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爆红的我怎么输啊! 第152章

痛痛快快玩儿了两天,薛霁真才和郑致羽见了面。

似乎脑力工作者都避免不了早生华发,论年龄,郑致羽比王珏还小好几岁,但他的两鬓已经有了些灰白的样子,见薛霁真多看了一眼、目露关切,郑致羽还很一本正经地解释:“你别担心,我身体好着呢,开机发布会之前我会去做染发€€油。”

人家是美容嫩肤一条龙,他是染发护发一条龙。

薛霁真有被他的幽默逗笑:“哦,那很好啊!”

郑致羽和他见面第一时间不是讨论剧本,也不是讨论复原后的船厂配上了多么多么牛逼的拍摄设备,而是先问了刚刚首轮完播的《底色》。

“我们港岛这边播得慢一些,还没大结局。”

毕竟电视剧走版权也需要时间。

郑致羽也注册了内地视频平台的账号,港岛的电视台播得慢,他就在线上看,看到一些特别有想法的点就攒着,好等薛霁真过来再跟他一起讨论。

为什么是薛霁真呢?

因为沙驰接受采访时称,《底色》原片有足足28集的分量,删删改改才成了现在的集数。

郑致羽就想知道删减部分具体有哪些内容。

这份好奇心,和普通观众没什么区别。

事实上,有很多牛逼的博主已经根据原著系统地分析过,精准推测出了六成的删减情节,平台上还有剪刀手“还原”了一些内容,那质感、剪辑都是仿着《底色》原片来的,甚至请了声线相似的人来配音……

薛霁真也不怕和郑致羽透露一些。

毕竟很多幕戏他也是的的确确拍了、最后没播的。

牵涉到一些原则规律郑致羽消化不了的,薛霁真还停下来跟他解释,后者听得如痴如醉,直呼原作者高才,能在不压线、不被请喝茶的情况下,写下这样一本浑身长满敏感点的小说。但郑致羽更佩服沙驰€€€€

“沙驰还是沙驰,只可惜内地收得太紧,这个不让拍、那个不让播,他的才华能施展的空间太有限了。”

“但凡换个导演来拍《底色》,都不会是这个效果。”

有那么一瞬间,薛霁真觉得郑致羽是沙驰的事业粉。

他甚至还很关心沙导的下一部作品,连声追问:“有了《底色》,现在是不是很多本子找他去拍啊,有电影项目吗?有的话我也可以去参与下。”

这话让薛霁真简直不敢接。

您这咖位,沙驰那咖位,先不论谁主谁副,就算是小银幕剧集,也得是像当年《玉门雪》级别的项目才能同时聚拢郭令芳、康师民两位大导联合执导,不然的话,那不成了大材小用?等比例换到大荧幕,得是大几亿的投资才请得动你俩……

可话又说回来,沙驰的确有新项目。

“他自己有原创本子,但拍过了《底色》后说是想换换口味,所以年前的时候接触了丰立文学奖的一部书在着手改编。”

丰立文学奖,郑致羽也知道。

他有一部电影也是改编自早年获奖作品。

除开编剧们自己的原创剧本,再除开这些年兴起的各种类型网络IP,导演们还有一个高质量“素材库”就是主流文学奖。哪怕只是入围提名的作品,那也有它的过人之处。

“我猜猜,是《滴绿》?”

薛霁真一噎,随后叹道:“你也太了解他了!”

郑致羽哈哈笑了两声,很受用这份夸奖,说道:“早两年呢,还没接触小江总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我也动过念头拍这本书。我觉得很有深意,很刺激,同时也有那么一丝丝禁忌感,如果能拍出来一定不得了!但现实总是很打击的,我需要赚钱养家,这种本子拍出来赚不了太多钱。”

更重要的是港影式微、市场萎缩,没有公司会冒险承制。

内地就不一样了。

有沙驰这样坚持用心打磨作品、不变初心的导演,也有某种程度上既严苛又放松的审核标准,还有一批飞速成长、学会欣赏和批判的观众。《滴绿》这种本子,如果有幸碰到好导演、好演员,很大概率会成为影史经典……

郑致羽感慨完,照例八卦多问一句:“他喊你了么?”

说着,他自顾自的打量薛霁真:

这小子小半年没在线下见面,给人一种蓦然长大的感觉,身上依然有一丝丝微妙的天真青涩感,但更多的是初熟的气息,配上那双似清冽似含情的眼睛,就成了导演们最青睐的那种故事型气质。

薛霁真和沙驰有了《底色》这样好的合作,二度搭档其实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喊了啊。”

在郑致羽面前,薛霁真并不掩藏什么。

他不缺戏拍,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

也正如郑致羽所想,跟沙驰有了合作愉快的《底色》,说实话,导演和演员能在演绎和表达上达成一致的思路跟节奏,一搭之后发展出二搭,都不需要特别邀请,只消问一句“档期在吧?”,就算是约定好了。

薛霁真飞港岛的最后一趟剧宣,沙驰还跟他聊过。

“我也不拘着你,在这之前你想拍点别的什么都行,差不多是时候了我就喊你,你再把时间留出来给我,咱们好好儿地拍。”

毕竟,薛霁真如今也不是什么寂寂无名的小演员,不需要为大导空出大段大段的档期,又或者签订什么保密协议,规定多久多久不许对外宣传曝光。甚至是,沙驰还挺希望薛霁真多去外面学学。

他觉得这样很好。

因为薛霁真是很擅长学习的那种演员€€€€

《底色》拍完到播出之间有过《穿堂蝴蝶》,有过《乌夜啼》,这其中的角色特性或多或少都在薛霁真的身上留下痕迹,那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印象,珍贵又短暂……

