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萬物之理
看着祖孫三人震驚的模樣,陳景恪心中很是得意。
就喜歡看你們這些土著沒見識的樣子。
他弄的這個東西叫斯特林發動機,也叫溫差發動機。
結構非常簡單,簡單到很多商家,將它作爲茶杯蓋子上的裝飾品。
杯子裡倒上熱水,蓋上蓋子輕輕轉動一下輪子,就可以一直旋轉。
直到杯子裡的水溫降下來。
前世陳景恪讀高中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好的物理老師。
爲了讓他們對物理感興趣,手工製作了很多小玩意兒。
還教他們是怎麼做的。
比如這個斯特林溫差發動機。
當時陳景恪用易拉罐、氣球、細鐵絲等廢料,製作過一個。
那種成就感太強烈了,他也由此喜歡上了理科。
ωωω ◆ттκan ◆¢ Ο 還有那種簡易留聲機,用一次性塑料杯當唱片,牙籤當唱針,一次性紙杯當喇叭。
只能說,一個好的老師,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今天,陳景恪也準備用類似的方式,讓朱元璋等人感受到理科的魅力。
爲後續發展理科,攀登科技樹,奠定思想基礎。
以前他只是強調生產力改變生活,但除了印鈔和琉璃,他沒有弄過什麼黑科技。
原因很簡單,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科技只會成爲壓榨的工具。
所以,他纔會先從制度方面着手,對大明進行種種改革。
目的就是爲百姓鬆綁,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
如果朱元璋一家子不同意他的制度改革,不願意爲百姓鬆綁,那黑科技還是先留着吧。
找機會離開大明,在海外弄塊地,然後從國內弄點百姓過去。
自己發展自己的。
還好,他的各種政策被採納,並在大明成功施行。
雖然各種不公依然普遍存在,但百姓身上的枷鎖,確實被卸下來了一部分。
皇權時代,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決定適當的弄一些黑科技出來,爲華夏文明的發展加加速。
除了黑科技,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科基礎體系。
不需要多麼高深,有個框架就行。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人才,缺的只是方向。
只要爲他們指明方向,他們能創造無數的奇蹟。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確信沒有眼花,那個輪子確實在旋轉。
震驚的問道:“這……爲何它會旋轉?”
陳景恪簡單的解釋道:“它能轉動,借用的是熱水釋放出來的熱氣蘊含的力量。”
“這就是稍微高深一點的力學,所能達到的效果。”
說着,他將蓋子取下來,蒸汽汩汩冒出:
“就是這白色的蒸汽,它內部蘊含着很強的力量。”
“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並使用它的力量。”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熱氣的力量?”
這玩意兒除了能燙傷人,竟然還有這樣的用處?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朱標也是一樣的表情,太不可思議了。
這就是力學嗎。
果然高深莫測啊。
朱雄英趁人不注意,拿起蓋子又蓋在了杯子上。
看着輪子轉動起來,他就無比的驚奇。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啊。
回頭拿給妙錦看,她肯定也沒見過。
衆人無視了他的行爲,繼續討論起溫差發動機。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這東西做的大一點,是不是就可以放在車子上,讓車子一直跑?”
朱標說道:“還可以放在輪船上,就不用人畜之力來轉輪子了。”
陳景恪不禁點頭,兩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交通,聯想能力是很豐富的。
輪船最早指的,就是安裝了飛輪的船,宋朝時期就出現了。
最開始用人力踩動飛輪旋轉,後來又有人發明了畜力機構。
和拉磨一樣,用牛馬拉着轉,通過傳導結構帶動飛輪。
這個傳導結構略加改動,就可以應用到蒸汽機上面。
當然了,溫差發動機雖然製作簡單,但在實際應用方面並不理想。
至少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是沒有辦法將之實用化的。
陳景恪將這玩意兒拿出來,也就是爲了震撼一下朱元璋等人。
真正要實用化,還得是正兒八經的蒸汽機。
爲了進一步引起他們的重視,他也提出了幾個應用:
“造出一臺機器牽引的車,後面掛上耕犁,就可以用來耕地。”
“這種車不會疲倦,只要燒熱水就能一直運行。”
“效率比牛要高几十上百倍……”
“一兩個人一天就能耕數百畝地。”
“用它拉耬車,一天就能播種幾百畝地。”
“用它來帶動龍骨車,就可以每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取水灌溉。”
“將龍骨車改造,可以把水井裡的水提出來……”
“到那個時候,百姓抗旱的能力將會極大的增強……”
朱元璋的眼睛越來越亮,如果只是用來帶動車船,那也就是一個奇物而已。
可用來生產糧食,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財富是什麼?
