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看來咱們倆下半輩子要在這裡下棋嘍

若真是如此,那這小子不僅是得不償失,更說明了其對這一家人也沒有多少的感情在。

如果是他朱棣,關是肯定要關的,但還不至於因爲日常用度這點事情剋扣什麼。

不說因小失大的事情,可見這份心胸也不見得有多大。

不過既然不是自家那大孫子,只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們,那就能夠理解了。

畢竟那些大臣們做事情就是這樣,他們沒有辦法在感情上與他們老朱家的人感同身受。

這也是爲什麼他朱棣對待那些大臣們不管多信任,也只將其當做外人,而自家人就是再混蛋,也會遷就一些的原因。

“那小子最後是怎麼解決的?”

黃儼道:“太孫殿下在語重心長的給漢王妃解釋了事情是怎麼回事後,又將太子身故的事情給漢王妃講了一下,對此漢王妃也就能夠理解了。而太孫殿下還專門承諾,不會再阻止漢王府一家人的進出,說是如果漢王妃願意去,也可以一路北去,到漢王那邊。”

聞言,朱棣的臉上終於是露出了笑容。

這小子並不是什麼心眼極小,對自家人心狠手辣的人。

而相比於朱棣,一旁的朱高熾就要想的更多了。

如今那老二和老三還沒有造反,那小子又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對於朝廷而言,最好的情況自然是不存在任何造反的事情。

如果將那老二老三的家人保護好,甚至送過去,既表達了對老二老三的信任,也表示了自己的誠意。

表明他本身還是很在乎自家人之間情義的。

儘管這樣的手段很可能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但反之,就是將這些人留在京中,甚至全部殺了,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那漢王府和趙王府的家眷一直都在京城,那老二和老三隻要敢在這樣的時候造反,可見其本身也壓根不在乎,亦或者有什麼萬全的法子。

與其虐待甚至將這些人殺了,還不如舉着大義之旗將這些人給放了。

因爲你不管用什麼辦法去對待這些人,都非常容易被對方拿住把柄。

到時候,那老二老三就能以此作爲藉口,開始造反叛逆。

可以說,將那漢王府和趙王府的人放了,反而是一步很好的棋。

也可以向天下人,向那些接下來會來到京中的人表明自己的態度。

看見了吧,我沒有殺他們,反而還放了他們。

到時候那老二老三造反,可不僅僅只是大逆不道了,更是恩將仇報。

對你這麼好,你還是要造反,那就怪不得我動手了。

從局勢出現變化到如今,自家那小子的種種行爲,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讓那老二和老三在大義之上找不出半點的毛病,同時還通過各種手段,將那些可能幫助那老二老三造反,以及支持他造反的羣體,全部拉攏到了自己的陣營當中。…

此消彼長之下,局勢顯而易見。

“還有嗎?”

就在這時,皇上朱棣問道。

可那黃儼在仔細翻看了一遍這信件後,搖了搖頭,說道:“沒了,之後太孫殿下便回去休息了,再之後的情報,還沒有傳過來呢。”

聽到這話,朱棣點了點頭。

回味了這一下剛剛那黃儼所念到的內容,心中還是頗爲感慨的。

在他們眼中不管多優秀,都總覺得年紀輕,處置不好這麼大局面的子孫,如今真當他自己頂上去的時候,做的卻出奇的好。

他們這些老東西是不服老都不行了.

隨後朱棣便轉頭看向了身邊的老大朱高熾,笑道:“看來老大你要跟老頭子我在這兒下棋嘍。”

聽着自己老爹的話,朱高熾卻沒有絲毫的在意,對於他而言,這輩子該做的都做了,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要說真有什麼遺憾,也就唯獨沒有給這天下的老百姓好好的謀個福祉。

但如今自己的兒子上去了,他做的甚至要比自己好,那他還有什麼遺憾的呢?

兒子這麼優秀,他自然是最高興的。

況且這事情他很早之前就已經想到了,所以如今面對老頭子的問話,卻只是笑了笑說道:“能跟爹在這裡下一輩子的棋,沒事去山上騎騎馬,這樣的日子,兒子我求之不得呢。”

聞言,見自己家老大並沒有因爲自己的安排,讓其錯失了皇位而有絲毫的不滿,心中也是爲能有這樣一個兒子感到幸運。

他朱棣何德何能啊

這天下,沒有人更比他清楚自家這老大對他朱棣有多重要。

此後的一兩天內。

伴隨着皇上駕崩的事情在整個天下流傳,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並且一些不知道從哪裡泄露出去的消息,這民間也有了太子身故的傳聞。

原本太子身故的消息,在整個大明朝內還算一個秘密。

可有時候這公佈出去的消息遠遠不如那些沒有公佈但卻使人好奇猜測的信息傳播速度快。

甚至太子身故的猜測和消息,在整個大明朝內要比皇上駕崩的事情流傳的更廣。

儘管那皇室的事情對於尋常的百姓而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可這皇室一說出來,在這樣一個時代,那幾乎就是等同於神明的。

