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今日始稱孤道寡

在渡海之前,秦琅已經擬好了平亂方略。

先前有些輕視土著,結果被弄的有些麻煩,好在舊金山這邊有秦用,新金山那邊有老黃,這兩個那都是隋末時就開始征戰的秦家老臣,一個個經驗豐富,又都在武安府呆了十多年,在他們的帶領下,控制住了局勢。

原本曾打算對土人招撫爲上,沒想到他們居然還想聯合起來把秦家趕走,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棄撫爲剿。

爲了對付這些土人,秦琅只得拿出了自己最強殺手鐗,把武安舊騎士封臣們都召起來,渡海平亂。

建設呂宋,有秦家的一衆管事掌櫃等足矣,但打仗,還得專業的人。

皇帝冊封秦琅爲呂宋都督府的白麻冊書供在廳上,一邊放着世封的金冊和金寶,冊書乃大唐七種詔令中最重要的一種,凡立皇后、太子、封諸侯及冊命周邊藩屬首領,皇帝臨軒而用之。也叫,策書。

比起大賞罰、授大官爵、釐革舊政、赦宥降虜則用之的第二等詔書也稱制書還要高一等。(武則天時,詔瞾同音,只稱制書不再用詔書。)

李世民給秦琅的策書就很特別,開頭就不是用的尋常的門下、制曰這樣的開頭,而是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這是翰林學士知制誥直接以皇帝的口吻寫的,而一般的門下制曰都是由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們以臣子代言。

諭和旨都是皇帝口頭下達的命令。

命爲制,令爲敕。

制書是制度方面以及重大冊封的,敇書則是處理日常政務。

皇帝一般的命令都是敇書,也有直接派內侍傳達口頭命令的諭和旨。又規定,太子之命稱爲令,親王之命稱爲教,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皆稱爲符。

皇帝特旨,對於內世封王公諸侯言皆稱教,諸王境內稱之爲殿下,公侯境內稱爲第下,皆自稱爲寡人,又世封領地國官不得對其主稱臣,改稱下官。

外世封諸侯言稱告,境內稱第下,自稱寡人。

世封分內外封,內世封,世封諸侯稅賦三分食一,外世封,稅賦世封諸侯三分食二。

內世封者,宗室非皇帝子不封,異姓功臣非國公不封。

外世封者,爵位前例加開國二字。

非世封爵又分爲正爵和散爵兩種,正爵爲降等襲封,散爵則爲終身爵不可承襲。

正爵前例加開國二字,有實封食邑和少量屬官,但沒封地。

散爵不加開國二字,無實封食邑、屬官和封地,只有虛封食邑。

這實際上是來了一次重大的爵位制度改革,大唐爵位分成了四等,內世封爵、外世封爵和實封正爵、虛封散爵。

內世封爵是給皇子、異姓大功臣的,給皇子親王和功勳國公授以都督、刺史等世封官職,讓他們享受封地三分之一的稅賦。

外世封呢,就是秦琅這樣在海外搞起領地的勳戚重臣,皇帝將他們的領地再授封給他們,這些海外領地稱爲外世封,爵位前加開國二字,比如皇帝給秦家海外領地金銀島設呂宋都督府,授秦琅爲呂宋都督,同時還給了一個呂宋郡公的爵位。

秦琅本身已經有魏國公爵位了,但在他得到一個外世封的時候,朝廷又授了他一個爵位。

這種搞法,其實是南北朝時的一種特色,當時的南北朝戰事頻繁,南北混戰,爵位體系也就搞的比較複雜,其中正爵假爵兼行,再到後來的散爵開國爵,以及別封制度。

比如說北齊名將段韶,在北齊文宣帝高洋時就已經位列郡王了,可封王后又接連四次獲封公爵,還有蘭陵王高長恭也是如此,本就是宗室王,後來又憑戰功數次別封公爵。

北魏時行的是五等爵制,後來又搞出了開國爵和散爵制度,開國爵爲實封,散爵爲虛封,到了北齊北周分家的時候,戰亂更頻繁,從南北朝變成了三國混戰,戰爭也就產出了大批戰功封爵,爵位在北齊迅速的貶值。

北齊王爵氾濫,開國爵也不再是稀有之物,散爵更是一錢不值,而當時北齊與北周東西對攻,南邊還有個南朝,北齊也無力推倒這套爵位制度重新再來,只好打補丁,於是搞出別封。

一些大臣立功升到了頂級爵位,比如段韶和高長恭都封王了,再立功那就再給封一個適合的開國爵,以增加食邑封地等補償。而一些比如說公侯等爵位者,又立新功,但又達不到再上一階,於是就另封一個低級爵位補償。

