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
作爲穿越者,陳景恪比誰都清楚,堅船利炮並不是無敵的。
否則前世的中國經過百年沉淪,也不可能重新崛起。
思想有時候比鋼鐵更能武裝一個人。
若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
作爲一個醫生,他沒有能力構建一套完整的,適合當下的思想體系。
但他可以引導別人,讓別人去做。
方孝孺是第一個,但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接下來,陳景恪並沒有進一步深聊。
再說下去太容易出事兒了,要是不小心涉及到屠龍術樂子就大了。
而且也容易對方孝孺造成干擾。
沒有給他講王陽明的心學,也有一部分這方面的原因。
他對心學瞭解也不多,還不知道適不適合方孝孺。
萬一不適合,只會影響他領悟自己的道。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引到正確的方向,任由他發揮去吧。
方孝孺的人品毋庸置疑,作爲讀書人,他是有憂國憂民之心的。
這是一切的基礎。
以後只要他相信唯物論和人民史觀,整出來的思想就不會差到哪去。
而且陳景恪也堅信,一旦方孝孺將這兩個概念拋出去,必然能吸引到一大批追隨者。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爲生民立命’的仁人志士。
包括當下,願意爲了道義赴死之人也不在少數。
到那個時候,他分裂改造儒家的目的就達成了。
就算方孝孺最終悟出的道不甚理想,也無所謂。
只要他將人民史觀和唯物論的概念宣揚出去,就足夠了。
早晚會有人走上正確的道路。
只能說,方孝孺這一步閒棋,確實走對了。
接下來兩人就沒有再聊這方面的話題,轉而說起了近期的事情。
主要是方孝孺說,陳景恪的事情涉及機密,實在不好說。
從他那裡,陳景恪得知了一些京城的輿論風向。
其中陳景恪最關注的就是黃河改道之事。
“現在民間普遍支持改道,北方、淮水沿岸、南方,三地百姓都支持。”
陳景恪心下非常高興,此事已經成了七成了。
“難道百姓就不怕失控決堤嗎?”
方孝孺說道:“怎麼不怕,但黃河最可能在山東地區失控,山東人自己寧願被淹,也希望黃河回去。”
你最危險的山東都不怕,其他地區的人就更無所謂了,反正淹的也不是他們。
陳景恪嘆道:“河南、山東太需要黃河了啊。”
方孝孺頷首道:“現在是沒人能承擔的起失控的責任,事情就此僵住了。”
“其實最大的責任還是在工部,一羣尸位素餐之輩。”
“若他們還有一點爲國爲民之心,早就應該將此事拿到朝堂上攤開來說了。”
“將來就算朝廷真的要施行改道計劃,也要將這羣無膽鼠輩換掉,認命一批敢於任事的人方可。”
陳景恪沒有細說,只是道:“相信陛下定有打算……”
方孝孺湊過來,說道:“我不信你一點消息都沒聽到,給我透漏一點風聲。”
陳景恪頓了一下,連連搖頭道:“黃河迴歸故道這麼大的事情,哪是我一個小小的太孫伴讀能知道的。”
“再說了,你一個翰林編修,操這個心做什麼。”
方孝孺眼睛一亮,臉上也露出喜色,嘴上卻吐槽道:
“不說就不說,就算伱不說我也能猜到,以陛下的雄才大略,早晚會同意此策的。”
之後,兩人就果斷轉移話題,談起了別的趣事。
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到了葉兌和葉雲流身上。
方孝孺譏諷的道:“葉四梅臨了還是沒能把持住本心。”
以前他稱呼葉兌都是尊稱爲葉先生、四梅先生。
現在稱呼其爲葉四梅,顯然是發自內心的鄙夷。
陳景恪自然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搖搖頭道:
“都是爲了兒孫啊。”
方孝孺傲然道:“藉口罷了,真正信念堅定之人,縱使刀斧加身亦不改其志,更況呼兒孫富貴。”
別人說這話,陳景恪肯定會懷疑。
但唯有方孝孺說,他深信不疑。
“那你爲何還要收葉雲流爲徒?”
