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水旱保收制

第426章 水旱保收制

趙郢的到來,讓整個會稽郡上下的風氣,爲之一變。

許多豪門大戶的子弟,都悄無聲息地收斂了自己往日橫行無忌的做派,有些平日裡不像話的,乾脆被家裡的老人給禁了足,唯恐有什麼不好的消息,傳到皇長孫殿下耳中,從而連累了家族。

而對於那些下層百姓來講,最突出的變化,就是一直在做民情調查,覈實家庭情況,只零零星星象徵性地發放了一些賑濟錢糧的慈善堂,真的開始大規模發錢了。

一千一萬個說辭,也不如一小口袋糧食更有說服力。

當那些米缸見底,已經開始挖野菜,煮草根,勒着褲腰帶過日子,連家裡的孩子都餓得沒有力氣哭鬧的百姓,真真實實地領到一袋子可以救命的糧食時,所有人再看慈善堂的時候,那眼神就真的變了。

他們開始相信,秦人不是在虛張聲勢,這個慈善堂是真的在做好事,是真的試圖在幫他們。

“秦人,這是在收買人心……”

然而,這樣的聲音很快就消失了。

畢竟,即便是人家在收買人心,那也是拿實實在在的好處在收買,可以讓一家人渡過這個青黃不接的難關。

老百姓很簡單。

日子總得往前看,真要是有那麼多與大秦勢不兩立的血勇之士,真的有那麼多心念六國的百姓,始皇帝當年都未必能一統六國。

“殿下,我們府庫中存糧不足了……”

郡守府,李由有些緊張地看着趙郢。

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很清楚,這慈善堂若是一直不做,也還好,但若是做個虎頭蛇尾,那就真的不如一開始就不做了。

趙郢笑着點了點頭。

“我知道,李郡守,稍安勿躁,你只管開倉放糧——若是實在不夠,可以臨時挪用一部分軍糧……”

趙郢此言一出,哪怕是坐在一旁的將閭都忍不住了。

“殿下,不可,這要是出了事,那可就是大事了……”

李由也被趙郢這大膽的想法給嚇了一大跳,一個緊張,擺動的衣袖把自己面前的茶盞帶倒都顧不上了,他一邊手忙腳亂地收拾着自己面前的茶盞,一邊語氣堅決地搖頭拒絕。

“殿下,不可,擅自動用軍糧,這可是大罪……”

見兩人緊張成這個樣子,趙郢不由笑着擺了擺手。

“你們真的無需緊張,我自有安排,你們只管聽我的……”

說着,趙郢摘下始皇帝臨行之前專門賜下來的佩劍,輕輕地放到自己面前的几案上。李由不由苦笑搖頭,重新坐回去。

連陛下的御劍都亮出來了,恐怕是真的心意已決。

倒是將閭,一臉狐疑地看着自家大侄子,兀自有些不太確定。

“郢兒,伱可千萬不要犯糊塗,真要是出了亂子——算了,真要是出了亂子,你就算是三叔我的主意!了不起,我和你十八叔一樣,被陛下押回去禁足,你小子只要記得別忘了去找我喝酒就好——”

Wωω⊕ttκΛ n⊕℃o

趙郢聽得又是好笑,又是感動,神色鄭重地衝着將閭拱了拱手。

“三叔,不至於此,您只管放心,我不是莽撞之人,我說過,只是臨時借用,我離開之前,自會一斤不少地補上……”

將閭和李由見趙郢這麼說,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如今青黃不接,很多老百姓都快過不下去了,我們臨時賑濟的這些糧食,也只能解燃眉之急,真要想徹底解決會稽缺糧的問題,還得從耕種上着手……”

說到這裡,趙郢站起身來。

“效仿廬江郡舊事,在會稽,也實行青苗之法,允許百姓以戶籍爲抵押,賒貸種糧,經慈善堂確認,家庭確實清貧者,可免除全額利息——”

說到這裡,趙郢若有深意地掃了一眼李由。

“此事,交由墨家子弟辦理,郡中官吏以及法家學徒,從旁監督協助,但墨家弟子有一言而決之權,你們郡中官吏若是有什麼爭議,可以先服從墨家子弟的安排,後交由慈善堂覈查,甚至是親自向我舉報!”

