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不一樣的邊塞風情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春暖花開時分,朔州北部的草原一改往年的冷清模樣。

杜構騎着一匹馬,慢慢的巡視着自家旗下的土地。

爲了將這一片棉花地開發出來,杜家動員了將近五十名家中子弟,另外還有一批佃戶和購買的奴僕來到這裡。

“郎君,聽說那些倭國人昨天又送了一批人過來了,這下總算是不用擔心趕不上播種了。”

杜構身邊,管家李書國滿臉欣慰的說着話。

去年剛到朔州的時候,李書國是非常擔心的。

一方面自然還是安全問題,擔心所有的投入都打水漂了。

另外一個就是人手不足。

原本朔州就是邊鎮,本地居民不多,你就是高薪招募也招不到多少人。

哪知道這幾個月,每隔一陣子就有倭國人的馬隊送來一批批的人手。

並且這個力度似乎越來越大。

“楚王殿下謀而後定,沒有到時候,誰也不知道他留了什麼後手。這棉花是他發現的,推廣棉花種植是他的注意,移民河東道也是他的想法。

現在再結合之前的水泥路建設計劃,似乎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啊。二弟還老跟着長孫衝後面搖旗吶喊的跟楚王殿下過不去。他哪裡知道人家長孫家在河東道開墾棉田比誰都積極啊。”

長孫家的土地跟杜家緊挨着,並且杜構還知道他們在朝廷賞賜的土地基礎上,還購買了不少的草地,如今全部都改成了棉田。

這些棉田,之前杜構擔心很難開墾。

不過,趁着冬天野草枯黃的時候,放一把火,立馬就光禿禿了,還肥沃了土地。

然後使用了改造之後的馬拉犁耙,耕地的效率很高。

反正朔州地處草原邊緣,馬匹和牛羊都是不缺的。

至於各種農具,移民的時候就已經充分準備好了。

“二郎自小沒有吃過什麼苦,如今郎君排他去廣州種植甘蔗,想來再次見到他之後,應該就會成熟很多了。”

李書國也不好說太多。

雖然他也覺得杜荷不大爭氣,但是畢竟自己是個下人啊。

“算了,不管他了。那邊南山建工主持的水渠疏通,進度還好吧?”

杜構在朔州待了幾個月了,對棉花的種植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雖然跟水稻和麥子相比,棉花種植可以節約很多水,但是還是離不開水的。

特別這些土地原本都是草原,雖然附近有河流,但是水渠要是沒有建好的話,還是沒有用的。

“冰雪剛剛融化,他們就開始動工了。據說他們如今都把水泥路的修建停下來了,全力以赴的疏通水渠。剛剛播種的時候需要的水量很少,想來應該是可以趕上我們的進度的。”

李書國對南山建工還是很有信心的。

搞基建,它們是專業的。

“今年一口氣種了這麼多棉花,如果前景真的跟楚王殿下描繪的一樣。不,只要有楚王殿下描繪的一半好,這河東道的北部,就徹底穩了。

而我們這些功臣之下,藉此獲得了巨大的收穫。跟楚王殿下的這個手筆比起來,大家的格局都不如他啊。”

杜構以前跟李寬的接觸並不多,也就是最近幾年纔多瞭解了一些。

不過,越是瞭解,就越覺得不凡。

如今,杜構已經生出了要向楚王府靠攏的心思。

……

春雨霏霏,雨霧瀰漫。

細細的雨珠,像是千萬條銀絲,就那樣盪漾在廣闊的空中,恰似穿成的珠簾。

這些銀絲,如煙如雲地籠罩着廣袤的大地。

一些回來的早的燕子在細雨中穿來穿去,好像是想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斷珠簾般的雨珠一樣。

都說春雨貴如油,這場及時雨,讓忻州北部的一處村落之中,充滿了愉悅。

原本荒蕪的景象,如今已經一去不復返。

石明作爲里正,在年前就已經組織好各家搭建好臨時的房屋,然後開墾荒地。

如今天氣漸漸變暖,各家各戶都在田地裡忙活。

農具是朝廷發放的,耕牛和耕地的駑馬也是忻州準備好了。

可以說,移民們的生活,比大家來之前想象的要好。

“石富叔,這是你們家的棉花種子,記得按照我之前說的,在播種之前要做好事前準備。”

