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這種敗家子,如果有選擇的話,朱標也希望當場打死他。
可是這貨有個好爹,讓皇帝也不能輕易動手。
在滿朝文武中,能讓朱元璋忌憚,並且願意爲之忍耐的人大概也就三人,偏偏常遇春就是其中之一。
無論是功績,還是私底下的關係,皇帝對常遇春都是另眼相看。
且,最麻煩的是,常家還是太子的姻親。
“如果他爹不是常遇春,你跟常家丫頭的婚禮,朕大概是要取消了……”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標一眼,朱標訕笑。
從皇帝的角度而言,自從張異警告之後,朱元璋對他和常府的婚姻其實一直有看法。
常遇春如果保不住,常府的政治地位會急劇下降。
老朱可以念舊情,繼續維繫這段婚姻,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太子孃家不要消停。
目前看來,無論是小舅子常茂還是藍氏,都不算什麼好人。
經歷過這件事之後,老朱對藍氏的看法更重,不然他也不會當場奪了對方的誥命。
如果對方還是不懂收斂的話,朱元璋大概率要考慮取消婚約了。
畢竟,帝國傳承的安穩,遠比常遇春更加重要。
“父皇,常家妹妹跟她娘不一樣……”
朱標忍不住爲常氏辯解一句,朱元璋狠狠瞪了他一眼。
老朱家的人其他不好,重感情這點還是隨自己。
朱元璋:
“我看常家丫頭不隨娘,加上你這小子拎得清,知輕重,若不然,朕……”
朱元璋言下之意,朱標也明白。
如果他沒有拿出足夠的態度,證明自己不會被孃家影響,老朱就要親自出手斷他姻緣。
朱元璋對於門當戶對這件事並不太在意,他更加警戒的是外戚的影響。
藍氏的跋扈,常茂的紈絝,都讓他看到了朱標未來的難處。
今天在奉天殿上,朱標表現出來的強硬和疏離,也是他沒有將這個想法延續下去的原因。
正如朱標所想,沒有什麼比帝國延續更加重要?
“如果那小子真發瘋弄死常茂,你會站在誰那邊?”
朱元璋冷不丁詢問朱標一個問題,朱標嚇一跳。
不至於吧?
老孟不過是一個僕人而已,朱標不相信張異能爲他做出點什麼?
朱元璋在奉天殿上的處理,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算是其他親王的僕人被打死在街上,皇帝都未必能下這麼重的手。
所謂愛民如子,父皇有。
可凡事都是有價值的,老孟的價值遠遠不如一個將軍子和一箇中書省的大員,這不是明擺着嗎?
就算皇帝想殺人立威,也不會挑常遇春作爲突破口。
換言之,張異怎麼可能會爲一個佃戶做這件事呢?
他和老孟也談不上親近。
不過,朱標想起那位張家弟弟,又有些不確定了。
張異心中的瘋狂,父子二人大概比老張更明白。
也許,可能,會有那麼一丁點的可能……
不是說張異對老孟有多深的情感,而是這個弟弟身上有一種魔性,或者說,是對世間不平事,他很想問一句,憑什麼?
正是因爲這種心態,這小子纔會非常努力的,在背後做着許多看似莫名其妙的事。
朱標沉默下來,見老朱表情嚴肅,他也知道這是一個考驗。
“如果他有本事不把事情鬧大,兒臣不管!
但如果他蓋不住,我必第一時間殺他……”
“很好!”
老朱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父子二人陷入沉默之中,馬車停在清心觀門口,道觀沒有關門。
不過老朱父子走進去,卻也沒有人來迎接了。
老孟死,鄧仲修去了朝天宮。
清心觀顯得比任何時候都冷清。
朱家父子二人正要進入後院,卻發現張異提着水跑出來。
“你這小子,第一次見你親自來伺候三清祖師……”
朱元璋見面就調侃張異,張異呵呵笑。
都沒有人了,自然只能自己幹?
