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魏國由於長期戰亂,人口大量流失,特別是並、幽、冀、朔、雍等州,都有大量的良田荒廢看着冉明都心疼。
再說沒有足夠的人口充實邊塞,長久也不是什麼辦法。魏國現在是大規模在邊鎮屯軍,十數萬精銳軍隊陳兵邊境,雖然十數萬軍隊聽上去不少,可是安北軍十數萬軍隊要防守三千多裡的邊境線,這點人馬,根本不夠看的。
所以,充實邊塞人口,是魏國唯一的辦法。想靠自然生育,天知道需要多久,只有具備了龐大的人口基數,纔是安定邊鎮。
“哎呀,你是不知道啊。”
周虎子道:“前幾個月倒是四叔公家裡的小三、小四偷偷去報名移民,可是族長帶着去找到了四叔公,以開除祖籍爲要挾,讓小三、小四回來,小三、小四不依,四叔公氣得半死。族長就帶着人將小三和小四帶了回來,以不孝忤逆之名,將小三和小四沉塘了,屍體就埋在村東頭,連祖墳都沒讓進。”
有人要問了,地少人多,糧食又不夠吃,分出一部分人這不是好事嗎?關鍵是誰不想過好日子,如果都移民走了,人均都是五十畝地,如何體現族長的優越感?就像在後世的帝都,身家千百萬根本就不算富,勉強能住上房,可是一旦到了下面二線城市,那就是大土豪。可是隻見人們拼命擠進帝都,何人想着外出?就算在帝都內吃鹹菜,他們也不會去二線三線城市裡吃香的喝辣的。
對於這個鄉土的感情,沒有人不重視。
至於族長作爲統治階級,利益受益人,自然不管底下人的死活。關鍵是一個口子,如果開了移民、做工的口子,人心就散了,人們只要出去,自然就會看到外面的世界,族長也不好管理了。其實這和後世辮子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是一樣的。你說辮子朝的皇帝傻嗎?傻?事實上誰也沒有人比他們聰明。
康熙那個僞君子爲何要閉關鎖國,就是害怕人們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別人家生活的方式,民只能愚而不能慧。還有火器的發展,在清朝不僅沒有發展,還是倒退,直接打上邪惡的標籤。因爲康熙知道,一旦火器發展起來了,他們滿清八旗的騎射就失去了優勢。早期的火槍手儘管在射程上與弓箭手並沒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優秀射手可以完勝火槍手。但是有一點火槍手的優勢特別明顯,那就是火槍可以快速量產,一個農民一天可以熟悉火槍,熟練射擊。三個月可以訓練成優秀火槍手。可是一個弓箭手,至於需要三年。加上漢人龐大的人口基數,康熙如果是漢人絕對不會壓制火器的發展,可是他是滿人,自然爲他們的民族考慮。
同樣的,周氏族長考慮的不是整個周氏族人的利益,而是他和一些族老的利益,至於族人的死活,他們是不會關心的。
聽到周虎子的話,冉明開始反思起來。像周莊這樣的小村子整個魏國不知道有多少,願意帶着自己的族人,過上好日子的族長,不是沒有,而是太少了。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冉明不是沒有想到,而是知道任重道遠。造成周莊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因爲交通閉塞,加上村民愚昧無知。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改善道路,利用高速公路把所有村鎮連通起來,再配合普及文化教育,這樣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聖泉鎮冉智冉子異已經得到了消息,楊運買了兩艘鯨魚級海船,這兩艘船都是可以裝載三萬石的大海船。楊運不虛此行,甚至花費了多達五千金,招募到了三百多個熟練的水手、舵手。楊運的組織能力不錯,畢竟是當過老大的人,在他的組織下,聖泉鎮願意跟着楊運出海的人也不算少,足足三百多戶一千多人。
“主上,怎麼捨不得了?”楊運笑道:“夷州雖然是化外之地,不過那裡可是山高溝險,乃是最佳藏兵之所,即使百萬雄兵藏匿其中,也很難被人發現。尤其是晉國水師基本損失殆盡,對於夷州也是放任不管。只要經營得好了,那裡就是帝王之基。”
冉智道:“難道只憑我們這些人嗎?恐怕夷州的隨便一個土王就能把我們滅了吧?”