對於個人來說,財富可以是金銀珠寶,可以是綾羅綢緞。
可對朝廷來說,最根本的財富就只有一樣,糧食。
糧食不夠,就算有金山銀山又能如何?
糧食夠用,紙印上字也能當錢。
百姓爲什麼造反?還不是因爲糧食不夠吃,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口吃的,有誰願意幹掉腦袋的事情?
所以,糧食關乎國家社稷存亡。
如果真的能弄出那種,可以耕地播種,可以提水灌溉的玩意兒。
大明的國祚,可以延長多少年,簡直不敢想象。
當然,和陳景恪認識這麼久,他也知道分配端也同樣重要。
可糧食生產能力提高了,總是沒有錯的。
此時,他看向那個溫差發動機的目光,就猶如看到了珍寶一般。
“景恪,你說吧,要如何才能造出你說的那種東西。”
“不論需要什麼東西,只要朝廷有的,都滿足伱。”
陳景恪說道:“我準備……”
朱雄英突然打斷他,問道:“生產這種機器,是不是需要很多工匠?”
陳景恪瞬間領會到了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贊,這小子會找機會。
“是的,任何機器都需要工匠來生產,越是精密的機器,對工匠的需求就越高。”
“而且後續的改進也需要工匠參與……”
朱雄英點點頭,對朱元璋說道:
“皇爺爺,工匠的地位你應該有所耳聞。”
“我們不能指望一羣奴隸,來研究製作這種神器。”“只有給他們體面的身份,優渥的條件,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他們才能盡心盡力的爲大明效力。”
“所以,我希望您能廢除匠籍,還工匠自由,提高他們的地位。”
朱元璋輕輕拍了一下他的頭,沒好氣的道:
“你倆是不是覺得咱老糊塗了,擱這演戲糊弄咱呢?”
“想廢除匠籍就直接給咱說,只要你們說的有道理,咱還能不答應嗎?”
朱標心中那叫一個暢快,火上澆油道:
“現在都敢欺騙你皇爺爺了,將來還不知道要幹出什麼混賬事情來,要好好教訓教訓。”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養不教父子過,你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吧,別整天尋思着欺負咱乖孫。”
朱標:“……”
懟了兒子之後,老朱又轉過頭和顏悅色的道:
“不過你能想到用話術來遊說咱,說明在思想上已經成熟了。”
“不像有些人,只會直來直去氣咱。”
朱標:“……”
陳景恪差點笑出聲來,心中不禁同情了朱標三秒鐘。
朱雄英自然知道該怎麼說話:“父親也是爲了大明好,只是說話直了一些而已。”
“皇爺爺您別和他生氣,他心裡是最孝順您的。”
朱元璋高興的見牙不見眼:“哎呀,乖孫真懂事……看在你的面子上,咱就不和他一般見識了。”
朱雄英趁他高興,將話題轉移到了匠籍之事上。
詳細講述了工匠面臨的困境,以及這個羣體對大明的重要性。
談起正事,朱元璋恢復了理智,說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可大明確實需要工匠。”
“若放開匠籍,導致工匠流失,技藝失傳該怎麼辦?”
朱雄英說道:“大明有軍官、計官、行政官,去年又增加了司法官,再加一個匠官又何妨?”