這神明般人物的傳聞,自然是受到百姓們。

一些隱藏在平靜水面下的野心家,也開始漸漸的露出了獠牙。

不僅是這大明朝內部,就是那外部,也是有不少的人和勢力正在虎視眈眈着臥在他們身邊的這頭雄獅。

在大明朝內部穩定的情況下,對於這些大明朝四周的外邦而言,大明朝是雄獅。

是隨時可能將他們給咬死的龐然大物。

可如果大明朝一旦內部出現了大的混亂,那可就是一隻滿身肥肉的肥牛肥羊了。

沒有道理在這種情況下不去狠狠的咬上一口。…

不過,雄獅畢竟是雄獅,以往給他們這些人和勢力留下的印象還是太深了。

他們還要等,等到這一切果真如傳聞一般時,纔敢真正的露出獠牙,在這肥牛肥羊的身上狠狠咬一口。

而與此同時。

在這天下的傳聞越來越離譜,天下大亂的聲勢越來越大的時候。

朱瞻基之前所做的那些安排,也開始不斷的彰顯出他的作用。

各地那些收到朝廷詔令,表示按照太孫殿下的旨意,接下來會爲天下的官員以及所有入了朝廷編制的人進行的五險一金的保障後。

這天下不知道有多少的官員們都開始對朝廷大加讚賞,表示要對朝廷忠心耿耿,當牛做馬。

畢竟這是對他們厲害的策令。

尤其是在之前全國推行新政的局勢下,天下官員們沒有了通過火耗歸公等口子獲取外快的途徑。

加上日子本來就難過。

如今這朝廷五險一金的策令正式在整個大明朝的範圍內推行落實,自然是給他們減輕了不少的生活壓力。

而除了這些正常的官員們,那些工匠、將士、郎中、差役等,更是如此。

他們本身在大明朝內部的地位和身份就不高,收入來源自然要比那些官員們更低,加上朝廷的俸祿很低,在這種情況下,生活的條件自然遠不如那些官員們。

可如今,有了朝廷的認可,承認了他們是入了編制的人員,還爲他們提供瞭如此好的五險一金待遇,可想而知,這些在編制內最底層的人,對於朝廷自然是更加的信服和忠誠了。

儘管民間在皇上和太子身故的傳聞中顯得有些混亂和動盪,但只要朝廷穩住了這些管轄他們的官府和衙門,便等於是穩住了天下。

與此同時,那些各地的藩王們,也都開始按照朱瞻基送去的信件,紛紛朝着順天府而去。

甚至一些封地距離比較近的,都已經到了順天府的京城內。

而伴隨着越來越多的藩王們趕到京城,那些原本不願意來的個別藩王,在這種情況下,也是隨大流的紛紛動身了。

如今的大明朝表面看起來風雨飄搖,皇上和太子接連身故,似乎要出大的亂子。

可實質上,內部卻是空前的團結。

最起碼朝廷用來管轄天下的架構,各地官府衙門,是空前的團結。

儘管因爲之前新政推行的事情,搞的很多士紳階級對朱瞻基的意見很大,但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並不在實質性的官位上。

歸根結底,他們還是要被當地官府所挾制的。

但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士紳階級對朱瞻基的反感,依舊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只不過如今的大明朝還不存在一個很牛逼的帶頭人。

就好像歷史上的那些門閥世家一樣。

如果有這麼一個人出現,帶頭反對朱瞻基,甚至要推翻他,之前朱瞻基推行新政而得罪的那些官紳階級,便會像那燎原的火焰一般。…

但可惜的是,如果只能是如果。

朱瞻基的太爺爺說了,大明朝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存在。

所以,在相距並不久遠的情況,大明朝還不足以滋生出如此牛逼的存在。

這便是太祖皇帝最大的功勞。

這也是爲何後世很多國家都反壟斷的原因。

資本本身不可怕,甚至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都有助益,但當資本無序擴張,甚至壟斷了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時。

那麼國家這個體制就會被動搖。

影響力會減弱。

最終成爲傀儡。

原本爲了幫助天下人更好發展和生活而存在的國家體制,也就成爲了資本的工具。

資本壓榨和割韭菜的工具。

雖然如今和後世的情況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歸根結底,東西都是一樣的東西,時代雖然在發展,但歷史卻是驚人的相似。