這些別封也允許轉贈給兄弟子侄等,甚至段韶還曾把他的爵位送給了他的繼母和弟弟。

說到底,爵位制度本身就是爲了酬功和拉攏人心的。

而大唐的爵位從武德朝的虛封爵,再到貞觀初的實封、虛封並行,再到後來又推出世封爵,以封賞宗室皇子皇弟以及重要功臣們。

尤其是得世封的功臣,本就是已經到頂的實封國公,所以再加一級給世封,在食邑封戶外,再給一塊封地,雖然後來這世封也只是能獲得封地的三之一稅賦,可也是提升了許多實益的。

現在皇帝又在這世封制外推出內外世封,其實也就是對新設立的海外領地做一個規範。

世封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世襲罔替,以及享受封地稅賦這兩點上,再分出內外,也是因爲外世封兩者領地的本質不同,享受到的權益也不同,故此加以分開。

內世封因爲都是國公爵和王爵,所以無須加開國二字,外世封爵雖無直接表明說爵位只能在國公以下,但實際上確實是最高到郡公,而最低也是伯爵。

內世封爵一般都是既有實封食邑戶數,從一二百戶到一二千戶,然後又有封地稅賦享受,但外世封則無實封食邑只有封地稅賦提留。

朝廷順便也把非世封爵也給捋了一遍,分成了實封正爵和虛封散爵。

實封爵也都加開國二字,有食邑沒封地,可世襲,但要降等世襲,除非得皇帝特旨不降等。

虛封散爵則只是個空頭爵位,既沒封地也沒食邑,連基本的屬官都沒有,甚至這爵位還是終身制的,不可繼承。

虛封散爵一般授予高級職事官員,比如五品以上職事官,資歷老的可能就會授一個虛封男,隨着官職提升,再提爲子爵伯爵什麼的。

如果入政事堂爲宰相,但沒有實封爵位,則會授一個郡公或國公的虛封終身爵,名頭也好聽嘛。

當然,也不全是沒有半點實際好處。

就算是虛封爵,雖沒有領地和食邑,但朝廷另給一筆爵錢,就是每一級爵位每月發多少錢,比如說虛封男爵,可能每月給兩千五百錢或是五千錢,一個虛封國公,每月可能給五十貫或一百貫這樣的,會保留一點經濟好處。

但比起正爵還要差上一些。

基本上以後沒有軍功,是不能封正爵,非大功更封不了內世封的,至於外世封,就看誰有本事去搶去佔了,搶到了佔到了朝廷給你個策書,授你個外世封,啥也不用付出,年年享受外世封領地上繳的三分之一稅賦。

虛封終身制散爵,明顯就是爲那些高級的文官們設立的,反正他們也沒機會立軍功,給個虛封散爵,不可繼承,給了朝廷也不心疼。

之前朝廷的爵位其實也分爲實封和虛封兩種的,只是現在更規範了些而已。

若是再加上勳爵授封世土這個剛實行的改革,把十二等勳官也納入了進來,那等於大唐的勳爵體系,實際上就是分成了五大類了。

天下英雄,那都被李世民攬到他彀中了。

秦琅成了大唐第一位獲得別封,兼有內外世封的諸侯,內世封武安都督、魏國公,外世封呂宋都督、呂宋郡公,這也算是風頭無限,一時無倆。

做爲世封諸侯,秦琅以後可自稱寡人,他的命令稱告,在封地內別人稱呼他爲第下。

第下這個詞跟陛下、殿下等差不多,意思是身份太過尊貴,不敢直接交談,而是在屋外對着房子下站着的侍從代爲轉達,以此表明尊敬。

宰相們也有這樣的特有尊稱,閣下。

至於寡人,這是秦漢以來諸侯們的傳統自稱,相對來說,比起孤要低一級。如太子可稱孤也可稱寡人,但沒封王的諸侯,就不能稱孤。

至於皇帝,自稱朕,更是專屬自稱。

後來朝鮮國王因爲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國王也只能被稱爲殿下,故他們的世子也只能被稱爲邸下,這個邸下,本來就是跟第下意思完全一樣的。只是在中原,第下這個詞,在南北朝以後就不再使用了,後來被朝鮮撿去用了。

秦琅如今雖非宰相,但亦是三師之太保,古者三師三公開閣建府,所以也可被尊爲閣下。

秦用等一衆人對於這些新稱呼,一時甚至都還有些不太適應。

“第下!”

“閣下!”

秦用和單思禮幾科同時開口,結果卻一人一個稱呼。

“用不着如此正式。”秦琅笑道。

“那不行,咱們呂宋府也算是正式開府了,以後還是得儘量規範一些的,朝廷不許我等稱臣,那就皆稱下官。”

“以後第下得自稱寡人,尤其是正式場合,沒規矩不成方圓,禮,非常重也。”賈武也道。

“好吧,那寡人還是先與諸位議一下剿蕃部署先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