對於青苗法,在廬江郡那邊已經有了現成的案例,只需要讓手下跟隨而來的官吏,對那些在會稽充當大秦說書郎的儒墨兩家弟子稍加培訓,就能完全勝任處理。

“殿下,若是今年遇到天災,收成不好……”

“那便允許百姓購買耕地保險金,推行“水旱保守”之法,凡是購買耕地保證金者,若是因爲出現水旱災害而導致歉收或者是絕收,慈善堂可按照最近三年的糧食產量的平均數,根據購買的田畝數,補足產量的六成,同時免除當年賦稅……”

李由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制度簡直聞所未聞!

但仔細一想,卻又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怕土地歉收嗎?

那就向慈善堂購買耕地保證金!

這裡面,受益的自然有那些家庭清貧,經受不住意外衝擊的貧苦百姓,但他很清楚,這個政策一旦放出來,不知道有多少大戶會怦然心動。

別看會稽郡河道縱橫,湖泊衆多,但水利溝渠的修建,卻完全不能與關中相比。關中經過大秦上百年的精耕細作,耕田被無數溝渠貫通,宛若縱橫有序的棋盤,已經形成了一種極爲完善的灌溉與耕種體系。

但會稽這邊則不然,很多地方要麼一片沼澤,要麼就是眼睜睜地看着水源,而夠不上,老百姓只能用最原始的辦法,肩挑手提,這種情況下,除了極少數掌握在豪門大戶手中的良田,靠天吃飯就成了一種必然。

所以,可以想見,定然會有不少當地土地衆多的豪門大戶,也出面購買這種聞所未聞的耕地保證金。這幾乎是提前先收了一層賦稅,但這裡面的風險,同樣也是極大。

“殿下,若是真的出現了大面積歉收……”

李由語氣有些遲疑。

趙郢笑了笑。

“無妨,到時候,那就照價賠償,我又沒說一定要賠償糧食,真要是出現了你說的情況,尋常百姓,日子過不下去的,可以補償一部分糧食,畢竟,就算是不買這份保證金,我們原本也要出糧賑濟,這是本來就會支出去的糧食,影響不大,至於那些豪門大戶,則可以折算成金銀財貨——”

說到這裡,趙郢笑着道。

“最近我四叔那邊,收穫不菲,我大秦以後不會再缺金銀——而且,若是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很快我們就連銅錢都不會再短缺了……”

不會再短缺銅錢?

李由心中一動,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趙郢。 要知道,他如今雖然遠離咸陽,但跟家中的書信,從未間斷,有李斯這位身居左相的老父親在,他對朝廷的信息掌握,並不比在咸陽差多少。

但偏偏這方面的信息,自己從未聽到過半點風聲。

莫不是朝廷又找到了一處儲量極大的銅礦?

“當然,也未必需要金銀,到時候若是真的出現錢糧不足以補償的情況,可以允許郡中以適當的價格,轉讓一部分鹽礦經營之權……”

大秦的鹽鐵專營,自然是有無數的好處,可以極大的豐盈國庫,但也正因如此,弊端重重,甚至一度就連老百姓正常的吃鹽都成了問題!

但在趙郢看來,真的沒必要全部官營。

因爲這種事情,一旦形成這種生活必需資源的絕對壟斷,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絕對意義上的貪腐。

宋朝的茶政,明朝的鹽鐵製度,無一不是沉甸甸的歷史教訓!

到了後期的時候,那些官員愈發肆無忌憚,在過程中上下其手,吃得腦滿腸肥,朝廷不僅沒有有從中受到多少益處,甚至個別地方,還出現了負責鹽政的轉運鹽使司上報虧損的詭異情況。

故而,在鹽鐵專營制度基礎不變的情況下,適當的放出一部分食鹽經營權限,無論是對大秦,還是對尋常百姓而言,都未必是一件壞事。

李由久在李斯身邊,耳濡目染之下,無論眼光格局,都是不俗,自然明白趙郢的這個提議到底意味着什麼,一旦傳出去,又會引來怎樣的轟動。

“殿下——”

李由深吸了一口氣。

“若是出現瞞報,謊報,亦或是故意人爲造成糧食減產該當如何?”