石明一大早就起牀了,爲棉花種植的播種做最後的準備。

由於棉花種子都在楚王府手中,李寬也沒想着依靠它來掙錢。

所以乾脆就根據移民的情況,將棉花種子分配到了各縣。

然後再通過觀獅山書院的外派學員們,把棉花種子發到農戶的手中。

這也算是變相的提升觀獅山書院學員在移民中地位的一種方法了。

“石明,這種植棉花,真的就是播種和採摘的時候比較累,其他時候都比較輕鬆嗎?”

石富倒不是怕累,主要擔心自家這麼多地到時候種不過來。

“石富叔,你放心,這種棉花,不會比種粟米累的。到時候說不定你還有一些農餘時間,可以去附近的制磚作坊和水泥作坊幫工,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呢。”

制磚作坊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自從有了水泥之後,已經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青磚來搭建房屋。

這樣的房子,比木頭房子要安全、耐用很多。

至於水泥作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技術其實已經慢慢的擴散開來了。

李寬乾脆就徹底放開,只要給一定的錢,楚王府下屬的水泥作坊直接安排匠人指導你把水泥作坊給建起來。

朔州作爲交通樞紐,自然也有自己的水泥作坊。

如今要在附近大力推廣棉花種植,那麼修路、挖渠需要用到的水泥就更多了。

朔州境內一下子就多出來五六個水泥作坊。

雖然規模不大,倒是很好的解決了當地的需求。

“你這麼說,那我就放心了。”

石富笑了笑,從石明手中接過了棉花種子。

我信你個鬼。

你要是放心了,哪裡還用隔三差五的問同樣一個問題。

石明心中雖然這麼想,臉上卻是笑容不減。

他每天都要面對無數像石富這樣的農戶,已經習慣了。

……

“隊長,我們現在的隊伍已經有三千人了,要不要乾脆深入薛延陀腹地,幹一票大的?”

僕乙鐵雖然自己也是個薛延陀人,不過自從投靠了小田切之後,就一門心思的對付薛延陀了。

“薛延陀的大部隊,楚王殿下自然有安排,我們的職責就是做一個不一樣的馬賊。哪怕是薛延陀人明知道我們跟大唐的關係,也啞口無言。”

小田切可是很清楚自己這支隊伍的定位。

要是貿然做了一些不該有的動作,破壞了李寬的大計,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隊長,其實要不是我們送回朔州的俘虜太多,我們的隊伍早就破萬了。到時候在這片草原上,還有誰敢小視我們?”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前鋒官尉遲野田,覺得隊伍沒有擴大到自己想象的規模,有點遺憾。

“真要是有一萬人,楚王殿下還能放心讓我們在薛延陀這裡鬧騰嗎?”

小田切的這話,說的非常現實。

要是他們的力量太過於強大,乾脆佔據一塊草原,收攏幾個部落,自己做起了草頭王,那可就麻煩了。

李寬怎麼能夠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小田切可是把家人都送到了長安去了。

他可不想有任何讓李寬產生誤會的事情發生。

所以這支隊伍的規模,牢牢的被限制在了三千人以內,一名都沒有超出。

“那我們要不換一個進宮方向,往西走一走,那裡應該有更多的薛延陀部落。”

僕乙鐵看到小田切的態度比較堅決,倒也沒有再堅持。

“往西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是以後的事情。如今我們就要確保朔州方圓五百里的草原之中,沒有薛延陀人的大部落存在。先把這些地方再梳理一遍,然後去朔州休整一凡之後請示褚主薄的意見。我聽說楚王殿下已經把褚主薄安排到朔州來了,爲的就是那些棉花種植的事情。”

“隊正,那棉花又不能吃。大唐安排了那麼多的人員在朔州種植棉花,可是花費了不少代價吧?”