方孝孺說道:“葉雲流比他曾祖父有氣節,若有我教導,未來成就定然在葉四梅之上。”
“葉四梅還算聰明,知道自己教就是毀了這孩子,才求到了我頭上。”
陳景恪也不禁好奇,葉雲流到底做了什麼,讓方孝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
方孝孺也沒有隱瞞,就將事情大致講了一下。
“得知要與你爭奪太孫伴讀的位置,他就備受良心譴責……”
“最後他鼓起勇氣,明確表示拒絕做忘恩負義之人。”
“葉四梅見事不可爲,也就順水推舟放棄了。”
“算他葉四梅運氣好,有個明事理的後人。”
“否則定然身敗名裂,晚節不保。”
如果他是當官的,搞背刺很正常。
只要以後能當一個能吏,大家提起他也會給予中肯評價。
可葉兌立足天下,靠的是一身學問和名氣。
一旦氣節沾染了污點,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會導致嚴重後果。
還好此事並沒有鬧起來,否則他早就狼狽離場了。
也不知道是該說他老糊塗了,還是說他利令智昏。
陳景恪嘆道:“他應該快離京返鄉了。”
方孝孺說道:“陛下怎麼可能會讓人品有虧的人,來教導太孫。”
“若他識趣,就及早請辭,還能保留最後一點顏面。”
陳景恪惋惜的道:“一代名士,可惜了。”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就各自離開。
陳景恪回家和父母說了一聲,就去了皇宮。
本來想先去找老朱銷假的,結果他正在和一些重臣開會,就先回了自己的住所。
讓他意外的是,朱雄英竟然也在:
“今天大本堂沒有開課嗎?”
朱雄英翻了個白眼,道:“都幾天了,我還以爲你也準備辭了伴讀職務呢?”
陳景恪心中一動,道:“有人辭官了,不會是葉先生吧?”
朱雄英說道:“對,就是他。既然你能猜到是他,那原因也不用我說了吧。”
陳景恪意外的道:“我只是沒想到,他的動作會這麼快。陛下那邊怎麼說的?”
朱雄英說道:“皇爺爺還能說什麼,自然是挽留再三,然後準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說道:“我是問你大本堂這邊,陛下準備找誰當先生?”
朱雄英說道:“哦,你說這個啊。皇爺爺準備找幾個名氣小,但有學問的儒生來這裡教書。”
“皇爺爺認爲大本堂佔用時間太多,耽誤我學習其他東西。”
“只是葉先生名氣大,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現在換成名氣小的先生,皇爺爺就可以將課程壓縮。”
“我就能抽出更多時間,去做別的事情了。”
所謂別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跟着陳景恪學習。
葉兌的離開除了他自己品行有愧,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爲陳景恪。
陳景恪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太孫跟着他學習,比跟着別的大儒,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大本堂緊張的課程,反而壓縮了太孫跟他學習的時間。
但大本堂是不可能取消的,這裡是用來告訴天下讀書人,太孫有在學習聖賢書。
以此來收買讀書人的心。
而且,聖賢書也不是沒用,還是需要學一學的。
但葉兌名氣太大,在教學時話語權也非常大。
很多時候,在課程的設置上,老朱都要聽他的。
最好的辦法,是換一個名氣比較小的老師。
或者找好幾個老師,每個老師教授一門課。
老師越多,話語權就越小。
到時候朱元璋就可以壓縮大本堂的課程,將更多時間抽出來,讓朱雄英跟着陳景恪學習。
但在外人看來,朱元璋一次找了這麼多老師,說明皇帝對儒學重視啊。
所以,不論葉兌怎麼做,這個位置他都坐不久了。
有朱雄英的提醒,陳景恪很容易就想到了這些。
如果葉兌沒有試圖爭搶太孫伴讀的位置,他會覺得有點愧對這位老人家。
畢竟自己搶了他的飯碗。
但現在……他要感謝葉兌,謝謝你替我消除了負面情緒。
所以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這時朱雄英斜睨了他一眼:“有件事情我倒要問問你。”
陳景恪好笑的道:“太孫殿下,有什麼話您儘管問。”
朱雄英想笑,嘴角剛裂開又意識到不對,連忙板着臉道:
“你休個假就七八天,也不給我姑姑傳個信送個禮物啥的。”
“咋地,你是看不上我姑姑嗎?”
