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祭

姑家來的,米都已經蒸好,雞也已經殺死,原因以前已經瞭解過,姑姑疼人,怕你存起來養起來捨不得吃。

系統精細的運作下,寨子裡的遊客越來越少,到卯日的前一天,阿音終於上崖來了,遊客也全部清空,索道溜索停運,棧道關閉,只留下後山通路。

對外的宣傳,只是苗寨各種設施需要大修大檢,幾處工程整改,因此暫停開放。

整個寨子裡,除了苗娃這個苗漢混血,就只剩下獵戶叔李君閣兩個漢人。

家家開始設祭壇。真正進入祭典的起始日子,就是從設祭壇招引親人魂靈來享用祭品開始起算。

和棰牛祭一樣,除了祭祀遠祖,還要祭祀去世不久的親人。

別說李君閣這漢娃子,就連苗家人好多自己都弄不規範儀式了,不少人家來育爺爺這裡取經,育爺爺和各把寨耐心傳授,倒讓李君閣聽了個過癮。

遠祖不用說了,親人一般要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的順序來祭祀。

也就是說,如果父親不在了,就是祭祀父親。如果父親在,母親去世了,就祭祀母親。

如果父母都在,爺爺去世了,就祭祀爺爺。如果爺爺還在,奶奶去世了,就祭祀奶奶。

正因爲這樣,懸天寨五溪蠻這一支在後面的鼓藏節集體祭典中有模仿去世親人的遊行表演,這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有兩戶老人抹着眼淚來詢問是否可以祭祀剛去世兒子,女兒。

育爺爺嘆了口氣,好生安慰了一通,說沒有問題,一來死者爲大,二來祭祀本就是爲了讓生者安心。

祭壇方位的設置是朝着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懸天寨,大多設在火堂邊後的中柱旁。

站在門口面向屋內,懸天寨各家的祭壇基本上都設在右牆中柱的柱腳下,朝天書崖那個方位。

正好那邊朝東,而且下邊還有燕子洞祖宗陵寢。整個寨子的方位,祭壇的方位,和這些都暗暗契合,原來都是有講究的。

祭壇是一個簸箕,裡邊放一塊七斤重的的糯米飯,一塊煮熟了的四方豬肉,一碗切碎了的熟豬肉,各家看自己習慣取單數,擺放上三到五碗米酒,三到五條小魚乾,一碗米。

小魚乾上次捶牛祭便出現過,李君閣當時沒有注意到它的特別。

到這時才發現這不是苗家田裡的鯽魚或者鯉魚,一打聽把寨們也不知道漢語該叫什麼,只說這是一種山溪裡邊的小魚,苗語叫“乃雄乃肋”。

然後還告訴李君閣這魚後邊很多地方都會用到,因爲魚象徵着多子,家族繁衍快。

和棰牛祭一樣,糯米飯上斜插一對牛角,角尖插在糯米飯裡,角口一端斜靠在牆上。

牛角分雌雄,也就是一隻是母牛的角,一隻是公牛的角,公牛角雕有花紋。

雌牛角里盛甜酒,雄牛角里裝米酒。

簸箕旁邊擺有一張小板凳,板凳上放一籃子,籃子裡放一套衣服,從那套衣服,你可以看出所祭祀的親人是男性還是女性。

另外,還在簸箕旁放一把馬刀,馬刀是直的,差不多一米長,紅繩纏柄,底部有一大圓環,李君閣估計是漢代繯首刀的形制,不過不能確定,因爲漢家那刀似乎更長。

阿音家的祭壇放有兩個簸箕,這意味着這次鼓藏節將宰殺兩頭水牯牛,以同時祭祀兩位去世的親人——阿音的祖祖和懸天鷂子。

除了牛,米,豬,魚的蹤跡,還有一項時常出現的動物蹤跡,雞。

各家各戶的門前,多了一根近十米場的老楠竹竿,挑起了一面“幡”,這是各家的鼓藏旗,其實就是招魂幡。

家庭立的鼓藏旗同樣是用臘染布做的,有八米長,五十釐米寬,頂上插滿雞毛,上面染繪有很多圖騰,和各村送過來那幾面寨旗大致一樣。

用老癟爺的解釋,竹子,象徵着多發快發,旺家;雞毛象徵着對光明的嚮往,還有勤勞早起;圖騰那就不用多解釋了。

鼓藏旗上有魚、有蛇、有龍、有蝴蝶、有人物,總之只要是與苗族生活有關的圖案,在上面或多或少都有體現,就是用來招喚祖宗靈魂的聖物。

這也說明苗族是一個典型的圖騰崇拜民族,圖騰在苗族生活中無所不在,也無所不能。

四百零三戶,一家一面,加上各個村寨每村送來的幾面,整個寨子藍白鼓藏旗迎風招展,要是小準來到這裡,肯定要驚呼《蜀山》魔派大營居然沒有這樣的鏡頭,絕對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當天晚上,阿音的舅舅擡出李君閣送上來的三隻兩百多斤的大獅子頭跑山豬,替祭司備好。

