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

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

六月的天氣,就像娃娃臉的臉,說變就變。

幾分鐘前還豔陽高照,一道悶雷過後,運河兩岸,暴雨如豆。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

岸邊的商販,漕丁,上船的上船,進屋的進屋,雖然捱了點淋,卻滿臉喜悅。再看那些盼甘霖盼了一個春天外加大半個夏天的農夫,竟然不約而同地跪在了暴雨裡,對着老天爺頂禮膜拜!

老天爺,終究還是仁慈的,沒想把淮河以北的百姓全都給餓死。所以,臨近夏至時節,終於施捨了一場暴雨。雖然山東河北許多地方,大部分的夏糧,今年已經註定顆粒無收。可有這麼一場豪雨在,莊戶人家好歹也能補種一茬蕎麥或者蘿蔔。

雖然蕎麥產量低,蘿蔔吃得再多都不頂飽。然而,這兩樣東西扮在一起熬糊糊吃,總好過用雜草和觀音土果腹。況且,中原土壤肥沃,只要下雨,很快地裡就會長出各種各樣的野菜,蘑菇之類,讓農夫們不至於在下一個秋天和冬天裡被活活餓死。

也不是所有人,都感謝老天爺的恩典。運河中心處正在向南緩緩而行的官船後倉,就有一個年青的酒鬼,指着外邊翻滾的烏雲破口大罵:“老天爺,你就是混蛋!該下雨時不下,不該下的時候又瞎下。想起一出就是一出,做事情半點譜都沒有,你不配…”

“守義又喝醉了” 官船中艙,正在跟袁黃下棋的李彤趕緊站起來,大步流星衝向門口,“抱歉了,居士。我得去勸勸他!”

“我要是你,就不去!” 袁黃棋癮正濃,拎着顆白子連連搖頭,“他肚子裡有氣,罵出來,總比憋着強。況且他罵的是老天爺,又不是,又不是任何人。這船上也沒有清流!”

“嗯,也好!” 李彤斟酌了一下,感覺袁黃的話很在理兒,順手關嚴了們,轉身緩緩往棋稱旁邊走。

他的棋力原本不算太差,但是跟已經看破紅塵的了凡居士袁黃比起來,卻懸殊甚多。更何況此刻他還要分出一部分心神去關注喝醉了酒的張維善,實力連八成都使不出,轉眼間,就被袁黃殺了個丟盔卸甲。

“老天爺,你分明跟那些弄虛作假的王八蛋是一夥!他們阻止東征,你就一滴雨都不下。他們圖謀得逞了,你就立刻給他們助威!” 張維善的罵聲,再度從 船艙中涌出,一字不漏地,鑽入李彤的耳朵。讓他的胸口,如同被壓上了一大塊石頭,又悶又疼。

一個月之前,東征軍攻破倭寇精心佈置的尚州防線,劍指釜山。豐臣秀吉的養子宇喜多秀家失去倭寇各番隊長的擁戴,大權旁落。重新獲得了話事權的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人,立刻召見了被他們一直軟禁在軍營裡的大明使者沈惟敬,請求議和。做出主動退出朝鮮,釋放被俘的朝鮮王子,倭國向大明納貢稱臣等諸多許諾,只求明軍停止進攻,給他們安排船隊撤離時間。

於是乎,奇蹟發生了。沒等備倭經略宋應昌和御倭提督李如鬆兩人判斷出,倭寇的行爲,到底是不是緩兵之計。前去軍前查驗將士們傷亡情況的御史薛藩,居然動用八百里加急,將倭寇的議和請求,送到了北京。(注1:薛藩,歷史上的確就是這個名字。)

