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小小的身子,被皇帝抱着,二人正指桌子上的一張地圖,研究着什麼?
朱棣大喊:“你說了,這塊歸我……只要我打下來的話,就是我的!”
“不過父皇,您這張地圖是真的嗎?我們華夏只有這麼小小的一塊?
世界好大呀,兒臣好想去那些地方走走,看看……”
“行呀,等你長大了,幫我大明將蒙古人給收拾了,朕就讓你挑一條路走,伱想朝西也行,朝着東邊去也行!
只要能幫我大明打下大好河山,都行!”
“我去這邊,我去這邊……”
朱棣指着東邊的方向,很是興奮!
朱標就在他們身後,久久不言。
上次跟父皇交心之後,他還是做出自己的選擇嗎?
父皇沒有選擇將朱棣作爲備選,而是琢磨着將他送到遠方!
那個曾經困擾朱標和朱元璋之間的心結,似乎皇帝隨後撥弄,就已經解決了。
朱標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只是深吸一口氣。
他弄出來的動靜,驚動了朱元璋懷中的孩子。
朱棣回頭,大聲喊:
“大哥!”
見到朱標,朱棣眼中有光,
朱標的心情越發複雜,旋即他露出燦爛的笑容。
“老四!”
也許未來,時光會磨滅他們今日的情感。
但至少此時,弟弟是真心實意崇拜自己。
見到朱標的瞬間,朱棣扭動這身子,從朱元璋懷中跳出來。
“大哥,你跟我來!”
朱棣小跑到朱標面前,拉住朱標的手,帶着朱標就往桌子那邊走。
桌子上,是朱標熟悉的世界地圖,朱棣煞有介事的介紹: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我們華夏,就在這裡……
爹爹說,以後讓我帶兵,爲大明徵伐天下,我先把這裡打了,再想辦法過海,去完成蒙古人也完成不了的壯舉……”
朱棣指着地圖上一個叫做日本的地方,很興奮地手舞足蹈。
朱標回頭,看了一眼朱元璋。
“這世界很大,容得下朱家人!
與其讓那六十萬人死在他手裡,不如讓他帶着去看看這世界……”
老朱一句話,差點讓朱標熱淚盈眶。
兄弟相殘,自相殘殺的未來,對於朱家兩代人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他無聲點頭,抱起朱棣。
“老四,父皇剛纔答應你什麼?”
“父皇說,只要我通過他的考覈,他以後就讓我獨領一軍,去爲我大明開疆拓土,這可比但親王有意思多了,親王整天待在領地不好玩,我要出去玩……”
朱標被朱棣的童言童語逗得樂了,他又指着日本:
“那你爲什麼要選那個地方?”
“我聽宮裡的太監說,海邊不太平呀,他們的人老是來搶我大明的東西,我想去那邊問問他們皇帝,爲什麼要這樣?
如果他不聽話,我就抓他起來打屁股!”
“哈哈哈……好,打屁股……”
朱棣童言無忌,老朱也跟着笑起來,不過他補充了一句:
“那個島上的統治者,還不配稱之爲皇帝,不過你也不急着跟他打屁股,說不定等父皇下過去一紙詔書,對方就來朝拜了!”
朱棣小孩子心性,一看不能打了,頓時泄了氣。
“沒關係,反正你到時候想打哪就打哪!”
一番安慰過後,朱棣總算開心起來。
朱元璋道:
“你回你母后那邊去,朕跟你大哥還有事要談!”
“是,兒臣告退!”
朱棣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只留下朱標父子,相對無言!
“可惜大明處在寒冷期中,不然朕一定派人從這裡……”
朱元璋指着一個地圖上叫做白令海峽的地方,說道:
“從這邊繞路,前往那個叫做美洲的地方,然後再從這裡……一路向下,尋了那種叫做番薯和玉米的神物!”
“太遠了,比當初選擇法師去天竺還遠,當初玄奘法師可是走了十四年!”
父子二人不再提朱棣的事,而是認真研究世界地圖上的物產。
從東北一路進入西伯利亞,再走白令海峽,這條陸路遠得讓人絕望!
