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第230章 無題

效率低?

朱雄英馬上聽出了畫外音,問道:“你想到什麼好法子了嗎?”

蔣登貴也很是驚訝,他自然是知道陳景恪的。

最近一年,關於這位駙馬都尉的傳聞非常多。

但最讓他關注的,還是滑輪組、軸承和飛梭。

能想出這種東西,定然是懂手藝之人。

不過即便如此,他心中也很是不以爲然。

軍器局都是最頂尖的工匠,所生產的東西,又是各自最擅長的。

每天都要生產幾十件,這麼多年下來有多嫺熟可想而知。

毫不誇張的說,閉着眼睛都能把東西給弄出來。

他不信有人還能提高效率。

但他也不敢得罪陳景恪,只是以請教的語氣說道:

“不知陳伴讀有何指教。”

陳景恪知道他不信,也沒有多做解釋,而是先讓人回宮裡取一套度量衡工具過來。

就是他給形學研究班製作的測量工具。

這套工具,將來會作爲理科學院標準器具使用。

隨着理科的發展,必然會成爲通用的度量衡工具。

而眼下他要做的事情,就離不開統一的測量工具。

所以,他準備先在軍器局推廣一下。

等待的過程中,他也沒有閒着。

找來一套鞍轡,讓工匠詳細爲他介紹了結構。

然後他嘗試着將各個結構分拆……

完成這一步,又挑選了幾個普通工匠,讓他們每人負責一個結構的生產。

還挑選了幾個人負責運送材料、零部件,還有人負責組裝,有人負責質檢。

衆人都很疑惑,每人生產一個結構,就能提高效率了?

陳景恪依然沒有解釋,也沒有讓他們立即就開始製作。

而是等到測量工具取過來。

讓人照着模板製作了幾套,分發給他挑選出來的那幾個工匠。

然後要求他們必須按照規格,生產出標準大小的零件。

是的,陳景恪準備推廣流水線生產法。

剛纔參觀的時候,他發現工匠要自己生產大部分零件,然後再自己組裝成鞍轡。

但凡知道流水線生產法的人,都知道這種生產方式有多繁瑣,效率有多低。

所以就決定,先從這裡着手進行改變。

流水線生產法,必須要有統一的度量衡。

否則零件規格不一樣,也是組裝不起來的。

所以,他纔會讓人回宮裡取測量工具。

這還不算完,爲了讓大家更直觀的明白,流水線生產法的先進之處。

他又找來同樣人數的熟練工匠,和流水線普通工匠做對比。

並且他還提出了獎賞激勵:

“贏的一方,每人獎賞十文錢,當場發放。”

十文錢,對陳景恪他們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

說的那啥一點,十文錢的小鈔掉在地上,他們都懶得彎腰去撿。

可這些工匠們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忙碌一個月,都不一定能存下十文錢。

本來只是一場無所謂的比試,現在每個人眼睛裡都冒出了火花。

這個錢,我們勢在必得。

陳景恪對此也非常滿意,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不是他不想多給獎賞,而是給的多了工匠們也保不住。

十文錢雖少,卻能實實在在的,落到他們自己的口袋裡。

隨着一聲令下,兩組工匠火速行動起來。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那羣熟練工匠動作非常麻溜,看他們工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

速度自然也是非常快的,沒一會兒鞍轡的雛形就出現了。

陳景恪挑選的那一批工匠,技術確實很普通,和對面的差距非常明顯。

同樣一個零件,對面已經制作好,去製作下一個零件了,這邊才弄了一半。

好不容易製作出一個零件,還要用尺子測量數據,然後進行修正。

任誰看,他們都輸定了。

然而,當三五個零件之後,他們的製作速度開始提了上來。

隨着製作的零件越多,速度就越快,精度也越來越高。

最後所有的零部件,都被送到組裝人員手裡,快速成型。

衆人的目光,也漸漸被流水線組吸引。

任誰都能看得出,他們已經開始佔優……

這讓衆人簡直不敢相信,一羣技術嫺熟的老工匠,效率竟然不如幾個普通工匠?

