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趙郢:三叔,你們就是送上門來的馬

第425章 趙郢:三叔,你們就是送上門來的馬骨啊

見趙郢故意捉弄自己新收的這名寵妾,公子將閭不由哈哈大笑。

“你個臭小子,還是這麼喜歡捉弄人,我可是聽說,你十八叔在你手底下沒少吃虧,每次都被伱折騰的哭笑不得……”

趙郢一聽,頓時矢口否認。

“沒有,不可能,別瞎說,我和十八叔那是叔侄情深,談笑無忌,你情我願,樂在其中——三叔啊,這個你不懂……”

公子將閭不由又是一陣大笑。

他就喜歡這小子混不吝,又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的性子。這些侄子當中,頂數這小子性子跳脫不守規矩,偏偏又頂數他有能耐,關鍵是說話還討喜。

至於禮數?

大節不虧,小禮無拘,這是一個儒家禮節還沒有大行其道的時代,跟自家叔叔一個無名無分的寵妾,開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不僅不失禮,反而顯得親近。

效果很明顯,因爲趙郢的這個舉動,那侍妾身上的拘束感都消失了很多,在趙郢面前也有了幾分自然。

“……這次請你過來,一是以後我鎮守會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想要趁着這個機會見見你,另一方面也是受李郡守的囑託……”

回到家中,沒了外人,兩個人說話便隨意了許多。

說到這裡,將閭放下手中的筷子,伸手接過旁邊侍女遞過來的溫度正好的溼巾,擦了擦嘴上的油漬。他往常早晨很少吃肉,今日只是照顧到自家這個侄子的胃口,特意讓人準備的,但也只是象徵性地陪着吃了幾口罷了,沒有多少想吃的慾望。

“他雖然只說是想你過來指點一下這邊的工作,但我知道,他其實是看中了你手上掌握的資源,以及你一路清繳匪患的成效,大概是想要趁着這個機會,藉助你的聲勢,壓一壓會稽郡這些豪門大戶的氣焰,順便用你手中的資源和經驗,把慈善堂的事落實下去,率先做出一些成效來……”

公子將閭雖然性情剛猛,做事豪爽了一些,但人並不笨,做事的能力也並不差。

李由當初來的時候,雖然話說得漂亮,但他卻明白李由爲什麼要來找自己。故而,他跟趙郢說得很坦率。

這些事,他必須給自家侄子說清楚,至於自家侄子怎麼選擇,怎麼做,他這個做叔叔的不會干涉,也不會強求。

趙郢聞言,不由有些詫異地挑了挑眉毛。

“三叔是說,會稽郡這邊有在做慈善堂的事?”

公子將閭點了點頭。

“這也是李由前段時間提出來的,打的也是你的名頭,給我說反正都是施惠於民,能不能直接借用你這位皇長孫殿下的名頭,有你仁而愛人,言而有信的名聲在,事情也比較好開展,我尋思着,也不是什麼壞事,就替你應了下來……”

說到這裡,將閭微微有些尷尬地頓了頓。

“目前這個慈善堂只有一個空的架子,郡裡的財政沒錢……”

趙郢:……

你們這算盤子都快打我臉上來了啊——

見趙郢神色有些古怪,將閭非常光棍地一攤手。

“真沒錢,府庫裡面比臉都乾淨,連只老鼠都養不起來,我親自去看過,不是我們想坑你錢,事實上,目前慈善堂能運作起來,都是李由和我在動用自己的家底,一直在往裡面搭錢……”

見將閭這幅表情,趙郢不由啞然失笑。

這得把自家這位三叔逼到什麼份上,才能讓這麼豪爽的一個漢子,當着自己的面耍無賴啊。不過,對於這個,他自然不會真的介意。

會稽郡什麼情況,他一清二楚。

當地的財政是真沒錢,李由這個郡守當的——若不是他們老李家家底還算厚實,他這個郡守真不一定能頂得住。

當然,這是跟公子將閭在一個郡做事,他又想做出一點成績出來,不然真要是擺爛的話,一樣能大把大把的撈錢。

窮,又不是窮當官的。

會稽郡也不是沒有豪門大戶。

“沒事,你們能把慈善堂的架子支起來,已經很了不起了,事實上,這也是我們大秦第一個率先響應,並自行推出慈善堂制度的郡縣,我此次回去,一定會親自爲三叔和李郡守請功……”