“回頭,讓小鄧給你找個人?”
“暫時還不想,貧道喜歡清淨,不是很信任的人,貧道也不想他們來打擾貧道……”
二人很自然的聊天,老朱沒有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張異也沒有訴苦。
甚至,張異給道觀清潔的時候,皇帝還搭把手。
“對了,聽老陌說你遇見了點麻煩?”
“沒錯……”
張異自然而然地將這幾天發生的事說出來,朱元璋嘆了一口氣:
“民不與官鬥,常府的事既然皇帝幫你出了氣,你就不用揪着不放了……”
“呵呵……”
張異不置可否,只是笑了一下,這笑聲讓朱元璋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
不過張異話鋒一轉,開始講給老孟處理身後事的情況。
老朱眉頭微皺,他沒想到自己爲了罰常家和胡惟庸,居然差點給這母女帶去滅頂之災?
朱標聽聞李氏母女的遭遇,義憤填膺。
“這些人欺人太甚,那些銀子明明是賞賜給李氏母女的……”
“黃家哥哥終究還是年輕了……”
張異和朱元璋對視一眼,呵呵笑起來。
“也是,他對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則的理解,還是太過稚嫩!
也是我平時慣着他,不接地氣了……”
朱元璋和張異你一言,我一語,朱標被二人品頭論足,登時鬧了個大紅臉。
老朱教訓他也就算了,張異也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朱標可難受極了。
“自古皇權不下縣,這朝廷的政令下到縣城,再往下就已經不歸皇帝管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些族老和鄉紳,就是華夏社會底層的無冕之王。”
張異好心給朱標解釋了幾句,可他那句“無冕之王”卻刺激到了朱元璋。
無冕之王這個名詞,並不是這個時代的詞語。
可並不妨礙朱元璋從字面上理解他的意思。
宗族社會,在華夏人看來是如呼吸一般很平常的存在。
所謂家國家國,這個家,未必只是個人的小家,還包括了家族這個概念。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宗族的約束。
族老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決定着宗族裡的財產分配。
家族相互依存,相互幫助,對抗外人。
可是如果需要的話,個人的利益也要讓渡給家族。
老孟死了,沒有留下男丁,孤兒寡母的她們在孟家人眼裡,早就沒有了價值。
如果族裡人良心過得去,或者他有男丁的話……
李氏母子可能還會在宗族的照顧下能將夢瑤養大成人。
可是如果像孟家人那樣,別說照顧,老孟留下來的房子和他租的田,都會被宗族搶走。
更甚者,李氏這個美人,本身都有危險……
“你對這套宗社會的規則不滿?”
朱元璋隱約感覺到了張異的情緒,張異輕輕點頭:
“確實有些不爽,不過貧道也明白,這是社會的基石,暫時還改不了!
始皇帝做不到的事,暫時也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皇權不下縣的問題,又不是現在纔有……”
張異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結,這個問題別說明清,就是民國時期,其實也並沒有真正解決這件事。
只有那個擅長羣衆工作的政權起來,基層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才真正有效管理起來。
張異雖然對這套制度不滿,卻也不會輕易想着去改變。
皇權不下縣,地方上始終有一股力量遊離在皇權之外,歷代皇帝也不是沒有想過去解決這件事。
從郡縣制開始,始皇帝就曾經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縣城以下的行政單位,分別以三老、嗇夫、五老、裡典等職位去控制基層,以法家治國的大秦,依然承受不住那龐大的治理成本。
所以後世的朝代也學乖了,在權衡利弊之下,方有了如今的局面。
其實說白了,還是生產力不夠,農耕社會的中央基本很難控制好地方。
但宮裡那位,就是這數百年來,又一個不信邪的人。
張異估摸着,皇帝縱容海盜案擴大化,削弱地方鄉紳的權力,也有這層意思。
封建社會發展到明清,皇權進一步集中,君王的目光逐漸下放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但這一切,與他無關。
他覺得無所謂的事,其實正好是朱元璋心中一塊心病。
張異不經意的話,卻是提醒了他。
“這宗法社會,有弊?”
