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大明存在的意義,天下怎麼亡的
朱元璋很早之前就已經感覺到,當張異嘗試去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很多事情並不看重眼前!
雖然張異確實爲大明做了許多,可這孩子眼中其實並無大明,甚至他對自己這個皇帝,也談不上多尊重。
就如仙神,眼睛一睜一閉就是千年,人間種種於他們而言毫無意義。
張異是不是仙朱元璋不敢說,可他能窺見未來之變幻,這着眼之處,恐怕也不在一個小小的大明。
朱元璋有許多次,想過跟張異坦白,換取他給自己測算大明國運。
可他還是強忍住這個衝動,他怕這個遊戲規則打破之後,自己也失去這場機緣。
“我華夏這個小小的天下,如今稱之爲天朝上國絕不爲過,就算如今看起來破殘的天下,這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我大明的實力,依然是整個世界絕對的第一,尤其在國力之上,從自有人開始,從來如此……”
張異一番話,說得十分突兀,但朱家父子愣神之餘,卻也有一股自豪油然升起。
從看到那張世界地圖開始,老朱其實心裡也犯嘀咕。
世界如此之大,華夏這個小小的天下,在世界中所佔據的實力幾何?
實力,包括軍事實力,也包括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如今他們已經得到答案,那就是大明所在的這片天下,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華夏就是中土,就是萬國來朝的天朝上國。
“只是……正如龍氣從南轉北一樣,在遙遠的未來,我華夏守了數千年的龍氣,卻不再庇佑大明,龍氣西行!
西方世界大興,我華夏子民,卻被那些我們視爲鬼子的西方人奴役百年,在我看到的最遠的未來,雖然這片土地在復興,卻依然看不到勝利的答案!
貧道見證這個畫面的時候就想,如果我做點什麼,能不能爲華夏逆天改運?”
張異說完,自顧笑了笑。
他的笑容十分天真,但朱家父子心頭卻沉甸甸的。
張異娓娓道來,將數百年後那場浩劫挑了能說的說給朱元璋父子聽。
老朱聽得心頭火氣,彷彿過去十幾年,蒙古人加在他頭上的苦難一下子就回來了。
洋鬼子,在老朱眼中也是異族,甚至在朱元璋眼裡,這些人連人都不是。
蒙古人欺負過漢家人,那些鬼子算個什麼東西?
但朱元璋受限於時代,卻不能明白後世的苦難和如今的元末有根本的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感同身受。
“爲什麼?”
老朱聽完,請教張異。
張異笑道:
“我華夏,或者說我漢家文明一直興盛的原因,其實本質上是生產力比別人更高!
農耕社會,其實就是這個時代能獲取資源的最優解!
自古以來,華夏不是沒有被異族征服過,五胡亂華,南北朝、還有蒙古人入侵……
可這些異族入中原,他們武力上也許可以征服中原,可最終卻依然要被漢家文化所同化!
如今北方的許多漢民,其實祖上就是就是異族!
所以漢家人這個概念,我認爲並不是一個血緣上的概念,而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
當完全接受了漢家人的文化,許多周邊的異族,也被同化成漢民!”
老朱聽到這番話,瞬間領悟過來!
從打下北方開始,朱元璋其實一直有個問題困擾着他,只是天下未定,暫時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那就是,蒙古人統治天下八十年,這中原大地上早就有了許多異族人生活。
蒙古人,色目人……
他起兵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可當天下一統,那些留在中土的韃虜應該如何處置?
是學蒙古人,搞一個等級制度?
張異的想法,似乎爲老朱提供了一個思路,而且和他原來的打算不謀而合。
但這並不是重點,張異的故事其實沒完。
“華夏的國力,國運,其實就是建立在咱們的生產力一直比別人強大!
在這種農耕爲主的生產力方式下,儒家是最好的統治思想!
可是,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生產力也不會永遠停留在此處!
所以,當有一天,我華夏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時候!
我們會變成別人眼中的猴子!
我們曾經的藩屬國,會在我華夏的土地上燒殺擄掠,那些求着我們的洋人,會成爲我們的人上人!
那時候的華夏,和前朝沒有任何區別,甚至……
會更加嚴重!