這話讓將閭老大一個漢子,瞬間羞紅了臉。

“你這麼一說,我這個當叔叔的,越發汗顏了……”

趙郢笑了笑,非常真摯地道。

“三叔,你當知道我的性子,或許偶爾會跟你開個玩笑,但大事上,從不虛言,你或許沒有意識到,你們今日的這個舉動,對我們大秦而言,是何等的可貴——”

說到這裡,趙郢語氣頓了頓。

“小侄我就算是千金買馬骨,也得有個馬骨可買啊,而今你們就是給我送上門來的馬骨啊。”

將閭見趙郢說得誠懇,臉上慚愧的神色這才稍稍好轉。

“你說的這些彎彎繞繞的,三叔我不懂,但三叔只懂一樣,那就是三叔不如你聰明,也沒有你有手段,那便都聽你的,只要你覺得好,那三叔就放心了……”

趙郢真的很是感動,站起身來,衝着公子將閭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

“您就是我背後的靠山,有三叔在,我後顧無憂!”

他真的想不明白,有這麼好的兄長在,胡亥都已經坐上那個位置了,爲什麼還要搶先出手清理掉自己家這些兄弟的——

我殺我全家的成就真的那麼重要?

最直觀的後果就是,自己玩砸之後,一個能起兵呼應的兄弟都沒有。

也算是人間奇葩了。

“你這是做什麼,若不是你,我這個當叔叔的,怕是還蝸居在咸陽城中,終日無所事事,都不一定能得到這麼一個鎮守一地的機會。以後只要你還認我這個三叔,那無論你做什麼,三叔都絕無二話……”

將閭拉着趙郢的大手,神色認真。

趙郢重重地點了點頭。

“三叔且往後看,三叔不負小侄,小侄絕不會辜負三叔——”

叔侄二人,相視而笑,頓時覺得又親近了幾分。

說起郡中的事務,將閭又忍不住嘆氣。 “說起來,也不怪李由打你的主意,他也是沒了辦法,你不要看這會稽郡多湖泊水澤,但其實能耕種的良田不多,大多數又掌握在那些大戶手中,李由和我抵達這裡之後,想了很多的辦法,都收效甚微,沒有太大的改觀……”

說到這裡,將閭極爲認真地道。

“而且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爲這裡的黔首大多數過得極爲清苦,所以民風頗爲刁蠻,一旦遇到些天災人禍,日子過不下去了,就會聚嘯作亂,剿不勝剿……”

說到這裡,將閭不由露出一絲苦笑。

“一是這邊水澤太多,不好清繳,另一方面,說到底,他們都是些日子過不下去的苦哈哈,我們總不能真的一殺了之——當初你推薦我來這邊的時候,專門叮囑過我這些的,我總不能脾氣一上來,就食言而肥……”

趙郢見將閭有些憋屈,連忙正色道。

“我就知道,三叔乃是信人!”

趙郢目光真誠地盯着將閭的眼睛。

“當初我向大父推薦三叔來這裡的時候,就曾說過,會稽郡局勢複雜,這郡尉之職,非三叔這種身份尊崇而又忠勇體國之人不能爲。如今看來,當初小侄和大父確實沒有看錯人,有三叔在此坐鎮,會稽就等於有了定海神針……”

說到這裡,趙郢很是認真地道。

“多虧三叔這次邀請我前來,不然我還以爲這裡是魚米之鄉,定然不知道會稽的條件竟然惡劣到這種程度……”

說到這裡,趙郢笑了笑,從懷裡掏出一本薄薄的冊子。

“三叔,歸根結底,會稽郡的情況,都是因爲一個窮字,老百姓吃不上飯,看不到希望,纔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這是我在路上,一路走來,根據我們會稽的情況,想到的一點辦法……”

將閭接過去,簡單地翻了幾頁,便重新合上了。

“算了,我不懂這些,既然是你想到的點子,想來都是好的,我這就讓人給李由送過去——算了,還是我親自走一趟吧,真有什麼事,也好有個照應……”