尉遲野田騎馬跟在小田切身邊,無聊的在那裡八卦着。

在草原上行軍,有時候一天也見不到一個人影也是很正常的。

要是大家也不彼此說說話,野田覺得自己都要憋壞了。

“我聽說這個棉花可以紡織成棉布,想來楚王殿下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纔會跟朝廷提出這個建議的吧。”

小田切對李寬一如既往的有信心。

“大唐的匠人們,往往有鬼斧神工的技巧,能夠將很多我們看起來不知道怎麼利用的東西加工成非常好的東西。”

僕乙鐵顯然對大唐的認可度還算比較高。

“據說朔州要修一條水泥路到雲中都督府的白道,到時候需要的幫工數量肯定非得多。我覺得未來幾年,我們都能在草原上很舒服的廝殺了。”

能把廝殺說的跟家常便飯一樣的,也就只有僕乙鐵這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人了。

“大家放寬心,如果你們想要去長安,只要在這裡幹滿三年就行。如果你們希望一直當‘馬賊’,也是可以的。到時候我們以白道爲中心,向北而行,那裡肯定還有不少的部落。”

小田切的這話,基本上滿足了“馬賊”隊伍裡衆人的需求。

不是每個人都想去長安的,特別是那些俘虜裡頭加入進來的人員。

……

“富貴,登善從朔州帶來書信,講述了一下那邊移民的安置情況。如今勳貴和百姓都過去了,但是那裡的商人卻是不多。你可以引導一些人去朔州做生意,交通這麼便利,人口也在快速增加,有的是掙錢機會。”

楚王府中,李寬看完褚遂良給自己的信件,就把王富貴叫了進來。

朔州一直都是軍事重鎮,商業比較凋零。

這完全辜負了它的大好位置啊。

雖然朔州比不上涼州的位置好,但是絕對也不差。

完全可以把涼州的發展模式,稍微改進一下之後搬到朔州來。

蜂窩煤作坊這些,不需要李寬動手,就已經有人在那裡搞起來了。

水泥作坊也有。

但是像一些日常生活相關的作坊,卻是相對缺乏。

至於穿大街走小巷的挑擔商家,那就更少了。

李寬希望把朔州打造成跟關中其他州縣一樣的城市,而不是邊城。

至於朔州的軍事功能,完全可以往北移動一下,交給白道和雲州,讓大唐的實際統治疆域,進一步的擴大。

“王爺,回去我立馬就去安排一下,過幾天我親自去一趟朔州。東西兩市的很多商人,其實也不是什麼想法都沒有,只不過是人生地不熟,大家畢竟擔心。如果有人組織,響應的人應該不會少。”

李寬發話了,王富貴立馬就表態自己要帶隊去拓展朔州的商業。

“大唐運輸集團從長安到朔州的固定馬車路線也已經公佈了,除了那些大商家,我們也可以鼓勵一下小商販去朔州闖一闖。

等今年棉花采摘了,那些勳貴也好,農戶也好,個個口袋裡都不會差錢,掙錢的機會多的是。實在不行,你就扶持幾個典型,到時候讓大唐日報好好的報道一番,一定要吸引更多的人去朔州。”

北擴西進南下,這可是李寬早就爲大唐規劃好的發展路線。

伴隨着水泥路越修越長,大唐能夠實際控制的區域將會越來越多。

“王爺,屬下明白。到時候出發的時候,我也帶一個大唐日報的寫手一起去,好將朔州的大號前景及時的展現在關中百姓眼中。”

王富貴現在也算是感受到了《大唐日報》的好處了。

不說那些廣告的效果,單單是在上面發文章的影響力,就非同小可。

“錢是掙不完的,適當的分潤一下給其他人,只有把羊羔都養肥了,我們才能掙更多的錢。”

王富貴辦事,李寬還是放心的。

就是這個傢伙有的時候格局不夠大,所以才單獨再提醒了一下。

讓大唐有更多的中產階級,這是李寬追求的目標之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