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周莊的問題就是人口膨脹問題,現在還可以採取遷移,但是遷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知道漢人人口在封建時代可是突破了四億。生產力低下,土地利用率極低,沒有化肥,田地必須休耕,否則就會欠收,上田也會輪爲下田。
古代上、中、下田其實就是採取休耕或不休耕的辦法分別的,上田就是不必採取休耕的良田,中則是隔年休耕一次,而下田則是耕一年休三年。
一夫五口治百畝,這是古代生產效率低,農民可以自給的最低要求,也是相當於現在的最低收入水平。
如果太平年代,中國的人口增長水平就太嚇人了,唐朝貞觀二十三年只有一千九百萬人,還沒有西晉人口多,可是到了天寶年間一百年的時間,增加到了六千三百萬。(8050萬王育民)
魏國在永興三年的時間,只有不到四百萬人口,現在短短六年時間,已經接受了千萬大關。這雖然有部分隱匿人口,或是吸引的晉朝流民。但是不可否認,利用這個人口基數,魏國最多三十年,就可以實現人口翻一番。
一百畝田才能養活一戶人,當魏國人口達到兩百萬戶時,就需要兩億畝田地。要知道這個時候,湖廣可沒有開發出來,冀州一州安置四百人口就是極限了。到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會暴發出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身爲魏國的太子,統治者,冉明感覺自己的眼光還是應該看得更遠一點。要看到一百年後的世界,甚至三百年,五百年以後的世界。
暫時來說,魏國生產出後世的化肥,採取機械化。科學種植的方式還不現實。誰叫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百家凋零了呢。可以說魏國真正懂農業的人才,基本上找不到了。
冉明突然笑了,
一個民族的崛起,必然踏着另外一個民族的屍骨。不殖民,將死亡。光領先中南半島還不夠,必須得到南亞次大陸,利用印度的土地和財富供養這個國家和民族,否則三百年人口大爆炸,將是這個國家和民族難以擺脫的宿命。
對於冉明來說,發明化肥,發明雜交水稻,這樣的難度太高,還不如採取直接殖民來得容易。看來是時候要改變了。
接下來幾天,冉閔都是漫無目的的巡視着,直到有一天,冉閔帶着冉明來到了樂平縣境。這個樂平縣也是古縣,秦統一六國,置陽平縣,屬兗州東郡。晉時併入樂平縣。兗州陽平郡治下。
來到樂平縣,冉閔的心情頓時好了。因爲這裡的百姓相對富裕多了,不僅路上的百姓面色紅潤,而且穿着都是新衣,居然看不到一個乞丐。
所謂大治中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大體就是這種情況。樂平縣是一個上縣,擁有一萬三千多戶人口,近十萬人。
樂平縣境內黃河多次改道,決口,淤積沉澱了大量泥沙等物質,這些淤泥都是最好的天然無機肥,所以樂平縣的收成非常高。
如今這裡正是冬小麥的種植季節,冉閔一路上走來,發現很多百姓都在田裡忙活着。可是冉明卻發現了異常。
這裡的耬車居然不是他從後世剽竊的,而是一種新式的。冉明從後世剽竊的耬車是後世最常見的三壟耬車,可是這種耬車卻是五壟。不是說明五壟必定比三壟好,這是考慮到很多農民沒有耕牛,需要採取人力拉動,而三壟則是人力的極限。
這種耬車最高明的不是多兩壟,而是多了兩個輪子和鏈條,齒輪等結構,這比冉明發明的耬車先進多了,這樣以來,肯定可以做到均勻播種,簡直就是後世拖拉機拉動的播種機的翻版。難道是遇到穿越的同行了。
冉明迫不急待的要解開這個謎團,就跑向田中,向老夫詢問。經過詢問得知,這種耬車是楊家堡的楊二郎發明的。冉明向人問清了楊家堡的方向,冉明就對冉閔道:“父皇,兒臣發現了一個高才,他居然發明了新式耬車,這樣的耬一天一人一牛就可以播種二十畝。”
冉閔知道冉明發明的耬車一天播種十幾畝,算是了不起的大發明瞭,聽到這話冉閔也有了興趣。
樂平縣楊家堡,是三十年前樂平豪強楊道之建立的塢堡,整個塢堡就坐落在樂平縣大洋河畔。這個塢堡背靠大洋河,大洋河雖然只是原來黃河故道的支流,但是落差大,水流急,算是一個天然的險要之地。
這座楊家堡佔地近四千餘畝,並不比平陽縣城小,自從建立以來,這裡屢次遭受兵災,但是從來沒有能攻城過。就算最危險的一次是石虎麾下大將郭太率領步騎兩萬人圍攻楊家堡,費時三月不克,損兵折將不得不退走,爲此石虎還重打了郭太三十鞭。
冉明來到楊家堡前,驚訝的叫了起來:“建造楊家堡的人真是一個奇才啊。”
冉閔也點點頭道“不錯,怪得是讓郭徵虜念恨而退的堅城。”冉閔突然對金奴道:“阿金若是讓你進攻這個塢堡,你需要多少人,用多久?”
