海岸,一路經碧流河、莊河穿越石城、石人汪,然後到大行城,最後到達尖口城、虎山城。然後在此分成三路,向北直達烏骨城、李家堡城。向南越過鴨綠江,直接修到平壤。另外一條則繼續一路向東到達國內城。

同時,還將修建一條從安市到李家堡到國內城的東西幹道,修建一條從建安經過娘娘城到達尖口城的東西幹道。

通過拓寬道路,把遼東半島各城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同時,也開始開採遼東的一些大鐵礦、銅礦、煤礦等。

遼東的開發如火如荼,可卻總是還差人手。有那麼多的城池,那麼多的田地,那麼多的礦山,缺的就是人。

而到了這個時候,唐軍出擊也很難搶到人了,高句麗人和契丹人都開始收攏部族百姓,依靠各個緊城之下。鎮國軍人少了討不了便宜,人多了,就有可能引發大戰。而眼下,李璟卻不願意這麼早和他們真打起來,遼東各個新佔領下的州都還沒能鞏固,出戰又不能一戰滅掉契丹或者高句麗,那就絕不會冒然出兵。

一面忙着穩固開發遼東各州縣,李璟也一邊密切的關注着中原和草原的動靜。

痕德可汗與李璟秘密結盟之後,李璟這邊從平州山海關、盧龍塞以及安市遼水向契丹人派兵襲擾,痕德可汗也開始與迭剌越打越厲害。

同一時間,高駢到達鎮海之後,正攻打鎮海總部潤州的黃巢聞風而逃,一路南下,於七月攻下杭州,八月攻克浙東總部越州,擒浙東觀察使崔璆。

不到兩個月,以富庶號稱“繭稅魚鹽,衣食半天下”的杭越之地,落入了黃巢之手,但他還沒來得及感受一下自己勝利果實的美味,剛剛在潤州走馬上任的高駢就已經指揮大軍追了上來。

高駢以手下最得力的兩員大將,張璘和樑纘統兵任前鋒,分道攻向杭、越。高駢之名並非浪得虛名,黃巢鼓起勇氣與之交戰,卻連連失利。

手下大將秦彥、畢師鐸、李罕之、許勍等數十員大將紛紛戰敗投降高駢。

重挫之下,黃巢只得又放棄了杭、越二州,遁入深山老林,轉道仙霞嶺,劈山開路七百里,逃入窮水惡水的福建。

一戰之後,高駢威名更盛。

李璟率鎮國軍掃蕩遼東,高駢卻鎮鎮海軍威震東南,大唐當今最爲勇猛的兩員將領,一北一南遙相呼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