“當然有弊,以宗族構建成的社會底層,知家法而不知國法。
譬如朝廷外邊鬧得沸沸揚揚的海盜案,爲什麼沿海之地,士紳能掌控如此大的權利,甚至可以扮演海盜,屠戮華夏自己的百姓?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爲在許多百姓眼中,家國並不重要,這世間誰當皇帝,他們不知道。
因爲皇帝從來不曾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他們不知國法,也不知君威,
與他們的生活更爲息息相關的,是鄉里的士紳,是族裡的長老!
那些人才是他們心裡的天!”
老朱眉頭深鎖,張異的話對不對,對……
他比任何人更明白社會的底層是如何運轉的,他以前沒有意識到這種問題有什麼不對,可當了皇帝之後,他又隱約覺得這裡有什麼不對,卻找不清楚根源。
張異的話並不深奧,卻剛好能幫他梳理自己心中的疑惑。
“士紳們獲得基層的控制權,就等於擁有了跟朝廷談判的能力,他們中的某些人,將勢力延伸出去的時候,
就會形成地方豪強,進而成爲門閥……
雖然門閥已經式微,但這種權力形成的根基並沒有變。
相反,沒有一個名爲門閥的東西,地方上的鄉紳看起來更加無害。
可是他們的影響力,卻一點不差!
就如海盜案中,那些官員……
他們是朝廷的官,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可面對鄉里人犯國法,他們站在誰那邊?”
答案很殘酷,因爲海盜案的殺戮,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
百姓只知家法,不知國法……
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家國家國,家在國前。
說白了,百姓心中有沒有國這個概念,還未必可知。
“皇帝似乎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嘗試解決,可是他的努力,終究是會失敗的!”
“爲什麼?”
二人自然而然放下手中的活,然後走到後院,張異正要去給二人泡茶,老朱一把拉住他。
張異無奈道:
“因爲,在現有的生產力之下,君王無法給與百姓更多的好處,他們看得見的東西,都是鄉親賦予的!
甚至很多時候,百姓和朝廷的關係,也是對立的!
百姓反而需要抱團去對抗朝廷……
位於爲什麼,其實說白了,還是出在國法不可依之上……
譬如,老孟……
殺人者死,可他的死,是否有人償命?”
朱元璋發現張異繞來繞去,又繞回老孟身上,他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張異話。
“國法庇佑百姓,百姓自然會擁護國法,可所謂的國法,一樣是朱家的家法……
國法不國,百姓對朝廷缺乏信任,自然就不會擁護國法,信任國法……
誠然,那些利用他們的士紳,族老未必是好東西!
可反正是家天下,同樣是家法,爲什麼他們不選擇維護自己的家法?”
朱元璋臉色大變,他驀的站起來,狠狠盯着張毅。
張異這些話十分直白,可謂是戳了他的肺管子。
從張異提出的稅法改革,到海盜案,老朱已經隱約覺察到地方的問題,
可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他自己也沒有一套成熟的方案。
他本以爲張異能給他一些建議,可是從張異的口中說出來的話語,更爲傷人。
國法不國。
只是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張異其實對朱元璋處理常茂和胡公子的方式並不滿?
可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他還有什麼不滿?
可是,想起老孟,老朱頹然坐下。
他仔細思索張異的問題,發現如果設身處地想的話,這確實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國法不可依,則百姓心中無國。
皇帝換來換去,卻不曾改變過他們的生活。
那些鄉紳未必會更好,但只要他們比皇帝好就夠了……
這也是自古以來,爲什麼君王必須依賴士大夫的原因之一。
因爲他們根本無法和這些人爭奪【民心】。”
張異自己笑了:
“說起來也好笑,鄉紳也好,士大夫階層也好,他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跟商人差不多。
兩頭吃,卻吃得比誰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