大多數人都想不明白,爲什麼會這樣?

明明老工匠生產每一個零部件的速度,都比對方要快。

爲何效率反而落後了呢?

蔣登貴等人畢竟不是普通工匠,作爲管理人員,漸漸的看出了一點門道。

這種分拆製作,每個人只需要負責一個零部件,一旦上手效率會越來越快。

正所謂,唯手熟爾。

比起一個人負責大部分零部件,效率可不就是要提高數倍。

越是瞭解,他們就越是感到震驚。

這陳伴讀也太妖孽了吧?

只是在這裡轉了一圈,竟然就能想到這麼好的辦法?

接下來的比賽已經毫無懸念,流水線組以碾壓優勢獲得勝利。

衆工匠都感到不可思議。

一羣能工巧匠,竟然輸給了一羣二把刀?

可事實就擺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他們自然知道,二把刀能獲勝,靠的就是那個分拆製作方法。

對提出這個方法的陳景恪,徹底心服口服。

難怪能當太孫伴讀,實在太厲害了。

蔣登貴立即出來,鞠躬道:“陳伴讀,下官請于軍器局推廣此法。”

陳景恪頷首道:“我將這流水線法拿出來,就是希望能得到推廣,你儘管使用。”

蔣登貴大喜:“謝陳伴讀賜法。”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道:“流水線法……確實和流水一樣,名字很貼切。”

徐妙錦崇拜的道:“陳伴讀能創出此法,真學究天人也。”

陳景恪搖搖頭道:“此法非我所創,秦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只是後來失傳了而已。”

“祖宗之法,我可不敢據爲己有。”

朱雄英驚訝的道:“秦朝就有這流水線法了?”

陳景恪說道:“是的,秦能滅六國一統天下,靠的可不僅僅是法制變革。”

“他們掌握着許多高明的技術,在生產力上遠超其他六國。”

“最終靠着綜合國力,完成了大一統。”

朱雄英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對蔣登貴說道:

“既然有了流水線法,就儘快落實。”“不只是生產鞍轡,別的器具生產也可以效仿。”

蔣登貴連忙道:“是,臣這就安排人去做。”

接下來,陳景恪爲他們具體介紹了流水線生產法。

特別強調了一點,就是標準化。

先有標準,然後纔有流水線。

這也是爲何他要先弄度量衡工具的原因。

蔣登貴將這些一一熟記於心,以免將來犯不必要的錯誤。

將這些處理完,衆人終於來到了生產火器的地方。

這次陳景恪沒有再拐彎抹角,而是直接將火藥和火器的原理,告訴一衆工匠。

然後就針對現有問題,提出了改良措施。

首先是火藥,對原材料進行了提純,並拿出了顆粒火藥的製作方法。

此時的蔣登貴,已經完全被陳景恪折服,對他的話言聽計從。

更何況,根據經驗,他也能判斷出顆粒火藥的優點。

之後就是火器。

陳景恪拿出了自己‘設計’的新式火銃和火炮。

從火繩槍到火遂槍,再到定裝紙殼彈……火炮方面也差不多。

他還對炮彈提出了兩種改良:

一種是在現有的圓形炮彈上,加個木頭底座。

還有一個,是直接將炮彈做成圓錐形狀,加一個小尾翼。

新樣式火銃火炮,暫時打造不出來,無法驗證威力。

但炮彈這個很簡單,馬上開工澆鑄了一批圓錐形炮彈,又找來一批圓形炮彈假裝木質底座。

然後衆人來到試驗場,進行試射。

“轟轟轟……”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腳下的大地都在震顫。

朱雄英、陳景恪早就見過放炮,到還沒什麼。

徐妙錦本就年齡小,還是第一次見放炮,嚇的緊緊貼着朱雄英。

可把朱雄英給心疼壞了,伸手捂住她的耳朵,不停的安撫。

很快試射數據就出來了。

同樣的炮,同樣的火藥,圓錐形的炮彈射程最遠,命中率也最高。

其次是加了木底座的炮彈。

之前普遍使用的圓球炮彈,不論是射程還是命中率,都被甩在了後面。

不信邪的蔣登貴等人,進行了多次試驗,最終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結果。

只是改變一下炮彈的形狀,竟然就能有如此明顯的改變,再次讓衆人感到不可思議。

蔣登貴想到更多,炮彈都有如此明顯的改變,那新火銃和新火炮的威力又該有多大?