这话薛霁真就没和郑致羽说了。

他们俩从下午聊到傍晚,从咖啡聊到晚餐,直到郑致羽的太太打电话查岗,薛霁真露出了很稀奇的神情,想走又想听:

“好啦老婆,我真的一滴酒都未沾的。”

“我们BB薇薇睡了吗?爸爸很想她。”

“讲完事情就回来了,老婆等我一起嘛,好啦……”

挂断电话,郑致羽不好意思笑了一下:“我女儿很粘我的,哎~”他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我老婆高龄给我生宝宝很不容易,将来进组去沥江那边拍戏就陪不了她们了。”

……

和郑致羽分开,薛霁真才喊人来接。

他以为贺思珩忙事情去了,没想到车窗降下来,露出对方那张轮廓流畅、气质凛然的侧颜,声音在夜风中过分磁化了:

“回家吧。”

薛霁真坐在副驾,下意识闻了闻车载香薰。

贺思珩从后视镜里不动声色地观察他的表情,随口问:“和郑致羽聊得还开心吗?”他其实十分清楚《沥江往事》的进程,但如果是薛霁真亲口说的话,又完全不同。

“挺好的。”

薛霁真挑着讲了一些。

中途有提到郑致羽对沙驰神交已久,甚至十分想和对方共同执导,哪怕是“做副”也愿意,那副上赶着的积极姿态,贺思珩听了也想笑。

“你也别把他想得那么……沙驰产出是不积极,但他就那么三部电影,却累计了近40亿的票房,这样的号召力,无论于名于利,跟他合作都是百利无一害的。”贺思珩匆匆瞥了一眼,薛霁真听到此处神色仍然平静,这才继续道,“他女儿去年秋天出生,也算中年得子了,趁现在还干得动,当然要努力养家了。”

薛霁真点点头,驶入山庄范围后,他便开了窗户吹风。

“下雨了。”

“是很柔的雨丝,没关系。”

贺思珩放缓车速,也开了自己这头的窗户。

“嗯,是很柔的雨丝。”

第104章 感谢订阅!

王珏是在薛霁真出海玩过一圈之后才回的港岛。

他瘦了不少,《沥江往事》复原布景那些的大大小小的项目都是他亲自监督完成的,很多细节设计工作更是亲力亲为,考究至极。

用王珏本人的话说:从未打过如此富裕之战!

江锐启是财大气粗,但他并不浪费,而是精打细算。

所幸的是,所有人的等待都是值得的,老船厂复原工作彻底结束“剪彩”那天,包括江锐启他父亲在内,不少受邀来宾都被震惊到了!尤其是早年有过印象的那批老人,摸着修复过后与记忆中别无二致的老设备,那叫一个热泪盈眶€€€€

“早年家里还没那么好的时候,爸爸真的很辛苦。”

众人去到纪念馆,看到了当年的老照片。

江锐启的父亲看到这一幕又是眼红落泪!

薛霁真听得正感动呢,脑海里甚至都自动想象出画面了,一直憋着笑的阿kar微微低头在他耳边道:“你可别太沉浸,uncle他讲的‘还没那么好’,但也开上了加长劳斯莱斯……”

那个年代的豪车,是什么概念啊?

整个港岛,也就是几家老钱车库里称得上豪车云集,可见江裕礼当时实力不俗,有了岳家相助,人脉更是扩展地极快,几乎是毫无阻碍地打入了顶级圈层。

船王是发家晚,可人家趁着东风起势快呀!

三年前还是不受女友父亲待见、被棒打鸳鸯的穷小子,三年后,已经完成了命运的逆袭:

娇妻幼子在侧,江裕礼更是成为沥江声名鹊起的新贵。

以薛霁真现在的年龄和阅历,他自然是想不通人的感情怎么能转移地这么快,但阿kar处在这个圈子里,从小到大就是听着上一辈、甚至两辈的各种轶事长大,贺思珩今天不在,他就可劲儿地和小真说悄悄话€€€€

“我问你,一千万哦不、一个亿,和前女友,你选谁?”

……

薛霁真可耻地悟了。

或者说,但凡是思维正常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前女友已经是追不回的别家妇了,上赶着凑上去也是自取其辱,那已经不是感情问题、是道德伦理问题了,何必让自己最后一点尊严都落到泥里呢?有一条青云路摆在面前不去选,有发财的风口不去追,这样的人,老天爷都会看不过去降下一道雷直接劈死!

所以,当年的江裕礼毫不犹豫选择了向前看。

失败的初恋使他抛却儿女情长,开始做一个合格的商人。

那个年代,遍地是发财商机,晚一秒结局都会天差地别。

当然,资本前期积累也有一些称不上光彩的地方。

港岛与沥江是前后脚发展起来的毗邻城市,两者之间就连历史遗留问题也是连带着的。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过去很多媒体采访、传记里提及较少,毕竟要照顾船王家族和其他资本的社会形象,一点儿不提显得很虚假,写多了又怕得罪人,有的甚至是寥寥数笔带过,《沥江往事》的剧本却不避讳地呈现了一部分。

江锐启对此的态度很透彻:“没必要太抓着包袱不放。”

时代变了,不一样了。

“过去不谈这些,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不够光明磊落,顾着面子,怕破坏了形象。可每个人又都清楚,在生意场上讲道德是件很傻的事情,有些事实,它能发生、能存在,就说明是被时代允许的。”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传播和当年的纸媒相比快得几乎不存在时间差,很多信息哪怕隔得久也能挖出来。我祖父去世那年,其实就已经被挖掘出很多消息,甚至当时的舆论局势有些失控。后来我就想,与其被动地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公关战,不如我主动出击,拍一部船王传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