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斷的鄉愁 第24頁

無論如何,願我的信念永不會被打擊,被磨滅,被消蝕。

第二天——四月二十七日,中午十二時三十分,隆中號抵達重慶,我們終于結束了長江之旅。

下船之前,大家都變得依依不舍了。我和初霞、承賚、鑫濤先在我們的艙房里拍了許多照片,留作紀念。出了艙房,熊源美、劉楓、李祖平都圍上來,要和我合影留念,原來他們一路忙著給我拍照、攝影,自己都沒有跟我合影過。一時間,操守誠、船長、其他船員……紛紛趕來拍照,一陣熱鬧,把離愁沖散了幾許!這天的重慶市在下著雨,江面上一片煙雨□□。我們一行四人,終于挨到了必須下船的時刻。體協的牛□先生(人如其名,高大結實)帶著他的公子,和葉小姐司機來了四個人接我們。陳船長親自幫我們提行李,下船,送上車。陳船長的兒子女兒也都趕來,和我見個面。ENG小組作最後的攝影。一時間,浩浩蕩蕩,我們四個人下隆中,踩上重慶的土地,好多好多人圍著我們。少不了拍照,少不了握手,少不了互道珍重。我對熊、李、劉三人說︰

「這一路,真是太辛苦你們了!蒙你們三個,明的、暗的,一路照顧!」熊、李、劉三人大笑,我也大笑,初霞、承賚、鑫濤也笑,陳船長也笑……牛□等不知道我們笑什麼,卻跟著笑,我們在一片笑聲中彼此揮手,再見了!陳船長!再見了!ENG小組!再見了!隆中號上的朋友們!再見了!我深愛的長江!

第十九章由「大足」到「成都」

上了牛□先生為我們準備的「面包車」(大陸把中型巴士都稱為面包車),鑫濤宣布,他要改變路線了。本來,我們預備由重慶去大足,參觀大足石刻,然後折回重慶,住一晚,再乘火車去成都。但是,鑫濤在船上研究地圖的結果,大足縣位于成都與重慶的中間,而重慶本身,並沒有特殊的名勝古跡——除了我的小說《幾度夕陽紅》中提過的沙坪壩——但,那只是我用幻想編織的美景,如今的沙平壩,毫無特色可言。牛□說︰「我們車子經過沙坪壩,你們可以看一眼,看一眼也就夠了!」連沙坪壩,看一眼就夠了!鑫濤對這抗戰時期赫有名的山城,興致不高。他認為大家既然已去大足,不如在大足多住一天,可以從容地參觀那些石窟、石洞、石壁、石雕……鑫濤對中國的石窟藝術,已到「痴狂」的地步。

「我們不需要折回重慶去乘火車了,就直接乘這輛面包車,從大足開到成都,這樣不是省了三分之一的路嗎?」鑫濤問牛□︰「這樣是可行還是不可行?」

「可行!」牛□點著頭,又去問司機,司機也點頭。只有初霞,頗為遲疑地對鑫濤說︰

「兄長,坐火車是很舒服的,這面包車走長途公路,你有沒有把握呀?」

鑫濤再去問司機有沒有把握,司機聲稱毫無問題。于是大局已定,我們要直放大足,住兩夜,再直放成都。初霞跺腳說︰「楊潔會暈倒!在成都接火車的人是誰?不行不行,讓我趕快拆錦囊妙計看看!」「不用了」!牛□笑嘻嘻地接口︰「我兒子不去大足,他先下車,立刻打電報通知成都,你們大概二十九號下午三點到成都,大家在成都錦江飯店會面,這不就行了嗎?」

「是呀,是呀,」鑫濤大樂︰「這樣就行了!」

初霞還有意見,承賚表示「兄長為大」。于是,我們這甫下船的第一站,就改變行程了!