他是郡尉,原本只負責郡中兵事。

但奈何李由對他這位郡尉頗爲敬重,很多事務,都是拉着他一起,久而久之,他也就習慣了自己的這種定位,對郡中的事務頗爲上心。

“那好,既然如此,那就一起過去,我正好有些安排,也要與你和李郡守一起商議……”

然而,不等兩人出門,就聽將閭府邸的管事前來稟報,郡守李由前來拜訪。

“有請——”

趙郢和將閭兩人不由對視一眼,起身迎了出去。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自從入了會稽郡,李由的姿態一直都擺的很低,口必稱臣,趙郢也沒有拿着端着的道理。不要說李由身後還有一個堪稱朝中第一人的左相李斯,就算是單說李由自己,那也是堂堂一郡的郡守,已經足以值得爭取拉攏了。

“臣李由,拜見皇長孫殿下,拜見公子——”

李由正色施禮。

不等李由彎下腰身,趙郢已經搶先一步,上前扶住了李由的手臂,笑容滿面地道。

“我們還真是心有靈犀,我和三叔,剛剛還提到你,正說要去郡守拜見,商量一些事務,沒想到你就來了——”

說着,趙郢回頭看向將閭。

將閭笑着點頭道。

“不錯,你若是再晚來一刻鐘,我們怕是已經坐在你府上喝茶了……”

李由聞言,不由笑着道。

“這麼說來,我這次倒是失算了,痛失了一次親自接待皇長孫殿下和公子的機會……”

說完,三人相顧失笑。

回到府上,公子將閭把人請到自己的書房坐下,這才從懷中掏出趙郢剛纔遞給他的薄薄的冊子,隨手遞給一旁的李由。

“這是皇長孫來的路上寫的東西,說是上面的一些點子,或許能解決我們會稽郡這邊的困境……”

李由一聽,頓時面色一喜,伸出雙手接過,衝趙郢告了一聲罪,便急不可耐地低頭看了起來,越看,臉上驚訝的神色越甚。

書冊不厚,只有薄薄的幾頁,中間還穿插了一些用來說明的簡筆插圖,可謂是一目瞭然,李由很快看完冊子,輕輕地合上,看向趙郢的神色已經充滿了敬畏。

這本冊子,雖然很薄,上面的記載的有些辦法,會稽郡的百姓中也已經出現了一些雛形,但正因如此,才足以說明這本冊子的價值,也才足以讓人見識到皇長孫殿下那讓人別可思議的才學。

因爲這是一本完全依託會稽郡的特殊情況,因地制宜,專門爲解決會稽郡這邊的問題,才寫出來的“鴻篇鉅製”!

“真是字字珠璣,價比千金——”

說到這裡,李由站起身來,衝着趙郢深施一禮,誠懇地道。

“我原以爲,久在咸陽,曾親眼見識過殿下發明的種種新式農具,對殿下這方面的才學已經足夠了解,直到今日看到這本冊子,才知道,殿下的才學,宛若高山,離得越近,越發覺得危乎高哉,如在雲端,讓人不敢仰視……”

趙郢:……

你這麼赤裸裸的拍馬屁,你爹知道嗎?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己只是個知識的搬運工,記憶力超級好是真的,但哪裡是什麼才學驚豔的什麼奇才。

不由心中汗顏,連連擺手。

“郡守此言太過誇張了,我哪裡有什麼才學,不過是把世人的智慧蒐集結合起來了罷了,別的不說,比如說這個圩田,還有這個桑基魚塘,其實都是我在來的路上看到的,覺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點子,便稍稍的幫着完善改進了一下……”

趙郢並沒有故作謙虛,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圩田和桑基魚塘已經出現了雛形,不過手段比較原始,也不成規模,只是有個別家庭實在窮苦,又沒有土地可以耕種的百姓,自發地鼓搗出來的一些命題。

趙郢又根據後世在蘇州地區的見聞,以及這個時代已經有的農耕技術,兩相結合,整理出來的,要是裡面的個人的獨創性——

幾乎爲零。

有後世現成可用的經驗,傻子才自作聰明去捯飭什麼新辦法。事實上,後世蘇州一帶,之所以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圩田和桑基魚塘這兩項技術功不可沒。

趙郢真的只是再次做了一次知識的搬運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