其實因果在百多年後就會開始……我華夏只不過是依靠自己的底蘊,多撐了幾百年!”
“生產力?”
老朱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張異說出類似的名詞,他陷入了沉思。
“這就是你說的,儒家滅亡之日?”
“沒錯,當新的生產力出現的時候,儒家就再也沒有生存的基礎。
只是和儒家陪葬的,是華夏的國運,此時的畫像,再也沒有登頂過世界之巔!
就如現在洋人求着我們,讓我們與之通商一般,未來的華夏人,也是如此對待洋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
“那我大明的皇帝在哪?”
張異聞言笑了:“那時候已經沒有大明的皇帝了,大明在二百多年後,戛然而止,朱家的最後一個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
滿清入關,成了這天下的主人,異族怒意漢人的日子會再次重現!”
這是張異第一次給朱家父子講到大明的滅亡,朱元璋和朱標的心情十分複雜。
萬事萬物,有生有滅。
哪怕老朱心裡不承認,他也明白大明終歸有滅亡的一天。
只是這種滅亡的方式他卻是沒想到。
不是因爲他的子孫吊死,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辛苦恢復的漢人河山,最後還是落在異族手中?
對於一心想要當千古一帝的老朱而言,這種挫敗感尤其嚴重。
“所以,朕……我大明皇帝好不容易彌合南北,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異笑道:“也不能這麼說,如果沒有這二百年的朱家皇帝維護着漢人的文化傳統,可能漢族早在滿清入關之前就消失了!
大明這個朝代存在的意義,是在兩個異族入關中間,爲漢族續命!”
朱元璋嘆息,他過去很想知道關於大明未來的種種,可是真的聽到明朝的滅亡,他又有種意興闌珊的感覺。
“總覺得,有點不甘心……”
老朱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張異也說過明朝存在的意義,是爲漢人這個民族續命。
但他是何等人?
他如何會甘心自己拼命打造的王朝,最終落得這個結果?
王朝興替可以,但被異族人欺辱不行。
“是呀,我也不甘心……”
張異咧嘴笑:
“所以貧道想做一些改變……”
“我很好奇,我大明是怎麼滅亡的?”
朱標一直沒有說話,此時插嘴道。
他挑起的話題,讓皇帝從那種無力的狀態中驚醒過來,所謂的不甘,終究是百年之後的事。
皇帝也是俗人,他更爲關心的,還是自己一手創立的江山,是如何滅亡的。
“其實封建王朝興替,本質上就是這麼回事!
建立在農耕文明這種生產力上的國家,終歸會因爲百姓無田可耕造反!
我華夏可用耕種的土地,大概就是一千二百萬萬頃左右,如今新朝建立,大概耕種的土地只有巔峰的一半,在休養生息之下,百姓還可以開荒,有地可種!
可是等到王朝發展到末端,大地主和王公勳貴兼併土地,百姓就失去了活路!
還記得我說過的王朝安穩的兩大要素嗎?
就業和上升通道!
一個王朝覆滅的根源,就是百姓沒有活路!
而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和宗室等人手裡,他們擁有特權,大多數人都有賦稅上的減免,可天下土地就這麼一千二百萬頃,等土地都到他們手裡了,稅收自然就沒有了!
一邊是朝廷沒錢,二來是百姓沒活路!
加上每個王朝的末期,也會有大量的讀書人因爲沒有門路,而絕了上升通道!
等集齊了這幾點,前朝發生過的事情,在本朝也會再發生一遍,所以追問細節也沒有意義!”
雖然張異不說細節,可朱標和朱元璋父子,卻也從其中知道了東西。
“宗室!”
老朱從讀到了熟悉的名詞,上次張異給他算的算學題,直接開啓了算學入科舉。
那道算學題,名爲宗室。
如果說張異上次只說了宗室禍亂,自從朝廷供養宗室的角度指出財政入不敷出。
可今天他又說出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稅收和土地兼併!
天下只有一千二百萬萬頃耕地,雖然朱元璋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從哪裡來的,但老朱肯定會相信張異的數據。
一個王朝的存續,其實就是個做減法的過程。
什麼時候地主兼併土地,朝廷稅收不上來!