科技在進步,但還遠遠沒有達到顛覆原有世界基礎規則的程度。

換個本土化的詞,這叫天道。

就像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一般,亙古不變。

而包括朱瞻基在內的很多人,其實一直以來抗爭的對象不是人,而是天。

在與天角力。

雖有蚍蜉撼樹之感,但正因如此,方纔偉大。

秉承‘人定勝天’的理念,爲天下蒼生要改天換地。

不光是後世,就是在這知識匱乏的封建王朝時代,也不乏這樣的存在。

從那大禹治水起,華夏這片土地便一直都是這樣一羣人的舞臺。

甚至於神話中的顓頊帝也做出了絕地天通的事情。

也正是因爲這羣人的存在,華夏的文明才得以延續,而所謂的華夏文化,也正是這些人的精神。

堅韌不屈,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自強不息。

山海關外。

身爲當朝漢王爺和趙王爺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消息情報渠道的。

尤其是那趙王爺朱高燧,他曾經可是統領着明朝最大的特務機構錦衣衛的。

還一干就是十幾年。

所以對於這大明朝內部的情況,雖然身處關外,卻也是瞭如指掌。

那老三朱高燧手中拿着外界傳來的情報,皺着眉頭一屁股坐在了那中軍帥帳的桌子上,對着面前的老二朱高煦說道:“老二,你說朱瞻基那小子在做什麼啊?如今我們的五十萬大軍在山海關外,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造反,那小子明明知道,他怎麼還有心思去搞這些事情啊?”

“要是我,哪有工夫去理會那些官員們俸祿夠不夠花的事情,愛夠不夠,先把這關外的危險給掃平了再說。還召集了那些藩王到京城祭拜老頭子,老頭子的棺材還在我們這兒呢,祭拜個什麼勁兒啊?”

聽着那老三的話,一旁老二朱高煦的心思卻不在這件事上,這些事情他通過那情報都已經得知了,可如今的他卻在看到一封關於漢王府的情報。…

雖然已經看完了那情報,整個人的心思卻還停留在這件事上。

那小子,還真是說到做到。

還真沒爲難自家人。

不過,在聽到那老三的問話後,朱高煦還是回了回神,說道:“你別看這小子做的事情不明所以,他圖謀大着呢,保不準咱哥倆這次真造反,敗就敗在這件事上。”

聽到老二的話,見這事還有如此隱情,那老三朱高燧便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扭頭看向了那老二朱高煦,問道:“老二,你這話什麼意思?難不成那小子還打算帶着那幫文官過來跟我們打仗?”

在聽到這老三的話後,一旁的老二朱高煦忍不住的搖了搖頭。

說你傻,你是真不客氣。

“你自己都知道這個時候應該將全部心思放在我們這關外的五十萬大軍身上,你覺得以朱瞻基那小子的鬼機靈勁兒,他會不明白嗎?”

“他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候,會去做那樣的事情,就必然會有他的道理!”

可那老三朱高燧聽了卻毫不在意,說道:“老二你就胡弄玄虛把,不就是給那些大臣們弄了點實惠?把各地藩王叫到了京城裡給老頭子喪葬,能有什麼事兒。”

聞言,老二朱高煦一邊無奈的搖了搖頭,一邊耐着性子給他解釋起來,畢竟這是他目前唯一的友軍,要是他這還糊塗着搞不清楚狀況,這反還造什麼造。

“我問你,這天下是誰的?”

老三朱高燧疑惑的皺了下眉頭,道:“老頭子的啊。”

“現在呢?”

老三朱高燧想了想,說道:“老頭子和老大都死了,按照朝廷的規矩,自然就是朱瞻基那小子的了,可我們現在不就是在造反嘛。”

老二朱高煦頓時瞪着眼說道:“你還知道這是在造反啊!”

“既然是造反,那也要弄清楚造的誰的反,我們是造的那小子的反!”

“如果不針對那小子,我們這就不是在造反了,這是在叛國!是與天下人作對!你瞧瞧這古往今來,哪個造反成功的是跟天下人作對成功的?”

“對啊,我們是在針對那小子啊,我也沒說針對的是天下人啊。”老三朱高燧疑惑的問道。

這一次那漢王朱高煦是真無語了,但還是無奈的繼續說道:“你說的對,但你想過沒有,這天下人到底是誰,你瞧瞧,那小子先把天下的官員、將士、郎中、差役都通過這種方式籠絡到了自己身邊,讓天下的這些人都看到了那小子在皇位上做的事情。”

“得了人家的好,他們還會不念人家的好嘛?”

“還有那些藩王,如今都被那小子給弄到了京城當中。”

“再加上之前在咱們軍中犒賞三軍,這軍中的將士們會不會聽我們的還兩說,這次又有了那五險一金的保障,只要那小子在皇位上,這些將士們一個個的生活都能得到極大的改善,你說,人家跟誰!”

隨着那漢王朱高煦將這些一口氣的說完後,那老三朱高燧這才恍然大悟。

在外地,差五千下午或者明天早上更新的時候一起補上。最近思路不順,怕整個方向走偏了導致太監,所以都是一更萬字,捋清楚後續的脈絡後,再恢復日常兩更兩萬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