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楊梅獻技

楊梅和馬叔明母子倆此次前來縣衙,並不是空着雙手來的。

芽苗菜和綠葉蔬菜的大棚種植,在善水村已經試驗成功。

目前,善水村出產的芽苗菜和綠葉菜,勉強能供應給陳家的德運酒樓和幾間豆腐小吃門店,但市場上,仍然是一菜難求。

楊梅從未有過‘奇貨可居’,要靠大棚種植狠賺一筆的想法。

這世上的錢,是掙不完的。

善水村已經靠着豆腐、豆製品、香皂、調味料走進了大昭百姓們的視野,已經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若是風頭一直過盛,也絕非是什麼好事。

芽苗菜、綠葉菜的大棚種植技術,原先就是楊梅計劃拋出來回饋社會,回饋朝廷的‘磚’。

智慧的人更諳生存之道,有舍纔能有得。

在與秀才兒子馬叔明闡述完自己的想法後,母子二人這才主動前來拜見王大人,準備將這項種植技術獻給縣衙。

在楊梅母子說明來意後,王志遠和王夫人臉上俱都露出了讚許的笑容。

“馬娘子此舉大善,乃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若是大棚種植的技術能夠全民普及的話,屆時大昭的所有百姓們將不再受季節限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一口鮮嫩爽口的蔬菜了。”王志遠撫掌叫好。

王夫人也笑盈盈的附和道:“難怪老師和德運商號的三位老爺都誇讚馬娘子格局大,不似一般婦人。

我一直對馬娘子都感到十分的好奇,今日一見,果真不同凡響!”

楊梅聽了這樣的讚美,連忙欠身道:“夫人謬讚了,小婦人愧不敢當。”

“馬娘子莫要推辭,你絕對當得起。”王夫人過來扶了楊梅一把,見她揹簍裡裝着的全是嫩生生的蔬菜,不由驚呼出聲。

“這就是馬娘子你剛剛提到的芽苗菜麼?”

楊梅笑着稱是,將揹簍裡的幾種芽苗菜和最下面的綠葉菜各挑出來一把遞給王夫人和王志遠看。

“大人,夫人您二位可以看看,這個是綠豆發出來的綠豆芽。

這是花生髮出來的花生苗,還有這個,是黃豆芽。

這個,叫雞毛菜......”楊梅一一作了介紹,順便把如何發芽苗菜的法子也跟王夫人講了一遍。

“這些水靈靈的蔬菜,我可是許久都沒見着了。

如今有了馬娘子你提供的法子,回頭我就讓婢女們幫襯着我一起發幾盆芽苗菜試試。”王夫人一臉高興。

楊梅點頭道:“夫人屋裡有生炭盆取暖的話,可以找幾個花盆,在屋內發就好,不必再去搭一個竹製大棚,會省事許多。”

“對對對,馬娘子你說得是。”王夫人這會兒看楊梅的眼神,已經是妥妥的迷妹了。

“馬娘子,你比我想象中的還要更年輕。

剛剛看你和馬秀才一起進來,我恍惚間還以爲你們倆是姐弟。”王夫人自覺跟楊梅熟悉了,說話便也隨意了許多。

好話誰都愛聽,楊梅這個俗人也不例外。

她忍着沒去撫摸自己日益飽滿的臉頰,內心樂不可支,嘴上卻還是虛僞的謙虛了幾句。

女人之間想要儘快的拉近距離,讚美對方年輕漂亮絕對是必殺妙招。

王夫人十分熱情的拉着楊梅到了一旁的小几邊去閒話家常去了。

這邊,馬叔明笑着從袖袋裡取出整理成冊的大棚種植手法呈遞給了王志遠。

“王大人,這是我娘口述,學生代筆的。

裡面有詳盡的大棚種植手法以及在種植培育芽苗菜、綠葉菜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此外,培育人工養殖蘑菇、木耳的法子,我娘也讓學生詳盡寫出來了。

目前,蘑菇和木耳的培育善水村還在試驗階段,不過,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馬叔明不疾不徐的說。

王志遠將冊子接過來仔細翻閱。

片刻後,他擡頭對馬叔明說:“確實寫的很詳盡,有了這本手冊,日後有興趣想要參與種植的老百姓們,定能少走許多彎路。

叔明,你娘有遠超於旁人的胸襟和氣概,讓本官也爲之欽佩!”

馬叔明含笑默認了王志遠對自己孃親的讚許。

作爲兒子,他也由衷的欽佩,並且爲之感到自豪。

“大棚種植的普及之法,估計要等過完年,朝廷開印之後,才能呈報上去了。

到時候,本官會將這本小冊子一併送回京城,叔明,你一會兒在冊子上補充上此法的出處。”

王志遠的言下之意再清楚不過了,他這是在表態,自己不會吞了楊梅的獻技的功勞。

馬叔明心頭有些動容,爲朝陽縣有這般正直不阿的父母官而感到高興。

這是朝陽縣之福,也是當地老百姓之福!

“是。”馬叔明拱了拱手,“多謝王大人。”

“這本來就是應該的,不必道謝!”王志遠擺手一笑。

二人說完大棚種植的話題,自然而然便說到了奉天府那邊的災情狀況。

馬叔明已經從府報上得知,錦州府城外已經涌進了一批從奉天而來的流民了。

平安鏢局的車隊從北境回來的路上,險些被奉天府的流民搶劫了。

當時車上不僅有皮料,有羊毛,還有兩頭奶牛,兩頭山羊,以及隨身攜帶的貨款。

要不是孟義帶着的那支車隊所有人都有佩戴兵器,出鞘的刀光劍影震懾住了那些流民,說不準他們帶回來的牛羊都要遭殃。

孟義對錦州府周邊的地形非常熟,帶着車隊抄了小道,給守城的將官塞了十兩銀子孝敬錢,總算磕磕絆絆的進了城。

可錦州府外流民越來越多,始終不是辦法。

馬叔明如今只是一名小小秀才,自是無法置喙樑知府的任何舉措,但心裡多少也是關心的。

王志遠將昨日樑知府落實錦州府各縣商賈們捐糧的舉措說給馬叔明聽。

馬叔明倒沒覺得樑知府的做法有問題。

朝廷對商賈優待,國家有災情的時候,商賈們出糧出力幫朝廷,幫老百姓們一起渡過難關,這是應當應分、責無旁貸的事情。

“大人,樑知府這是不準備放流民進城了?

如今天寒地凍,那些流民沒有禦寒之物,在城外怕是很難生存。”

馬叔明這話問到了點子上,王志遠纔剛舒展沒多久的眉頭,又緊緊的蹙成了個‘川’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