“夷州的土王都是一盤散沙。根本不足爲慮。”楊運道:“這次出海的有運的三百舊部,運還買到了五十副鐵甲,一百具弩,三百柄鋼刀,備箭三萬只,一百張盾,這些裝備足夠讓運把這些舊部武裝起來。運的舊部如果對陣大魏精銳自然必敗無疑,可是對付那些土著,絕對可以一擋十。”
冉明其實看不上夷州,對於出海的熱情也不是很高。不過他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
楊運不同,楊運本來就是土匪,做的就是無本買賣,像當海盜這種事,對於楊運來說,簡直就是輕車熟路。
“夷州的地理位置太好了,是魏國商旅的必經之路,守着這條航線,碰到實力大的船隊,我們就放過他們,如果勢力弱小的,那就吃掉他們。只要能在夷州佔穩腳跟,就可以依靠劫掠的財貨,將商業觸角深入到臨海郡各縣,財可通天,到時候在金錢的攻勢下,臨海郡各士紳豪強必能爲主上所用。”
聽到這裡,冉智內心裡一動激動。“或許這還真是一個辦法。”原本冉智擔憂的是,自己就算佔領夷州,可是人口太少,難道指望那些土著?可是如果能暗連臨海各郡縣,那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完全可以利用錢財收買人心,利用江東子弟成就他的霸業。
事實上江東並非都是弱兵,戚家軍的主力可是江西人。還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湘軍。還有歷史上佔據着冷兵器時代主要地位的丹陽勁卒,這可以公認的強兵。特別是漢朝李陵,率領五千丹陽兵進攻匈奴,最終承受匈奴舉國之兵的圍攻,仍沒有全軍覆沒,還有四百餘人撤到了關內。從項羽,到三國晉初,丹陽勁卒可是千軍破的終極步兵。
開元三年十月底,冉智、楊運率領鯨魚級海船兩艘,千石船四艘,飛舟一艘,合兩千餘衆自不其出海。
皇帝其實並不是無所不能的,自從始皇帝創造封建制度以來,從制度上,皇權和相權都是制約的。除了滿清一朝,把大臣當成奴才,皇帝才真正成了一言九鼎。
儘管這次冉閔看到了地方宗族族長和族老毫無底線的欺壓族人,儘管他也看到了地方宗族這種政策的弊端。不過冉閔也沒有腦袋一熱,直接赤膊上陣,實施改革。
別說冉閔了,就連冉明也有這種擔心。封建貴族集團這個政體,向官僚集團轉變,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事。想要魚兒不吃誘餌,想讓貓兒不偷腥?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我天朝打着爲人民服務的旗號,真正服務人民了嗎?還有那些代表?代表民意了嗎?每次人代會,都會出現各種奇葩的議案,這就是所謂的代表。
即使西方民主自由制度,也是兩極分化。如果沒有特權,如果沒有優越,如果沒有區別對待,誰還去當官?
只要冉閔敢動宗族宗老族長這些統治階級的奶酪,不可避免,廣大人民羣衆就會造他的反。誰叫自從陳勝吳廣那句王候將相寧有種乎。就是中國人血液注入了反抗的基因。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千萬別信“我大清”的所謂盛世,即使所謂的康乾盛世,也不是說真正的天下太平了,只是反抗鬥爭小了一點而已。清史裡給清粉美化的一塌糊塗,仔細翻看地方縣誌,不難找到清朝反抗稅賦的記載。
“我大清”用了很好的一個政治口號,叫永不加賦。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仁政,事實上這是人們對於古代稅制的不理解。稅和賦其實是兩套制度,稅是收入國庫的,而賦則是收入皇帝內庫的,這些賦是專門爲皇帝和皇室開支而專門收取的。
要想解決周莊這種現象,冉明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宗族統治黑嗎?黑確實黑,可是這卻是現實。如果想要改變這種現象,恐怕也只有效仿“我大清”來一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殺得人頭滾滾,自然可以強行推行下去。再或者效仿天朝,利用神話的信仰,強行打破這種禁錮的思想。不過,無論哪一種方式,結果都是沉重的。
關鍵是冉閔有這個狠心嗎?別說冉閔,就連冉明也下不去手。任何改革都需要妥協讓步,這種幾千年的觀念,誰也不能想變就能變的。哪怕印度那麼逆來順受的性格,大英帝國給印度推行自由民主,阿三就不幹了,平等劣等種姓,怎麼可能和高種姓平等,從來沒有忤逆過英帝老子的阿三,一下子造了主子的反,成功獨立了。
宗族內部同樣也是有着嚴格的等級,父子之間就是一道天然鴻溝,就算老子再壞,你讓兒子造老子反,除非皇室這個變態,平民百姓根本沒有這個傳統。
次日一早,冉閔臉色陰冷,直接上路,繼續他的微服私訪之旅。這一下,冉閔沒有什麼好心情,也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還好,像周莊這種現象並不太多。因爲周莊現象其實也是一種偶然現象,首先是地理位置足夠偏僻,而且免除了戰火,其次是吸納了外姓族人較多,再次就是族長思想僵化,沒有進取意識。如果是其他宗族,根本不會放棄家族壯大的機會,他們肯定讓族人獲得更多的官田,去當自耕農,畢竟這種對自己族人殘忍的族長並不多見。
人都是自私的,爲了國家和人民這樣的口號,中二少年肯定會信以爲真,但是每一個成熟的政客,都不會把他當成一回事。物竟天擇,強者爲尊,適者生存,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這就是鐵的事實。
不以以爲自己的族人不敢反族長,逼到一定程度,親兒照樣反老子。那是因爲族長還沒有到天怒人怨恨的時候,一旦到了這個時候,那就是他滅亡的時刻。
不過這也給冉明敲響了警鐘,魏國現在太平,如果冉氏不出昏招,這個太平時代仍會延續下去。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這會導致人口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