育爺爺本身就是祭司,但是這次他作爲鼓藏頭不能親自主祭,而是去請了別的寨子的祭司,到自家的祭壇邊招請祖先來受祭。

祭司被稱爲“溝橫”,四百戶人家,一兩個人是不夠用的,因此各寨會這個的都來了,一般是三五戶人家請一位祭司,現在都在敞壩裡集合。

育爺爺開始用麻繩在祭司們頭上纏三條小乾魚,李君閣感覺像是一種授權儀式。

然後大祭司端坐在堂屋裡,手持一把大馬刀,一邊緩慢動作,一邊開始唱詞。

這祭詞其實也是古歌的一種,從開天闢地,人類起源唱起,一直唱到祖先怎樣遷徙到這裡,怎樣辛苦等等。

李君閣感覺這個和請神上身有些類似,祭司這時化身成了神靈,對育爺爺一家施以教誨和祝福。

最後招引親人魂靈的時候,要擊鼓來請,鼓的上面還放上了一隻威武的大公雞。

大公雞非常的奇怪,在祭司的操作下,似乎陷入了一種半昏迷的狀態,不管怎麼擊鼓,它都在鼓上安安靜靜地蹲着一動不動,李君閣感覺張老師要是看到這一幕,一定會靈感勃發拍上一期《走近科學》。

兩位舅舅將黑豬擡上來,由祭司開始砍成大小几乎差不多的大塊,然後串成四百零三串,分發給懸天寨各家各戶前來觀禮的代表。

每家接到串串肉,就相當於接到了正式通知,鼓藏節便真正進入了正式階段。

分了串串肉後,各寨祭司便可以分別去爲各家招請親人的魂靈了。

今天晚上,所有親人的魂靈都會降臨到村寨。

也是從今天開始,寨子裡邊便多出來很多的禁忌。

按照老癟爺事先交代的,這一天起,每天只能吃肉、血以及豆腐等,不能吃蔬菜了。

說隱語也是從這一天開始。

吃飯不再說“吃飯”,要說“吃草”或“喂牛”。

喝酒不再說“喝酒”,要說“喝水”。

問別人吃飯了沒有,要說“喂牛了沒有?”回答自然是“餵了”或“還沒有喂”。

根據阿衝叔的解釋,這是因爲現在起,只有神靈和祖宗纔有吃“飯”的資格。

至於爲什麼這“飯”全是肉,那是因爲苗家人老時間裡窮,一年到頭沒有肉吃,現在要請逝去的親人一起大吃大喝。

老癟爺哈哈大笑,說阿衝叔在瞎扯,真正的原因是在苗語裡,蔬菜的菜叫“裹”,與苗語的“不和”諧音。

所以苗族人在接待第一次到家的客人時,有不讓吃蔬菜的習俗,怕吃了之後產生矛盾,會你看不慣我,我看不慣你。

同樣忌諱說“裹”,客人如果不小心說了,主人還會不高興的。

老癟爺還找來一種草,說是可以起到針對性的禳解作用。

一旦有客人犯忌,主婦可能會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將這種草弄碎放到鍋裡,也可避免不和的發生。

又因爲豆腐不是蔬菜,所以不在禁忌之內。

李君閣覺得明顯是老癟爺的解釋更合理,更有久遠風俗的味道。

最受考驗的,是鼓藏頭,從今天開始,他不能睡覺。

李君閣是鐵了心要用靈泉水幫育爺爺作弊熬過去了。

鼓藏節是盛大的祭典,客人們還在一批一批地到來,一天比一天多,今天總算是達到了高峰。

每個客人都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挑着各式各樣的禮物,一隊隊,一批批地進到寨子裡來。

在這隆重的祭典裡,沒有空手進寨的客人,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挑着揹着各式各樣的禮物。

每批客人的到來,都要伴隨着一長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在客人送來的禮物中,一般是雞、鴨、小豬,還有連稻草一起的穀子,被稱爲“禾”。

還有各種生活用品,諸如布匹,頭飾,都在其列。

老癟爺這時候纔不知道從哪裡翻出六隻小狗來,一臉肉痛地交給育爺爺,這是白大在下司鎮繁育的後代。

四隻是說好要分給育爺爺的,另兩隻是禮物。

用老癟爺的話說,都是一等一的好五短,送一個心尖子都在打顫的那種。

客人送禮,主人家一定會登記上,並根據送禮的數量來還禮。送得多就還得多,送得少自然就還得少。

客人送的東西五花八門,但還禮一般都是豬肉與牛肉。

所以除了宰殺一頭或兩頭水牛之外,每家一般還要宰殺幾頭肥豬,這樣纔夠客人食用和給客人還禮之用。

不過有李君閣這個土豪女婿,豬那是有的是,直接殺好了拉上來就行。

吃完串串肉家祭這天,是十四日,今天還有一場主要活動,叫“鼓藏蘆笙”。

苗族的蘆笙有很多種跳法,都是根據不同的場合來選擇。

這一天跳的鼓藏蘆笙,是一場小蘆笙,就在阿音家門外的敞壩上跳。

敞壩中間插着的,是寨子的鼓藏旗,鼓藏蘆笙隊就圍着這鼓藏旗轉着圈跳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