“額……”陳景恪那叫一個無語:“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少操心。”
朱雄英氣道:“今天你要是不給我姑姑一個交代,你就死定了。”
陳景恪打趣道:“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
朱雄英嗤笑道:“嘁,我喊了你敢應嗎?別給我打岔,快說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陳景恪見躲不過去,就說道:“那你也要讓我和福清公主接觸一二吧,萬一……她討厭我呢。”
朱雄英說道:“怎麼可能,這幾天你連個信兒都沒傳,姑姑可生氣了。”
“要是她不同意,早就找皇爺爺拒絕了,又怎會生氣。”
陳景恪也有點汗顏,這確實是他不對。
別說是在古代,就算是前世,倆人相親要是願意接觸看看,男方也應該主動一點。
沒有電話的時候,男方會帶着禮物上門,邀請女方出門逛逛。
互聯時代就更方便了,一個信息就約出來了。
當然,也有女方主動的,追求所愛是每個人的自由。
可在古代不一樣啊,必須男人主動。
見過面之後七八天都沒動靜,屬實有點過分了。
就算不同意,也應該給人家一個說法纔是。
想到這裡,他不好意思的道:“是我的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且怕公主不同意,也沒敢告訴家裡人……以至於犯下這麼大的失誤。”
“你先幫我轉達個歉意,等見到公主了,我再當面向她道歉。”
朱雄英滿意的說道:“這還像句人話……”
“對了,皇祖母說不會給姑姑建公主府,都折算成錢糧土地給姑姑。”
“到時候你們就住在你家裡……”
陳景恪哪還會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就是怕自己心有顧慮,直接下嫁公主。
但這種丟面子的事情,自然不能老朱自己說。
就借馬皇后的口,告訴朱雄英,再由他來告訴自己。
但這也意味着,自己沒有拒絕的餘地了。
皇帝都做到這個份上了,要是還拒絕,就是擺明了有異心。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他本以爲自己會不甘之類的。
但並沒有,反而更像是放下了重擔,渾身輕鬆。
這樣也好。
自己也不用再左右爲難了。
其實洪武年間,對駙馬的防備還沒那麼嚴重。
寧國公主的駙馬梅殷,可是朱元璋的託孤大臣之一。
自己和太孫一起長大感情深厚,娶了公主也不是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福清公主也不是驕縱的性子,夫妻應該能處得來。
想到這裡,陳景恪做出感激的樣子,道:
“皇恩浩蕩啊,我這就去求陛下賜婚。”
朱雄英樂了,說道:“現在知道着急了吧,還給我矯情啊。”
“別去找皇爺爺了,先去找皇祖母吧,她也有話要對你說。”
陳景恪立即說道:“走,咱們去給皇后請安去。”
兩人一路來到坤寧宮。
馬皇后正在院子裡曬太陽,見到他們一起進來,就笑了:
“我就猜到,你一回宮就會到我這裡來。”
陳景恪不好意思的道:“什麼事情都瞞不過娘娘。”
馬皇后對他的態度明顯更加親切,指了指對面的石凳:
“以後也不是外人了,別那麼拘謹,坐吧。”
“謝娘娘。”陳景恪在一個石凳坐下。
馬皇后又問道:“你肯定沒把此事告訴你父母吧?”
陳景恪說道:“我也不知道此事能不能成,怕他們空歡喜,就沒敢告訴。”
馬皇后頷首道:“我就知道……你娘是個明事理的人,若是知道了此事,又豈會七八天都沒表示。”
陳景恪羞愧的無地自容,這事兒確實是他的疏忽。
上輩子都沒犯過這樣的失誤,沒想到穿越了給整這麼一出。
他也沒辦法解釋,只能假裝年輕不懂事。
馬皇后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也並未怪罪他,而是說道:
“既然都同意了,有些事情我需要叮囑你一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