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在先 第33頁

葉舒遠沒說話,他理解她的心情。歆怡是個感情豐富的女人,一個月前「觀星閣」救險後,她得到葉老爺和葉府所有人的尊敬,就連最頑固的葉夫人也因為害人害己,最後卻在生死關頭被她所救而有了很大的改變。

傷好後,葉夫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專橫跋扈,每日都在佛堂念經,當葉老爺宣布葉家兩位公子的比試取消,葉家繼承權由長子繼承後,她也沒再鬧事。

葉宏達則真正吁了口氣,他早認定自己不是掌家的料,以前為了逃避母親的逼迫,才到外面尋求安慰。如今,沒人逼他對葉家的將來負責,他自然感到輕松了。

而對葉舒遠來說,所有的事都不算什麼,歆怡的嗓子恢復了才是真正讓他開心不已的大事。成親以來的大風大浪終于過去,他與她的美好生活正要開始。然而,就在他們滿懷信心地準備定居江南、好好過日子時,聖諭卻在此時傳到︰授葉舒遠翰林院編修一職,命其即日內攜家眷回京赴任。

于是,他們再次離家,開始了另一段旅程,不同的是,如今他們是三人同行,因為,歆怡肚子里已有了一個小人兒。

「前頭是誰擋道了?這車干嘛不走了呢?」

他正沉思間,懷里的人兒忽然離開,掀開門簾對外高喊。

「夫人,有牛過路,咱先讓讓。」外面的車夫回答。

「哈,老牛擋道?我還當江南也出了劫車大盜了呢。」她放下門簾輕聲嘀咕。

瞧,這就是他的夫人格格,即使就要做娘了,仍不懂如何守婦言。

葉舒遠輕輕搖頭,拉她坐回自己懷里,皺眉提醒道︰「夫人,‘謹女言,要從容,時常說話莫高聲’……」

「我知道,我知道。」她立刻接嘴,繼續他未完的《女兒經》。「磨牙斗嘴非為好,口快舌尖不算能……」

她背誦得可真流暢,如果她能照著做那該有多好啊!

葉舒遠嘗試著去想,但也知道那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況且——他撫模著她漸漸隆起的小骯,承認自己現在也不是真的想要一個循規蹈矩、沉默寡言的大家閨秀了。想想看,那拘謹有禮的相處、平淡安靜的日子,怎麼會有他的妻子所帶給他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大聲小聲的說笑來得痛快呢?

因此,經過仔細斟酌後,他確信,即使來生讓他再選妻,他還是會要她,要這個不守婦言、聰明頑劣的小女人!

全書完

◎編注︰

1.欲知女誡套書其它精彩動人的愛情故事,請看表現愛——099鄭媛《有容乃大(上)》、100鄭媛《有容乃大(中)》、101鄭媛《有容乃大(下)》、l03棠芯《有德自然香》、104安琪《有功不為過》。

2.敬請期待華甄最新力作!

後記

言多無過及滿漢通婚◎華甄

女子四德︰德、言、容、功。這是古代女子身上的沉重枷鎖,其中衍生出的故事何其多。然而,此處我想說的不是那些故事,而是由此所引發的感想。

我很喜歡寫套書,迄今為止參與過的套書寫作,每個故事設定都出乎意料。老實說,如果不是社里的安排,我恐怕永遠不會去寫那樣的故事。正如同我以前所說,寫套書很像是完成命題作文,老師(編編)給出了題目,你照要求寫作(答題),整個過程因為出乎意料,因此覺得新穎,因為新穎,所以充滿了刺激。

三月末接到編編的套書企晝時,華甄苦笑︰啊炳,這次可真是一大挑戰。

為何這樣說,因為華甄毛病很多,最嚴重的一項恐怕就是「婦言不佳」。

表現一,愛說話。據說,華某從一出生就愛動嘴(不哭就喊,不喊就笑,不笑就咂舌);會言語時,只要醒著就在說話,有時睡著了也在說話。

表現二,說話很直。華某認為,言語是表達思想、傳達感覺、宣泄情緒的。于是自認若不直言,則既難達上述目的,又兼易被人誤解。于是乎,每當華某開口,必定開宗明義,言詞直白,每每被人喻為「抬竹竿進城——直來直去」。

表現三,語言雜。換言之,不規範。也許是自小到大居住的地方頻繁更換的緣故,方言雜音學得多了,自然而然口頭、文字也來了個「各地方言大交融」,結果是常常弄得小編來信問某話是何意?听者也常一頭霧水。(罪過!)

表現四,表現五……統統略過,暫且不說。

僅以上述三表現,足見接到寫這個故事的企畫時,華甄是如何地發怵。之所以發怵,全因女主角實在讓我太熟悉了,有點對號入座的感覺。寫她的時候,難免有寫自己之嫌,而當眾揭自己的短處,怎能不令人發怵?

然而,華某已先拍胸脯接了考卷,怎能在考卷展開時退考呢?

因此,華甄「鼻子上插蔥——裝象」,就把自己當原型寫吧。

六個星期過去,稿子完成了。整個寫作過程中,就如同看著鏡子里自己的畫像,倒也有幾分情趣和意義,不僅更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婦言」的意義。

大家都知言多不好,古人不是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嗎?可是看看我筆下的女主角,言多之後可是得到了好姻緣、好福氣了。再看看我自己,言多之後似乎也沒什麼不好,而且工作中多一句話與少一句話也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話多勤問,既可避免工作上的疏漏,也可增進同事間的情感,促進友誼,擴大交流,還可以自我抒解壓力……看看,這不是「言多無過」了嗎?

由這個故事的寫作中,我更加相信,女人言多無過。(不過請特別注意︰這里所說的‘言」,必須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胡言亂語,信口雌黃、言不及義絕對不在此列。)

坦白說,這本書的寫作時間非常倉促,因近來我人在旅途中,不固定的生活作息及活躍的社交活動,讓我時時處于興奮狀態,很難集中注意力寫作。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由于對「歆怡格格」這位人物性格很熟悉,而男主角是以康熙第十七子,深受皇恩、不喜拋頭露面的親王胤禮為參考人物,因此寫起來並不困難。

說到這里,華甄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暨滿漢通婚的問題需要澄清,否則,也許有的讀者會在沒讀完這本小說前就「摔書」。

必于流傳甚廣的「滿漢不通婚」的說法,一直爭論頗多,真偽莫辨。

在滿清王朝最初建立時,為了確保自己不被漢族同化,曾禁止滿漢通婚,但入關後,由于發生了「揚州十屠」和「朱三太子案」等事件,激起了漢族強烈的反清的情緒,為安撫民心,順治皇帝于順治元年頒布了滿漢通婚詔令,又于順治四年頒布「滿漢一家」之諭。而史料也記載,順治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再次下詔︰「朕欲滿漢宮民共相輯睦,令其互結婚姻,前已有旨……」不僅如此,順治皇帝還選了漢宮石申之女為妃,冊封「恪妃」,賜住永壽宮,準其著漢服。康熙六年恪妃死時,康熙還輟朝三日,為她辦了盛大的葬禮,最初葬于薊縣黃花山下,康熙五十七年,為表示對漢族的重視,康熙又下令遷葬至孝東陵。

由此可見,皇帝帶頭玩滿漢通婚,自順治(入關第一帝)開始就有了明令。到了順治的兒子康熙時,更加以實際行動表達統合各族,尤其是人口遠多過滿人兩倍不止的漢族的誠心。他以接受漢族文化、尊奉孔子,推崇程朱理學、開科取士,及編纂典籍史書入手,籠絡人心,鼓勵滿漢通婚,他自己也選了漢女入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