金奴道:“這樣的堅城,恐怕只能用人命填了,以煮熟的黃土夯實的城牆,並不比青石差,重型石炮不見得能轟塌。斷水源,這裡距離大洋河太近,肯定有地下水脈啊。”冉明很是無語,冉閔和金奴他們居然討論起來如何破城。
就在冉閔等人觀察楊家堡時,楊家堡內一箇中年漢子披頭散髮,赤腳擺弄着許多構件。這個中年漢子叫楊崢,是楊道之的最小兒子,他自幼就開始迷戀器械。對於器械之外的東西並不看重。
可是偏偏楊崢是楊道之的嫡子,而且還是唯一的嫡子,楊道之七個兒子,他居末,按理他應該接受這份家業,偏偏楊崢一心撲在器械上,對權力財富毫無興趣。這也讓楊崢的母親操碎了心。
楊母實在想不通,這楊崢是怎麼想的。
楊母其實並不清楚,其實平樂楊氏不是一般豪強,而是墨家門徒。只是可惜,墨家早已沒落了,偏偏楊崢從家傳典籍中尋到了一些門道。楊崢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喜歡器械也對器械有着非常人的天賦。早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正逢天下大亂,楊道之爲庇護鄉鄰,就開始走出山林,修建塢堡。這段時間正是楊崢大放異彩的時候。
楊崢主持建築的楊家堡就是一個非常堅固的堡壘,特別是他改善了牀弩的機構,讓牀弩勁道更大,威力更強。而且楊崢還復原出了諸葛連弩。
儒家主張“正名”,就是以“禮”爲標準來判斷是非利害;墨子主張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歷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實見實聞,再考察政令的實際效果是否對國家、百姓人民有利。對比起來,墨家的方法是較有進步意義。
說穿了,這個儒墨之爭就是玩嘴的碰上了實幹的,所以玩嘴的就看實幹的怎麼都不順眼,特別是漢武帝以後,好不容易有了打壓墨家的機會,儒家就對墨家百般打壓,偏偏儒家的那套天人理論還正對統治階級的胃口,至於墨家的理論,則有點離經叛道了。
墨家理論其實更適合現在的社會發展,遍地的大V公知,除了搗蛋啥事也成不了。如果相信大V公知的那一套,誰信誰死。
用現在的話——墨家就是一羣科學技術宅男,而儒家就是一羣滿嘴噴糞的大V公知。漢武帝處於實用角度,來了一個外儒內法,當然對於墨家這麼一羣科學瘋子倒也沒有趕殺絕。反正他們也不會造反,只要不威脅自己的統治,歷任統治者從來不會對狗攔耗子。
畢竟法家和墨家聯合造就了強秦,誰也不能無視這個問題。
墨家的思想,主體就是兼愛非攻。從今天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墨家思想簡直就是聖人。可是現在中呢,聖人註定是被抵制的。畢竟人民大衆都是不聖人,偏偏墨家門徒都是聖人行爲,這樣就被劃爲異類。
同樣失去政治優勢的是,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兩個極端,儒家主張三綱五常,可是墨家卻主張人人平等。如果這只是一句口號倒還罷了,偏偏墨家還不是專玩嘴皮子的,他們是真正言出必踐的那一類人。墨家改善的先秦時代的科技,創造出了精密化、標準化、流水線生產方式,爲秦國橫掃六國提供了物質基礎。