信使抵達京師之後,沿街宣佈“喜訊”。當即,令正在觀看獻捷禮的京師百姓,歡聲雷動。正在午門準備接見凱旋將士的大明皇帝朱翊鈞聽到了百姓的歡呼,也又驚又喜,立刻將首輔、次輔和各部尚書召到身邊,詢問應對方略。早已不堪重負次輔趙志皋,兵部尚書石星等人,旋即向朱翊鈞施禮,恭賀皇帝有天命在身,不戰而屈人之兵。向來喜歡跟皇帝對着幹的清流們,這回也一反常態,對趙志皋和石星二人的話大聲附和。

首輔王錫爵見此,知道木已成舟,乾脆以大事已了爲由,請求皇帝准許自己再度回家伺候生病的孃親。於是乎,准許倭國議和,東征循序返歸遼東兩個相關議題,就相繼成了定局。

儘管緊跟着,李如梓、李彤、張維善、洛七和劉繼業等將領,趁着接受皇帝召見的機會,齊聲發出提醒:倭寇生性狡詐,請和極有可能是緩兵之計,只要緩過一口氣,肯定又要捲土重來。然而,比起一干“老成謀國”的大學士,尚書、御史,幾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將領的提醒,分量差得終究太遠。

不過,大明萬曆朱翊鈞乃是“聖明”天子,斷不會傷了有功將士的心。所以,當場承諾,若是事實證明倭寇賊心不死,自己一定會再遣大軍入朝。屆時,衆位忠臣良將,必在領兵出戰之列。

爲了嘉獎將士們的忠勇,萬曆皇帝朱翊鈞也毫不吝嗇,官爵,賞金,錦袍,雁翎刀,成車的往下賜。結果面聖之後,李如梓和李彤等人,就都穿上了原本難得一見的麒麟服,配上了當初立下王陽明那樣大功纔有資格佩戴的秋水雁翎刀。鑑於四人的官職近期升的的太快,朝廷無法再對他們破例提拔,但是,他們各自的勳位卻又跳了一大級。並且對應的官號,也成了定遠將軍,安遠將軍和明威將軍。(注2:官號,榮譽稱號,有等級,並且可以多領一份俸祿,不予實權和實職。文官爲某某大夫,武將爲某某將軍。勳位:根據功勞授予的榮譽,意味着有做同等級別官員資格。)

得知劉繼業還沒行冠禮,萬曆皇帝朱翊鈞不管他原來有沒有表字,特意又賜予了他一個,以示方便他立刻就可以回家去繼承祖上留下來的誠意伯爵位和俸祿。對於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少年才俊李彤和張維善,萬曆皇帝更是青眼有加,竟然直接讓他們補了浙江都指揮使司僉事和漕運參將的實缺兒,並叮囑二人,不必急着去 上任。交卸了現在手中差事和兵馬之後,先去探望父母,盡人子之孝。

如此一來,李彤、張維善、劉繼業三人,算得上貨真價實的衣錦還鄉了。兄弟三個在京師又逗留數日,多次常浩然等同學重聚。也由張維善的同族長輩帶着,陸續拜訪了京城內許多位高權重的長輩。想盡一切辦法之後,發現無法讓朝廷改變和談之念,只好乘坐官船,沿運河向南而去。

恰好袁黃告老還鄉的請求,也得到了朝廷批准。雙方就湊做了 一路 ,結伴而行。沿途的漕運官員,早就通過各自的途經,得知張維善即將成爲大夥的頂頭上司,並且此人跟總兵王重樓還是忘年交,所以極盡討好之能事。然而,表面風光歸風光,內心裡,李彤 、張維善和劉繼業三個,卻始終有一股遺憾盤旋不散。

他們三個,的確功成名就了,並且超出預期地達成了各自當初的目標。大明朝耗資百萬,耗糧無數的東征,卻半途而廢。這一次,倭寇不熟悉明軍的戰術和實力,被打得潰不成軍。當倭寇緩過這口氣來,並且根據明軍特點,做出針對性調整,大夥再想像以前那樣擊敗他們,談何容易!

“老天爺,你缺心眼兒啊!” 張維善的罵聲,猶在繼續。每一聲,落在李彤耳朵裡,都宛若杜鵑啼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