在牛□先生,和葉小姐的陪同下,我們的面包車,繞行重慶市,大家走馬看花地對重慶「掃描」了一番,車子就駛上了去大足的公路,直放大足了。

車子顛顛簸簸的,走了四小時,黃昏時到大足,住進大足賓館。說實話,我對大足縣,從來不認識。返大陸前,因為要安排路線,才找了許多旅游的書來研究。這一研究之下,才知道四川省有個「大足石窟」,和「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媲美,而且,據說保存得比「雲崗」、「龍門」更完整。所以,我們就把大足排入行程之中。但,直到已抵大足,我們對大足的一切,仍然是糊糊涂涂的。

到大足已經晚了,當然不能參觀任何地方。但是,當晚,立刻有位宋朗秋教授來招待我們。(大陸上的人,習慣尊稱對方「老師」,我們在大足,由宋教授親自帶領,介紹石窟的種種藝術給我們,我們都認為,稱「宋老師」對宋先生而言,是太不夠了,所以我們稱他為宋教授。)宋教授研究大足的石雕藝術,已經三十幾年。他住在這個地方,天天研究,月月研究,年年研究。據他自己說,已經「入迷」了。對這兒的每尊石像,每個洞窟,都已了如指掌。為了先給我們一些印象,他送了兩本厚厚的書給我們,書中介紹了「大足石窟」中的精華。那晚,鑫濤僅僅看書,已經「瘋」了,聲稱我們放棄重慶,直放大足,是絕對絕對的正確。

第二天一清早,我們在宋教授的領導下,開始游北山。原來大足石窟,分布在四十幾個地方,有五萬多座造像。從唐朝未年就開始創建,經五代,到兩宋,逐漸增加。我們總稱它為「大足石窟」,目前開始參觀的,是兩處較集中的石雕石窟,一處在「北山」,一處在「寶頂山」。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參觀「石窟」,那雕刻之美,那石窟鑿空之奇,那采光的藝術,那題材的廣泛,那宗教的狂熱……都使我目瞪口呆。而宋教授詳盡的解說,更使大足石刻增色不少。北山的「石窟」大部分為供養人所捐刻,龕窟比較淺小。但,想到這一個個的石窟,都是一刀一斧一鑿用人工開出來的,已經匪夷所思。其中再刻上無數的神佛,大的有整面的石壁,小的有幾寸高,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其中的「觀音菩薩」最多,有各種不同的造像。因為觀世間有三十二種變化形象。所以,我們看到了「水月觀音」、「數珠手觀音」、「如意珠觀音」、「玉印臂音」、「日月觀音」……還有很多我寫不出名字的觀音。其中「日月觀音」簡直美極了,表情風度儀態都生動而莊嚴,看得我們四個人,都傻住了。

北山還有一個「孔雀明王窟」,窟中的「心造明王」坐在石窟正中的蓮台上,孔雀尾巴上翹,支撐著窟頂,四周鑿空,讓人可以繞著「心造明王」參觀。這工程已經大得讓人難以相信,而三面牆壁上,還刻了上千的小佛像,簡直是不可思儀!如果說,北山讓我們吃驚的話,寶頂山就更讓我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了。我們用一個上參觀北山,用一個下午參觀寶頂山,說實話,我們仍然太倉促了。怪不得,宋教授會用畢生時間,奉獻給這些石窟。因為它們的美,它們的壯觀,除非身歷其境去一一細看,根本不是筆可以形容!而當你去一一細看時,你真的會舍不得離開。宋教授告訴我們,寶頂山的雕塑,是南宋一位和尚趙智鳳,經過七十年來建造的。當然,這麼大規模的雕塑群,絕不是這一位和尚窮其一生所能完成的。它不知道聚集了多少人力、心力,和信心才能完成。

我們一看到「大佛灣」,就呆住了。原來,「大佛灣」是個馬蹄狀的山谷,整個石壁上全是雕塑,里面還包括二十一個大型龕窟,龕窟里當然雕著不同的神佛。龕窟之外的「大佛灣」石壁,上面像連環故事般雕了許多神與人。以一個大臥佛為中心,左右分開,一個故事繼續一個故事,一直連續到馬蹄形的缺口。這臥佛佔據了三分之一座山岩,全長據說有三十一米,側身而臥,下半身隱入岩石中,不再具形。宋教授說︰「到底這座臥佛有多大,你們只能憑想象!趙智鳳設計這座佛像時,把想象力也設計進去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