“兒臣覺得如果走海路,說不定能好上許多,其實兒臣有個提議……”
“怎麼說?”
“父皇如果能找到信得過的人,完全可以讓玄武軍出行,帶着任務出一趟遠洋,去將張家弟弟說的東西帶回來……”
“咱們大明的家底可不多,他們要是回不來,你爹我會心疼死的!”
“父皇,兒臣覺得值得!”
張異不知道,他無意中放出去的世界地圖,已經讓大明的兩代君王,開始認真探討一個叫做大航海的東西。
華夏從來不是一個海權國家,對於出海這件事的積累,絕對比不上其他人。
“這件事可以準備上,但要慎重,反正造船不急還有一段時間,咱們先訓練水兵!
還好,當年陳友諒手下那些水手還能找得到,可是朕還缺乏一個可靠的將領……”
“回頭去試探張異,如果咱們真要派人出海,張異一定還有許多我們需要的知識!”
父子二人暫時對這件事達成共識,但也按下不表。
提起張異,朱標纔想起高見賢送過來的密奏,他將東西拿出來,遞給皇帝。
“這是高見賢送進來的,說是有必要讓您看看!”
朱元璋點頭,他將密奏帶到書桌那邊,隨後捧起一杯茶喝了一口。
“噗……”
朱標還沒坐下來,就看見皇帝一口茶噴出去。
老朱瞪大眼睛,盯着密奏上的文字久久不語。
“父皇,怎麼了?”
朱標看着皇帝的動作,只覺得疑惑。
不久後,老朱哈哈大笑起來,笑得特別大聲。
他也不顧君王的威嚴,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朱標更是疑惑,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皇帝如此失態?
“這小子是個人才,孔家那小子估計要被張異坑死……
朕是服了!”
老朱知道朱標好奇,將密奏遞給朱標。
他打開一看,登時無語。
張異和孔訥這些對話,若是朱標沒有聽說過類似的話,肯定不會覺得有什麼。
但張異給孔訥說的話,前幾天他們剛聽到過呀。
“張家弟弟也是的,不能就逮着孔訥一個人坑呀,孔家子遇上張家子,簡直就是倒了八輩子黴。”
“簡化文字,降低教化的成本!這小子說的東西,聽起來很能蠱惑人心,若非朕聽過另外一個答案,說不定也會被這小子忽悠了!”
朱標同意朱元璋的說法,同一套話術,朱標和朱元璋張異關於這段話的評價是三個字!
屠龍術!
張異將儒家比喻成盤旋在華夏上空的一條大龍,也是華夏的“天”!
所謂天者,規則的製造者。
從某種程度來說,張異的形容其實也算貼切。
想要破天,或者說屠龍。
張異說過其中的一種方法就是,讓讀書人這個身份變得不值錢。
物以稀爲貴,什麼東西都架不住多。
不需要讓百姓們有多高的學識,只是讀書認字本身,就可以讓儒家千百年來建築的神壇轟然倒塌。
對於文盲來說,知識本身是充滿神秘的。
這一層神秘性,可以提高百姓對那些人的容忍性。
可如果大家都識字了,揭開這層面紗。
大家會發現,原來你也不過如此。
一旦有了這層心理,百姓對讀書人這個階層的敬畏會大幅度降低。
這對於儒教的統治,本身就是毀滅性的。
張異當時的討論,大概在這裡就戛然而止。
具體怎麼操作,張異沒有說過。
可今天他出手,皇帝馬上明白,張異的屠龍術其中的一種,就是文字簡化。
將知識的獲取難度降低,就能讓更多的人學習和認字。
這種事情跟算學入科舉一樣,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恐怕推行起來,阻力比算學入科舉還要難上一些。
在張異的理念中,道理是道理,術是術。
術是工具,文字只是工具的一種。
可在傳統的觀念中,文字已經被賦予許多神聖的屬性,如果輕易動了,勢必會引起反彈。
而如果提出這個意見的人是一個道士,那動靜就不再是反彈了,而是掀起驚濤駭浪。
推動一個改革很難,尤其是以一個異教徒的身份推動改革,別說張異,就是龍虎山本身都承受不住儒家人的反撲。
所以張異設了一個局,他想讓孔訥,或者孔訥身後的孔家去推動這個改革。
“將屠龍刀交給孔家自己,屠了儒家這條龍,這小傢伙好歹毒的算計……
這傢伙爲了踐行自己的道,也是不計任何代價!”