“交由慈善堂,郡守府交叉覈實審理,報經內閣複查,一旦確認——”

趙郢的嘴角,眼中不由閃過一絲狠厲。

“視同造反,主事者,籍沒家產,夷三族!協同掩護,幫忙掩蓋者,罰爲旦城舂,期滿後,發往漠北充邊……”

善政利民,但必須有霹靂手段護持。

不然,一旦被人鑽了空子,這善政就會化爲坑害百姓與朝廷的惡政,貽害無窮。

李由聞言,頓時心中一凜,第一次這麼直觀地感受到了這位看上去和藹可親,說話都笑眯眯的皇長孫的狠厲與霸道。

“有殿下這份善政在,會稽百姓終於有救了——”

李由誠心誠意地衝着趙郢拱了拱手。

雖然目前還不知道他怎麼解決糧食問題,但這份政策若是真的能施行起來,對會稽的好處,不言而喻。

身爲左相之子,大秦最年輕的郡守之一,他本來就前途無量,心中豈能沒有點治國理政,做出一番成績來的野心?

趙郢笑着擺了擺手。

“這些不過是給百姓們找一條活路罷了,但會稽的潛力不止於此,來的路上,我已經親自觀察過這邊的水土情況,若是李郡守經營得當,不出十年,會稽必將成爲富甲天下的魚米之鄉!”

李由:……

心裡的激動瞬間就消失大半。

若是能做到自然是最好,若是做不到……

見李由整個人差點給卡住,趙郢不由啞然失笑。

“李郡守不必擔心,我自然不會需要誆你,既然我代陛下南巡,來了我們會稽,臨走之前,自然會先協助你蹚出一條可行的道路來——以後,你只需要按照按部就班的做好,到時候,就算是達不到我所說的魚米之鄉,那也是大功一件……”

聽到趙郢這麼說,李由這才偷偷地鬆了一口氣,神色鄭重地起身,衝着趙郢深施一禮。

“臣必竭盡全力,不敢有負殿下所託!”

趙郢趕緊離席,上前親自扶住李由的手臂。

“李郡守出身名門,又在咸陽爲官多年,這份能力與忠心,我自然是放心的,不然當初也不會向陛下舉薦與你……”

兩人重新坐下,趙郢這才緩緩地道。

“僅僅推行青苗法以及水旱保守制度,還遠遠不夠,要想把會稽打造成真正的魚米之鄉,必須推行墾田制,實行軍屯與民屯並行的之法……”

李由聞言,不由心中一動,忽然想起趙郢在河西郡的那些制度,已經隱隱有了幾分猜測。

“敢請殿下指教……”

趙郢擺了擺手。

“如今困擾會稽耕種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有兩條,一是灌溉水渠修建不足,二是灘塗沼澤太多,缺少可用的耕地……”

聽到這裡,哪怕是一向不太關心農桑之事的公子將閭,都不由下意識身子微微前傾,豎起了耳朵。

他乃是大秦皇子之中,第一個出任地方郡尉的公子,怎麼可能不想做出一番成績來證明自己?

可以說,從某種層面上講,他和李由一樣,都有很大的壓力,也很想要在會稽郡做出一番成績來證明自己。

對於這個問題,趙郢心中早有定算。

他不慌不忙地端起茶杯,輕輕地抿了一口,這纔開口道。

“我聽說,以強法驅人,人不甘而心有怨懟,以利驅人,則無往而不利,溝渠修建,本爲利民之舉,然而若是強行徵召民力,驅而使之,則必然民怨四起,事倍而功半,我們與其出錢出力,耗費府庫,不如以利驅之……”

說到這裡,趙郢掃了一眼目露不解之色的李由和將閭,笑道。

“我的意思,我們可以鼓勵地方大族自行修建溝渠,用來灌溉農田——”

李由聞言,不由心中一動。

“殿下是指——”

“地方大族,凡是修建溝渠者,皆可以領取朝廷補助,亦或者是三年之內,減免三成賦稅,同時,許諾,三十年之內,溝渠歸他們所有,在此期間,允許他們以一個合適的價格向需要灌溉的農戶賣水——具體多少錢合適,到時候我會召集他們,與他們共同商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