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君臣之道
“好字。”
看着眼前的這幅字,陳景恪脫口而出。
因爲小時候沒讀過書,後來又是當和尚又是討飯,最後又當兵打仗。
很多人都下意識的認爲,朱元璋的字也就是一般。
事實上並非如此,他的字寫的非常好。
不亞於許多書法家。
“筆鋒犀利、骨力遒勁,這字當成傳家寶都足夠了。”
“只可惜……要是有陛下的落款和印信就好了。”
看着品頭論足的陳景恪,朱雄英嘴巴張了又張。
這明顯是皇爺爺用來敲打你的,你心中就沒有一點芥蒂?
咱們上午纔在酒樓見過方孝孺,皇爺爺下午就寫下了這四個字。
說明他在時刻監視你,伱竟然也不生氣?
朱雄英真的有些看不懂了,他都替陳景恪不平。
救了你的孫子,又救你媳婦,還給你全家治病,還毫無私心的將學識傳授出去。
結果就換來了你的懷疑和監視?
只是嘗試換位思考,他都覺得自己受不了了。
陳景恪竟然還能和沒事人一樣,實在看不懂。
看着怏怏不樂的朱雄英,陳景恪放下那幅字,笑道:
“想不通?”
朱雄英直接說道:“想不通,別人被這樣對待,會出於無奈假裝無所謂。”
“但我能看的出來,你是真的毫不在乎,甚至樂在其中,我想不通。”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大家都恪守其道,方能長久。”
朱雄英眉頭緊皺,君主就能隨意懷疑臣子,監視臣子嗎?
這也不符合爲君之道吧。
陳景恪有些頭疼,這事兒還真不好解釋。
再三斟酌之後,纔開口說道:
“衡量一個君主是否優秀,看的從來都不是私德,而是他的政績。”
“漢景帝性格暴躁兇厲,因爲下棋發怒,就砸死了吳王太子,依然不影響大家對他的評價。”
“唐太宗也有弒兄殺弟囚父的行爲,依然不妨礙他是明君典範。”
“秦皇漢武有着諸多暴行,大家依然稱他們是有爲之君。”
朱雄英頭腦一片混亂,不對啊,不對啊,葉先生不是這麼說的。
我看的史書上也不是這麼說的啊。
可是,我爲什麼又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呢?
陳景恪知道他爲何會如此,或者說找大儒當老師,這是必然的結果。
歷史上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
他決定,趁此機會好好的給朱雄英講一講,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免得他也成爲儒家口中的仁君。
“做人的標準和爲君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做人,我們不能隨便惡意揣測他人。”
“可是一名優秀的君主,從不會把臣子的忠誠,寄託在個人操守上。”
“在權力面前,人心是最靠不住的東西。”
“一旦品嚐過權力的滋味,就很少有人能再保持不變。”
“所以一名優秀的君主,不是用人不疑,而是不給臣子背叛的機會。”
“有時候你越是器重一個人,就越是不能給他犯錯的機會。”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好像確實有那麼點道理啊。
就好像邊軍,後勤絕對不能掌握在邊軍將領手裡。
難道是朝廷不信任將領嗎?或許有。
但真正的目的,就是不給將領造反的機會。
這是一種雙向保護。
既保護了國家安全,也保護了將領。
“我自大一點說,我擁有的知識獨步天下。”
“換成任何君主,都會懷疑我,害怕我造反。”
“不懷疑我的君主,反而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這個時候,派人監視我就成了必然。”
“而我知道有人在監視,就不會去做有違臣道之事,從而保全自己。”
“所以陛下派人監視我,又何嘗不是一種保護呢?”
朱雄英情不自禁的點頭,可……爲何總覺得怪怪的呢。
“你認爲陛下送這幅字,是爲了敲打我,但我認爲是陛下給我的定心丸。”
“君子慎獨,只要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可高枕無憂。”
最後這句話算是昧良心說的,可在朱元璋的監視下,還當着朱雄英的面,他能怎麼說呢?
總不能直接說,你爺爺老陰謀論玩家了,從來不信任人。
那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當然,他上面這番話也不算是胡扯。
不是他有奴性什麼的。
既然到了皇權社會,就要遵守這個時代的規則。
給皇帝講人權,那不是不屈,那是傻缺。
讓朱雄英成爲一個務實的皇帝,比讓他成爲所謂的仁君,要強的多。
宋朝的仁君多,可宋朝什麼樣子大家都清楚。
明朝後來也出過幾個仁君,然後他們仁慈的後果有多嚴重,大家也都看到了。
朱雄英終於被他說服,重重點頭道:
“原來如此,景恪你放心,我一定不會給你犯錯的機會的。”
???
陳景恪一臉問號,我給你說這麼多,合着是讓你來對付我的是吧?
這一番對話,自然也毫不意外的,落入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他很是滿意。
他滿意的結果就是,馬皇后邀請陳景恪的母親馮氏入宮敘話。
然後馬皇后非常喜歡馮氏,特意賜下一座宅院。
如果是朱元璋或者朱標這麼做,肯定會引起羣臣反對。
沒有功勞豈能隨意賞賜。
可是馬皇后這麼做,羣臣只會樂呵呵的稱讚皇后娘娘仁慈啊。
然後羨慕馮氏,運氣真好。
陳景恪得知此事,分別去了幹清宮和坤寧宮謝恩。
他自然知道爲何會賜這座宅院,不是因爲自己母親討馬皇后喜歡,而是獎勵給自己的。
雖然一處宅子,遠遠抵不上自己立下的功勞,可這也是一種表態。
我們沒有忘記你的功勞,只是一時間確實不太好封賞。
想想還真是難爲老朱了,在不能封官封爵的情況下,想到用這種辦法來解決。
新宅院就在皇城邊上,地勢可以說是應天府一等一的好,離他們家的醫館還很近。
說起來他們家也確實需要一個新住宅了。
之前的老宅子面積並不大,馮氏被封誥命,就顯得寒酸了些。
只是應天城的房價寸土寸金,好的他們買不起,差的又不想買,就這樣耽擱了。
老朱此舉也算是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搬家就很簡單了,用馮氏的話來說就是,新宅子是給陳景恪結婚用的。
他們夫妻平時還住在老宅子,只有逢年過節需要應酬,纔會去新宅子住幾天。
所以也不用怎麼搬,帶一些常用物品過去就可以了。
不過即便如此,陳景恪也辦了一場喬遷宴,邀請了自己的一衆好友。
就在他喬遷新居的時候,朝廷展開了接二連三的大動作。
引的朝野沸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