隨着對張異的瞭解越來越多,朱元璋和朱標也逐漸瞭解清心觀那個孩子。
他有自己的道,自己的理想,也是一個爲了自己的道理不怕去踐行的人。
只是張異將這份瘋狂藏起來,並不曾被外人察覺。
他一直在奉行自己小術見大道的道理,小心翼翼,一點點去改變這個世界。
而且他的手法越發純熟,就像一個棋手一般,躲在陰暗處落子。
這個世界,成爲了他的棋盤,任由他操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起張正常,張家這位逆子纔算是真正的“道人”。
只是世界上多了這麼一個人,想想也令人戰慄。
“好在這小子對權利並無半點興趣,若不然朕第一時間殺了他……”
朱家父子比張正常還要了解張異,他那種對權勢赤裸裸的蔑視是毫不掩飾的。
這種蔑視,也是朱元璋對張異敵意很小的原因之一。
那種超脫世間的瘋狂,是一個有能力之人最好的保護色。
“先不說簡化文字這件事,能不能做成!
如果張異要推動文字簡化,終究還是要經過父皇這一關!
他其實是想重演種痘法的套路,利用孔家完成這次推廣!
好傢伙,利用龍虎山也就算了,他還想利用孔家!
這小傢伙到底是怎麼長的,我在他這麼小的時候還在玩泥巴呢……
難道得了仙緣的人脈,都是這種魔物?”
朱元璋笑道:
“如果朕不是聽過他的另一段想法,說不定還真會同意這件事!
能簡化文字,讓更多人學有所成,朕也是樂見其成!
咱們大明現在什麼都缺,卻人,也缺官員……
恩科暫時開不成,舉薦的話,很多人心懷前朝,這種人招進朝廷不知道是福是禍!
所以從朕的角度來說,這種人遲早都要清理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尤其是孔家告訴朕此策,朕有八成會同意!
就像上次送祥瑞,就算朕不知道其中的貓膩,只是一個種痘法,
朕也會推廣下去!
所以,這個孩子,很瞭解朕嘛……
朕在未來的史書上,有那麼多記錄嗎?”
被人看透,終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老朱忍不住無名火起。
“張異還不一定能說動孔家,這件事孔訥一個人做不了主!”
朱標趕緊轉移話題,道:
“所以這一切,只是張異的一廂情願,他不認識孔希學,前代衍聖公孔克堅又半死不活的……
孔訥要繼承衍聖公的位置,怎麼也要數十年後!
所以他也就發發牢騷而已,父皇不用介懷!”
朱元璋聞言,這才逐漸平息怒火。
張異能影響孔訥,卻影響不了孔克堅,更影響不了孔希學……
他今日落子,大概率也是一枚閒子,
可能等到十幾年,幾十年後,今日種下的因,纔會開花結果。
不過他足夠小,也有的是時間等待他想要的結果。
“一子落在幾十年後,這小子可以!”
老朱知道某些問題,他不用現在面對,莫名放鬆下來。
“只是父皇,未來如果孔訥真的隨了張異的算計,爲您奉上屠龍刀!
您會不會接過來,親手斬向儒教?”
老朱面對着這個問題,一時也沉默不言。
這把屠龍刀是砍向儒家不假,但一樣會傷着君王。
只憑這一點,朱元璋就該毫不猶豫的拒絕。
只是……
張異還有一句話,那就是這種變化是大勢,勢不可擋。
他做的,只不過是在歷史進程中,暗自推了一把。
皇帝需不需要去接受張異的佈局,去順應這場大勢?
老朱很左右爲難的時候,突然跑進來的太監王公公,爲他解圍了。
“陛下,老奴有要事稟告!”
他的聲音,打斷了朱家父子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