“設立大明博物院,讓工匠們去博物院擔任官吏。”
“有了官身,就不用擔心工匠流失問題。”
“同時,還能命工匠們收集百工技藝,整理成書籍保存。”
“就算有工匠流失,也可以用書裡的知識,重新培養新的工匠。”
“沒有了後顧之憂,工匠們就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更好的工具,提高生產力。”
朱元璋眉頭微皺,道:“匠官?博物院?很難啊,這是在挑戰文官的底線。”
朱雄英嗤之以鼻的道:“底線?元朝時期的那一封降表,將他們的底褲都露出來了,哪來的底線。”
“不過是因爲提高工匠的地位,動了他們的利益罷了。”
“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國家之上,這種人就需要剝皮萱草來治一治。”
看着殺氣騰騰的孫子,朱元璋非常的開心。
他就怕孫子成了文官嘴裡的‘仁’君。
現在看來,這孫子像咱啊。
只不過他更善於隱藏自己的心思,所以表面看起來人畜無害。
不知道那些吹捧他仁聖的讀書人,瞭解他的真正爲人之後,會是什麼表情。
想來會很精彩的。
想到這裡,朱元璋頷首道:“好,咱答應了。”
“不過這件事情你不能出面,也不要讓任何人知道與你有關。”
朱雄英自然知道,這是爲了保護他,避免他和文官集團的關係出現裂痕。
“謝皇爺爺,我知道了。”
朱元璋說道:“傻小子,和我這麼客氣做什麼。”
之後他們就詳細討論了博物院和匠官體系,並拿出了大致的框架。
這其中朱標給出的建議更多。
可見最近幾年他也沒有閒着,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
看着自己最器重的兒子,朱元璋心中重重嘆了口氣。
即便是現在,朱標依然是他最滿意的繼承人。
朱雄英雖然很優秀,可是和陳景恪接觸久了,很多想法偏激進。
將來登基掌權了,必然會進行一系列強硬的變法。
而激進有時候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朱標不一樣,他有雷霆手段,但在治國上手段偏溫和。
將來登基掌權,就算變法也多是改良爲主,不會太激進。
雖然朱元璋自己手段很激烈,但卻希望自己的繼承人能平穩一些。
而且,中間還夾着一個陳景恪。
自己的寶貝孫子,與其說是自己教出來的,不如說是陳景恪教出來的。
陳景恪本就神秘莫測,現在自家孫子也有點那種味道了。
以前朱元璋覺得,所有事情都發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陳景恪都教了些什麼,自己也一清二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可朱雄英這次出巡,期間的所作所爲,一次次超出他的預料。
終於讓他明白了一件事情,這個孫子已經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了。
他能猜到朱標在想什麼,預見到朱標會做什麼。
卻無法猜到自己的孫子再想什麼,更無法想象將來他會做什麼。
但他依然很滿意這個孫子,甚至是無可取代的那種滿意。
因爲朱雄英確實很優秀,而且還學到了陳景恪的真本事,
而陳景恪的本事,是可以幫助大明走出王朝週期律的。
就算無法完全走出,能延長几百年壽命,也是值得的。
另外三人並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繼續討論着話題。
等事情差不多談妥,陳景恪趁機說道:
“陛下,殿下,等遷都之後,我準備在洛陽城外開辦一所書院,專門教授理科之學。”
這纔是他弄出溫差發動機的真正目的,方纔被朱雄英給打了岔。
朱元璋眉頭一挑,問道:“理科之學?和程朱理學有什麼關係嗎?”
陳景恪搖頭道:“沒有,我說的這個理,是萬物之理。”
“這門學問,就是研究萬物之理的。”
“方纔我說的力學,只是理科的一部分。”
本來他想用格物學來命名的,但後來想想,這麼做很可能會給儒家做了嫁衣。
乾脆還是用理科這個名稱吧。
而且萬物之理,比格物更加合適。
至於會不會被人誤認爲是程朱理學。
一開始或許會,但等理科開始放出光芒的時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朱元璋並沒有直接答應,反而非常的慎重,說道:
“你先將這個萬物之理給咱講清楚,咱纔好判斷要不要讓你公開授課。”
陳景恪說道:“那是自然,我會編寫基本基礎教材,到時候陛下一看便知。”
朱元璋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一切都等到教材出來再說。
而且他也很好奇,這個理科到底是什麼東西,有多神奇。
這時,陳景恪又說道:“數月前我隨太孫去舟山水師大營,登上水師戰艦見到了火器。”
“發現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改良,所以想去軍器局看一看,請陛下准許。”
《大唐李二:恁祖宗來了!》,林家龍女。
作者是個小南娘,腿長一米八那種。
嘖嘖,時不時就在羣裡給兄弟們發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