陳景恪也沒有吝嗇,開始詳細的爲火器工匠們,講解火器的各種原理。

很多東西工匠能聽懂,很多東西他們就是有聽沒有懂了。

陳景恪也沒有強迫他們去理解。

目前來說,知其然就已經足夠了,無需知其所以然。

——

今天發生的事情,很快就送到了朱元璋桌案上。

看到陳景恪弄出流水線生產法,又改良火器,他表情平淡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認識這麼久,他已經習慣了。

陳景恪既然主動提出要去軍器局,那肯定是有所想法的。

而且根據他以往的風格,這個改變還會非常大。

現在這個結果,不過是有一次印證了猜測罷了,沒什麼值得奇怪的。

他更加好奇的是另外一樣東西:

“萬物之理,理科,力學……真想早點看看,這到底是什麼東西,爲何如此的神奇。”

很快他就收起好奇心,下令軍器局全力研究新式火器。

軍器局發生的事情,很快就穿了出去。

文管集團的關注點,是太孫給所有工匠發棉衣。

太仁慈了,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明君。

於是新一輪的吹捧又開始了。

武將一方則更關注火器改良,接下來幾天,不少將領來到軍器局,親眼看看新炮彈的威力。

就連徐達都沒能例外,他來的還是最快的。

當時第一批顆粒火藥正好製作完成,新火藥新炮彈,威力比之上次又有所提升。

親眼目睹了改良後的火器威力,軍方將領都非常興奮。

催促軍器局加緊生產顆粒火藥和新炮彈,至於新式火器的研究,也不能落下。

其實不用他們催促,蔣登貴已經抽調了最優秀的火器工匠,一起研究新式火器。

陳景恪也沒有置身事外,幾乎有空就去軍器局,和工匠們一起研究新式火器。

期間又出手改良了許多工具。

大約半個月後,第一把火繩槍問世。

試射之後,威力確實比三眼銃要強太多。

朱元璋得知這個消息,放下政務帶着徐達等人,一起來到靶場查看。

當看到新式火銃,一擊就將百米外的靶子擊穿,衆人無不爲之感到震驚。

朱元璋當即下令,加快研究新式火器,儘快使其投入實戰。

並命令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組建專門的火器軍隊,神機營。

前世由朱棣建立的神機營,提前了近二十年,被老朱給弄了出來。

陳景恪再次被抓了壯丁。

新式火銃是你設計的,肯定比別人更瞭解使用方法,過來獻計獻策吧。

說實話,他對這玩意兒瞭解也不多,連前世的普通軍迷都不如。

不過和這個時代的人一比,簡直就是火器大宗師。

他將前世聽說過火器使用方法寫了下來,交給了朱元璋。

比如訓練短槍的姿勢,比如三段式射擊,比如炮兵的反斜面作戰等等。

果不其然,再次鎮住了老朱等人。

第一杆火繩銃雖然造出來了,

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量產了,很多工作其實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就要一點點試驗,總結出最佳口徑,最佳裝藥量,射擊壽命等等。

在缺乏理論指導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只能靠無數次的試驗來摸索。

不過陳景恪的工作,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

工匠們已經知道新式火銃是怎麼回事兒。

後續的試驗,以及燧發槍等的研究,他們已經可以自己進行了。

接下來,他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了理科基礎教材的編寫中去。

去軍器局的次數則越來越少。

就在他忙碌的時候,朝廷也沒有閒着。

馬上就要過年,各部門都在忙着總結。

但這都不是最緊要的,眼下最爲人矚目的,是攻打遼東之戰。

去年就計劃好的戰事,因爲陳景恪的突發奇想推辭了足足一年。

這一年大明可沒閒着,一直在調集軍需物資,訓練軍隊。

眼下時機終於成熟,朱元璋正式下令攻打遼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