那就是王朝覆滅的開始。
而且大明比起其他王朝,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患。
就是老朱還沒來得及實施,卻一直也沒有放棄的問題。
宗室制度加上士大夫階層免稅的權力,就是王朝覆滅的根源。
“你提到稅收……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張異咧嘴笑:“放在大明,倒也是主要的原因!
皇帝那個大聰明有個臭毛病,就是覺得他老朱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
爲了怕子孫糊塗,他以祖訓的方式留下許多其實是對後世遺毒深遠的政策,
其中將稅收固定死,就是其中一個!
大明皇帝體恤百姓,將稅收訂得很低,這點其實是對的!
可是他沒有預料到後邊的風雲變幻,將稅收定死在一個範圍,後世的皇帝就不好更改了!
讓子孫帶着腳鐐跳舞,最後……
算了,這個話題太遠,聊着沒意思!”
“如果沒有土地兼併,帝國是否能長治久安?”
朱元璋一直繞在關於土地兼併的事情上無法出來,又詢問張異,張異搖頭:
“你沒有辦法阻止土地兼併!就算伱是洪武皇帝,你做好自己的事可以,但你能管到百年後?”
“那如果以規制,免去士大夫階層的免稅特權呢……?”
朱元璋不甘心,又問了張異第二個問題。
“如果皇帝這麼做,不管他是朱元璋還是李世民,他明天醒來,會發現天下人全反了!
真當天下是他們老朱家的?
君王與士子公天下,就是在農耕社會最基礎的規則!
皇帝也許可以打破這個規則,但一定會被規則反噬!
除非……”
“除非,讓讀書人變得不值錢!”
話題繞來來去,又繞回原來的起點。
朱元璋:……
“任何東西都是物以稀爲貴的,當讀書人變得多了,雖然精英依然是精英,可是管理天下這種事嘛?
你挑不出五個九十分的人,但你可以挑出三十個八十分的,可以挑出三百個七十分的……
那五個九十分的人也許可以待價而沽,但皇帝如果還有三百個不如他們,但其實也可以勉強勝任的人在一邊待着,他們也沒有勇氣獅子大開口!
君權和相權的爭鬥,無非是你強我弱,比的就是誰手中的底牌更多……”
見張異笑嘻嘻的模樣,老朱深吸一口氣。
“可,讀書人多了,對皇帝來說,一樣……”
“不好管對吧,任何東西都是有利有弊!
不好管是肯定的,但也要看是什麼樣的皇帝,是什麼樣的王朝?
這種事本身就是考驗一個君王的執政能力,沒本事自然管不住!
可如果我們換個思路,學習那個鬼子呢?
走出去,將這些讀書人輸出出去,不就解決了就業問題?
當我大明出海的時候,新的生產關係必然會形成,一個利益集團的誕生,意味着皇帝可以像操弄羣臣之間黨爭一般,平衡兩大利益集團!
其實說白了,不管什麼生產方式的出現,皇帝依然還是皇帝……”
張異藏着半截話沒說,那時候的皇帝還有沒有封建王朝之時的權勢,就未必可知了。
朱元璋心動了,他這輩子最大的心病之一,就是對官員階層的警戒之心。
這種警戒來源於他的出身,幾乎是改不了的。
他可以認可身爲官員的某些讀書人的個體清廉奉公,就如劉伯溫一般!
可他對整個士大夫階層的看法,卻讓他絕望。
張異半開玩笑的一番說辭,似乎並非不可接受。
只是老朱覺得不對勁,這小子真正的目的,肯定不是如此。
自己考慮的是現在,張異考慮的的是數百年之後的佈局。
而張異給出來的答案他已經說過。
“士農工商,各行其道,這就是你想要推動簡化漢字的原因?”
張異點頭。
“生產力的進步,本質上就是技術的進步!
我華夏並不缺乏天才,但缺乏對技術的尊重!
文字能將技術轉化成科學的關鍵,也是我認爲能改變華夏國運的基礎!
就如算學入科舉一般,小道想做的事情,從來如此!”
張玉說完,老朱追問:
‘什麼是科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