讓人汗顏的是,秦朝時期發明的秦弩、馳道、直道以及各種兵器、農具,即使利用現代科技都無法復原出來。秦朝鑄造的青銅劍硬度接近中炭鋼,樣式的機械發功是最合理的,而且還有記憶金屬的功能,這就更加不可思議了。
秦朝容忍墨家生存是特殊環境,當時秦朝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不變法就是死路一條,或許就是採取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思,採取了法家的改革,可是墨家卻是實幹,偏偏他們還和平民百姓打成一片,每到領到俸祿,他們就是扶危求困,幫助孤寡,不把薪水花光,絕不罷休。這是一羣有着**精神品德的一羣高尚的人。
但是在封建時代,墨家作爲代表着社會最底層的利益。不符合統治者的需求。而且墨者裡面,很多人都來自是農工商裡面最低等的工商,社會地位本來就低。墨守成規的確不是指墨家的人思想守舊,這個成語一開始是說他們的守城術的,只是後來引申成現在的意思而已。
只要有需求,就會有生存的必要。就像後世天朝禁娼,可是事實禁到了嗎?無論怎麼嚴打,該出來賣的繼續賣,該嫖娼的還是繼續嫖。作爲代表最底層弱勢羣體利益的墨家門徒,再失去政治地位以後,只是沒落,但是卻沒有消亡。反正墨家也不是以做官爲理想目標。
楊崢的師承,說出來還是家祖傳承,楊崢祖上就是秦墨唐姑果的十三弟子之一。不過,這個年代墨家從地上轉爲地下,向來都是偷偷摸摸的學習傳承。
當然墨家沒落人才越來越少幾近絕跡的原因還是一個錢的問題。搞科研的,沒有不費錢的,別看樂平楊氏也是大豪族之一,不過由於出了楊崢這麼一個一心撲在墨術身上的楊崢,家產就開始快速縮水。好在楊崢不理家務事,所有的家務都是楊道子打理,楊道子不是墨家,他是豪強,更有經商天賦,所以他把楊崢的發明,轉而成了經濟效益,這才使楊氏不敗。
儘管冉閔建立魏國之後,他並沒有下旨讓各地豪強拆除塢堡,而楊家堡也因爲沒有兵災所以漸漸減少自固勇士,當冉閔想要靠近楊家堡時,楊家堡的自固勇士就上前前來問話,當得知是慕名前來拜訪楊崢的人,自固勇士就前去稟告了。
此時楊崢試驗傳說中的木鳥,試驗正在緊要關頭,楊崢哪裡會理會冉明。直接吩咐自固勇士:“不見!”
聽到被拒見金奴勃然大怒:“豎子豈敢。”
冉明當然知道後世宅男的心理,只要是宅男都不善長交際和言辭,這樣的人,偏偏還有倔脾氣。冉明想了想從所攜帶的商品中找出一個音樂盒。音樂盒這種東西在後世絕對是爛大街的東西,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奢侈品。在冉明製作出灌鋼法之後,爲了試驗彈簧鋼,冉明就利用廢料,製造出了一批音樂盒。
不過,這個時代機械不精密,想要做後世那種掌心音樂盒根本不現實,現在製作出來的音樂盒差不多相當於後世臺式電腦的機箱那麼大。可以演奏出簡單的曲調。別看這麼一個簡單的東西,一等良馬三匹才能換一個。
楊崢又一次失敗了,木鳥僅僅動了一下就摔成一堆碎片,就在這時,一個自固勇士抱着音樂盒來到楊崢的小院裡。
楊崢根據自固勇士的提示,輕輕轉動發條旋柄,這時,詭異的一幕出現了,這個盒子裡居然發出悅耳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